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江苏 > 镇江 > 丹徒区历史名人介绍2

丹徒区历史名人介绍2

更新时间:2023-03-15

  吴惠民(1897—1964),原名伯纯,石桥乡西墙门村人。幼读私塾,19岁从其姑父、东乡名医仲景生习医,学成后,先后在家乡和如皋县掘港镇行医。民国18年(1929)东渡扶桑,悬壶神户,“七七事变”前归国。在西墙门为乡民治病,遇有贫苦病人,不仅不收诊金,还助其药费。时东乡一带,为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吴见新四军出生入死,坚持敌后斗争,深为钦佩,常与地下工作同志密切联系。以合法身份,团结地方爱国人士,积极……[详细]
  赵启騄(1894—1964),字次骅,大港镇人。13岁被赵蓉曾先生纳为弟子,师生情同父子。16岁考入南京陆师学堂,是年参加同盟会;继入武汉第二陆军预备学校及保定军官学校深造,与叶挺友善。毕业后不愿在北洋军队工作,去广州寻找叶挺,经介绍任大元帅府参谋,后调黄埔某师任参谋长,与吴玉章、周恩来、叶剑英等来往甚密。熊克武任四川讨贼军总司令时,在刘伯承部任参谋长。熊失败后,随刘至上海赋闲。刘离沪时,曾电约赵……[详细]
   王洞若(1909—1960),乳名锡堂,曾名义田、王作、用观、乃明,大路乡北族村人。敏而好学,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县六中,并考入陶行知初创的南京晓庄乡村师范,毕业后留校工作,常与志同道合的刘季平、徐明清、戴伯韬等同志,探索改革乡村教育和救国救民之策。民国19年(1930),为反对日舰停泊南京,晓庄师生举行--,竟遭国民党-逮捕,杀害多人,学校被封。王隐蔽家乡,执教于王巷小学。民国21年秋赴沪,协助陶……[详细]
  解朝东(1879—1949),字震皋,晚年号止戈居士,丁岗乡葛村人。幼随父读,后师从名儒赵蓉曾先生,与其子赵声同窗研读,情同手足。后考入江南陆师学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两江总督张之洞,选陆师学堂学生8人赴德国习步骑炮工各科,解以优异成绩得选,于次年去德学习5年。辛亥革命前回国,任江苏都督府军务司副长,授少将军衔。民国元年(1912),任江苏陆军小学校长,后任武汉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校长。袁世……[详细]
   赵荣森(1917—1949),大港镇人。不到20岁去上海眼镜厂学徒。“八·一三”事件后,目睹日军暴行,参加了上海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活动。民国28年(1939)秋,在韩念龙的率领下,参加崇明县抗日自卫总队。次年冬,任苏中四分区游击第三旅(即崇、启、海常备旅)六团三营教导员。不久,六团开赴南通掘港地区,与国民党董伯祥的部队遭遇,赵指挥三营激战3昼夜,基本歼灭了董部。民国32年6月,调任海防三团教导员。……[详细]
   何邦富(1926—1949),大路乡南元村人。15岁去上海学徒,诸事勤勉,一次无意中打坏用具,遭店主侮辱,愤然回家务农。民国32年(1943)入伍。新四军北撤期间,留守镇江县为武工队员,参加九龙桥伏击战;镇压大路镇反动镇长。民国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7年春节,随队长聂老虎活动于沙墩一带,被埤城国民党保安队30余人包围,何即改装出村,遇敌盘问,首先开枪制敌,冲出重围。次年3月12日凌晨……[详细]
   倪东川(1921一1948),又名冬川,丹阳县人。民国33年(1944)参加革命,任山北县交通员,不久加入共产党,任县警卫营战士。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军北撤。民国36年春,随十地委南下,任武工队员,一直在圌山地区坚持斗争。曾单枪匹马闯入埤城匪窝,活捉无恶不作的特务关星。在大路九龙桥伏击战中,倪巧饰渔翁,和战友一起击毙“清剿”分队长,生俘五六人。先后参加了镇压大路镇反动镇长,处决军统特务和暗藏敌特,……[详细]
  王思敏(1908—1948),大路镇西王家村人。16岁去泰兴学徒,两年后,因不堪店主-而回家务农。民国27年(1938),任大路镇商团自卫队教官。同年9月,自卫队改编为新四军特务连,任一排排长,参加了控占嘶马、大桥的战斗。民国29年,任镇五区常备队副队长,在葛村伏击敌人汽车及韦家村遭遇战中,机智勇敢,冲锋杀敌。翌年春被捕,坚贞不屈,经营救获释后,奉命潜入大路镇敌自卫队,为民国31年大路战斗和反“清……[详细]
   赵鸟根(1926—1948),大路乡小港村人。父母早亡,家境凄苦。民国32年(1943)6月,参加新四军,为山北县警卫营战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四军北撤时,被挑选为镇江县武工队员,留守江南。民国37年10月27日,与马正贵夜宿大山村严巧根家。次日清晨,本村赵云艾密报大港国民党县保安队,小队长张肇顺遂率敌30余人,包围严家,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终因寡众悬殊,弹尽援绝,壮烈牺牲。……[详细]
   马正贵(1924—1948),姚桥乡钱家埭人。幼读私塾数年,家贫辍学务农。其父马国坤,抗日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伏元乡小沙党支部书记。民国33年(1944)秋,马在其父影响下参加县警卫营,同年加入共产党。新四军北撤时,留守江南,为镇江县武工队员。时活动地区虽离家很近,但4年中仅探家3次。民国35年12月30日,在圌山半山庙战斗中,一马当先,奋勇冲杀,和战友一道,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民国37……[详细]
   宦德胜(1914一1948),丹阳县人,生于农民家庭。幼读私塾,刻苦自励。民国22年(1933)至无锡学徒。民国26年冬,随其师-阁参加管文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8年参加共产党,任高桥村党支部组织委员,次年任丹六区区委书记。当时日军对丹北进行大规模扫荡,高桥设有日军据点,斗争形势极其严峻。宦派数名党员成立“维持会”、“自卫团”,混迹于日军之中,既利于保护同志,又便于了解敌情。国民党中统特务……[详细]
   王傲毅(1922—1948),原名贡孝兆,丹阳县人。雇农家庭,从小为地主放牛。民国27年(1938)6月,新四军到达茅山地区,王欣然前往参加,先后跟随吴仲超、任迈当通讯员,不久加入共产党。民国32年秋,调丹一区任军事股长。次年1月,任镇句县镇丹区委副书记兼副区长,负责镇三区工作。时叛徒别动队中队长李瑞芝盘据镇三区,气势嚣张。王活捉了李的“军师”康黎通,震慑了敌人。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军北撤,后又奉……[详细]
   戴祥(1919—1947),原名宗祥,小名锡宝,大路乡西堰戴村人。父早逝,家贫失学。14岁至启东汇龙镇学徒两年。因不堪老板-,去沪当店员,“八·一三”事变后回家务农。山北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不久,参加民兵组织。民国33年(1944)加入共产党。次年初,任南元乡农抗会主任,后任民兵大队长,参与领导民众减租减息,开展游击活动,曾活捉特务张恒达送抗日民主政府审讯处决。6月,率全乡民兵配合新四军一举摧毁姚……[详细]
   张汉荣(1915—1947),又名汉元。祖籍山东。20年代,一家6口流落至世业洲,靠垦荒开滩、帮工为生。抗日战争初期,张投奔陈安义,参加了新四军领导的和尚洲“伪自卫团”。民国32年(1943)加入共产党。是年初冬,在镇江中山桥东,一次乘人民电影院散场拥挤之际,神出鬼没地夺取了电影院隔壁日军门岗宪佐的“南八”手枪。北撤后,任镇江独立团武工队三队队长,后任连长。邵伯保卫战时,冲锋在前,英勇杀敌,荣获……[详细]
  边学文(1920—1947),又名义堂,回族,祖籍安徽寿县。家贫难以生活,其父母挑了担箩筐,至上党乡王甲村落户。不数年迁唐甲村定居,以贩盐为生。边读小学时,聪明过人,成绩优秀。民国28年(1939),参加镇、句、金、丹四县人民抗敌自卫委员会的革命活动。同年秋,回乡动员青年参加新四军,表示不打败日本鬼子决不回家。入伍后任十八旅五十三团团部勤务员、特务员。不久,要求下连队锻炼,加入共产党。民国30年4……[详细]
  王若谷(1919—1946),原名致和,又名其明,姚桥乡王甸村人。小学成绩优秀,保送镇江中学,毕业后考入同济大学。上海沦陷前夕,学校迁至浙江,在浙东遂昌等县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7年(1938)加入共产党。次年1月,中共浙江省委调王至国民党浙西行署政务处当服务员,为服务员中中共特别支部委员。国民党浙西行署以政务处服务员为基础,成立省政工队第二大队第一中队,王若谷任该中队分队长,开赴临安县进行抗日……[详细]
   吕旺儿(1920—1946),又名月庭、黄艾,黄墟乡南吕村人。幼读私塾,13岁因贫去上海学裁缝,不堪老板欺压剥削,回家种田。在乡与中共地下党组织有了联系,从此投身革命。一次,传送紧急情报,行至辛丰镇将过大桥时;发现桥上有敌岗哨盘查,即返身上街买块烧饼,将情报塞在饼中,边吃边走,神态自若地过了桥。又一次传送密件,事先买一捆药芹,将情报藏于芹菜茎中,安全通过敌哨。民国31年(1942)加入共产党。一……[详细]
   凌荣炳(1911—1946),荣炳乡蒲村人。10岁给地方放牛,16岁外出打短工。民国31年(1942),挺进江南的新四军,在茅东地区组织雇工会,凌带头参加,任会长,不久参加共产党,任村党支部军事委员、宝南区锄奸干事。当年底,他曾孤身一人打死直溪桥日军哨兵。日伪“清乡”时,带领民兵,火烧西畅至石马桥之间长约5公里的日伪军竹篱笆-线。曾挥拳打死宝堰据点的特务大队长,群众称他“凌铁拳”。民国32年4月……[详细]
  高国盘(1905—1945),原籍镇江五摆渡,民国4年(1915),因坍江迁居高资勤丰村。租地为生,家贫未能读书。14岁去日本横滨学理发,吃尽异国学徒之苦。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返国。民国26年底,日军窜至勤丰村,以搜查中国士兵为名,-烧杀,无恶不作。高挺身用日语说明村里都是农民,并应允以替日军做翻译为条件,停止烧杀。高任翻译后,因遭人告发,说他为新四军递送情报,被捕关押四年,因查无实据,于……[详细]
   王东方(1917—1945),原名王桂爱,参加革命后三改其名:王东方、王栋、黄晓云。大路乡王巷村人。天资颖悟,孜孜勤学,读小学时为进步教师王洞若所赏识。16岁时因生活困难,其父要他去金坛城内学徒,王洞若则暗中将其带到上海,介绍在陶行知创办的“山海工学团”做小先生。民国22年(1933)初,陶创建“晨更工学团”,调王东方任教。该校为“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领导下的“中国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