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福建 > 厦门 > 同安历史名人介绍3

同安历史名人介绍3

更新时间:2023-03-15

  陈延香(1887~1960年),又名树坛,字澄怀,晚年号慧香居士。在坊里阳翟人。其父为清末秀才、乡村塾师。延香少年时期随父就读。19岁时父亲病故,延香继承父业,受聘在灌口、角尾一带任塾师。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灌口石头亭乡加入同盟会。受派遣回同安,组建青年自治研究会,任副会长。辛亥革命中,延香与陈仲赫等人发动青年自治会会员,打出同安革命军旗号,与庄尊贤率领的灌口革命军里应外合,于九月二十九日……[详细]
  陈瓞臣(1883~1936年),原名许成瓜,积善里鸿渐尾村人。祖父为印尼侨商。6岁时因祖父经商破产,其父将他卖到灌口陈家,改名陈瓞臣。瓞臣自幼聪颖,过目成诵,有灌口神童之称。16岁连中文武秀才,名噪银城。后受“教育救国”思潮影响,考入福建师范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毕业。宣统元年(1909年)回灌口担任凤山小学堂堂长、教员。同年,陈瓞臣与庄尊贤等人发起组织灌口同盟会,动员其养父加盟人会,并……[详细]
  陈仲赫(1882~1931年),字希周,同安阳翟人。仲赫家庭小康,童年就读私塾。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南渡缅甸仰光习商。光绪二十九年,庄银安、徐赞周等人创办中华义学和益商夜校,聘仲赫为教习。仲赫与同盟会员秦力山交好,思想激进,对康有为保皇主张不屑一顾,倾心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光绪三十四年三月,仲赫与徐赞周、陈守礼3人加入中国同盟会,6月组建仰光同盟分会,仲赫为7个主盟人之一,任庶务长。8月创……[详细]
  陈延谦(1881~1943年),字逊南,又字益吾,别号止园老人。同安县感化里澳溪村人。陈延谦10岁人私塾,15岁辍学随父往缅甸,不久又返乡求学。18岁赴新加坡谋生,在商店打杂。其办事能力渐受陈杞柏(陈嘉庚之父)的赏识,遂擢升要职。宣统元年(1909年)陈延谦与友人合资创设裕源公司,初营索络、土产出人口贸易,后兼营橡胶业。民国8年(1919年)裕源因胶价暴跌拆股收盘,他全盘接收,独资经营。民国11年……[详细]
  王道尧(1880~1961年),原名名坤,字子乾,号味古。生于同安城关观音堂巷。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为县学附学生员。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于同安官立师范讲习科。王道尧从光绪三十年(1904年)起先后在海澄县芦塘学堂、同安县溪西小学、双溪小学、鼓浪屿寻源中学任教。民国8~16年(1919~1927年)历任集美男子小学、中学、女子小学、女子师范、幼稚师范教员。民国16年秋转同安公立中学执教。……[详细]
  会泉(1874~1943年),俗姓张,名侃,法名明性,字会泉,号印月,又号华藏,晚年自称莲生老人。生于同安县在坊里小西门。7岁丧父,随其母迁居厦门。光绪十八年(1892年)至虎溪岩寺依善温老和尚剃度为僧。翌年,赴漳州南山寺,在佛化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后至江南诸名刹,参谒印光、谛闲、寄禅、通智、月霞诸高僧闻法听经。学成之后回闽,在南安小雪峰寺得喜宗上人传授法卷,成为临济宗的法脉传人。先后在厦门南普陀寺……[详细]
  张清潭(1874~1967年),同安县民安里东园村人。幼年随父侨居安南西贡。少时聪颖好学。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到法国皇家医科大学留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广州市中法医学院教授。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清潭跟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活动。民国初年任中国陆海空军第二临时后方医院X光科和内科主任,是我国最早应用X光诊断的医生之一。民国19~24年(1930~1935年)在十九路军医院工作。此……[详细]
  吴瑞甫(1872~1952年),名锡璜,字瑞甫,号黼堂,出生于同安县同禾里石浔村,世居同安后炉街,祖辈七代都以行医闻名。吴瑞甫自幼力学不倦,14岁时奉父命学医,博览历代医书,精研思考,推陈出新,常有突出于前人的见解。32岁中举,因淡泊功名,遂在同安悬壶济世,评注、校订宋代医书《圣济总录》和陈无择《三因方》。辛亥革命前夕,吴瑞甫参加中国同盟会,任同安青年自治会会长,策动清军官兵起义。当灌口革命军兵临……[详细]
  郑螺生(1870~1939年),同安县人。曾受过短期私塾教育,幼年即随父南渡马来亚怡保谋生。稍长,以驾牛车运输为业。后稍有积蓄,在怡保开设吉兴隆商号,经营由缅甸仰光及泰国运入的煤油与大米生意,另设分店于槟城、峇株巴辖、兆运及木威等地。因热心公益,为侨胞排难解纷,成为当地福建帮帮长。英国殖民当局授予太平绅士衔。郑螺生曾支持康有为等人的维新运动,对康有为颇为钦敬。后倾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李源水等倡办……[详细]
  黄仲涵(1866~1924年),字泰源,祖籍同安,生于印尼中爪哇三宝垄,著名印尼华侨企业家。黄仲涵幼时人私塾,接受中、荷文教育。其父黄志信,参加过闽南小刀会起义,起义失败后南渡印尼三宝垄,十年后为三宝垄巨富。黄仲涵成年后佐父经商,精通业务,光绪十六年(1890年)接替父亲经营建源公司。同年被荷兰殖民当局任命为“玛腰”(Majoor,陆军少校),专理华侨事务。光绪十九年(1893年),黄仲涵将建源公……[详细]
  王长水(1864~1950年),祖籍同安县,生于马来亚古晋。其父王友海是沙捞越著名富商。王长水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8岁开始佐父营商。光绪十五年(1889年)继承父业。同年,被委任为沙捞越华人甲必丹。王长水以甲必丹身份,促成和帮助黄乃裳草拟有关福州人到诗巫周围地区开发的31项垦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一至三月间,协助首批福州移民由古晋进人诗巫。王长水善于投资,控制了农业种植、商业、航运及……[详细]
  李应辰(1860~1922年),名应时,字宗聘,以官名应辰通行于世。祖籍同安县民安里十一都李厝。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县淡水镇中寮里。应辰从小好学,热衷武功。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淡水厅武学考试得第五名,光绪十七年中文举,文武兼备,在当地传为佳话。光绪二十年(1894年),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甲午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台湾,民众群情……[详细]
  庄银安(1855~1938年),字吉甫,号希复,同安县积善里十八都祥露村人。18岁时,离开家乡到缅甸仰光,初做佣工,数年后自营源记栈号。曾向当地政府申请开荒,兴办农业。光绪十九年(1893年)任仰光建德总社第三任内总办,光绪二十九年与陈甘泉、徐赞周等人创办中华义学和益商夜校,后改共和学校。次年,康有为由印度到仰光,成立缅甸保皇分会,因庄银安在华侨中素孚众望,被委任该分会会长。同年中国同盟会员秦力山……[详细]
  卢戆章(1854~1928年),原名担,字雪樵,感化里古屿保古庄村人。卢戆章9岁读书,18岁应试,县考名列前茅,府试却落第,从此不入科场。当时,“欧化东渐”,卢戆章参与基督教活动,受西方文化影响尤深。这使他与科举制度进一步决裂。他说“求学期于济世,寻章摘句胡为哉?”同治十三年(1874年),卢戆章往新加坡半工半读,专攻英文。光绪四年(1878年)回到厦门,住在鼓浪屿日光岩下,应英国传教士马约翰的聘……[详细]
  曾铸(1849~1908年),字少卿,同安县城内北镇宫人。年幼时随祖父移居上海,勤学好问,长进很快。又善画画,笔下芦苇秋雁,无不栩栩如生。曾铸成年后弃文从商,经营海味品致富。平素乐善好施,亲友仰仗他维持生活的有数十家之多。光绪十八年(1892年),山东受灾,曾铸捐巨资助赈。山东巡抚详请奖给蓝翎盐运司衔。又于安徽、山西助赈,奖换花翎。光绪二十三年在江苏淮州、徐州捐资助赈,光绪二十五年在太仓州、嘉定县……[详细]
  黄志信(1835~1907年),字守谦,别号思俭翁,同安县人。黄志信9岁时入私塾念书,13岁辍学从耕,后参加小刀会,担任军需官职务。起义失败后,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和两个兄长离开家乡,在厦门港搭乘一条商帆船逃到印尼爪哇,定居于中爪哇三宝垄。初做小商贩,后来逐步经营土特产,一帆风顺,至同治二年(1863年),已拥有上百万荷盾的资产。同治二年(1863年),黄志信创办建源公司,初称建源栈。主要经……[详细]
  王友海(1830~1889年),祖籍同安,出生于新加坡。其父王坤殿为同安县积善里白礁村人,因家贫到南洋谋生,道光十七年(1837年)因病去世,遗下妻子和三男三女,生活非常贫困。幼年王友海因而失去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王友海16岁时,为协助家计外出谋生,与朋友林英茂组织“友海·茂公司”,在新加坡与沙捞越两地经商贩货。由于当时还没有其他人从事这种承销贸易,所以生意非常兴隆。王友海在贸易中正直讲信用,很快……[详细]
黄德美 [] (?~1853)
  黄德美(?~1853年),闽南小刀会起义军首领,同安县锦宅人。清道光、咸丰年间,内乱外患不断,加上连年灾害,闽南人民生活在水火之中,使得民间反清秘密组织——小刀会得以发展壮大。黄德美在龙溪浒茂洲的田产常被抗租,又多次遭官府0豪夺,在这种情况下他参加了小刀会。早些时候,海澄小刀会首领江源、江发密谋起义事发,被知县汪世清捕杀。时黄德美因抗盐商款被捕,小刀会另一首领黄位率众数百人破狱,扶德美为首领起事,……[详细]
  陈世荣(约1824~1884年),字寿卿,号石洲,同安县在坊里后炉街人。少年时勤奋读书,足智多谋,有远大志向。20岁时投水师提标,以军功历任游击。清同治初年,沈葆桢为钦差大臣,主持建设马尾造船厂,调陈世荣为监工。陈世荣认真负责,管理得法,并对建厂事宜提出独到的见解。沈葆桢非常满意,题奏升他为闽浙总兵。但这时陈世荣已看透了清廷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坚请辞职,寓居厦门。陈世荣年轻时向江湖名医学习到一套接……[详细]
  叶时茂,字允丰,号得溪,同安县在坊里岭下人,住从顺里瑶江。年青时拜师习武,勤学不辍,常提数百斤青石狮一对,环走练武厅10圈锻炼臂力。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武科会元,殿试一甲第三名,是同安县唯一的武探花。历任二等侍卫行走、广西柳州游击、融怀参将、新大副将。叶时茂居官廉洁奉公,军纪严明,行军所至,秋毫无犯,兵民悦服。曾说:“物非我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乾隆末年,致仕居家。时地方不靖,时茂率随从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