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90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0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03-15

1、黄遵宪 南粤先贤(18481905)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出身于官僚家庭。10岁时开始学写诗。清同治六年(1867),考中秀才。同治十二年(1873)考取拔贡生,次年入京赴乡试,未中。黄遵宪早年的诗作,已表现了一定的革新精神。他批判了文学创作中“古人弃糟粕,见之口流涎”的拟古倾向,宣言“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还对客家山歌进行收集、加工成《山歌》多首,大都清新可喜。光绪二年(1……[详细]
2、陈嘉伦 (18501905)
  陈嘉伦(1850~1905),原籍福建莆田,移居赤坎文章湾东村。抗法英雄。 陈嘉伦自小务农,在家乡种菜为生。19世纪中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日本入侵台湾后,经常在福建沿海骚扰抢劫,人民受尽-,四散奔逃。陈嘉伦和父亲陈一辉-带领族人一百多人,离乡背井,南迁广东,落脚赤坎埠郊。 陈嘉伦择居文章湾东村。当时文章湾是海边沙滩,人烟稀少。嘉伦带领众人建村,用泥土筑墙,盖起茅房,使每户皆有屋居……[详细]
3、周辛铄 (18561905)
  周辛铄(1856-1905),号叔川,今坪上乡时荣村人,清咸丰六年(1856)九月生。早年取秀才,曾在乡举办团防,被选为大同团团总,亲制《大同公约》,并倡议于本团设学田分局,储产为兴学之资。他说:“国家非兴学不能自治,人才非办学不能造成。”光绪二十四年(1898),周辛铄与邹沅帆、彭庄仲等创办新化实学堂,与当时湖南时务学堂并为省内新式学堂的先驱。又与萧竹雯等创办《大同辑报》(月刊)分售各村,传播文……[详细]
4、刘秉璋 (18261905)
  刘秉璋(1826~1905),晚清重臣,淮军名将。字仲良,安徽庐江人。胸怀大志,青年中举成名,由于国家-,由翰林院编修而入军幕,投笔从戎,平吴剿捻后逐步成长为一名封建官吏。中法战争期间,力抗外侮,指挥了著名的“镇海之役”,维护了国家尊严。督蜀十年,勤政廉洁,用竹笼古法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百姓。在“成都教案”中维护民族利益,清廷罢其职。一生谈泊名利,却十分重视教育,为家乡捐建了三乐堂书院、南京庐……[详细]
5、叶祖珪 (18521905)
  叶祖珪(1852-1905年),字桐侯,清末著名海军将领。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第一批留学英国。归国后,历任“镇边”、“靖远”管带,参加1894年之中日甲午海战,所领之“靖远”舰在甲午海战中一度作为旗舰指挥舰队。北洋水师覆灭后被革职。1899年撤销革职处分,加提督衔,授北洋水军统领、浙江温州镇总兵、广东水师提督。1904年奉旨总理南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首次统一清朝南北海军。叶祖珪出生于一个塾……[详细]
6、陈天华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8751905)
  • 陈天华
  陈天华,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知方团下乐村(今荣华乡小鹿村)人。清光绪六年正月二十九日(1875年3月6日)生,中国民主革命杰出的宣传家和活动家。陈天华幼丧母,5岁随父(塾师)就读。家贫,尝小卖糖果以补日食。因迷读中国古典小说,糖果常被人取食,不知计值收钱。9岁即嗜读《左传》、《资治通鉴》,尤爱民间说唱弹词,常仿效此类文体,编写短篇通俗小说与山歌小调。少年时期,对清朝封建-、民族压……[详细]
7、樊锥 (18721905)
  樊锥(1872-1905)南学会邵阳分会会长,湖南不缠足会董事。清邵阳县人。字春徐,又字一鼐。生于同治十一年(1872)。家贫。少好学,受知于学使张亨嘉,为县学诸生。不久,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时值变法维新运动兴起,因其涉猎诸子,旁证西学,于所作课艺中,倡言“揽子墨之流,证欧罗之续,总绝代之殊尤,辨章乎宏录”,为学政江标所称赏。光绪二十三年(1897)选拔贡。同年八月,长沙湖南时务学堂创立,他又上 ……[详细]
8、黄华宽 (18231905)
  黄华宽(1823~1905),派啟惠,字祥发,号春圃,永宁坪田人。十二岁习武,逾三年,套路初成。铜鼓营千总见其招势灵活,有问必答,甚为喜爱,曰:“此儿了得,若再加造就,必成大器”。于是常领华宽入营,倾其所学,悉心传授。华宽勤学苦练,武艺日精。华宽年轻时,体形健硕,性情豪迈,加入地方团练,为扫地勇。清道光三十年(1850)赴京赶考,得中武科进士。清咸丰三年(1853),调处江南军务,随湘-战赣、皖、……[详细]
9、覃修纲 (18391905)
  覃修纲(1839~1905年),字省三,三省营务处总戎,壮族,岩茶乡人。在云南巡抚岑毓英的麾下任总兵。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二十一日,英使馆翻译马嘉理与拍印会合后,随大批英军武装探测队进入云南,进攻腾冲。马嘉理率领大批英军先头部队,由盈江西南的蛮允、日烈侵入中国国境。覃修纲与当地景颇、傣族人民,设竹签插路阻其前行。马嘉理持火枪优势,开枪杀伤边民。覃修纲将队伍化装为“头插鸡毛,裸身裹足的土人(野……[详细]
10、邹容 (18851905)
  邹容(1885年—1905年),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原名桂文,又名威丹、蔚丹、绍陶,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四川巴县人(今重庆市),出生在一个商业资本家家庭。 应巴县童子试,因愤于考题生僻而-,从此厌恶科举八股。从父命入重庆经书书院,因蔑视旧学而被开除。后逐渐向往维新变法。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赴成都投考留日官费生,因思想倾向维新,临行时被取消资格,遂决计自费赴日留学。光绪二十八年……[详细]
11、韦丰华 (18211905)
  韦丰华(1821—1905),字剑城,别号大明山散人。为韦天宝“遗腹子”。幼年入私塾及被县令招入县署教读,后到桂林秀峰书院就读。书院中的教员多为其父同仁,对他比较看重,学习进步很快。回乡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正值太平天国起义,县内民众“拜台习洪教”,组织堂会持械攻打府、县。韦丰华则在家乡组织团练“捍卫桑梓”。清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奉县署令率团练到陆斡豆俎山(今陆斡村那豆屯)围剿堂会陆九成部,团……[详细]
12、林维源 (18401905)
  林维源(1840~1905),字时甫,号冏卿平侯孙。少时与兄维让到厦门就学。其父国华、叔父国芳相继去世后,兄弟俩回台湾共理家政。光绪四年(1878年)维让死,维源总管林氏家业。维源喜欢交游,善于经营产业,热心台湾建设和公益事业。钦差沈葆桢办理台湾海防时,计划在沪尾(今淡水)建造洋式炮台,他立即表示愿襄助万金以成其事;福建巡抚丁日昌视察台湾,主张在台湾修建铁路,维源慨诺捐银50万两,后因种种原因,未……[详细]
13、黄开甲 (18601905)
  黄开甲(1860—1905),高思程官人。伯父黄道崇曾任清道台;父黄岳川曾留美,回国后任翻译,开甲为其长子,自幼聪颖好学。1872年清廷接受容闳的建议,由丁日昌、李鸿章等大臣奏清廷批准,派遣首批幼童30人赴美留学。当时清政府决定:每年送30名幼童赴美,出国时有汉文教师陪行,使幼童赴美后仍可兼习中文。其留学经费由上海海关总税款中每年拨银120万两作为留学生的费用。并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让幼……[详细]
14、马培之 (18201905)
  马培之(1820~1905),名文植,晚年号退叟,武进孟河人。晚清孟河医派名医。出身世医家庭,13岁时,受名医费伯雄赏识传授医术,后从曾祖马省三临床16年,尽得要旨,学成各科医术,尤精内、外、喉三科。在医治伤寒病方面有独到之处,为马氏医家中造诣最深、医术最突出的名医。前半生在地方行医,与费伯雄齐名。后至苏州悬壶,开设诊所,名声大盛,颇受吴中群众推崇,苏州人将他开设门诊的一条街,取名为马医科巷,至今……[详细]
15、吴樾 (18781905)
  吴樾(1878——1905),字梦霞,一作孟侠,今雨坛乡人。吴樾父尔康,有5子,吴樾居四。樾家境清贫,8岁丧母,父外出谋生,靠兄抚养。樾幼时常喜聚村童以牛为马,或泛木盆于池塘中,作水陆战游戏,每次必决胜负而后已。读书甚聪敏,喜诵古文辞,尤好读史。“每读明史,朗诵长吟,感叹唏嘘不能置”。12岁起参加童子试,6次应试而不第,遂放弃科举业。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吴樾到上海,考入“广方言馆”。当时八……[详细]
16、童兆蓉 (18381905)
  童兆蓉(1838~1905)童兆蓉,字绍甫,号芙初,宁乡县人,清道光十八年(1838)生。同治六年(1863)中举人,后应聘赴陕西刘典幕中管理营务,兼统防军。曾率军打败回民起义军对三水、淳化的进攻,又镇压北山兵变。十年,受护理巡抚谭钟麟委派办律武军营务,兼管全省军需,晋知府。光绪元年(1875),他以道员用,加盐运使衔。三年,他任兴安知府,暂署榆林府。这年榆林大旱,饥民遍地,他不顾延榆绥道和榆林知……[详细]
17、叶祖 (18521905)
  叶祖(1852~1905年)字桐侯,侯官县人。清同治五年(1866年),考入福建船政后学堂,专习驾驶。光绪二年(1876年),成为船政第一届出洋学生,次年进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成绩优良。光绪六年(1880年),学成归国。次年,以都司衔任“镇边”炮舰管带。所属官兵军纪严明,战术娴熟,被誉为全军之冠。光绪八年(1882年),赴朝鲜驻防4年,晋升都司。光绪十三年(1887年),前往英国接收新……[详细]
18、张铨 (18381905)
  张铨(1838~1905)字恒斋。清苑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优贡,入实录馆为誊录。光绪五年(1879)乡试中举,仍回实录馆。十一年(1886),以知县职分发云南,历署晋宁、武定、石屏、镇南、元谋、禄劝、楚雄、保山诸州县和巧家厅同知,补定远知县,又调昆明知县。初任晋宁,征粮建仓,工事劳累,不推诿他人。再调巧家厅同知,期间,主持实施改土归流。有两位土著首领为承袭绝产,诉讼数年,并相互攻杀。他秉公……[详细]
19、黄九姑 (?~1905)
   黄九姑(?-1905),壮族,六塘黄道村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黄九姑联络各方志士,先后在六塘拉燕、良村、中聋等地,以洪门拜台的方式,组织农军起义,反抗清朝官府。九姑自称皇娘,意即皇帝的老娘。还委派男妇干员,或10多人一队,或20至30人一队,分别到罗城、永宁、永福、雒容、中渡等地建立堂口,发展会众,壮大队伍。六塘一带十有七八归入红家会,时人名为满地红。九姑骑高头大马,率义-战于各县,伺机……[详细]
20、陈季同 (18521905)
  陈季同(1852~1905年)字敬如,侯官县人。清同治八年(1869年),进入福建船政前学堂学造船,习法语,成绩优异,提前毕业,任船政办公所翻译。同治十二年(1873年),以都司衔随日意格到英、法、德、奥四国访问,次年回国,将出国见闻写成《西行日记》4卷,被擢升为参将,加副将衔。光绪元年(1875年),再次出洋考察。不久升为副将,领总兵衔,任驻德、法使馆的翻译官。后又升为驻德、法参赞,代理驻法公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