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浙江省 > 金华历史名人介绍16

金华历史名人介绍16

更新时间:2023-03-15

  赵济猛(1904—1928),乳名履祥,曾化名正风、华风、吴英、龙友,东阳人。小学毕业后在宁波任小学教师。1920年春,参加进步青年团体雪花社。1923年冬,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7月,任宁波团地委书记,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1925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次年4月,任浙江团委委员;6月,任中共宁波地委书记兼宣传委员,领导当时宁波最大的和丰纱厂工人-斗争,发动农民组建农会,开展废除苛捐杂税、……[详细]
  钱兆鹏(1907—1927),字叶璆,又名奚求、胜芝,金华下钱村人。出身农家。1921年8月,考入浙江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先后当选校学生组织丽泽团干事、学生自治会主席、金华学生联合会代表。1925年3月15日,与千一(千家驹)在东岳庙主持千余人参加的-,哀悼孙中山逝世,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主持召开金华各界人民五卅惨案后援大会。会后带领同学--,发动抵制美、英……[详细]
  张新锦(1899—1927),又名金钱、有金,浦江礼张和祥山村人。出身农民家庭。1916年,考入金华浙江省立第七师范。五四运动爆发,领导浙江省立第七师范、省立第七中学同学--,声援北京青年学生爱国正义斗争。又积极组织金华抗日救国会,创办刊物《童灯》,宣传-,影响遍及旧金华府属各县。1920年夏,被开除学籍。1922年8月,进杭州省立政法专门学校就读,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5年,组织五卅惨案后援……[详细]
  蒋雪舫(1841—1926),名梦昌,以字行,东阳红旗乡(今北江镇)上蒋村人。出身腌腿世家。14岁失怙,从叔父腌制火腿,牌号“虹巢”。成婚后,变卖妻子楼氏妆奁首饰作资本,自设火腿作坊,所产火腿名“雪舫”。腌腿既继承传统技艺,又多创新,选料考究,腌制过程一丝不苟。遂使“雪舫蒋腿”具有皮薄脚细、腿心饱满、肉质细嫩、红似玫瑰、亮若水晶、咸淡适中、香味清醇等特点,被誉为金华火腿极品,畅销杭州、上海、江西、……[详细]
  蒋倬章(1848—1925),又名鹿珊,字六山、乐山,兰溪水阁塘村人。13岁中秀才,弱冠就读金华丽正书院。两次为巨商子弟-中举,得款遍游中原、华北诸省,求师访友,考察民情。在京与康有为等结识,受改良主义影响,回金华创建梅溪试馆,又于杭州倡立金衢严处四府同乡会。后与蔡元培、章太炎等来往,接受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参加救国活动。襄助蔡元培在上海办中国公学,助章太炎在杭州办《经世报》。在杭州筹组浙江教育会,……[详细]
  张恭(1877—1912),又名临,字伯谦,又字同伯,金华城区人。12岁参加童子试,名列榜首,26岁中举。任侠好义,在城区首创积谷会、千人会,后人终南会。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与兰溪蒋倬章在杭州紫阳书院就读时,结识湖南自立军首领唐才常胞弟才中,接受入会凭证“富月票”,相约发展革命组织,后因唐才常在汉口遇害而中止。与永康沈荣卿、武义周华昌(祖籍仙居)另立山堂龙华会,被推举为副会主。总部设金华,……[详细]
  虞廷(1875—1912),字赓甫,浦江虞宅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目睹列强侵华,认为非强军不足以御侮卫国,报名入浙江武备学堂。毕业后,适金华、衢州、严州、处州四府在杭州创办公学,被延致主持校政,学校开设测绘专修科。后历任浙江陆军学堂监督、八十二标教练官。三十三年,秋瑾被捕,廷奔走设法营救,引起当局怀疑,调任温州炮台司令、镇海关守备。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浙江起事响应。11月初杭州……[详细]
  詹蒙(1892—1911),乳名炳昌,字仰高,宣平溪口(今属武义)人。少时就读新民塾,继入县立高等小学,转入浙江陆军小学。受同盟会会员王卓等人影响,加入同盟会外围组织襄义社。毕业回乡,与潘静观在湖山小学增设高小班,担任义务教员。继就读南京陆军第四中学。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蒙大喜过望,以为壮志可酬,立修家书告以许身革命大义。原拟谋划光复南京,闻武汉吃紧,即偕数同学奔赴武汉,求见军政府……[详细]
  大开(1853—1908),又名大恺,俗名潘根昭,东阳玉山鐄铿后张(今属磐安)人。家贫甚,八九岁被卖给天台僧寺作小沙弥,法名清泉。师父玄觉,曾是太平军卒长,擅武术,深盼大开能继承其“反清复明”未竟之志,悉心传授。玄觉圆寂,大开云游闽、赣、皖、苏等省后,回玉山唐玄寺,未几又到实相寺。22岁开始为下觉寺住持,在寺内设拳堂,广收门徒。黄岩武林高手周某闻名来访,大开留住并拜为师父,武艺益进。时人称其能“举……[详细]
  徐顺达(1869—1907),字猛伍,俗名买儿,金华天师畈人。精明能干,好友重义,善拳术,是张恭大班的武旦,亦是龙华会金华县分部红旗,为张恭得力助手。陶成章曾称赞顺达:“凡会中兄弟一闻顺达命,市者无不弃筐筥,耕者无不弃耒耜,竭蹶踊跃以从事。”“秋瑾所最信任者为义乌吴琳谦及金华徐买儿、武义周华昌,得三人之力,呼吸灵便。”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徐锡麟、秋瑾发动皖浙起义,委顺达为光复军参谋,负责指……[详细]
  刘耀勋(1866—1907),字佐斋,幼名三清(三春),武义县城人。自幼聪慧喜读书,20岁补博士弟子员,襄助修复熟溪桥及经理县育婴堂。28岁就读金华丽正书院,次年考试得一等第三名,补廪饩。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武义荒歉,知县委其前往绍兴购粮平粜以惠民,因此误过府试期,不以为意。回县创办养正小学堂,任校长,并领头建造南湖余庆桥。目睹列强侵华,清廷腐败,满怀忧愤,一度消沉颓废。当孙中山领导革命的……[详细]
  朱一新(1846—1894),字蓉生,号鼎甫,义乌朱店人,人称“朱义乌”。19岁中秀才,就读金华丽正书院、杭州诂经精舍。清同治九年(1870)乡试,与弟怀新同时中举,到京任内阁中书舍人。光绪二年(1876)中恩榜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编修。在京供职时,利用业余时间搜集资料,实地调查,广征博引,历时15年编成《京师坊巷志》。又著《汉书管见》4卷。八年,法国侵占越南,进而企图侵占云、桂两省。上……[详细]
  应宝时(1821—1890),字敏斋,永康芝英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恩科举人。屡应会试不第。咸丰初,考取国子监学正,先后居南京、上海,留心洋务,学习英语。时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苏南大部被太平军占领,宝时在沪随同官绅督练团勇,筹立会防局,积贮军粮。曾国藩率军攻天京,宝时建议官绅迎清军,同时以重币甘言乞求洋人以轮船供李鸿章调运军队。后因参加镇压太平军之功任上海道尹。创办龙门书院,延聘名……[详细]
  胡凤丹(1828—1889),初字枫江,后字月樵,别号桃溪渔隐,永康县(今永康市)溪岸人。出身书香殷富之家。幼读《孝经》有得,复见祖辈乐善好施,受人赞扬,因而仿效先辈行善,一生做了许多文化公益事业。曾独资重建县城西街试院,拨田助建培文书院以及恤老赈贫等。入县学后屡应乡试不中。后奉母命束装至京城,捐纳援例入光禄寺署正眼法。在京城广交游,仗义疏财,声名达内廷,荐为兵部员外郎。同治初年到湖北,以道员补用……[详细]
  陈熙晋(1791—1851),原名津,字析木,号西桥,义乌城区湖清门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应贡生试,浙江督学、侍郎汪由敦奇其文,视为国士,举为优贡。次年考充镶黄旗教习。道光五年(1825),以教习出任贵州省龙里县知县,不久调任普定县知县。十二年,迁仁怀同知。为官清正,执法严谨。任开泰知县时,教徒聚众扰黎平,熙晋平息-,仅捕为首者,余众悉放还。普定县境土豪,每利用旧俗聚众称雄,魁首号为“牛丛……[详细]
  张作楠(1772—1850),字让之,号丹村,金华潘村乡(今曹宅镇)龙山村人。家贫,由嫂变卖首饰细软助其赴考,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中进士。由处州教授历任桃源、阳湖等县知县,太仓州知州,徐州知府,淮徐海通兵备道。任太仓知州时,有盗乘火灾行劫,侦知首恶,连夜逮捕,清早带回城里。百姓惊服破案神速。娄河淤塞,经疏浚排水,增加农田70余万亩。离任后,人汇集其事迹,刻成《娄东荒政》。后厌倦官场,辞职回乡……[详细]
  戴殿泗(1746—1825),号东珊,浦江马剑村(今属诸暨)人。从小爱读书,但智性钝拙,通宵读一行书尚难成诵。因坚持勤苦攻读,数年后文思豁然。清嘉庆元年(179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继入值御书房,参与修《高庙实录》,官至日讲起居注。为人外和而内刚,襟怀豁达,在翰林院10年未升迁,处之泰然。辞官后,常与殿江、殿海兄弟芒鞋竹杖出游山水之间,使子弟具壶觞相从,并与他们讲论学问,终日津津不倦。一生研究群……[详细]
  叶蓁(1743—1786),字履仁,号栗坨,东阳玉山十栗堂(今属磐安)人。幼年记忆力强。16岁随祖父安至绍兴,每天到书肆看书,通经史诸子百家。曾登越王台,题壁诗中有“可叹兴亡无定局,豢吴即是沼吴人”句,识者料其必将以诗名世。后为周旭祥家塾师,得披阅周家丰富藏书,不问寒暑,几废寝食。精于韵学。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帝第五次南巡江浙,蓁进《迎銮诗》30章,帝悦,赐“文绮”二字。租屋居杭州吴山……[详细]
  朱若功(1667—1736),字曰定,号学斋,武义上仓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族人集款资助,由胞兄陪同上京应试,中进士,兄病死北京。次年回家,课教子侄。五十一年,武义芦北乡一带猛虎伤人,若功草《驱虎文》,率领善射猎手驱杀猛虎,将虎肉虎皮分赠被虎伤害人家。五十三年,灾荒又疫病流行,倡率富户在胜因寺设棚施粥,并赴县城向知县和督台陈述灾情,终获拨款济助,百姓得救。五十八年,任昆明知县,勤理政务,……[详细]
  蒋兴俦(1639—1695),字心越,初名兆隐,别号东皋、鹫峰野樵、越道人、心越子、越杜多等,浦江人。8岁在苏州报恩寺剃度出家。13岁起即漫游江浙间,寻师访道,参究禅法,后归隐杭州永福寺。清康熙十五年(1676)八月,应避乱于日本的高僧澄一之邀,乘商船东渡,于十二月抵九州,次年正月到长崎,谒澄一于兴福寺。于说法之余,吟诗作画皆臻神妙。日本道俗闻风与之交往,求教古琴及绘画、治印之艺。同年,为长崎延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