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电商问答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电商品牌

排行榜

韩剧tv

最新电视剧

最新电影

最新动漫

最新综艺

明星

韩剧tv

电视剧

电影

动漫

综艺

明星

排行榜

剧情库

网剧推荐

内地剧情

港台剧情

韩日剧情

欧美剧情

泰印剧情

剧情简介

影视动态

演员表

热播剧

首页 > 电商名人 > 江苏 > 镇江名人

镇江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刘勰(约465年—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齐和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南北朝宋泰始初年(公元465年),刘勰生于京口(今镇江),字彦和,原籍东莞(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祖父灵真,宋司空秀的弟弟。父亲名刘尚,曾担任越骑校尉。刘勰很早就成了孤儿,他发愤图强,热爱学习。……[详细]
  孝明皇后郑氏(785年-865年),为唐宣宗生母。孝明皇后(942年-865年。唐穆宗往后又历经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三帝,自宪宗驾崩的元和十五年(820年)算起,一直到会昌六年(846年)为止,在这26年间郑氏一直都只是个没没无闻、数朝前的光王太妃,但唐武宗驾崩后,由于无子嗣,因此由武宗之叔的光王即位,是为唐宣宗,光王太妃郑氏也因此一跃成为皇太后。名人简介孝明皇后郑氏(785年-865年),为唐宣宗生母。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生于润州丹杨县,在元和初年李锜谋反时,有善面相之人对李锜说,郑氏将来必当生下天子,李锜大喜,而将郑氏纳为侍妾。后来李锜被杀,……[详细]
  王少江(1891~1943),丹徒人。父吟江为当时名医,侨寓江都樊川南河下数十年之久。少江幼承庭训,尽传家学,又兼胆识过人,故“樊川王氏”医名益显。精内、妇、儿各科,尤擅脾、胃、肝、肾诸病的调理。其于温热病,学宗吴瑭。精研《温病条辨》诸法,每在病家出现神昏谵语危情,其胆识别具,数剂即见分晓。 某年,扬州一官宦家之独子舌出不能回缩,诸医诊之无策。后经少江以冰片点舌,一试即验。众医赧然而退。 王氏身后无子有二女。其婿及弟子得其传者有4代。……[详细]
刘邺 [] 唐朝宰相 (?~881)
  刘邺(?-881年1月24日?),字汉藩,唐朝宰相,官至礼部尚书、同平章事,黄巢之乱中被杀。刘邺生年不详,润州人氏,父刘三复在李德裕在地方上为官时长期担任其幕僚。唐武宗年间,李德裕成为权相,刘三复在他手下官至刑部侍郎。844年,在李德裕命令下,刘三复上了一封表章,而后故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的妻子裴夫人被处死,其时刘从谏的养子也是亲侄子刘稹正在反叛朝廷。上表不久,刘三复病亡。刘三复去世时,刘邺才五六岁,已能背诗,李德裕出于怜爱,带他回家和诸子一同学习。846年,武宗驾崩,皇叔唐宣宗继位,李德裕失势被贬。刘邺失去靠山,在长江、钱塘江地区游荡,作文养活自己。他的写……[详细]
  靳贵(1464~1520),字充道,号戒庵,镇江丹徒(今江苏)人。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庚戌科钱福榜进士第三人。靳贵乡试第一,会试第二,殿试第三,授翰林编修。武宗出阁,被选东宫,兼司经局校书,进左中允。预修《会典》成,升左谕德兼侍讲。武宗即位后,靳贵受到重用,升为太常少卿兼侍读,充日进官。不久,母亲去世,靳贵辞官归家守丧。期满官复原职,不久又晋升为礼部侍郎。当时大宦官刘瑾把持朝政,曾向靳贵咨询过朝政,让靳贵密书京官殿最以进,靳贵没有听从。从此刘瑾忌恨靳贵,寻机报复。于是挑出《会典》中的一些小毛病,将一批翰林学士贬官降职,靳贵也在所难免,被降为光禄卿。……[详细]
葛洪 [] 东晋道教学者 (283343)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今江苏)人。出身江南豪族。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他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他性格内向,不善交游,只闭门读书,涉猎甚广。葛洪伯祖父葛玄曾师从炼丹家左慈学道,号葛仙公,以炼丹秘术传于弟子郑隐。葛洪约16岁时拜郑为师,因潜心向学,深得郑隐器重。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一生影响很大,自此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晋永兴元年(304)葛洪加入吴兴太守顾秘的军队,任将兵都尉,与石冰的农民起义军作战有功,被封为“伏波将军”。次年石冰事件平息,葛洪不愿争功邀赏,辞……[详细]
茅以升 中国科学院院士,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18961989)
  • 茅以升
  茅以升,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详细]
马相伯 中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 (18401939)
  • 马相伯
  马相伯(1840~1939) 原名志德,又名钦善、建常、绍良,改名良,字斯藏,又字相伯、湘伯、芗伯,以字行,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祖籍江苏丹阳,清道光二十年三月十八日(1840年4月17日)生于丹徒(今镇江),褓间即受天主教洗礼,洗名若瑟,亦作若石。5岁入塾读书,喜探询天象运行奥秘。12岁来沪,入法国耶稣会办圣依纳爵公学(后改称徐汇公学,今徐汇中学),继入小修院、大修院,攻读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哲学、神学、数理和天文等学科。清咸丰八年(1858年),全家从镇江辗转至沪定居。清同治九年(1870年),获神学博士衔,加入耶稣会,授司铎神……[详细]
许浑 [] 唐朝诗人 (791858)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遂为丹阳人。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 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大和六年 (832)进士。任当涂、太平县令。大中三年(849),为监察御史……[详细]
  陈东(1086~1127),字少阳,丹阳珥陵越塘人。聪慧好学,秉性刚直。以贡生人汴京太学。多次-钦宗赵桓,揭露蔡京、童贯、王黼、李彦、梁师成、朱勔6人的罪行,请求诛此6贼以向国人谢罪。 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金兵围攻京都,宋钦宗惊惶失措,免去主战的国相李纲官职,任用主和的李邦彦,准备割地求和。陈东闻讯后十分愤慨,遂率领诸太学生,伏宜德门-,从者数万,坚决反对割地投降,反对屈辱求和,请求复用李纲抗金到底。在群众的巨大压力下,宋钦宗只得复任李纲为右丞,主持军务。这次数万人的冒死-抗金运动,使统治者十分震惊。嗣后钦宗接受谏官建议,授予陈东迪功郎同进……[详细]
  林肇灿(1864~1916),字月波,号步青,丹阳后松卜村人。自小爱唱京戏、昆曲。清同治末年,在上海一珠宝商店当店员,后从师学艺。光绪十年(1884年)前后“下海”。至清末民初,名声鹊起,被誉为上诲滩的“滩簧大王”、“滑稽大王”。 林才思敏捷,口齿伶俐,善说多种方言,擅长滩簧“后滩”,工丑角。又在后滩基础上首创“改良新曲”,以多种形式表现现实生活,揭露社会积弊,并注意吸收当时流行的新腔新调,以丰富“后滩”,使滩簧跃为当时上海较红的“曲艺”之一。随着林的成名,他演出的《卖橄榄》、《荡湖船》、《马浪荡》等剧目在上海家喻户晓。 林的演唱,“……[详细]
葛玄 [] (164244)
  葛玄(164~244),字孝先,句容人。少时曾从真人左慈习医道丹术,博览经史,酷爱《老子》、《庄子》学术,安闲淡泊,喜抚琴。东汉光和二年(179年)15岁时学有所成,名振江左。不羡官禄荣位,徜徉林麓,为择布道炼丹宝地,遨游名山大川,凡23年。历经括苍、南岳、罗浮、金精、玉笥、长山、盖竹、天台、兰风诸山。东汉建安七年(202年),38岁始迤到江西淦阳(即清江县,今樟树市)阁皂山,见其“形阁皂色,土良水清”,灵芝百草,信手可得,喜为真仙之宅,乃定居修道。升炼九转金丹,广收门徒,采制草药丹丸,设摊施诊,普渡众生,医治疫病,造福于民,积42年,开清江医药活动先河……[详细]
丁大全 [] 宋朝宰相 (11911263)
  丁大全(1191~1263),字子万,南宋镇江(今江苏镇江)人。宋理宗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他中了进士,被调任萧山尉。去拜谒师间,安抚使史严之见丁大全长得“出类拔萃”,不类凡人,以为日后必有大用,于是等众宾客告退后独留了大全一个人攀谈,而且款待甚为周到。丁大全是南宋0臣,宋理宗朝中后期的宰相,著名0臣,外号”丁青皮“。宋理宗执政后期,朝廷又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0相之手,国势急速衰败。他不仅专权自恣而且贪财好色,对于前线的紧急战事瞒而不报,间接导致了襄阳沦陷、南宋灭亡等。丁大全这个人不仅专权自恣而且贪财好色。当年,他任淮西知州时,淮西总领郑羽富甲……[详细]
道宣 [] (596667)
  道宣(596-667年),俗姓钱。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出生。丹徒人。唐代高僧。因常居终南山研究佛学,弘传戒律,世称南山律宗,为中国佛教律宗之南山宗创始者。15岁依长安日严寺智 律师受业,20岁从弘福寺智首律师受具足戒,听其传授《四分律》。从此参学四方名师益友,博览诸家学说,潜心研究律学理论,完成五部重要论著。唐贞观六年(632年)入终南山丰德寺,后即长居此山,与同居山中的孙思邈结为林下之交。唐太宗时,高僧玄奘远游印度,回国时带回经论650余部。贞观十九年,参与唐玄奘设在西明寺的译经场工作,在译经的过程中,思想受玄奘影响,成为西明寺上座,倡立心性为……[详细]
季札 [] (?~前507)
   季札(?~公元前50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春秋晚期政治家。季札德才兼备,多次辞让王位,以美德称于世。馀祭元年(公元前547年)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今安徽凤台),又称“延州来季子”。馀祭四年(公元前544年)出使北方。在鲁国欣赏周代传统音乐、诗歌时心领神会,分析了周与诸侯列国的盛衰大势。考察齐国时,劝齐相晏平仲:“献出封邑,以免日后有累。”至郑,目睹郑国君臣奢侈,对子产说:“国难临头,需子出而掌握政事。”至节,见形势大变,预告叔向:“韩宣子、赵文子、魏献子三分节国势在必行。”他这些预测,经历史验证都是准确的。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详细]
  张大年(1579~1635),字奉泉,丹阳麦溪村人。为人急公仗义,乐善好施。明万历年间,丹阳税吏增加钱粮岁耗,人民怨声载道。他挺身而出,据理力争,被传讯时,痛陈实情,剖析利弊,获准将岁耗减去十之六七。又,徽商在丹阳开设当铺,利率高达三分,当户难以负担。他出面交涉,并拒其贿赂,迫使徽商减息为二分。 明天启年间,邑人汤道衡、贺世寿、姜志礼等,议在县城东门外转河之滨建造宝塔,决定由大年主持。崇祯元年(1628年)正月塔建成数层,由于基础松动,塔座崩坍,砖砾阻塞河道,他因此被系狱中。其长子张学忠(1597~1650),原在县署供职,见父因建塔出事身陷囹圄……[详细]
   宝志(418~514),俗姓朱,南朝梁代句容县东阳镇(今属南京市栖霞区)人。7岁随法俭和尚出家,到南京道林寺虔诚禅业,苦守古佛青灯50多年,为释门名僧。时值齐武帝施行-,众生苦痛,宝志为匡正时弊,巧施智谋,运用世间因果哲理,使齐武帝尤敬典礼,“永废锥刀”酷刑。据《释教会考》载:宝志心志通达,以佛教宗旨,诱导梁武帝净心修习,皈依佛门,向善归仁,普渡众生,百姓平安。被尊为“帝师”。《宝华山志》记述宝志有胆有略,“所谓格君之非者,虽古之大臣莫之过也”。大诗人李白尊宝志为“独行绝侣”。梁天监元年(502年)宝志年近花甲,到宝华山结庵,集僧讲经传教。清时在南京大……[详细]
  汤展文(1661~1724),原名谐,又名大成,号怀村,世居丹阳县城南门外木桥汤甲。从小聪敏,过目成诵,11岁应县试。嗣后,赴武进县应试入泮(秀才)。汤笔锋犀利,思维敏捷,好仗义执言。友人王信候被土豪王瑞五杀害,他出于义愤,代为鸣冤,得罪了王瑞五的歃血交、镇江府署恶吏徐士起,又为练湖兴利除弊,写《复练湖议》数篇,触犯当地恶霸汤国相;为维护伦化,又结怨族中大逆汤大衡。徐土起先后因缘勾结汤国相等,贿赂知府,买通闲人,对汤展文造谣中伤,诬其为“丹阳大侠、恶讼师”。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汤被捕入狱。所指罪名全为诬蔑不实之词。翌年,汤在狱中-江南学政杨英山……[详细]
  姜志礼(生卒年不详),字立之,丹阳蒋墅滕村人,性淳朴刚直,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登进士,授建昌推官,后补衢州知府,升大理院评事。时京师关押很多未结案囚犯,他-请从宽发落,审理平反了一些冤案。后为刑部员外郎,出任泉州知府。任职期间,修复数里长的万安桥,又为贫民夺回被豪强侵占的沙格澳渔利之地。人民感恩,为他建造生祠。泉州的豪门巨室,在考学中拉关系讲人情的信件,被他统统烧掉。不久,调任山东右参政,守登、莱二地。时福王受封河南,赐田2万顷,遣太监检阅民田,骚扰登、莱二地。志礼上疏力争。帝怒,谪姜为广西佥事。离山东前,当地发生饥荒,仍布置募粟赈济饥民。后调江西……[详细]

全部镇江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