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电商问答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电商品牌

排行榜

韩剧tv

最新电视剧

最新电影

最新动漫

最新综艺

明星

韩剧tv

电视剧

电影

动漫

综艺

明星

排行榜

剧情库

网剧推荐

内地剧情

港台剧情

韩日剧情

欧美剧情

泰印剧情

剧情简介

影视动态

演员表

热播剧

首页 > 电商名人 > 江苏 > 镇江历史名人介绍8

镇江历史名人介绍8

更新时间:2023-03-15

  王明高(1915~1941),扬中县永胜乡永胜村人。原任小学教师,1937年又考入扬中县师资训练班,1938年参加苏南抗日同盟会,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生中从事建党工作。1939年春任万福乡乡长。1940年初任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一区区长,后任四区区长,1941年2月9日清晨,被伪警察中队长季广根逮捕,杀害于老桥(今永胜乡永兴村)。……[详细]
   戴实夫(1864~1940),又名存真,字乃诚,号世清,扬中县油坊镇六墩村人。少有学养,为人耿直,喜种植花木,栽桑养蚕;一生酷爱书法,功力较深,书法苍劲老练,闻名乡里。 1933年火烧七大家事件发生后,当时被烧房屋的土豪劣绅伙同官府借此对土地业主和广大自耕农00,加害于民。戴与黄植三等仗义执言,与官僚劣绅进行诉讼,使事态未致进一步扩大。戴一生中多次伸张正义,为民请命,被地方人士尊为“公正……[详细]
  张日化(1910~1940),原名精伟,又名精慧,浙江诸暨县人。小学毕业后至上海做工。“八一三”事变以后回家乡,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诸暨县江东区委组织委员。后受党的派遣,考入“政工队”,分配在“江东区队”负责三都、白门一带工作,积极组织民众抗日及建党工作。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东南分局第二期党员干部训练班学习。学习未结束,即被派往苏北做新区开辟工作。途经扬中时被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党委留下,……[详细]
  朱永山(1906~1940),字静卿,参加革命后化名筱鲁。扬中县东新港(今三涫乡新港村)人。1933年黄墟师范学校毕业后回扬中工作,先后任镇海庵、油坊桥小学校长。1938年3月在泰兴与李培根、赵良斌等组织苏南抗日同盟会,曾几次返回扬中宣传抗日。 1938年10月参加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战地服务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扬中县农民抗敌委员会主任,中共扬中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194……[详细]
   王子清(1911~1939),原名宝鉴,扬中县八桥镇石桥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入私塾读书,喜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句,并爱好武术。 1938年初,日本侵略军侵扰扬中,国民党县政府解散,王联络地方有志之士,搜集0,组织八桥镇商会联防队保家抗日。不久又与陈广德、王详、王炎、陈履仁、陈寒等至泰兴县参加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抗日宣传训练。同年参加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任挺进纵队战地服务……[详细]
  姚湘(1862~1937),字月波,扬中县雷观乡安乐桥(今永胜乡得胜村)人。 清光绪七年(1881),中泰兴籍秀才,后授朝诰二等。姚掀早年从事私塾教学,颇有声名。朱宝鎏、戴实夫等皆出其门下。 民国元年(1912),姚湘任太平县民政长。在任期间,能体察民情,关心民间疾苦,有公正清廉之名。邑人刘氏在宜兴做裁缝,归途夜宿时遇盗贼抢劫民财,刘仓惶逃跑,失落所带针线包一只。宜兴县某乡民据针线包……[详细]
   何士俊(1842~1908),字吉人,扬中县五十八圩(今三茅乡同心村)人。幼年失怙,家境贫寒,读书刻苦。清同治十二年(1873)中秀才。光绪六年(1880)中举人,诰授奉政大夫,诰奉朝议大夫。光绪十一年(1885)任浙江嘉兴府宣平知县。该县重男轻女,有溺女婴陋俗,何设育婴堂以收养弃婴。何离任时,民众燃放爆竹,亦有跪地送行者。光绪二十四年(1898)任浙江建德知县,为政清廉,民众赞其“两袖清风”。……[详细]
   黄亚兰(1903~1987年)女,镇江人。18岁嫁给著名世界语活动家符恼武为妻。29岁时其夫去世,黄亚兰独立抚养7个子女。沦陷期间,黄亚兰带着子女躲避敌人破孩,赖以为生的商铺因而倒闭。民族灾难使黄亚兰觉醒,支持、掩护两个儿子在镇江城区从事秘密抗日活动。解放战争时,她积极支持6个子女参加革命。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中,她又将最小的女儿送至军事干校。黄亚兰的爱国行动,激发了城区许多母亲送子参军。中国……[详细]
   何默(1911~1987年),原名何帮冕,镇江人,为本邑教育工作者。1927年秋,何默考入江苏省镇江中学读初中,后因与一杨姓女生同演田汉所著话剧《南归》,而被学校勒令转学。1930年秋,考入江苏省立南京中学(后迁镇江,即今镇江中学)高中师范科就读,并加入“南钟刚社”。1933年,演出洪深所著话剧《五奎桥》。毕业后,在镇江大悲路小学任教。1934年,至私立敦本小学任教。1937年冬,镇江沦陷后到上……[详细]
   谢逸智(1908~1986年),台湾省彰化县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眼科名医。1926年,在台中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后到上海求学。1930年,毕业于上海东南大学医学系,又东渡日本。1932年,于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眼科专业毕业。学成归国,先后在厦门、南京、镇江等地开业行医,1951年8月,任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刻苦钻研医术,曾先后发表论文多篇,在眼科医术方面深得群众赞誉。 谢逸智为台……[详细]
  稽直(1901~1983年)。镇江人。少时毕业于五条街小学。青年时代.就读于扬州美汉中学。回镇后任商业学校英文教员,后又考入南方大学肄业。1921年,在镇江创办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新镇江周报》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共产党员,时为镇江第一共产党员。后到上海。与恽代英、任弼时等办工人夜校,建立沪西工友俱乐部,开展工人运动。1924年.党派他赴苏联工作、学习,以后又曾多次受党中央委派……[详细]
  杨文淑(1907~1983年)女,镇江人,嫁民族资本家于姓为媳。在旧社会谨守封建礼教,深居简出。解放后,在市妇联的领导和鼓励下,学习政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抗美援朝时,她捐献金银首饰,购买飞机大炮。“五反”运动时,鼓励并支持其夫遵守国家法令,成为守法户。1933年,她将1175平方米居住面积的7幢楼房无偿赠送给驻镇部队。同年,杨文淑任市妇联福利部长,后任副主任。1956年,杨文淑动员胞弟献出3间两……[详细]
  夏遹声(1907~1982年),原名福宝,又字力生,镇江人。自幼爱好美术。193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系,后执教于南通中学,授美术、工艺课。与进步戏剧工作者赵明彝、颐而已、舒绣文等相交往。著名演员赵丹是他的学生,两人并成终身知友,1937年,夏遹声回镇江,受聘于京江中学。抗日战争时期,随校迁沪。胜利后,随校迁回镇江,任训育主任,并教授美术专业课程。 解放后,历任镇江市人民政府文……[详细]
   陈直(1901~1980年),字进臣,晚号弄瓦翁,镇江人。童年时受父兄熏陶,攻读秦汉史籍,后到扬州碑刻店当学徒。1925年,写成《史汉问答》,以后又陆继刊行《楚辞大义述》、《晋木简考略》、《汉封泥考略》、《摩庐金石录》等著作,并参加丁福保《古钱大辞典》的编写工作。抗日战争时期,竭力搜求、研究古文物,编写《关中秦汉陶录》。 解放后,任西北大学教授。著有《两汉经济史料论丛》、《汉书新证》和……[详细]
   李友芳(1903~1979年),浙江镇海人,出生于镇江。其父李皋宇,在镇经商多年,于1925年从朱兆怀手中购得恒顺酱醋厂的店底生财,锐意经营,创立“金山牌”名醋。李友芳自幼就读于润商学校。15岁在镇江中国银行当练习生。后在镇江、十二圩、泰州、南通等地经营面粉厂。抗日战争胜利后,经李氏家族推派来镇江主持恒顺酱醋厂工作。1955年,恒顺厂公私合营,李友芳任副厂长。1959年,他代表恒顺厂出席广州交易……[详细]
  江源岷(1902~1979年),宜兴人。中央大学教育系毕业,后任省立镇江图书馆编纂。解放初,任镇江图书馆副馆长。1956年任馆长。是年,上级指示市馆筹建丹阳、丹徒两个分馆,他精心规划,如期完成任务。 江源岷担任过镇江市人民代表、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市民盟宣传部副部长。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后改正。……[详细]
   胡果(1919~1979年),原名胡国梁,祖籍南京。1925年随父移居镇江。1931年夏,进镇江中学。1935年初,入南京中学。“一二九”运动爆发,胡果积极发动本班同学参加-、-及--,受学校书面警告。1944年10月,胡果在重庆与中共政协三人小组的青委负责人张黎群取得联系。从此,利用记者的合法身份,向《新华日报》提供采访线索。1945年,参加“中国民主青年社”活动,后被派到合川县做秘密工作。1……[详细]
  陈邦贤(1890~1976年),字冶愚,镇江人。幼年攻读四书、经史,以勤学见称。后以家贫辍学,投师专习中医。受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学东渐之影响,入丁福保于沪创立的中日医学校攻读,为丁赏识。结业后,留校协助编写医学书籍。此后遂编成《中国医学史》。中年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历任省立第五师范学校、省立镇江中学、镇江师范教师,并兼任舍监、校医等。江苏医学院(原江苏医政学院)建立后,应聘兼任各科、班医史课……[详细]
   杨公崖(1891~1974年),名大培,字植之,号公崖。回族,镇江人。少年时在成志学堂求学。1913年,在镇江政法学堂攻读法律。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恽代英曾两次来镇宣传革命,杨均参加了接待工作。年底,杨和陈斯白等成立了第一个中国国民党小组(对外称“三五同志会”),同时,和嵇直、陈斯白,李公朴等组织“己未星期演说会”,传播进步思想。1925年,当选为国民党镇江县党部监察委员。在共产党员恽代……[详细]
   尹石公(1888~1971年),名文,字炎武,号石公,又号硕公、蒜山。镇江人,自幼生长扬州。20年代初,担任北京农业学堂教员。1926年,出任辅仁大学国文系主任,同时又兼中法大学教授。1935年,改任河南大学历史系主任。1936年回镇江,任《江苏通志》稿件整理处编纂。抗日战争中,任贵阳师范学院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南京,初任职于中央图书馆,后任国吏馆纂修。受邑人吴寄尘之托,谋划恢复绍宗藏书楼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