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835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835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03-15

1、慈禧 中国古代三大女性统治者(18351908)
  • 慈禧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叶赫那拉氏,咸丰皇帝妃嫔,同治皇帝生母。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 、那拉太后、老佛爷、孝钦显皇后,辛酉政变后夺权听政,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王朝进入同治中兴时期。光绪皇帝登基后再度垂帘听政,之后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独揽大权。溥仪继位后被尊为太皇太后。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于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七十四岁,谥号“孝……[详细]
2、李金镛 (18351890)
  • 李金镛
  李金镛(1835-1890年),字秋亭,号丽卿。无锡石塘湾陡门李巷村人。清末-。少时务农,膂力过人。家乡地势低洼,常有水患。他热心地方公益,于咸丰五年(1855年)发起集资整修杨家圩、界溪圩堤岸。不久赴沪经商,与人合资开设招商客栈,与-巨商交往,结识李鸿章之弟李鹤章。他将经商所得常用于救灾及家乡公益事业。咸丰十年带头出资在镇江、丹阳等地设粥厂,救济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难民。光绪十二年(1886年)竣……[详细]
3、李昭庆 (18351872)
  李昭庆(1835~1872),李文安六子,李鸿章幼弟,合肥东乡人。1835年(道光乙未年)5月30日丑时生,派名章昭,字子明,又字眉叔,号幼荃,国学生。候选同知,候选员外郎,盐运使,光禄大夫,太常寺卿,赠一品封典。昭庆少通经史,博学能文,持身端正,以员外郎从戎,随瀚章,鸿章在曾国藩幕中讲求兵法,曾国藩称昭庆胆识均优,堪膺大任。时人谓其“沉毅英练不亚诸兄,海内人才萃一门”。1872年六月初三日病逝,……[详细]
4、陶模 (18351902)
  陶模(1835—1902),字方之,一字子方,秀水(今嘉兴)人。清同治七年(1868)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初任甘肃文县、皋兰知县,光绪元年(1875)冬任秦州知州。十年署甘肃按察使,次年擢直隶按察使。十四年迁陕西布政使,护理陕西巡抚。十七年迁新疆巡抚,后署陕甘总督。二十六年调两广总督。陶模祖籍江西浔阳,先世以武职自汴京(今河南开封)扈从宋高宗南渡,屯守秀州(今嘉兴),遂定居嘉兴北郊金桥。宋亡,迁……[详细]
5、张敦杞 (18351880)
  张敦杞(1835~1880)、张忠乾(1864~1929)张敦杞,浑号张三旺,原籍湖南湘乡县人。清咸丰十年(1860),同侄子张金忠迁徙砖坪厅乱石沟定居。初居时,住窝罩棚,除卖工度日外,每年秋冬时节,揀包谷糊口。年复一年,积储包谷数石,酿酒销售兴安。他酿的酒,质量上乘,购者叫口不绝,争相购买。一次,至兴安途中,脚夫用麦杆汲酒,汲后渗进凉水。谁知头釉酒渗入凉水,反成堆花酒,成走俏货。一时,名扬四方,……[详细]
6、余思诒 (18351907)
   余思诒(1835年~1907年),原名斯沛,字雨亭,又字翼斋,号易斋,晚号草庐一翁。生于武进县城(今常州市区)一户官宦家庭。清外交官、洋务派。父余光倬曾任刑部提调。他从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思想开放,主张学习外国的科学文化,走洋务之路,增强国力。曾为清廷拟订过开办洋务报告,在国内较早地提出“开铁路,以通转运;请制造,以辟利源;移游民,以实边荒;禁缠足,以尊国制”的设想,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得北……[详细]
7、龚易图 (18351894)
  龚易图(1835~1894年)字蔼仁,号含晶,闽县人,家住南街通贤境。清咸丰八年(1858年)进士,由庶吉士改任云南知县。时捻军兴起,留在山东,跟随僧格林沁作战,攻克金楼等地有功,以知府任用。同治四年(1865年),捻军张总愚与太平军赖文光会师,攻入山东,易图随巡抚扼守东平,因筑土禹防御有功,实授东昌府。李鸿章率淮军来援,划张秋以西至濮阳归易图负责。同治七年(1868年),知济南府。次年正月,捕杀……[详细]
8、郑思齐 (18351892)
  郑思齐(1835—1892)字正思,号济东。郑文瑞长子,郑观应兄,出嗣伯父郑文经。例贡生,江苏候补道。名香山买办。娶平岚容氏为正室,蔡氏、叶氏、劳氏、华氏、陈氏、林氏、李氏为继室。清咸丰二年(1852)与香山名买办徐润、许兴隆三人同在上海英商宝顺洋行师从郑观应姻亲,曾寄圃学经营蚕丝和茶叶生意,当买办学徒。咸丰十一年(1861)后在宝顺洋行九江办房任事。同治六年(1867),宝顺洋行关闭后直接转入旗……[详细]
9、萧穆 (18351904)
  萧穆(1835——1904),字敬甫,一字敬孚,今横埠镇人。家世务农,少时父督耕甚严,无暇求学,可萧穆常常潜入私塾听课,询章问句。稍长,遇名流学者必求教。太平军占领安庆及桐城时,大家藏书多散出,萧穆因之搜集一些图籍。他常借乡先辈遗书浏览,曾借得刘大櫆评选之《唐宋八大家文选》,即手录副本以归,读之愈久,愈见刘评点的能开人神思。萧穆初受业于朱道文(字鲁岑)。青年时除读经史,致力于古文外,即留心朝章国故……[详细]
10、刘守坤 (1835~?)
  刘守坤(1835~?),贫苦农民出身,鹿寨镇人。刘守坤少年时代即“勇悍好斗,尝力杀恶豹”。闻名乡间,16岁时随胞兄刘守乾参加金田起义,编入罗大纲前锋军,征战中冲杀在前,善使双刀,屡次杀敌立功,在湘时被提为骑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刘守坤在天京朝阳门镇守使天将陈桂堂麾下任军职。在与清军作战中,曾单骑救过被清军悍将张国梁击伤的佐天候陈承镕(英王陈玉成叔父)。清江南大营统帅向荣广发告示:“捉住刘逆,应先……[详细]
11、黄志信 (18351907)
  黄志信(1835~1907年),字守谦,别号思俭翁,同安县人。黄志信9岁时入私塾念书,13岁辍学从耕,后参加小刀会,担任军需官职务。起义失败后,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和两个兄长离开家乡,在厦门港搭乘一条商帆船逃到印尼爪哇,定居于中爪哇三宝垄。初做小商贩,后来逐步经营土特产,一帆风顺,至同治二年(1863年),已拥有上百万荷盾的资产。同治二年(1863年),黄志信创办建源公司,初称建源栈。主要经……[详细]
12、贺贵发 (18351911)
  贺贵发(1835~1911),号云钦、君民,今湘波镇檀山村人。青少年时,身高力大,性强悍,打短工维生。清咸丰九年(1859),与房婶母通奸,族人议死以正风化。贺自刎不死,乘机得脱,投入湘军。次年一月,在太湖战役中,爬城负伤,请假回乡医治。六月,返湘军,随部攻占江西周坊、德兴、婺源、景德镇,十一年升为把总拔补。后与太平军李世贤、刘官方部作战有“功”,于同治元年(1862)授千总拔补,以守备补用。翌年……[详细]
13、石镇吉 (18351860)
  石镇吉(1835-1860),奇石乡那帮村人,石达开堂弟。太平天国辛开 (1851)年随达开参加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封为国宗,加提督军务衔,随达井在长江流域各省征战,以功封协天燕。己未九年,右镇吉率军攻入福建漳州、汀州两府。二月,克广东大埔县、嘉应州。五月,攻入湖南永明县,进克道州。达开命石镇吉先行入桂。七月,由兴安进抵桂林与达开会师,攻桂林不下。八月,撤离桂林,经修仁、荔浦、破象州。十……[详细]
14、李恩绶 (18351911)
  李恩绶(1835~1911),字丹叔,号亚白,晚号讷庵。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出生。镇江人。地方史学者。清末附贡生。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诗文精解独到,不喜欢时文,因此科举不利。以教馆、作幕和卖文自给。他为清末镇江文坛的领袖名人,作品先后刊行的有《读骚阁赋存》、《讷庵骈体文存》、《缝月轩词》、《冬心草堂诗选》等。光绪初参加修纂《丹徒县志》。修成后,他继续搜集地方掌故,编纂成《丹徒县志摭余》1……[详细]
15、万培因 (18351896)
  万培因(约1835~约1896),字莲初,崇安县四隅里(今市区)人。清咸丰九年(1859)中进士,初任礼部主事,后调祠祭司郎中。咸丰二十四年任长芦盐运使。到任时,盐商按例送上赃银30万两,万培因严词拒绝,朝野称颂。光绪七年(1881)升山西监察御史,后任福建学政。当时崐冈主持福建考试事宜,办事草率。但因为他是清室皇族,大家敢怒不敢言,万培因弹劾了他,社会舆论才平息下来,不久调任吏部给事中。光绪十年……[详细]
16、胡元龙 (18351924)
  胡元龙(1835~1924),字仰儒,祁门南乡贵溪(今属平里镇)人。毕生从事茶、瓷二业,成绩卓著。清咸丰间(1851~1861 年),于贵溪村外李村坞垦山千余亩,兴植茶树,建培桂山房,自制干茶,年产50 余担。其时,绿茶滞销,乃考察红茶制造方法,于光绪元年(1875年)雇宁州(今江西修水)茶工舒基立,按宁红经验试制红茶,获得成功。是时,黟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归来,亦在至德(今东至县)尧渡街仿闽红试制……[详细]
17、宋士信 (18351896)
  宋士信(1835--1896)奉天凤凰城人,后迁居阿勒楚喀(今阿城)。清同治五年,因避荒灾,全家迁来蚂蜒河境地。此时,蚂蜒河地域无官治理,民间遇有争端,都由宋士信调解。光绪六年(1880年),准放蚂蜒河荒地时,宾州厅奏请吉林将军,委任宋士信为练会会长兼放荒务。光绪九年(1883年),毕广福为首谋叛,宋士信单人独兵深入虎穴,搜得黄袍、假印,设计捉拿了首犯,解送宾州厅处决。光绪十五年(1889年),庄……[详细]
18、朱炎昭 (18351921)
  朱炎昭(1835—1921),字鸿升,号飞仙,阜阳县朱寨(今属阜南县)人,著名塾师、画家。朱炎昭出身农家,7岁入私塾,9岁丧父,备尝艰苦,勤奋好学。清咸丰三年(1853)18岁的朱炎昭携母逃难,母亲死于途中,朱炎昭栖身于颍州西湖环翠亭,后流寓太和县,在赵庙当塾师。不久,朱炎昭北上鹿邑,仍当塾师。同治三年(1864),30岁的朱炎昭赴淮阳应童子试,因受当地势力排挤而落榜。其后被鹿邑名儒王祖桐之父收为……[详细]
19、郑学文 (18351919)
  郑学文(1835~1919)浑号郑老五,利辛县城北郑小集乡西郑庄人,捻军的文墨师爷,太平天国封镇殿将军、转本御史。郑学文幼读私塾,后辍文习武,少有大志,聪敏慧黠。清咸丰二年(1852 年)十一月,亳、蒙、凤、宿、永(河南省永城)捻首至雉河集(今涡阳县城)会盟,郑学文亦至。后在张乐行麾下,深为张器重。咸丰五年,各路捻军首领再次集雉河-盟,公推张乐行为“大汉盟主”,决定反清举义,郑学文起草义军文告,参……[详细]
20、吴大徵 金石考古学家,书画家(18351902)
  吴大徵(1835-1902)初名大淳,为避清穆宗讳改名,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别号白云山樵、愙 斋、郑 龛 、白云病叟。江苏吴县人。任编修,陕、甘学政。河南、河北道员,太仆寺卿 ,太常寺卿,通政使,左都御史,广东、湖南巡抚等官。曾参左宗棠西行大营,在吉林助铭安练兵,故参与中俄边界及中日订约之交涉。中法战争时会办北洋事宜。中日战争时又疏请参战。 平生致力于古器物研究,为清著名金石考古学家。著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