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福建 > 厦门 > 同安历史名人介绍

同安历史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03-15

李登辉 复旦大学原校长 (18721947)
  • 李登辉
  李登辉(1872-1947),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老校长(1913年~1936年),字腾飞,福建同安人,出生于荷属爪哇岛(今印尼),印尼第七代华裔,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他为复旦大学所培养的学生多学有所成,其中担任大学校长的至少有二十六人,这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极为罕见,他被世人誉为“人伦师表”,为维持和发展复旦大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名人生平1883年,赴新加坡读……[详细]
吴永降 烈士 (19351967)
  吴永降(1935-1967),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县新店乡莲河村人。时为同安县大嶝乡政府会计,武装民兵。为稳定东南沿海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祖国统一,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对金门国民党军发起惩罚性作战行动,打击国民党军的骚扰窜犯活动。这场战斗一直延续到1979年。吴永降于1967年8月18日在同安大嶝岛支援部队修建防炮洞时牺牲。……[详细]
陈福华 烈士 (19401967)
  陈福华(1940-1967),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县人。1963年12月入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3师63团战士。1965年9月赴中越边境地区执行援越抗美的交通保障任务,任后勤一支队5大队副班长。1967年4月21日在太原地区抗击美军轰炸的作战中遭敌空袭牺牲。安葬在越南陶美烈士陵园。……[详细]
洪水志 烈士 (19431966)
  洪水志(1943-1966),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县人。1963年12月入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3师63团战士。1965年9月赴中越边境地区执行援越抗美的交通保障任务,任后勤一支队5大队副班长。1966年9月19日在太原地区抗击美军轰炸的作战中,因伤在卫生队治疗期间遭敌空袭牺牲。安葬在越南陶美烈士陵园。……[详细]
  黄威清代福建小刀会(又称匕首会)首领。福建同安(《位厦门市北(人又名黄位。1853年(文宗咸丰三年)5 月,在福建海澄县(位厦门市西南现属镇起义,攻克漳州(今漳州市)、厦门(今厦门市),以天德为年号,发布文告,并自称“汉大明统兵大元帅”,后遭清军围攻,撤退至海上坚持战斗。曾设法与太平天国联系,愿接受其领导,未遂。在外国侵略者干涉和清军-之下,11月由厦门转移至海上,坚持斗争直至1858年 (文宗咸……[详细]
  陈泽深(1920~1974年),又名漂水,同安县人,民国9年(1920年)2月生。父亲陈尚彬种田兼做小贩。陈泽深在厦门读中学,民国23年进香港拔萃男书院求学。毕业后,到福州三十一中学任教。民国29年得基督教会资助,进福建协和大学预科学习,后转四川省成都市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深造,民国35年毕业,留校任病理助教。后在重庆宽仁医院当医师。不久回福建,先后任莆田县圣路加医院内科医师、主任,圣路加高级助产学……[详细]
  林赐福(1925~1990年),同安县马巷人。13岁开始学艺,年青时曾拜陈宗塾为师,擅长丑角。40年代在《管甫送》中饰管甫,被誉为“手杖丑”;又在《周古岱》中饰周玉姐,以女丑闻名。以后受陈宗塾傀儡丑的启发,独创“布袋戏丑”,把布袋戏的表演运用于角色创造。《审陈三》中的班头爷是他的绝招,刻画一个卑鄙贪婪的衙门公差形象,入木三分。在历史剧《屈原》中饰屈原,串演老生,以宏亮的唱腔和气质,表现了伟大爱国主……[详细]
  杨民望(1922~1986年),又名杨尔瞻,同安县人,出生于厦门。民国36年(1947年)毕业于福建音专师范科,先后在省立福州中学、厦门双十中学任教。1949年10月任厦门文联筹委会委员。1950年5月到上海市文化局艺术处音乐室担任编审工作。他曾利用业余时间翻译出版《贝多芬九大交响曲解说》、《练耳和视唱》、《键盘和声学》等书,翻译出版俄文版的《音乐欣赏教程》(第二辑)、《什么是奏鸣曲》、《阿萨菲也……[详细]
  纪芋如(1917~1984年),同安县人。从小爱好民间文艺,6岁起参加演唱,11岁被台湾艺人在厦门创办的歌仔戏霓声社吸收为演员,得到名师温红涂、赛月金、子都美的指点,学习歌仔戏的许多唱腔。在戏里除了演丑角外,对芗曲说唱、月琴弹唱和大广弦说唱都有较深的造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多次参加省市业余文艺会演,并获奖。1956年3月,参加全国职工业余文艺会演,所演的《陈丽华检举特务》节目获创作一等奖和演……[详细]
  杨甘澍(1914~1985年),同安县人。7岁时入城关四知小学读书,13岁高小毕业。由于家境贫寒,曾先后到同安西桥尾的春源、存德、寿春3家药店当店员。民国36年(1947年)寿-店倒闭,他自操手工小五金修配业,在城关西桥尾摆摊设点,专门修理钟表、缝纫机。由于技艺熟练、服务周到,深得人们赞赏。1958年,他加入同安钟表钢笔修配社(后为同安县医疗器械厂)。1963年,该社开始试制医药器械产品──牙科神……[详细]
  洪德地(1913~1980年),同安县凤岗村人。儿时因家境清贫,只读过几年私塾。但他聪明好学,且喜爱南音,经常参与凤岗村南音活动。少年时代曾拜南音前辈澄怀轩、叶壬水为师。后又主动接近社会上许多南音前辈,虚心求教,博采名家之长,不断提高艺术水平,终于成了精通器乐,又工唱腔的全面发展人才。他音色圆润,唱腔委婉,寮拍稳妥,很受听众喜爱。特别是琵琶演奏技巧,公认为同安县一绝。民国21年(1932年),他应……[详细]
  陈式锐(1907~1990年),字心吾,号云悟,同安县人。民国15年(1926年)毕业于集美中学并升入福州协和大学,同年参加国民党。翌年北伐军入闽,被派回同安任国民党主任委员,同年秋转入厦门大学经济系。民国1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任厦门市党部指导员。翌年回集美中学执教并任厦门《华侨日报》总。民国21~23年任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校长。民国22年创办《厦门日报》。抗日战争期间被派往缅甸,配合盟军作战。……[详细]
  蔡春枝(1904~1972年),同安县澳头人。12岁入高甲戏班学艺,从打杂、跑龙套起步,20岁时已熟练掌握净角的表演技巧。民国16年加入天福顺高甲班。民国20年,天福顺改为金莲升高甲班,为该班主要净角,在戏剧界已稍有名气。1951年随金莲升高甲剧团到厦门。1954年剧团进行民主改革,他被选为团长。为了改变高甲戏净角重念不重唱,表现手法较单一的缺陷,他刻苦钻研,细心琢磨,努力使高甲戏净角表演唱念并重……[详细]
  陈梦韶(1903~1984年),原名陈敦仁,同安县人。9岁随父往南洋,入私塾读书。15岁就读于寻源书院中学部。民国10年(1921年)入厦门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厦门、龙溪、永安等地中学和师范学校任教务长及语文教师。民国34年秋,回厦门大学担任《中国语文》、《文字学》、《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等门功课讲师、副教授。曾将《红楼梦》改编为《绛洞花主》剧本,鲁迅为这一剧本写了《小引……[详细]
  李琅琨(1902~1947年),名煜,字琅琨,别号宸溪庐主,又号怀溪,同安县人。自幼喜诗、书、画,好观察大自然,常凝神于山水花鸟之间,偏爱梅花,闲时或书或画,书画作品独具风格。民国15年(1926年),南渡到新加坡华侨中学任会计。同时,遍访当地艺术名流,切磋技艺,其诗、书、画进步很快,并日臻成熟。其书法苍劲有力,洒脱俊秀;墨水梅花,浓淡相宜,疏密得法,每幅绘画作品,均配以诗句,成为诗、书、画交融的……[详细]
  陈文总(1895~1985年),名左武,字君文,别名逢场,同安县人。自幼发愤读书,爱好古典文学、诗词书法。稍长,肄业于厦门同文书院,未毕业就先在大同小学任教,不久转任《厦声报》。民国10年(1921年),他发起组织一个以传播新文化和投身反帝反封建-为宗旨的社团——厦门通俗教育社,并担任该社第一届教育股主任和第二届总务股主任(社长)。民国12年7月6日,他以通俗教育社代表的身份参加厦门各界举行的对日……[详细]
  释会泉(1874~1943年),俗姓张,名侃,法名明性,字会泉,号印月,又号华藏,晚年自称莲生老人。生于同安县在坊里小西门。7岁丧父,随母迁居厦门。清光绪八年(1892年)至虎溪岩寺依善温老和尚剃度为僧,赐法名。翌年,赴漳州南山寺在佛学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后,即至江南诸名刹,参谒印光道阶诸高僧,闻法听经。光绪三十二年学成回闽,在南安小雪峰寺得喜宗上人传授法卷,成为临济正宗的法脉传人。他曾四度赴台湾,……[详细]
  周殿熏(1867~1929年),字墨史,号曙岚,同安县人。弱冠进县学(秀才),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被聘为玉屏书院大董,主管书院行政。光绪二十三年与兄殿修同中举人。光绪三十年起,兼任地方慈善机构“同善堂”总董。光绪三十二年,与刘培元、叶大年等创办官立厦门中学堂,光绪三十四年,任厦门中学堂学监兼教员。宣统二年(1910年),清朝廷令各地保送优秀学子入京会考时,获殿试一等,被授吏部主事。未几辞官回……[详细]
  洪鸿儒(1865~1953年),字晓春,号悔羆,同安县马巷窗东乡人。清末在厦门洪本部开设源裕商行经营粮食生意,由于为人公正诚实,得到南洋各地侨商的信赖,虽然资金不多,商号仍得以发展,逐步兼营信局、进出口、钱庄和汇兑业务。辛亥革命厦门光复,社会治安混乱,地方人士组成“保安会”,他出任副会长,组织“保安团”日夜巡逻维持治安。他关心教育事业,在家乡创办窗东学校,收容贫苦农民上学,为家乡培养人才。在厦门,……[详细]
  叶豆仔(1845~1942年),女,又名斗姑,同安县人。40岁得祖传治疗儿科病症及放筋疗法的图文手稿和中医验方手抄遗稿。擅长配制各种药散,治疗小儿时行热症、惊风、白喉、麻疹、“猴损”(重症消化不良)、黄疸等危重病症。对“尸厥”(休克)患者有独特的疗法。民间尊称“先生妈”。时鼓浪屿工部局闻其“起死回生”治疗事例,曾派员赠挂牌匾,她名声大震,求诊者络绎不绝。她对贫穷患者均施医赠药,秉此宗旨,终其一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