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878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878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03-15

61、高世秀 (18781940)
  高世秀(1878—1940),字志清,男,汉族,定边县盐场堡乡二楼村人。清光绪四年(1878)六月初六生于宁夏银川市,父名大茂,经商,比较富有,除经营一处油坊外,还养骆驼20余峰,兼营驮脚贩运。高兄妹二人,自幼受父母宠爱,豪放任性。少年不喜读书习字,专爱舞枪弄棒,练就一身武艺,喜好结交,行侠仗义,朋友常取其衣物马匹从不吝惜,友人有急事,宁肯借贷典当亦要相帮,有“城府英豪”之称。清光绪十九年(189……[详细]
62、章瑞庭 (18781944)
  15岁给小站一家船主当伙计,常为袁世凯练兵的小站营地运送军需物品,发展到为军队承包军装被服,如东北军军装全由其承做,章由此起家,并开办恒源帆布长,自产自供帆布布料,后又协议与直隶纱厂合并组成恒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恒源纱厂)。1930年,章又接办北洋纱厂,成为当时著名的工商业者。章瑞庭热心教育事业,他曾资助南开学校教育基金10万元,南开学校建校舍时,将礼堂命名为“瑞庭礼堂”。章氏1944年病逝。章瑞……[详细]
63、连横 (18781936)
  连横(1878~1936),初名允斌,字雅堂;后改名横,字武公,号剑花。出生于台湾府台湾县(后改为安平县)宁南坊马兵营,祖籍福建龙溪马崎(今龙海县步文乡)。连横父亲连永昌,在台湾经商致富。连横年幼时,父亲曾特意买了一金余文仪的《续修台湾府志》,嘱咐连横:“你为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历史。”连横读了这部府志,觉得其中内容粗疏,心中萌发编修较为完备的台湾史志的愿望。连横18岁时,眼看台湾宝岛沦入日本侵略……[详细]
64、白毓庚 (18781933)
  白毓庚(1878~1933)字秋陔。陕西咸宁新筑西王村(今属西安市灞桥区)人。少时即性情刚烈,读书的同时又习武练剑,由陕西陆军武备学堂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九月入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学习。十月初六(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关于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对中国留日学生进行种种无理限制,引起中国留日学生的强烈不满。十一月初八(12月4日),中国留日学……[详细]
65、龙鸣剑 (18781911)
  龙鸣剑(1878-1911)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字雪嵋,一字骨珊,四川荣县人。1906年入成都师范学堂,后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1908年到云南宣传革命。不久回川当选咨议局议员,创办四圣祠法政专科学堂,成为同盟会密秘机关。联络川西哥老会领袖秦载赓。张达三等加入同盟会。1911年以参加“保路运动”为掩护,密秘联络会党,准备武装起义。9月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会代表,封闭铁路,开枪打死-群众数十……[详细]
66、吴麟书 (18781930)
  吴麟书(1878~1930年) 吴麟书,原名毓曾,广东四会人。16岁随父在上海学生意。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与人合设源盛洋货号,不久由吴独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吴经营印度纱获利白银10万余两致富。吴以2万两白银独资开设益大纱号,除经销印度纱外,还为英、美、日等洋行推销进口棉纱;同时大量买进上海英商怡和纱厂股票,成为该厂董事,并取得独家经销怡和纱的权利。后又投资宁波和丰纱厂……[详细]
67、奚侗 (18781939)
  奚侗(1878~1939),字度青,号无识,以字行。原当涂霍里人。清末附生,后于日本明治大学毕业,授法学士。宣统三年(1911)后,先后任镇江审判厅推事,清河、吴县地方审判厅厅长。民国3年(1914)考取知事,历任海门县、江浦县、崇明县知县。任职期间,曾创设贫儿-、平民工厂,修治水利,革除钱粮积弊,频有善举。 奚侗于辛亥革命时期在上海加入进步文学团体——南社,曾在《南社丛刻》、《南社湘集》中发表诗……[详细]
68、廖鸿功 (18781961)
  廖鸿功(1878—1961),字勋臣,洵阳县蜀河镇人。其祖原籍江西抚州府临川县,清道光初年迁居洵阳县城西关,开“王福堂”药铺,经营药业。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战洵阳,药铺遭焚,于光绪八年(1882)迁居蜀河镇。其父廖宗孝(又名廖魁)为县衙差人。廖鸿功5岁入私塾读书,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县试,成绩优秀。光绪十八年(1892)入县城敷文书院读书,学习刻苦,就读8年,课试皆名列前茅,故每月所得奖……[详细]
69、薛仙舟 (18781927)
  薛仙舟(1878—1927)香山县人,出生于江苏扬州。被誉为中国合作事业创始人、中国合作运动导师。16岁考取天津北洋大学。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毕业后,在天津海关道任职。光绪二十七年(1901),与天津海关道唐绍仪同为香山县人,受唐垂青,被选派往美国耶鲁大学攻读经济。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教育界名流-等人在上海发起抵制美货,组织留美学生响应。其同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被委任为欧洲……[详细]
70、丁佛言 (18781931)
  丁佛言(1878~1930)原名世峄,字佛言,号迈钝,别号松游庵主、还仓室主。黄县(今龙口市)宋家疃人。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古文字学家。 丁佛言幼年受家庭影响,聪颖好学,酷爱书艺,19岁为县庠生员、补廪生。后无意科举,专修经史。他目睹清王朝腐败,民生凋敝,心情十分忧虑。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康、梁-海外,他痛心疾首,不胜惋惜。自此,丁佛言趋向革新,自己带头剪辫子,动员妻子放足。这些……[详细]
71、何秉钧 (18781911)
  何秉钧(1878~1911),字子衡,连平大湖油村何新屋人。何秉性刚烈,爱好武功,原是清末武秀才,因参加过“洪门”组织,当地办清乡时-逃亡到广州。后来,考入虎门武官学校。在该校就读期间,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兴中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受到校方注意。校长曾带人到宿舍搜查他与革命党人往来的密信,幸而何为人机警,才没有出事。何秉钧从虎门武官学校毕业后,被委任为一名哨官,在广东阳江县供职。清宣统三年(19……[详细]
72、郑权 (18781939)
  郑权(1878~1939)郑权,字仲劲,清光绪四年(1878)生于仓前山美敦。光绪二十七年,郑权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与赵声、何海樵、杨韵珂等结为知己,他们痛恨清政府的腐败与列强的侵略,于光绪二十八年组织知耻学社,研讨革命救国。同年春,郑权携带有关革命书报回福州,与郑祖荫、蔡人奇等讨论“开通风气”等问题。他们于二月二十七日在仓前山小岭朱子祠,以祭孔为名,召开演说会。郑权在会上以自己所著的《瓜分惨祸预……[详细]
73、邓西林 (18781936)
   邓西林(1878—1936),名邦植,泸州小市人。其父邓璧光,清光绪乙酉科举人,曾在山西省任知县。邓西林清庠生,因见清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渐萌反清思想。1906年加入同盟会,时熊克武走遍蜀中十余府县,确认泸州可率先发难,遂于次年在小市绫子街邓家设立同盟会川南支部。借其官宦门第作掩护,策划武装起义。并利用邓家宅舍宽敞,秘密制造炸弹备起义之用。他乐以身家性命担当风险。1907年,泸州起义未遂。邓西……[详细]
74、王谋儿 (18781971)
  王谋儿(1878-1971),同州梆子名艺人,陕西省政协委员,渭南市临渭区交斜新寨人。祖居大荔洛河九龙村。因幼年丧母,9岁就投奔澄城县白友辉“金盛班”学艺,拜“一字黑”为师。后又经大荔杨师傅、澄城冯喜芳等师赐教,加之本人精心钻研技艺,集名师之长,进步很快。唱、念、做、打四功俱全,并以扮演须生见长。光绪二十年(1894)与着名艺人李桂亭等人同赴燕京(北京),受某亲王的支持演御戏数年。他以娴熟的技艺誉……[详细]
75、姚亚英 (18781944)
  姚亚英(1878—1944),派名万宰,字名卿,观音桥乡袁家垱村人。其父有薄田数亩,自耕为生。因不识字,受人愚弄,乃决心让亚英入学读书。姚恪遵父训,发奋攻读,光绪年间被擢为拔贡。光绪三十二年(1906),姚就读于荆州某校。毕业后,考入湖北方言专科学校,主攻俄文,课余之暇,他经常到图书馆阅读中俄书刊,并留心中国与邻国的边界之争,尤其对中俄边界问题,考证更详。民国初建,他从报刊上读到一篇报道中俄边界发……[详细]
76、李炳之 (18781966)
  李炳之(1878—1966),字彪臣,河北正定人,1878年生,清秀才。先后就读于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1903—1905)、保定陆军大学第一期(1906—1908)。军谘府科长、参谋部第3局科长、陆军第1混成旅旅长、陆军第13混成旅旅长、将军府参军,事务厅厅长等职。1922年河南督军署参谋长1924年9月授祐威将军。河南留守军副司令,1926年吴佩孚13省联军高等顾问。名人生平为陈宦效力19……[详细]
77、陆士谔 (18781944)
  陆士谔,名守先,字云翔,朱家角镇人,清末民初著名通俗小说家。出身书香门第,伯父世淮,清同治举人,士谔幼年受其教。少年时曾为典当学徒,以酷爱稗官小说,不久辞退回里。博览群书,潜心著述。辛亥革命前已写出小说二十余部,后一年写成《清史演义》,为上海《神州日报》长篇连载,深得海内外读者好评。一生创作小说极多,有《新三国》、《新中国》、《蕉窗雨话》、《续孽海花》、《雍正游侠传》、《也是西游记》、《小庄皇后外……[详细]
78、马天闲 (18781951)
   马天闲 (1878~1951),名骏,耀县孙原乡孝义坊西坡村人。青年时,就学于三原宏道学堂,接受民主革命新思潮,并加入同盟会。清宣统二年(1910),受陕西同盟会委托,回到家乡“坐底”,筹建秘密革命据点“耀州牧羊场”。张勋复辟,天闲随宋向辰、樊灵山、郭坚等率师讨伐,不遗余力。 民国十三年(1924),国民革命军杨虎城部南下驻耀,素闻天闲之名,杨虎城亲赴西坡村拜坊,委以军需长重任。翌年,天闲……[详细]
79、卢月樵 (18781951)
  卢月樵(1878—1951)郁南县桂圩镇人。清光绪四年(戌寅 )出生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年六(1904)与龙岗村梅修阁,李朗山、罗顺蓝桂顺等结伴留学日本。到了日本,他学医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秋,学成回国。回国后,先在上海开设西医诊所,兼任上海光华医院药剂师。民国改元(1912)才回广州,在广州参加广东省医药研究会。翠年,返回家乡桂圩开业行医,民国13年(1924)由于军阀混战,盗贼横行,土……[详细]
  丛琯珠 (1878—1912)丛琦珠 (1880—1912)丛环珠(1887—1912)文登县(今文登市) 文城北宫村人。兄弟3人,童年就学于家塾,先后中秀才,同为辛亥革命牺牲。丛琯珠,字燮臣。性豪爽果敢。琦珠字赞臣,个子矮,性沉毅,不苟言笑,成秀才后好诗赋。环珠最小,字华臣,不拘小节,好勇武及工艺。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秋,琯珠考入山东省师范馆。翌年春,清政府选40名士子赴日本留学,琯珠为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