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89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89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03-15

1、丁汝昌 (18361895)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别名丁先达、丁禹廷,清末北洋海军提督,是抗击日本的民族英雄。丁汝昌任职期间曾参与镇压捻军;出兵朝鲜,使日本干涉朝鲜计划落空。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之战中,被炮火所伤,但仍坚持坐在舰内的过道中鼓励士气,“镇远”舰入港时触礁受伤,旅顺陷落后,丁汝昌又被革职,后被诬陷“通敌误国”,威海战败后,丁汝昌服鸦片自杀,以谢国人,北洋海军至此全军覆没。名人生平咸……[详细]
2、王遵文 (18321895)
  王遵文(1832~1895),灵丘水涧人,字艺庵。其父王思祖,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王遵文在私塾就学,咸丰九年(1859),赶赴太原访求高师。他写了一篇文章,转呈主持晋阳书院的田京卿过目。田读后赞不绝口,便收纳王遵文于门下,于是王遵文学业大有长进。咸丰十一年(1861)任太学。同治元年(1862)开科考试,他以小京官的职务在刑部任职。当时与稷山县王念堂、朔县的王向甫、平定县的王镜逸在北城……[详细]
3、任伯年任颐 清末海派四大家(18401895)
  任颐(1840—1896),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画家。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0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今杭州市萧山区)人。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杰”之一。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丰富了中国画……[详细]
4、陈兰彬 (18161895)
  陈兰彬(1816~1895),字荔秋,吴川县黄坡村人。我国驻美国第一任公使。兰彬幼年聪颖好学,青年以优行贡京师,名噪公卿。咸丰元年(1851年),顺天乡试中举。咸丰三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纂修。后改任刑部候补主事。咸丰十年,兰彬因母病告假还乡。在乡期间,曾主讲于高州高文书院,并倡议捐资重建该院,以弘扬文教。同治二年(1863年),伙同提督昆寿镇压了活动于岑溪、信宜一带的陈金缸农民起义军……[详细]
5、邱笃信 (18201895)
  邱笃信(1820~1895),字正忠,号勤植,海澄县人。其始祖原姓曾,元末由晋江迁居同安,后过继海澄县邱家,此后即以邱为姓。邱菽园(1871~1941),又名德馨、炜萱,笃信之子,新加坡著名诗人和爱国志士。1839年邱笃信到新加坡谋生。初在驳船码头做苦力、杂工。笃信刻苦耐劳,节衣缩食,立志经商。1850年,在驳船码头开设恒春号经营米粮。由于精心经营,不到20年,成为米业大王。到1870年已是新加坡……[详细]
6、吴汤兴 (18661895)
  吴汤兴(1866—1895),字绍文,祖籍蕉岭三圳伍子湖,其先世于清乾隆年间(1736—1895)由镇平渡台垦殖,定居于台湾苗栗县铜锣乡。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清廷签订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日本,全台各地纷纷组织义军抵抗日军入侵。义军大将军丘逢甲任命吴汤兴为苗栗义军统领,吴汤兴命丘国霖、吴绍洸置快船大鼓,遇有紧急军情飞船击鼓传令。义军军纪严明,士气旺盛,苗栗富户大力予以资助。1895年农历五……[详细]
7、李再荣 (18491895)
  李再荣(1849~1895年)字学高,大路街人,学者,著述颇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与梁安甸(举人)主编光绪《重修信宜县志》,该志是信宜民国前编修的最完备的一部志书。著作有《信宜中孝节烈录》、《华山李氏世德录》、《华山李氏剩馥集》、《味道斋文抄》、《求志居文存》、《森玉堂诗草正续》、《玉闺女史诗选》。……[详细]
8、路易·巴斯德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18221895)
  • 路易·巴斯德
  路易·巴斯德(公元1822-189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把微生物的研究从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转移到研究微生物的生理途径上来,从而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循此前进,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英国医生李斯特并据此解决了创口感染问题。从此,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详细]
9、徐骧 (18671895)
  徐骧(1867—1895),家名来昭,字云贤,又称徐昂,祖籍镇平(蕉岭)兴福镇谷仓村,是蕉岭徐氏开基祖徐探玄17世孙。1765年,其高祖徐俊彩率全家迁台湾苗栗县头份镇垦殖。徐骧18岁中秀才,曾掌教蒙馆。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日本。他在苗栗头份组织义军,与吴汤兴共商抗日保台大计,日军在基隆登陆后,他充当吴汤兴右翼,沿途设伏,痛击进犯新竹之敌,杀敌200多人。不久……[详细]
10、李文田 (18341895)
  李文田(1834~1895 年),字畲光、仲约,号若农、芍农。原为顺德均安上村人。其父李吉和,往来佛山贩运买卖,遂迁居佛山良巷。 李文田天资聪颖,拜同乡何铁桥为师。14 岁,父亲去世,靠母亲做针线活维生。文田见母亲辛劳,便想弃学谋生。何铁桥资助他读书的费用,使他完成了学业。刑部的梁九图见他气度不凡,便招他到家里与儿子僧宝共学。文田专心研读,学识大增。18 岁参加县试,名列第一,送进县学。第二年由于……[详细]
11、裴荫森 (18231895)
   裴荫森(1823~1895),字樾岑。阜宁人,后定居淮安河下。晚清船政大臣。幼年家贫,父裴大保务农,兼摆米摊为生。裴荫森天资颖悟,勤奋好学,得益林陶塾师欣赏,让他免费入学。咸丰五年(1855年),入京应试落第后,穷困潦倒,“日仅啖一炊饼”。桃源县尹耕云为京官,延请他督教儿子,见他“坚忍耐苦”,不同寻常人,结为朋友。咸丰八年,裴荫森中举人。咸丰十年参加礼部试,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而未及发榜。同治二……[详细]
12、蒋肇聪 (18421895)
  蒋肇聪(1842~1895年),字肃庵,小名明火。其是蒋介石父亲,蒋经国祖父。溪口镇十甲富户之一,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生蒋介石。蒋肇聪精明能干,20岁出头就从蒋斯千手里接办玉泰盐铺,兼及钱庄。店铺设有经理、账房、伙计、制作工人等六七人,活计忙时则雇用临时工。由于治理有方,生意日隆,很快在溪口镇成为十甲富户之一。蒋肇聪在溪口是一位场面名人,能说会道,识文断字,精明中透着油滑,故溪口人送他诨号“……[详细]
13、汪立政 (18271895)
  汪立政(1827~1895),绩溪八都余川人(今上庄邻村),字以德。1840年赴上海茶叶店为徒,勤劳忠厚,深得业主信任;1850年自办汪裕泰茶叶店于沪南,督工精制四方名茶,薄利多销,声誉鹊起而在业内独占鳌头,此后在上海、奉贤、苏州、杭州等地设分号9处。汪裕泰经营有方,业务发达,驰誉中外,盈利丰厚,执沪上业内之牛耳,为旅外绩溪人中的富商巨贾之一。汪立政富而有道,急公好义,对家乡的公益事业多有资助。余……[详细]
14、马丕瑶 (18311895)
  马丕瑶(1831~1895)字玉山,河南安阳人。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官山西知县、知州、知府共20余年。光绪十四年(1888)二月任广西布政使,翌年八月任广西巡抚。在桂四年,提倡“振刷精神,破除积习”。针对广西民生凋敝,发布《广西禁地方官派苛告示》,明令各地官吏不可借游历、查办保甲和分派差役之机0百姓。加强边疆防卫,在广西边境重地筑炮台20所。下令对育婴堂重加厘定,认真整顿;课民蚕桑,教民……[详细]
15、杨用霖 (18541895)
  杨用霖(1854~1895年)字雨臣,闽县(今鼓楼区)人,清同治十年(1871年)参加海军,在“艺新”炮舰当“船生”,不久补“振威”炮舰管炮官,升“艺新”舰二副。光绪五年(1879年),调往北洋水师,历充“飞霆”、“镇西”各舰二副。次年,赴英国接带“超勇”、“扬威”快船,任“超勇”二副。回国后,升大副。光绪十一年(1885年),调升“镇远”铁甲舰大副,又升帮办大副,赏戴花翎,以守备用。光绪十四年(……[详细]
16、陈景祺 (18501895)
  陈景祺(1850~1895)陈景祺,字子鸿,江田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出生。景祺少聪颖,勤读诗书,崇尚气节。光绪元年(1875)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后到“策电”炮舰当练习生,为舰长邱宝仁所器重,令习轮机。光绪四年邱宝仁调管“镇东”炮舰,景祺随往。次年,充补副管轮,授把总衔。光绪十三年春,随邱宝仁往德国接带定购的“来远”舰,同年冬,充任“来远”舰副管轮,旋升正管轮。光绪十五年保升都司补用。光绪二……[详细]
17、黄必就 (18221895)
  黄必就(1822~1895)六都湖头人。家贫,父早逝,与兄必诚一起靠务农赠送母亲。兄有四子,负担甚重,必就决意不娶妻,并外出打工赚钱帮助兄嫂。后兄亡故,必就竭尽全力抚育诸侄成人,并先后为他们娶亲。母亲不爱与媳、孙一起过日子,必就只好另外租田耕种,另起炉灶侍奉母亲。十年后,母亲已年逾古稀,脚病不能行走,吃睡都在床上。此时必就也已50岁,右手关节疼痛,一年后右手肌肉萎缩,屈伸困难,耕作甚苦。而他母亲仍……[详细]
18、吴庚扬 (18231895)
  吴庚扬(1823~1895),原名利松。商南县龙窝油房岭面店人。其父吴地忠,务农为业,为人忠厚诚朴,公正无邪,深得乡里尊重,其母擅长吊挂面。治家勤谨,教子甚严。吴庚扬年少时,聪颖、勤奋、好学。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被考选为拔贡。咸丰九年(1859)考中举人,翌年又中庚申科(1860)进士。故改名庚扬,时年38岁。吴庚扬中进士后,初任钦点刑部主事,签分广西司。因在籍团练有功,钦加员外郎衔、赏戴蓝……[详细]
19、黄绍昌 (18361895)
  黄绍昌(1836—1895)字芑芗。长洲后山村人。居住于石岐仁厚里。出身书香世家。早年游学于陈澧、刘融斋。曾被闽督何璟聘为记室。清光绪四年(1878)选学海堂专课肄业生。光绪十一年(1885)乙酉科举人,官为中书。同治十二年(1873)小榄第二届菊花会征集诗词,其所作五首均登榜首,被称为“菊花状元”,被闽浙总督何璟赏识,笺奏书檄多出其手。1890年被粤督张之洞聘为海棠菊坡书院、丰山书院(今孙文中路……[详细]
20、吴伯滔 (18401895)
  吴伯滔(1840-1895),浙江石门人,字伯滔,号铁夫,室名来鹭草堂。画家,能诗工书,善画山水,兼能花卉,终年作画,初学刻冈,晚年雄放,苍秀沉郁,水墨淋漓,一洗枯槁甜俗之习,绰然成家。花卉墨色浓厚,似张安伯。终年杜门作书,不预外事。 子吴涧秋,吴待秋。一生作品颇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