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91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1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03-15

1、冯登庸 (18181914)
  冯登庸(1818-1914)字峰珍,是开县清末民初的名医,对中医内科造诣较高。在世96岁,世居开县新义乡天成村。 冯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少时习儒,奋志功名。25岁进京会试未第,遂罢仕途之念,旋归故里,农教并行,以为生计。冯为人正直端庄,纯朴和善,不重名利,甘居清平,高风亮节,世人敬佩。 冯目睹广大农村缺医少药之苦,因而改习医业,刻苦攻读医药黄籍,泛览百家杂见。尤对《内经》、《难经》、《金匮要略》、……[详细]
2、管廷献 (18461914)
  管廷献(1846~1914),字士修。山东莒州北小稥村人。清光绪九年(1883)癸未科陈冕榜进士第三人。管廷献英年华发,才能奇特;读书治事,明敏通达。管廷献参加同治六年乡试,考中举人。光绪九年,应考礼部会试,夺取会元。同年廷试,钦赐一甲第三人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十五年,管廷献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十六年,管廷献出任会试同考官。十九年,再次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来,历任补江南道监察御史、署兵、……[详细]
3、胡秉柯 (18821914)
  胡秉柯(1882~1914),字质斋,潜江(今积玉口镇太和场村)人。他是与孙中山一道初创同盟会的先驱,在辛亥革命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是著名的中国民主革命家;是一位不应该被历史忘却的民国政治名人。热衷革命留学比利时清光绪八年九月(1882),胡秉柯出身于今积玉口镇太和场的一个耕读世家。他自幼聪明好学,《三字经》《弟子规》等四书五经,老师一教即会。他读书不拘一格,喜欢岳飞等民族英雄,好为同学打抱不平,……[详细]
4、谢汝翼 (18791914)
  谢汝翼(1879—1914),字幼臣,玉溪市北城镇谢井村人,辛亥云南“重九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担任过护理云南都督,后聘任为迤西镇守使。1914年3月,奉调入京。在乘滇越铁路火车途中,被奸人何荣昌暗杀,死后授上将军衔。个人资料清光绪5年(1879年)生于云南省新兴州北城镇谢井村,清末廪生。1904年10月,谢汝翼考取官费留学,进入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姬路野战炮兵第十联队陆军士官学校受训,后进入西……[详细]
5、林文英 (18731914)
  林文英(1873~1914) 原名林天泽,号格兰,国会众议院议员,清澜镇世坑村人,1873年出生于泰国一个华侨家庭。 少年时在泰国华侨学校读书,中华中学毕业后回乡探亲,并同邻村姑娘陈妚大订亲结婚。1903年春,从泰国去日本求学,考进东京法政大学政治系学习。1904年秋,在日本横滨,经廖仲凯介绍结识孙中山,受其影响,参加了同盟会。与孙情谊笃深,亲如手足,一起到泰国演说,反对帝制,宣传共和,夜……[详细]
6、沈竹白 (18781914)
  沈竹白(1878.8.28~1914.1.28),名嘉炎,字竹白,号明甫,后以字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书香世家,祖、父两世宦居河南,定居开封。祖父如椿,字茂堂,号蓝畦,在清吏部任职,并历任河南许州州判,郏县、镇平县知县,裕州知州,皇清诰授中宪大夫(碑文),祖母封一品诰命夫人。父宣昭,字宜甫,号闻庭,清光绪年间曾任项城知县、罗山知县,汝宁府通判,母施韵湘,江苏海门人,识文达理,勤俭贤良。竹白兄弟5人……[详细]
7、徐镜心 (18741914)
  徐镜心(1873~1914)又名文衡,字子鉴。1873年12月21日出生于黄县(今龙口市)馆前后徐家村。其父徐德生,初在本村务农,后经营杂货,开办油坊、粉坊,逐渐致富。徐镜心5岁入本村私塾读书,勤奋好学,青少年时期即以品学兼优、胆识过人而著称于乡里。1893年适逢大比,长兄徐镜清赴考怯场,在家长的逼迫下,徐镜心虽对清廷腐败深恶痛绝,却不得不陪同前去登州应试,考中第3名,其兄名列榜首。考官对这兄弟双……[详细]
8、葛温仲 (18811914)
  安庆一中前身之一———全皖中学是安徽省立中学之始。学校1912年3月开办,初设在旧藩署(今安庆一中校园西侧),1913年7月因战乱而停办。1914年2月复办并与务实中学合为安徽省立第一中学,迁入前安徽高等学堂旧址(今安庆一中校园东侧,1924年改为安徽省立第一初级中学)。首任校长葛温仲是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四世孙邓绳侯的女婿,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姑父,也是-青年时代的好友和亲戚。葛温仲(大约1881-1……[详细]
9、段世垣 (18821914)
   段世垣,字次珊,1882年生于义马市二十里铺村。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与河南留日学生张钟端、刘积学等先后创办《豫报》及《河南》杂志,积极宣传革命。 辛亥革命前夕,段世垣回国,在开封创办商业学校,任校长,并任河南法政学堂教授。其间曾与在汴同盟会会员杨勉斋、刘粹轩等人筹划河南起义,不幸失败。 1912年民国成立后,各省成立议会。段世垣在河南参与竞选活动。1913年被选为河南议会议员……[详细]
10、邱丕振 (18851914)
  邱丕振(1885——1914),名天作,以字行,大珍珠村人,同盟会员,辛亥革命烈士。家世巨富,财雄一方。少时在家聘师就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入济南武备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被选派入日本振武学校学习。在日本与五兄邱砥之联合部分学友共创“利群社”,宣传民主革命思想,鼓动推翻清王朝。光绪二十八年(1904),让五兄砥之回国在珍珠村创办“掖西公学”,招收学生200名,以培养革命人才;在……[详细]
11、宋世杰 (18731914)
  宋世杰,字俊臣,大同市人。1873年生于城内贫民家中。世杰之父宋安,是清军绿营军中的厨师。宋世杰自幼家境贫寒,只读过几年私塾,12岁时跟随父亲宋安学习武术。后来又拜师傅侯全亮学习刀、枪、剑、戟等兵器和摔、打、擒、拿等拳路。因其天资聪明,成绩优秀,很受师傅器重。学业期满之后,便收徒弟,专门以教授武术为生。宋世杰平日为人性情豪爽,专爱结交英雄豪杰,打抱人间不平。目睹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民不聊生,心中无比……[详细]
12、俞菊笙 (18381914)
  俞菊笙,男,京剧武生。原名光耀,学名玉生,号润仙,祖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诞辰:1838年,道光十八年(戊戌);逝世:1914年,农历甲寅年。清同治末年,与名旦胡喜禄接祖春台班,经常以武打戏演大轴,与三庆、四喜两班媲美。俞菊笙不善唱功,而是着重运用精湛的武功技巧刻画名人。曾从武花脸戏中吸收雄浑的表演风格,融合于武生的表演艺术之中,并首创了勾脸武生戏。他对京剧的武打戏,特别是长靠武生戏的表演 ,有重……[详细]
13、郑赞丞 (18771914)
  郑赞丞(1877~1914),名培育,字芳荪,霍邱城关人。他自幼好学,在霍邱书院读书时常独到东门外王家祠堂攻读,孜孜不倦。一次,在月考作文中诘难挟击清廷,有“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之句,因此而获罪。县衙欲拿办,幸友人报信,才逃到安庆,就读于安徽大学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安徽留日学生-、潘赞化在安庆藏书楼召开演说会,抨击清政府与帝俄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郑赞丞在会上悲愤陈词。后……[详细]
14、李培田 (18681914)
  李培田(1868—1914),字惠卿,号心农。约15岁时,随父至酒行学做生意,与店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其父严加管教,甚于学徒。28岁掌管铭记酒行店务,除经商外,还阅读了大量的革命书报,接受、宣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策动并在经济上支持驻宝堰的清军葛蒙反正,葛遂率所部一夜间全部剪去辫子,反戈倒向新军。为减除葛蒙后顾之忧,李慨允照顾其妻室及二子的生计,不久葛升任新军旅长,后任两湖警备司令。民国2年(19……[详细]
15、骈锦芳 (18871914)
  骈锦芳(1887~1914),字乡章,凤阳县府城人。青年时期,他为唤起民众觉醒,约会有志之士集资购买书报组织淮西学校。经常同友人纵论国事,指斥当朝,提出革命设想。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实行征兵制,他应征入伍。光绪三十四年九月,骈锦芳与范传甲、熊成基等在安庆起义。起义失败后,为摆脱清军的搜捕,骈锦芳与杨宪真等7 人潜居怀远县萃华学校任教,继续与散居各地的革命者暗中联系。清宣统三年(1911 年……[详细]
16、赵秉钧 (18651914)
  赵秉钧(1865-1914)北洋军阀政府总理。字智庵。河南临汝人。早年投入左宗棠楚军,戍边新疆,曾在伊犁当勘划边界办事员。后捐典吏,于1890年分发直隶,先后充新乐、东明两县典吏,献县管河主簿,直隶保甲局总办。曾率巡防营在京津地区镇压义和团。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后,1902年被袁委任为保定巡警局总办,受命拟定警务章程、创设警务学堂,成立巡警队,成为清政府办巡警之始。同年率巡警进驻天津,任天津南段巡警……[详细]
17、李秉铨 (18291914)
  李秉铨,字监平,祖籍寿宁县修竹村,清道光九年(1829年)三月初五生。道光二十四年,随父到霞浦城关打工,后到三沙一家布店当学徒、伙计。常替老板到宁波、上海等地办货,因办事勤快,账目清楚,受老板器重。至老板年迈,布店由他经营,改为李恒昌布店。他利用三沙海运便利的条件,发展批发业务,很快成为福宁五邑布商的重要批发点。接着兼营酒铺、南北京杂店,业务不断扩展,在赛岐设棉布批发部、福州办钱庄、上海设李恒昌布……[详细]
18、吕坤秀 (18881914)
  吕坤秀(1888~1914),行名贤满,字坤秀(一作昆秀),近代女诗人,吕碧城之妹。先后在吉林、厦门女子师范学校任教。为侍奉母亲未嫁,27 岁病卒于厦门女师,名声不如诸姐显扬。生前诗稿在沪被窃。惟其父《静然斋杂著》后附诗九首,《安徽名媛诗词征略》录其诗2 首。诗集《灵华阁诗稿》和《撤珥集》均已散佚。……[详细]
19、赵金漳
  赵金漳(? —1914)字荆泉。长清县归德镇人。同盟会烈士。不满20岁时考中秀才。初崇尚教育救国,倾其积蓄,在家乡创办高等小学,开长清私人兴办新式教育及革命宣传之先河。先考入山东师范学堂。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春,加入同盟会,成为长清县第一个同盟会会员。他积极联络同志,在师范学堂秘密建立组织,并使之成为同盟会开展工作的主要场所。同年初夏,以优异成绩被选赴日本参观教育半年。年底回国后,任莱州府中……[详细]
20、林孝颖 (?~1914)
  林孝颖,字可珊,又字可山,号拾穗,福州人。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叔父。晚清名士,以诗词称于时。民国初年的一些大学者如陈衍、台静农、钱穆等都与之有交情。陈衍主持《福建通志》时,福建通志局则以陈元凯为提调,林孝颖任分纂。林孝颖著有《拾穗居士文存》一册,藏于福建省图书馆。林孝颖是清末廪生,诗词写得很好。清末科举废,福州设全闽大学堂。按照规定,学堂教习要举人才行,林孝颖被破格聘任为全闽大学堂国文教习。林孝颖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