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872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872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03-15

1、张澜 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
  张澜(1872~1955),字表方,西充县莲池乡观音堂村张观沟人。自幼随父文倬耕读。1895年中秀才,补禀生。1902年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攻经史。次年,因品学兼优,被选送日本东京宏文书院师范科学习。留学期间,张澜受维新思想影响,倡议慈禧还政光绪,被清政府驻日公使派人押送回国。1904年,任顺庆府中学堂学监。次年,张澜赴成都任四川游学预备学堂训导长。1906年回南充,创办民立高初两等小学、南充县立……[详细]
2、傅慈祥 为中国革命牺牲第一人(18721900)
  傅慈祥(1872-1900)清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十六日,潜江城东北五里左右的杨家嘴(今竹根滩镇三江村)的傅家,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婴呱呱坠地了。他就是后来被孙中山嘉许“为中国革命牺牲第一人”的“民族英雄”傅慈祥。“发逆之孙”遇“恩师”傅慈祥(1872~1900),原名元臣,字良弼,潜江杨家嘴人。他的祖父母都参加过十九纪中期洪秀全领导的旨在推翻清朝政权的太平军。太平军失败后,他们一家被列入地方严……[详细]
3、刘云行 (18721911)
  刘云行(1872-1911),杞县竹林人,清末黄道军起义领袖之一。家贫,幼入私塾,学业超众。成年后两次赴考皆因病中辍,遂云游四方,广结朋友。他目睹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每每长吁短叹。后受“康梁变法”影响,秘密传抄研读《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常常爱不释手,尤其对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进步思想推崇倍至。每外出归来同邻里相聚,必大声宣讲救国安民之道,绘声绘色,如痴如狂,不理解他的人都……[详细]
4、闵尔昌 寒庐七子(18721948)
  闵尔昌(1872—1948),初名真,字葆之,号黄山,晚号复翁,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秀才出身。袁府幕僚,文史名家。闵尔昌与袁世凯及其子袁克定、袁克文等关系密切。袁世凯在北洋时,经其子袁克定雅荐,曾任袁世凯幕僚多年,一直担任袁世凯的机要文牍。他为人耿介,从不凭藉身居权要之地而有所招摇和自谋财势。他沉默寡言,在朋僚宴会上能终席不发一语。他的这些特点,很适宜于做机要工作。闵尔昌曾存有武昌起义时袁世凯与……[详细]
5、樊锥 (18721905)
  樊锥(1872-1905)南学会邵阳分会会长,湖南不缠足会董事。清邵阳县人。字春徐,又字一鼐。生于同治十一年(1872)。家贫。少好学,受知于学使张亨嘉,为县学诸生。不久,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时值变法维新运动兴起,因其涉猎诸子,旁证西学,于所作课艺中,倡言“揽子墨之流,证欧罗之续,总绝代之殊尤,辨章乎宏录”,为学政江标所称赏。光绪二十三年(1897)选拔贡。同年八月,长沙湖南时务学堂创立,他又上 ……[详细]
6、李登辉 复旦大学原校长(18721947)
  • 李登辉
  李登辉(1872-1947),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老校长(1913年~1936年),字腾飞,福建同安人,出生于荷属爪哇岛(今印尼),印尼第七代华裔,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他为复旦大学所培养的学生多学有所成,其中担任大学校长的至少有二十六人,这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极为罕见,他被世人誉为“人伦师表”,为维持和发展复旦大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名人生平1883年,赴新加坡读……[详细]
7、郑聘廷 (18721944)
  郑聘廷(1872~1944年)郑聘廷,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字席珍,别号石珍,山腰乡下敦村人。父亲郑金山,母亲陈氏,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三。14岁始入驿坂礼拜堂附设的学校就学;16岁转学惠安县教会小学;18岁到厦门鼓浪屿神学校,20岁毕业。旋即在泰山和汀州基督教堂会任传道和牧师。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郑聘廷南渡马来亚的槟榔屿;翌年转至新加坡,受聘为中华基督教会首任华人牧师。1902年,……[详细]
8、许世英 (18721964)
  许世英(1872—1964),字静仁,号俊人,晚年别号双溪老人,秋浦县兆吉山(今东至县官港镇许村)人。光绪十一年(1885)中秀才,后拔贡。光绪二十三年(1897)就职于刑部,历任浙江司副主稿,直隶司、四川司主稿和刑部主事(六品)。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京师城外巡警厅佥事。光绪三十三(1907)年任奉天高等审判厅厅丞,次年任厅长。宣统二年(1910)被清政府派赴殴美考察司法制度,任副代表。次年……[详细]
9、沈荩 (18721903)
  沈荩(1872—1903)自立军统领。清湖南善化县(今长沙县)人。原名克諴,字愚溪(也作禹希)。同治十年(1872)生。少好读书。光绪二十一年(1895),参加湘社。时有12人结为一社,人称为十二神,而独与长沙舒闰祥友善,吴式钊亦列名。二十三年去鄂,因潭嗣同推荐,任湖北抚署文案。不久被委试用知县,未录用。回湘参与维新运动,和谭嗣同、唐才常商讨国事,思想激进。谓“新吾湖南,非有一番之破坏不为功也”。……[详细]
10、徐申如 (18721944)
  徐申如(1872—1944),名光溥,字曾荫,海宁硖石人,实业家,诗人徐志摩之父。交游甚广,与南通张謇尤为友善,深受其“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徐氏世代经商,早年继承祖业,独资经营徐裕丰酱园。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后又开设人和绸布号。热心公益的硖石首富徐申如(1872~1944年),名光溥,浙江海宁硖石镇人,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父亲。他交游甚广,深受其“实业……[详细]
11、胡元倓 (18721940)
  胡元倓(1872—1940) 湖南明德中学创始人,教育家。湖南省湘潭县人,1872年9月9日出生于湘潭县一个世代书香之家。1897年入选拔贡。1902年入选湖南首批官费留日生,东渡日本,就读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同年冬归国,立即着手筹办学校,1903年3月与表兄龙璋(时任江苏泰兴知县)、龙绞瑞兄弟商量,并得到龙绞瑞的父亲、前清刑部待郎龙湛霖的2000元资助,租赁长沙左文襄公祠为校舍,创办了湖南……[详细]
12、黄耀庭 (18721916)
  黄耀庭,男,1872年生于新安县下沙东头村(现深圳市福田区下沙村),原名黄恭喜,字发林,绰号“盲公喜”,自幼习武,相貌堂堂,性格豪爽,常仗义疏财,抱打不平,是广州、惠州一带“洪门”首领之一。少时随父在荷兰人船上当水手和轮机工。青年时代,是当时广州、惠州一带反清组织三合会的首领之一。1895年返港面晤中山先生后,回家乡筹备乙未广州起义,因有人叛变告密未果。1899年3、4月,从南洋返回下沙,正值新界……[详细]
13、杨毓麟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8721911)
  杨毓麟(1872—1911)反清蹈海烈士。清长沙县高桥人。后易名守仁,字笃生,号叔壬,笔名有寒灰、椎印寒灰、三户愤民、湖南之湖南人等。同治十一年(1872)生。早年入长沙城南校经书院读书。勤奋好学,喜爱文学、历史,留心经世之学,尤注意时事。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甲午战后,维新运动兴起。杨毓麟为湖南维新派重要名人之一。《湘学报》各类稿件,多出于他和唐才常、邹代钧等手笔,并担任湖南时务学堂教习。……[详细]
14、周雨亭 (18721933)
   周雨亭(1872~1933) 香港著名企业家。名缵霖,号雨亭,抱罗镇昌锦村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幼年随父母侨居越南,10多岁时又随父母迁居香港。十几岁时就长得高大魁梧,相貌堂堂。父亲周昆章甚为重视子女教育,先是送子就读于拔萃书院,继而又支持其去新加坡求学。周雨亭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成绩甚佳。自小随父出入商场,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商场环境熏陶下,学到了许多经商的知识与本领……[详细]
15、张作孚 (18721912)
  张作孚(1872——1912)字雨台,是张作霖的二哥。张作霖的父亲张有财和大哥张作泰去世早,养家的重担便落在张作孚身上,靠给财主家扛长活来挣钱养家。尽管张作孚没早没晚地拼命干活,但家里还是饥一顿饱一顿。无奈,张母只好带着张作霖兄妹三人改嫁一个老兽医。天性倔强的张作孚不能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对母亲的改嫁不满,便一个人离开家,开始独自闯荡江湖。临走前,他对张作霖说:“小弟,你记住二哥的话,等二哥有了钱……[详细]
16、卞小吾 辛亥革命烈士(18721908)
  卞小吾(1872~1908)本名卞鼐(naì),字小吾,津人多称之卞小吾,清重庆府江津县人。卞小吾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家、爱国实业家。秀才出身,纳捐为主事。愤清廷腐败,外侮迭乘。欲提倡蚕桑工业,以实业为基础,徐图发展。清《重庆日报》创办者,还创办了东文学堂、东华火柴厂、女工讲习所等。卞小吾(1872~1908)清《重庆日报》创办者。名鼎,清重庆府江津县人。早年中秀才,赴重庆,结识杨沧白等人。……[详细]
17、朱启钤 前北洋政府交通总长(18721964)
  朱启钤(1872~1964),字桂辛,晚年号蠖公,人们称他桂老。祖籍贵州开州(今开阳),1872年生于河南信阳,1964年2月26日卒于北京,享年92岁,几乎长达一个世纪。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末年、北洋政府、民国、日伪、新中国五个历史时期。中国北洋政府官员,工艺美术家。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光绪举人。1903年任京师大学堂译书馆监督。后历任北京城内警察总监、东三省蒙务局督办、津浦路北段总办等职。191……[详细]
18、张仙骨 (18721940)
  张仙骨,原名张世阁,屏南县漈头村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生于中医世家。仙骨幼年进私塾。及长,遵父命继承医业。仙骨熟读《伤寒论》,及至能背诵。行医过程,牢记父训:人命关天,不可不慎。他注重对病人的望、闻、问、切,深究病原、病情,细察病家环境,谨慎处方。药购回,查药量和药质,并传授熬药方法,直至病人康复。溪里村有位病人高烧不止,连请数医无效,且病情日重,病家专程20华里请仙骨。他细诊之,定为“……[详细]
19、徐容九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8721911)
  徐容九(1872年-1911月4月27日), 男,汉族, 新华镇三华村三华店人,革命烈士。于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3.29”攻总督署,转战至小北直街高阳里口盛源米店,垒米包作掩体,拼死抵抗,坚持一昼夜,弹尽爬墙突围,重伤至残。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花县籍十八烈士之一。……[详细]
20、傅筱庵 民国十大汉奸(18721940)
  • 傅筱庵
  傅筱庵(1872—1940),名宗耀,字筱庵,以字行,镇海县城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上海浦东英商耶松(一说祥生)船厂做工,在夜校学英语,得以初通英语。善于逢迎,提升为领班,经管工人工资等。依靠克扣工人工资、虚报冒领等手段敛财,在浦东购置房产,出租获利。后结识上海商务总会总董严信厚子严子均,兼管严家房产经租,认严信厚妾杨氏为“干娘”,辗转夤缘,投入清签订商约大臣、邮传尚书盛宣怀门下,拜盛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