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878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878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03-15

81、佟忠义 (18781963)
   佟忠义(1878~1963年),河北省沧县人。祖上为满清皇族(正白旗),原世居后辽潘。始祖燕青觉罗佟国荣随清入关,定居沧州,开设武馆授徒,兼理正骨伤科和针灸推拿科,武术及医术皆名闻遐迩。代表作《武术之道》,《中国摔角法》简介: 佟忠义(1879~1963) 字良臣,男,满族,武术名家。出身河北沧州武术世家,6岁习武,后在清宫禁卫军任武术教官,曾在奉天、沧洲开设镖局。辛亥革命后,任保定陆军军……[详细]
82、林祖密 (18781925)
  林祖密(1878~1925年),原名资铿,字季商,祖籍平和,出生于台湾雾峰林姓望族。中日甲午战争,日军进犯台湾时,随父母内渡祖国大陆,择居于鼓浪屿。其间,一度返回台湾处理财产,未几,重回鼓浪屿。他爱国爱乡。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漳属南靖等县山洪为患,几十万灾民流离失所,嗷嗷待哺,他闻讯后,即筹措5万银元,购米分批运到漳州一带发赈。以往,闽南乡间常有械斗情事发生,死伤惨重。光绪三十四年四月,……[详细]
83、许禹生 (18781945)
  许禹生 (1878~1945)武术教育家。字龙厚。北京市人,原籍山东省济南市。 1878年生于一个武术世家。北平体育研究社発起人从6岁起,他便在父兄的督促下习练查拳、潭腿等拳术,到13岁时,便掌握了查拳一至十路、潭腿一至十二路。20岁那年,恭请河北沧州的刘德宽先生至家中传艺。刘先生住满三个月时,确信许禹生人品、文化、功底均为可心之才,才开始教他-门拳械与奇门兵器“吕布方天画戟”。每天传艺达6个小时……[详细]
84、恽铁樵 (18781935)
  恽铁樵(1878~1935),名树珏,别署黄山、焦木。武进西夏墅人。小说家,中医理论家。父母早丧,赖叔父抚养。16岁中秀才,后设塾授徒,并努力学习新旧知识。在略有积蓄后,入上海南洋公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先后在湖南长沙、上海浦东中学任教。爱好文学,教学之余,便仿效林纾以章回形式翻译西洋小说,如《豆寇葩》、《黑衣娘》、《波痕夷因》、《奇怪之旅行》等,创作文字短篇小说《造象毁象》,均在包天笑主编的……[详细]
85、徐傅霖 (18781958)
  徐傅霖(1878~1958),-字梦岩,笔名半梅、庄周等,下车镇人。清末邑廪生,就读于惠州丰湖书院,嗣人京师法政学堂,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光绪三十一年(1905)参加同盟会。民国成立后,任国会临时参议员,参加与制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嗣任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二次革命”失败后,-日本,参加欧事研究会。民国4年(1915)返国,通电反袁,任《中华新报》主笔。次年……[详细]
86、荣孟枚 (1878~?)
  荣孟枚 字叔右,阿城正黄旗人,光绪四年(1878年)生。幼聪颖,清末乡试中秀才后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毕业后应清政府学部试验,得法政科举人,殿试一等,授主事。历任旧中国江苏巡抚署秘书,营口商业中学监督,黑龙江省都督府参事,中央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奉天法政专门学校教授,驻京奉军总司令部秘书,吉林督军秘书,吉林边防副司令长官公署及省政府秘书。伪满时任三江省民政厅长、龙江省教育厅长等职。荣学识渊博,才思……[详细]
87、筱兰英 (18781954)
  筱兰英(1878-1954),本名姚佩兰。祖籍河北香河,生于天津。6岁入天津宁家班(坤班)学艺。按坤班惯例,不分行当,生、旦、净、丑各行角色,都由女演员扮演。所以筱兰英开蒙虽为正工老生,可是除了旦角及红生戏外,无论老生、小生、武生甚至花脸,无不兼长。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唱老生没有“雌音”,唱花脸能有“炸音”。13岁拜申曲艺人王兰英为师学习旦角,经常流动演出于江、浙、沪一带。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参加“绿……[详细]
88、杨荫杭 (18781945)
   杨荫杭(1878~1945),字补塘。无锡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曾先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法律。回国后在上海执律师业,参与发起上海律师公会。民国成立,杨荫杭由农商总长张謇推荐,出任江苏高等审判厅厅长兼司法筹备处处长。时官场趋奉之风大盛,他认为有碍于法官断案公正,拒不参加有关活动。在调任浙江高等审判厅厅长后,他不畏权势,不受利诱。有一督军的裙带行凶杀人,苦主告状,地方……[详细]
89、杨子毅 (18781953)
  杨子毅(1878—1953),乳名绍柽,又名干周,字弼朝,东区起湾村人。1905年毕业于两广(速)成师范学堂,旋回石岐办小学,并与郑彼岸、郑道实等人创办《香山旬报》。后考入两广方言学堂德语班学习。1911年毕业后,被推为中山县议会副议长。1912年因成绩优异,获官费派往德国留学,在布来司劳大学读经济系,并加入同盟会。1915年他与留德同学绕道丹麦、荷兰、途经爪哇上岸,在当地执教华侨子弟,兼营工商业……[详细]
90、许炳堃 (18781965)
  许炳堃(1878—1965),字埏甫,号缄甫、潜夫,德清县城溪东街人。自幼父母双亡,发愤自学。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创办务本学塾。二十九年一月,得友人资助,赴日本留学。次年,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机织科,并补得南洋官费留学空额,转为官费生。三十三年九月回国。经考试,被清廷授予工科举人。宣统元年(1909),参加殿试,考取一等,任内阁中书。同年夏,由浙江巡抚增韫奏调回浙,任浙江劝业公所科长兼省立……[详细]
91、卢日藻 (18781932)
  卢日藻(1878~1932),字省吾,号望三,铜鼓永宁西湖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世家。日藻自幼由祖母傅氏抚养,生性聪颖好学,18岁州考入庠,31岁举宣统元年制科孝廉方正。自后,曾历任义宁中学教员、铜鼓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县民事课课长,县视学,江西省三届议会议员,授闽总司令部谘议等职,成为一方颇有权势的官绅。卢日藻受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之影响,早期活动颇能顺乎民情、适乎历史潮流之发展。清末,铜……[详细]
92、赵顺之 (18781964)
  赵顺之(1878-1964),又名忠养,字家彦,号炳华,南门乡人。家境清贫,父为乡村私塾教师。自小随父就读于“人盛书室”,青年在乡任教,二十岁学医,拜广东四大名医之一的赵鹤琴为师。学有所成,再往泰国进修。清宣统二年赴墨西哥,民国二年 (1912)转美国三藩市,以行医为业。他为了强民救国,计划在斗门办一间现代医院。为此目的,在三藩市开设中药店,自兼医生,稍有积蓄,即令其侄子10多人先后赴美,供其读医……[详细]
93、刘凤楼 (18781911)
  刘凤楼(1878~1911.12),字子修,河南省襄城县人。河南第二师范学堂完全科毕业,后任教于中学堂。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后,刘凤楼与张钟端等共谋起义大事。1911年12月,河南辛亥革命起义时,任革命军督队长。他四处奔走,争取陕西、湖北义军声援,联络京汉铁路沿线豪杰,准备在起义时劫清军粮台,断清军后路。起义事泄被捕时,腿中两弹。审讯时身受重伤,体无完肤,仍抗争不屈。1911年12月24日早晨……[详细]
94、卢廉若 (18781927)
  卢廉若(1878~1927)是清末民初澳门的富商,又是一个慈善家和教育家,累官至清资政大夫,祖籍广东新会潮莲乡芦鞭村。其父卢九(名华绍),由乡下定居澳门后,逐渐成为澳门-业的巨子,现澳门有一条街,因该街所有物业均为卢九所有,故名叫卢九街。卢九逝世后,身为长子的卢廉若继承了父业,除经营娱乐业外,还向商界发展,名声远超过其父辈。卢廉若自小拜南海潘衍桐学士为师,笃志好学。他认为澳人子弟多有贫苦,应该给予……[详细]
95、吴英华 (18781951)
  吴英华(1878-1951年),号君实,本县大陈石碧(今属八甲镇)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其父吴汇川为方便子女入学,乃迁居春城。英华在阳春书院读书,每天鸡鸣起床,深夜才歇,深通经籍,卓有文名,参加肇庆府试考取国学生员(秀才),年仅14岁。继赴省城就学,光绪二十三年参加广东乡试,被录取为副榜第一名,年仅20岁。因才华卓越,在穗名噪一时,是清末民初间本县最出众之士。废科举后,进广东法政学堂攻……[详细]
96、许发礼 (18781927)
  许发礼(1878~1927)石泉县凤阳乡杨子明沟人,一贯以农为生。他家原有3亩土地、3间瓦房,全家4口人相依为命。当时,苛捐杂税繁重,打下的粮食不够糊口,生活无赖,他-卖掉2亩土地。民国十年(1921),许发礼当选为当地第一届乡约;两年后,他又连任第二届乡约。在任乡约期间,每遇民事纠纷,总是主持公道,深受民众信任。十三年(1924),地方绅士陈立成当承办员,在乡下收缴酒税、屠宰税。对于交不起税的农……[详细]
97、覃超 (18781927)
  覃超(1878—1927) ,字-。壮族。生于马平县二都潭村(今柳江县成团乡大荣村潭源屯) 。15岁父亲亡故,他在家伴母耕读。23岁曾到黄毛村当塾师。1907年出任柳州马邑两等小学校长。次年考入桂林政法学堂。他在桂林加入同盟会,秘密从事反清革命活动。毕业前因事泄被捕,以非首要份子押回柳州管押,不久释放。民国建立后,覃超出任马平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校长,旋任柳州中学校长。1912年,当选国会议员,12月……[详细]
98、吴老年 (18781963)
  吴老年(1878~1963)吴老年,庆远镇龙塘村人。壮族。原籍罗城县下里乡里乐村。3岁随父母迁宜山。8岁丧父, 13岁丧母, 投泥水匠兼调子老艺人乔祖旺为师,日做泥水工,夜习调子戏。14岁始饰《对子调》中的干妹子。1901年,吴与潘老扭等调子艺人组建“同乐堂”调子戏班,年节或农闲在宜山县和到邻县农村演出。吴老年生、旦、丑行行具精,尤以演旦角刻画名人细腻见长。吴演过小生戏《毛国珍打,铁》中的毛国珍、……[详细]
99、许同叔 (18781961)
  许同叔(1878——1961),字植荃,今枞阳镇人。同叔系清末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与枞阳镇童建侯、倪砚农、段干成等倡办陶公祠小学,童建侯任董事长兼校长,许同叔任教务长,有教师3人、学生50余人,经费来源以收屠宰捐为主。民国24年(1935年),该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六年制的完全小学,有学生近300人、教职员工11人。民国25年,桐城县政府将屠宰捐列为财政收入,以致该校失掉经费来源。是时……[详细]
100、林之夏 (18781947)
  林之夏(1878~1947年)原名知夏,字凉生,号亮生、弃纟需生,闽县人,家住卫前街。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中秀才。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就读于福州英华书院;翌年,改入福建武备学堂第一期学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毕业,任江宁(今南京)新军第九镇参谋,加入“旅沪福建学生会”,后随会加入同盟会。不久,升任第三十四标标统。翌年,兼任江南讲武堂教官,在师生中传播革命思想。十二月,奉命率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