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李姓名人堂 - 姓李的名人介绍(9)

李姓名人堂 - 姓李的名人介绍(9)

更新时间:2023-03-15

161、李昭德 [] 唐朝宰相(?~697)
  李昭德(?~697年),武则天朝大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武则天临朝称制时,他得到武则天的信任,升任宰相。他力图维护李唐宗室对皇位的继承权,是保护皇嗣派的骨干名人,因遭酷吏来俊臣的诬陷被杀。李昭德生性强直,唐高宗时以明经及第入仕,累迁御史中丞。武则天当皇帝以后,长寿二年(693),他为夏官侍郎,次年为凤阁侍郎。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中心是武则天要巩固自己的地位,武氏诸王要争夺皇位继承权,……[详细]
162、唐太宗兰陵公主李淑 []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九女(628659)
  李淑(公元628年-659年),表字丽贞,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九女。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封兰陵郡公主。650年(永徽元年),高宗即位,进封长公主,加实封50户 。公元659年(显庆四年)八月十八,去世于雍州万年县平乐里家中,葬于昭陵东南十里的安乐原。才德品行李淑自幼聪慧,才气出众,九岁时研读《易经》,就已经能理解其谦和的精妙词句;七岁时学习书法,尽得钟繇、张芝这些名家的真谛 。而且,李淑个性……[详细]
163、李侍尧 [] (?~1788)
  李侍尧(?一1788年),字钦斋,清朝乾隆时期大臣,汉军镶黄旗人,清朝户部尚书李元亮之子,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孙。乾隆初年,李侍尧以荫生的身份被授予章京之职,后迁至正蓝旗汉军副都统,被提拔为工部侍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被授为擢户部侍郎、两广总督,加太子太保。出征台湾有功,得以入列“紫光阁平台湾二十功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月病逝,谥恭毅。总督两广李侍尧是二等伯李永芳的四世孙。其父李……[详细]
164、李格非 [] (10451105)
  李格非(约1045~约1105年)北宋文学家。字文叔,山东济南历下人,女词人李清照父。李清照《上枢密韩公诗二首》诗序中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可知其父祖辈皆为“蚤有盛名,识量英伟”(《宋史·韩倚传》)的学士韩倚的门下士。幼时聪敏警俊,刻意于经学,著《礼记说》数十万言。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初任冀州(今河北冀县)司户参军、试学官,后为郓州(今山东东平)教授。宋代有兼职兼薪制度,郡守见他……[详细]
165、李于坚 []
  李于坚,字不磷,汉族,清流城关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其父李灼官居浙江提学副使。于坚天资聪敏,幼时日诵数千言,至长大成人仍能背诵。他涉猎经史百家,学识广博,偕同并州倪鸿宝巡行各地时,所到名胜之处都留题勒石。后于坚升为南京吏部郎,出理湖广政事,兴利除弊,革新时政。旋而,出任浙江按察司提学副使加参政,体恤寒士,教授学生,深孚众望。清顺治五年(1648)五月,清流饥荒,斗米500钱……[详细]
166、李世杰 [] (17161794)
  李世杰(1716——1794),字汉三,号云岩。生于贵州黔西县隐者坝(今城关镇黎明村)。李世杰自幼聪颖好学,喜欢骑马射箭,广交朋友,为人豪侠仗义,爱打抱不平。由于其个性放荡不羁,对四书五经没兴趣,以至多次乡试都名落孙山。二十多岁时,他作诗讽刺州官而惹祸上身,为了避祸,父亲李植为他捐了一个小官,让他到江苏富安做事,由于他办事认真,于乾隆九年(1744年)升任江苏常熟黄浦泗巡检。他果断又能见机行事,办……[详细]
   李专美(生卒年不详),字翊商,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他出生在仕宦家庭,少年笃学。后梁末帝贞明年间,河南尹张全义以李专美为名族之后,奏为陆浑尉,之后改任舞阳令。李专美办事谨慎,廉洁奉公,颇有政声。后唐明宗天成年间,安邑(今山西省运城)榷盐使李肃任其为推官,当时后唐李从珂镇守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见李专美敦厚文雅,便很重视,李从珂留守长安,奏李为从事。移镇凤翔,又命他为记室。即位,赐予金紫,充任……[详细]
168、李侗 [] (10931163)
  李侗,字愿中,剑浦县(今南平市)人,宋元祐八年(1093年)生。李侗自幼颖悟,在家庭影响下,少习举子业,曾“孜孜矻矻,为利禄之学”。20岁,在乡校读书时就很有名声。不久,听说郡人罗从彦得“河洛之学”于杨时,便决心放弃举子业,专心求道。政和六年(1116年),入罗从彦之门,罗从彦授以“《春秋》、《中庸》、《语》、《孟》之说”,李侗“从容潜玩,有会于心,尽得其所传之奥”。讲诵之余,效法罗从彦,终日-,……[详细]
169、李袭誉 []
  李袭誉(生卒年不详),字茂实。隋朝大臣。祖籍陇西狄道,五世祖时迁居安康,后代即为金州安康(今陕西石泉)人。大业末年,他任冠军府司兵。当时炀帝南下,阴世师守卫京城长安。关中各地乡勇土兵蜂起,百姓生活困苦。他向阴世师建议派兵守护永丰仓,发放仓粮赈济穷苦百姓,拿出库存物资奖赏战士,命令各郡县联合守土。阴世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他要求去南方招募兵卒,行至汉中时,李渊已攻占长安。唐王朝建立,李渊召他返回京城,……[详细]
170、李纾 []
  李纾,字仲舒,礼部侍郎李希言之子。少有文学。天宝末,拜秘书省校书郎。大历初,吏部侍郎李季卿荐为左补阙,累迁司封员外郎、知制诰,改中书舍人。寻自虢州刺史征拜礼部侍郎。德宗居奉天,择为同州刺史,寻弃州诣梁州行在,拜兵部侍郎。反正,兼知选事。李怀光诛,河东节度及诸军会河中,诏往宣劳节度,使还,敷奏合旨,拜礼部侍郎。纾通达,善诙谐,好接后进,厚自奉养,鲜华舆马,以放达蕴藉称。虽为大官,而佚游佐宴,不尝自忘……[详细]
171、李郃 []
  李郃(生卒年不详),字孟节,汉中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人。其父李颉,精通经学,做过博士。李郃先随父亲学习,后又人太学研习经籍,通晓《五经》,擅长《河图》、《洛书》、风星之术。他为人质朴,不善于显示自己的才学,在当时不为人们所了解。汉和帝即位(88),派出使者到各地察访,到益州去的两位使者,途中投宿到李郃家中,发现他学识渊博。三年后,其中一人做了汉中太守,因赏识他的才能和品德,召为户曹史。当时大将军窦……[详细]
172、李育 []
  李育(生卒年不详),字元春,扶风漆县(今陕西彬县)人,东汉初期著名经学家。李育青年时期入太学,博通群书,善于钻研和思考,专攻《公羊春秋》,有很深的造诣,在太学中颇为知名。当时京兆、扶风两郡争相召请他做官,因时值乱世,他不愿意步入仕途,每次到任不久便称病而去。李育隐居于杜陵,一面收徒教书,一面开始研究古文经学。他读《左传》,爱其文采,但认为作者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编纂《春秋》的含义,而陈元、范升等人就《……[详细]
173、李邦彦 [] 宋朝宰相(?~1130)
  李邦彦(?一 1130),字士美,怀州(今属中国河南沁阳)人。北宋末年政治名人,“靖康之难”投降派0臣之首,直接造成北宋灭亡。大观二年(1108年)进士。外表俊爽,美风姿,为文敏而工。然生长市井,习惯猥亵卑鄙,应对便捷。善调笑谑骂,能踢蹴鞠,经常以街市俚语为词曲,人争相传唱,自号李浪子。有人-其行为不检,罢符宝郎,又复为校书郎。不久以吏部员外郎领议礼局,出知河阳,召为起居郎。李邦彦善奉承人,不少人……[详细]
174、李子和 [] (?~664)
  李子和(?~664年),本姓郭,唐高祖李渊赐姓李。隋末地方割据者、唐初地方官。同州蒲城(今陕西蒲城县)人。隋炀帝大业末年,他任左翊卫,因犯罪被流放榆林(在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黄河南岸)。时遇该地发生饥荒,群情激愤,他便邀集18名勇士,攻入郡城中,杀了不体恤民情的郡丞王才,打开粮仓,赈济饥民。他遂自称“永乐王”,立年号“正平”,以弟郭子政为尚书令,子端、子升为左右仆射,有骑兵二千余。他和割据夏州的梁师……[详细]
175、李镛 []
  一部三十多万字的康熙《潜江县志》(以下简称《县志》),记载着潜江上下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名人等,这其中在潜江这块版图上生生死死的人和在潜江历史舞台络绎不绝演绎人生者数以千万计,但能留名载入史志者寥寥无几。《县志》(卷十二·秩官志下)记载的是“知县宦迹传”“县丞宦迹传”,还有“典史”“教谕”“训导”宦迹传。潜江建县一千多年来,历经县丞应当在百人上下,但唯有为李镛一人立了传。县丞即知县的副手,相当今……[详细]
176、李敷 [南北朝] 北魏大臣(?~470)
  李敷(?-470年),字景文,赵郡平棘(今河北赞皇县)人。北魏大臣,高平宣王李顺长子。真君二年,被选入太学教学。由于忠诚恭谨而侍奉太子。又任中散,与李䜣、卢遐、度世等都以聪慧机敏在朝中参与机密,传达诏令。李敷生性谦恭,加上有文才学问,高宗厚待他。升任秘书下大夫,掌管重要事务,加授前将军,赐爵平棘子。后来兼管南部,升任散骑常侍、南部尚书、中书监,领内外秘书。继承爵位为高平公。朝廷的重大决策。无不参与……[详细]
177、李昴英 [] (12001257)
  李昴英(1201~1257),字俊明,号文溪,宋代末期先祖从南雄迁至广州番禺鹭江村(今属海珠区新滘镇)。昴英博学多识,一览成诵。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被朝廷任用,宝庆二年(1226)中探花,是历史上第一位广州籍探花。绍定二年(1229)任汀州管刑狱推官,后调任太学正、太学博士。抵京见帝,力陈时弊,建议进贤纳谏,励精图治。次年秋试,奉命阅卷,公正衡选,深得人心。不久,调任校书郎兼荣王府教授、擢权……[详细]
178、李绛 [] 唐朝宰相(764830)
  李绛(764-830),字深之,唐代赞皇(今河北赞皇人)人。出身于一般官宦之家,祖父李之喜,襄州录事参掌州院庶务。擢进士,补渭南尉,拜监察御史。元和二年(807年)授翰林学士,元和六年(811年)人阁拜相,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因与权贵有隙,以足疾求免,罢为礼部尚书,后入为兵部尚书。文宗时,召为太常卿,以检校司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大和四年(830年),李绛奉旨募兵千人赴四川讨逆,被杨叔元……[详细]
179、李祁 []
  李祁得中榜眼后,授应奉翰林文字。时农民起义爆发,元朝统治岌岌可危。李祁母老就养江南,李祁改任婺源州同知。累迁-儒学副提举。以后,由于母亲去世,回乡服丧,李祁归隐江西永新,后又躲避乱世,藏入云阳山中。李祁崇尚名节,平日与人谈话,言语从不偏离君、臣之礼义。当元朝复亡之际,李祁在家乡听到元军溃败,常十分忧愤,以至于食不下咽。每谈及国家事,常常痛哭流涕。李祁的同科进士余阙,为右榜第二名,后来在抗击明军中战……[详细]
180、李安期 [西周] 唐朝宰相
  李安期〔公元?年至六七o年左右〕字不详,定州安平人,李百药之子。生年不详,约卒于唐高宗咸亨初年。幼聪辩,七岁能属文。隋大业末,父贬桂州,行至太湖,遇盗,将加以刃。安期跪泣请代,盗哀释之。唐贞观初,累转符玺郎。预修晋书成,除主客员外郎。高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又与李义府等于武德殿内修书,再转黄门侍郎。龙朔中,为司列少常伯,参知军国。上有事太山,诏安期为朝觐坛碑文。安期前后三为选部,颇有时誉。寻检校东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