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电商问答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电商品牌

排行榜

韩剧tv

最新电视剧

最新电影

最新动漫

最新综艺

明星

韩剧tv

电视剧

电影

动漫

综艺

明星

排行榜

剧情库

网剧推荐

内地剧情

港台剧情

韩日剧情

欧美剧情

泰印剧情

剧情简介

影视动态

演员表

热播剧

首页 > 电商名人 > 江苏 > 镇江历史名人介绍7

镇江历史名人介绍7

更新时间:2023-03-15

   黄万益(1910~1969),扬中县八桥镇利民村人。以善治蛇伤而闻名全县,苏南、苏北邻近县市亦有前来就医者。 黄原为篾匠,30多岁始拜师学习捉蛇,医治蛇毒,解放前在外地过着流浪生活。 解放后,1950年黄回到家乡,为附近群众医治毒蛇咬伤,疗效显著。蛇伤病人经黄治疗者,多能转危为安。 1956年,黄应八桥联合诊所之聘,专治蛇伤。 1958年,八桥医院成立,黄正式成为国家医务……[详细]
   倪思文(1889~1966),字仕文、号慕周,扬中县联合乡永平村人。辛亥革命时曾至广州受到新思潮的影响。 抗日战争前,倪在泗阳县经商,并担任过泗阳县商会会长。1938年其子倪凤奎死于日寇飞机轰炸,倪怀着国恨家仇回到扬中。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做了许多有利于抗日、有益于人民的工作。 1942~1945年,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倪因认识金山寺霜亭、妙华二法师,受新坝区政……[详细]
   洪康燮(1889~1965),字福卿,号佛青,江西婺源县人。毕业于安徽法政学堂。民国23至27年(1934~1938)任扬中县县长。 洪康燮在扬中任职期间,常微服私访,考察政情民意,并能积极采取措施,惩治腐败,压抑豪强,减轻赋税,兴办教育,缓解群众疾苦。 1936年,洪主持修筑了扬中历史上的第一条公路,主干线上自新坝镇,下至下八桥镇。支线从油坊桥分岔,西达镇海庵江边,共长30多公里,……[详细]
  施显鉴(1894~1964),字镜甫,扬中县八桥镇人。自幼酷爱书法,少年时即为乡民书写春联。一生以擅长书法名闻乡里,书体端庄浑厚,秀雅宜人,有晋王遗风。曾任扬中县知事公署录事(文书),南通县政府书记(文书)及法院书记官。抗日战争期间,在八桥镇附近任私塾教师,后改业经商。 1947年当选扬中县候补参议员。施从商后仍潜心于书法,求书者不绝于门。1964年病逝。……[详细]
   陆如常(1906~1963),扬中县八桥镇团沙村人。父陆盛福生有3子,如常居长。幼读私塾,后在八桥镇摆设布摊。1933年兄弟3人在八桥镇租房开设永丰祥布店。陆为人正直,热心地方公共事业,1940年任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八桥镇保长,并负责通讯联络工作。时民主政府人员与警卫营战士常在其团沙家中住宿。1942年夏,民主政府派他携款往常州购置军服布料,至西夏墅遭歹徒抢劫,险遭杀害。 1945年11月……[详细]
   陈爱棠(1891~1962),原名履仁,又名凤仁,扬中县福德乡(今兴隆镇东新村)人。陈自1933年至1945年,历任国民党扬中县政府、日伪扬中县政府财政科科长,主持田赋征收等工作。 1933年,扬中发生火烧七大家事件,陈爱棠家为被烧户之一。在国民党扬中县政府支持下,被烧户向农民实行倒算,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很快盖起新瓦房。惟陈爱棠家未向农民00,且放弃老家宅基,搬到三茅镇居住。 陈在日……[详细]
   祝尧三(1887~1955),字家安,号宪成,扬中县三涫乡三圩埭人。幼年从父三如先生读书,后考入江苏第九师范,毕业后任国民党扬中县教育局视学。曾加入国民党,拥护孙中山新-政策。因与县里一些当权者政见不合,被贬任三涫乡国民义务小学校长。 1924年与朱宝鎏等发起结社会文,创“存粹文社”于达兴庙。1933年为抵挡低圩水患,率众封筑林家坝,同年参加抗缴附加税斗争。“火烧七大家”案发生后,祝被列为……[详细]
   秦茂兰(1892~1954),字国香,扬中县长旺乡南泡子埭(今头墩子村)人。出身富裕农民家庭,兄弟4人,茂兰居长。少时读书勤奋刻苦,常受师友称赞。秦擅长书法,1933年积善坛制作“积善堂”、“功媲杏坛”、“善与人同”“三块横匾,悬挂于积善公所,均为秦手书。秦还能画兰、竹、牡丹等写意画。 秦长期执教于私塾,除教授四书五经外,还教学生学作诗词和对联。秦文思敏捷,一次,有人让他书写对联,他漫不经……[详细]
  陈广生(1911~1952),扬中县油坊镇四墩子三圩埭人。幼承父业,习画连环画。青年时代,在上海以画连环画为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扬中参加抗日斗争。 1938年春至1939年夏,先后任扬中县青年抗日团创办的《青年》半月刊和挺进纵队创办的《群众导报》美术。1940年《群众导报》改名为《中流报》,又改名为《前进报》,陈为《前进报》负责人之一。 1945年11月新四军北撤后,陈调至……[详细]
   印世庸(1914~1948),参加革命后曾化名姚平,扬中县西来桥镇北胜村人。 1939年参加扬中县青年抗日团。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新六区军事助理,第二区区长。1941年8月任扬中县政府军事科科长,后兼任县警卫营营长。1945年9月任扬中县独立团参谋长。11月北撤。次年春回江南坚持斗争。1948年任镇江县副特派员,协助镇江县特派员戎政工作。4月17日夜晚,印……[详细]
   张建新(1902~1946),原名黄万余,扬中县长旺乡二十一圩埭(今长旺乡邻丰村)人。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扬中县积善乡党支部书记,三区、六区、五区、一区区委书记。 1939年,在中心沙(今西来桥镇)组建党支部。 1942年奉命至泰兴县永安洲开辟新区,建立“清乡”隐蔽点,并建立永安洲第一个党支部,属扬中二区区委领导。 1943年至1945年任中共扬中县一区区委书记。……[详细]
   严桂珍(1896~1946),因夫家姓贾,人们称她贾奶奶,住扬中县轮船沙广盛圩(今八桥镇长胜村)。 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作党的秘密交通员,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同志,传送情报。 1946年7月28日因掩护中共地下党同志,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同年7月31日被敌人杀害于老郎街和合桥。……[详细]
  朱宝鎏(1871~1946),字元堃,号悟生,扬中县三乡五村人。30岁中泰兴籍秀才。朱受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影响和辛亥革命启迪,在家乡带头剪辫子,改习新学。后应三涫乡士绅邀请,开办学馆,在教育界颇有声望,曾被推为县教育会长。1922年朱倡办扬中县第一高等小学。民国年间,朱批改推荐学生优秀作文17篇,被选载于上海崇文书局印行的《全国学校国文成绩文库》(乙编)中。 1924年朱与祝尧三等人创办……[详细]
  罗云高(1901~1945),原籍河南,出身贫苦家庭。逃荒来到江苏,曾在南通大生纱厂当过门警,后在国民党韩德勤部任连长,后又编入伪军三师八团。 1942年初罗率部驻丹徒黄墟镇时,受到中共京沪路北特委敌伪军工作委员会和铁道工委关于民族大义的教育,开始懂得抗日道理。 1943年3月调驻扬中老郎街后,中共扬中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派人与之联系,罗与我党我军关系日益密切。 1944年11月……[详细]
   赵良斌(1910~1943),扬中县杨家高滩赵家埭(今兴隆镇红专村)人。幼入私塾,1929年考入黄墟师范,1931年转学至黄渡师范。1933年师范毕业,至丹徒县大港小学任教,一年后任镇江市磨刀巷中心民校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扬中。1938年春担任扬中县青年抗日团副团长。1939年参加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战地服务团。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先后任扬中县抗敌委员会文教科长、扬中县抗日……[详细]
   王渊鉴(1913~1943),扬中县长旺乡头墩子村人。王幼读私塾,后至上海某商店学徒。抗日战争爆发,失业回扬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至1942年先后任抗日民主政府第三区、第二区军事助理。 1942年11月上旬,王至三涫镇头圩埭参加会议,途中被日伪军逮捕,-于三茅镇。虽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 1943年1月1日晨,日军集合上操,王乘日军疏于防范,忍着伤……[详细]
   张献之(1877~1942),原籍丹徒县。岳父徐功甫,扬中油坊中滩乡绅。张靠岳父资助,于中滩围垦长生、长兴、珠滩三个圩。圩里土壤沙质,栽桑70多亩。世亲殷金文在丹徒黄墟设蚕种制造场,兄张佩之在姚家桥开设茧行,基于这些条件,张于鸣凤乡中滩开设“江东蚕种制造场”。 1930年,制造场有房屋3进40多间,其中蚕室10间,还有附属室、地下室、冰库等。有显微镜3架,雇佣工人40多名,当时培育蚕种采用……[详细]
  徐锡同(1908~1942),扬中县长旺乡徐家埭人,幼年家贫,无以为生,曾随母乞讨。12岁至江南替人家放牛。 1940年徐为救一名被日本士兵侮辱的妇女,奋力打死日本士兵1人。在日军四处搜捕下,徐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指引,投身革命。徐任段家桥至江阴西部地下交通员时,以弹棉花为掩护。一次在荫沙遭日伪特务逮捕,受尽酷刑,徐坚不招认,后乘隙逃出敌据点。 1942年春,任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施光前……[详细]
  吴伯让(1918~1942),原名振金,扬中县玉皇庙施家埭(今永胜乡合兴村)人。 吴青年时期阅读进步书籍,接受革命思想。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扬中师资训练班学习。1940年2月,主持成立了雷观乡党支部,任支部书记。曾先后任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第四区、第五区区长。同年12月,任扬中县农民抗敌委员会(农抗会)主任。 1942年2月某日,在丹徒县朱家……[详细]
  王鑫(1893~1941),字振铎,扬中县八桥乡石桥村人。父王全寿,母李氏,生四子,鑫排行第四。鑫少年失怙。受业于清末秀才吴献庭。后考入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同善桥初级小学校长。1927年调任八桥镇高级小学校长,办学认真,治校有方,深得群众敬仰。1930年其母八十寿辰,乡人为表彰其母贤德,赠送于右任手书之“陶母遗徽”匾额。 王为人正直,不畏-,数次为乡民伸张正义,与争夺滩田的土豪发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