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电商问答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电商品牌

排行榜

韩剧tv

最新电视剧

最新电影

最新动漫

最新综艺

明星

韩剧tv

电视剧

电影

动漫

综艺

明星

排行榜

剧情库

网剧推荐

内地剧情

港台剧情

韩日剧情

欧美剧情

泰印剧情

剧情简介

影视动态

演员表

热播剧

首页 > 电商名人 > 河南历史名人介绍11

河南历史名人介绍11

更新时间:2023-03-15

  王伯阳(1905~1932年),原名王励刚,又名北洋、卓甫,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国12年(1923年)毕业于洛阳第三甲科农业学校,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翌年,由当时在上海大学执教的瞿秋白,蔡和森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民国14年(1925年),王伯阳亲身参加了上海爆发的“五卅”-。次年(1926年),王伯阳参与领导了上海女子勤业师范学校举办的“夏令营讲学会”,邀请施存统、杨杏佛、沈雁冰、陈望道、田汉、……[详细]
  牛伯超(1893一1927年),河南省偃师县人。年轻时就读于开封法政学堂。民国16年(1927年),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占领河南,牛伯超因才学双全得到冯的赏识。问其志愿,答曰:“宁赴边疆,以报黎民。”冯壮其志,便委派他到甘肃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任知县。狄道县偏僻穷困,十年九旱,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牛伯超到任后,免除苛捐杂税,以纾民困。继而号召种树,绿化荒山;教授百姓纺花织布,开展家庭副业。常微服出行……[详细]
  刘吟舫(1884~1935年),原名庆咏(以字行),清庠生,河南省洛阳老城人。喜诗词,善书法,青年时已闻名乡里。“五四”运动期间,豫西学生联合会、豫西-委员会,查扣、没收了大量的日货。民国9年(1920年),学联会负责人张雪波、张修斋等人,决定把没收的日货一部分价款,创办小型新闻刊物《河洛周刊》,宣传抗日爱国思想。他们邀请刘吟舫先生申请登记,正式发刊,并由刘但任主编。这是古都洛阳有史以来第一份期刊……[详细]
  李占标(1846~1938年),河南省偃师县人。李占标的先祖自清初为游方郎中,足迹遍豫西。其父李振声,习武于少林寺,兼受长老金匮秘术,故有“尚武尚医”之称。占标随父习武,深得少林真传,并学得一些治伤知识。光绪年间,他应科举考试,以“抱石拿刀开硬弓”之技,被录为武秀才;之后又流浪江湖,卖艺糊口;清末弃武从医,在洛阳老城东大街开办济世堂药铺,坐堂行医。李占标研制中成药30多种,所制狗皮膏药驰名豫西。辛……[详细]
  李肯堂(1874~1927年),字可亭,河南省洛阳县人。清末秀才。戊戌变法时,曾致书康有为支持变法;武昌起义爆发后,响应辛亥革命参加了张钫领导的东征军。袁世凯0辛亥革命果实后,李肯堂认为:“欲社会治非施以切合世界潮流之新型教育,别无其他良策。”于是,自筹经费,创建新型高级小学,自任校长,教育质量闻名遐迩。民国7年(1918年),河南省教育厅委任李肯堂为洛阳县办学所(今称教育局)所长,兼洛阳县古物保……[详细]
  解新富(1887~1949年),河南省洛阳县人。是高跷曲的革新家,“洛阳小调曲子”创始人之一。解新富出身贫寒,担着货郎挑子卖货为生。他生来聪明,记性又好,听人家唱曲儿,他多数都能记下来。他借着走村串乡的有利条件,经常同玩友们进行讨论,磋商各种唱曲的优劣,吸取其优者,扬弃劣者。经过一个时期的艺术实践,他感到原来的高跷唱曲儿,有些是粗声粗气,声韵过低;有些是长腔慢哼,松松散散,不仅人们不愿听,而且不能……[详细]
  憨玉琨(1888~1925年),字润卿,河南省嵩县人,出生于贫民家庭。光绪末年,杀死豪绅郭八仙投奔杨山,同王天纵、关金钟、张治公、柴云升等结为杨山“十大兄弟”。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豫响应武昌起义,憨玉琨随王天纵攻打洛阳不克,旋赴潼关,加入张钫的秦陇豫复汉军东征军,在潼关至新安一带同清军激战。南北议和后,镇嵩军成立,憨玉琨任第二标标统。他回豫西剿匪,亲手将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的二哥憨玉琳毙……[详细]
  葛青(1855~1930年),河南省洛阳县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山东爆发义和团运动。时45岁的葛青由洛河经黄河放筏贩运货物到山东,参加了义和团下属组织“金钟罩”,同山东人民一起反对帝国主义。回乡后,联系一部分农民群众设坛祭道,舞拳弄刀,运气练功,传教收徒,自称“枪打不进、刀砍不入”,人称“铁老汉葛青”。民国14年(1925年),胡憨战争结束后,国民二军胡景翼部队进驻洛阳,军纪失禁,狂荡肆……[详细]
  白眉珊(1879~1925年),河南省洛阳人,清末秀才。曾任陇海铁路洛阳劳动补习学校主任,是洛阳陇海铁路大-的宣传者和组织者之一。民国11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北方区早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民国10年(1921年),他在洛阳铁路补习学校任教时,就满腔热情地支持革命,积极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提出反对洋员-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并主张扩大校舍,购买义地,修建义房等。同年冬,文虎(罗章龙……[详细]
  郭灿若(1895~1950年),名景星,河南省孟津县平乐村人。洛阳平乐郭氏正骨,在清末已驰名全国。敦灿若是平乐正骨高手郭聘三之子,是郭氏的第五代传人。民国期间,继承父业在平乐行医。他医德高尚,造福乡里。平时只要有病人登门,无论逢年过节,都能做到有求必应。对患者提来的礼物,除少数农产品如玉米棒、红豆、小米外,其余金钱物品一概不收。偃师县民众曾在平乐东门外为其父和他树碑表彰。当时国民党的军政要人胡宗南……[详细]
  林东郊(1868~1937年),字荠原,又字霁园,河南省洛阳人,清末民初河南著名学者和书画家。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吉士。林东郊早年致力国学,历充国史馆协修、纂修,编书处协修、详样差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受命赴日本考察政治和工业。宣统三年(1911年),为京察一等,记名以道员用,并加二品衔。民国2年(1913年),任临时参议院议员。后因憎恶当时社会黑暗,愤然离职归里……[详细]
  朱天水(1909~1938年),艺名香水,外号“洛阳迷”,河南曲子创造人之一,洛阳伊川白沙村人。早年丧父,在自家门口以卖绿豆面条为生,母亲擀面,他沿街叫卖。十五六岁时,因嗓子好学唱高跷曲子戏,并随人在白沙街上和洛阳一些商店门口巡回踩唱。天长日久,结识了不少“曲子玩友”。民国15年(1926年),高跷曲子演员开始走上舞台,朱天水也甩掉“拐子腿”,到剧院学习舞台动作,研究旦角表演手法。民国16年(19……[详细]
  林祖式(1886~1941年),字谷士,林东郊之子。20岁左右,以全县考生第一名入县立学校。宣统元年(1909年)己酉科拔贡,肄业于北京京师法律学堂。以副贡任湖北武昌地方厅检察官。由于办案干练,调任湖北沙市商埠地方检察长。辛亥革命后回豫,任河南省立法政学校校长。继任河南省高等审判庭庭长,开封地方审判庭庭长,河南省实业厅第一科科长。辄于公余,宣传实业救国之道。劝人养蜂致富。民国13年(1924年)左……[详细]
  李廷相(1877~1946年),字子良,又名李生,回族,河南省洛阳老城人,自幼好学,考取秀才。民国初期,就读于河南省公立政法学堂,毕业后,初任清化县(今河南省博爱县)司法承审员,后相继任光山、罗山、南召、确山等县县长和偃师、中牟、邓县、宜阳、沁阳、孟县、卢氏、嵩县、陕西省兴平县等13个县的司法官。民国34年(1945年),任洛阳县司法官。李廷相在出任清化县(今河南省博爱县)司法承审员时曾以公断一案……[详细]
  尤士奇(1873~1946年),字绍铭,河南省孟津县人,清末举人,民国4年(1915年)曾出任江西省南康县知事。他体恤民众疾苦,减轻兵差税赋,增设学校280余所、普及农村教育、组织开发钨矿利国利民,绅民立碑颂其政绩。民国17年(1918年)辞官还乡后,目睹家乡民众文化落后的状况,便带头出钱办学,还亲自到四乡游说,在群众中募捐。在家乡民众的支持下,他先后在家乡办起了“端本小学”、“高等小学”、“弘道……[详细]
  王云安(1887~1950年),又名祥发,河南省洛阳人。王云安家乡军屯村是少林通臂拳武术之乡,他自幼耳濡目染,渐渐对武术产生了兴趣,有空就模仿大人的动作苦练起来。天长日久,他练成了少林通臂拳。民国21年(1932年)开封摆擂比武。王云安代表洛阳县前往打擂。在开封相国寺的擂台上,高大魁伟的王云安用少林通臂拳力挫群雄,荣居榜首。此后,王云安被国民党第三预备师和独立四旅聘请去当武术教官。后任“洛阳行都孤……[详细]
  翟燕身(1891~1956年),河南省洛阳市人。豫剧演员,工花旦。10岁坐科洛河南滩高崖科班,攻旦行。出科后搭班演花旦、青衣、老旦,后主攻花旦。民国初年,翟燕身曾在洛阳国民剧院演出《凤仪亭》,被观众誉为“活貂蝉”。20年代同周海水、张小乾等豫西名家到开封演出,后活动于洛阳、密县、孟津、沁阳、温县等地,被誉为“豫西第一花旦”。民国27年(1938年)应常香玉、赵锡铭之邀西进长安,从此活跃于兰州、陕州……[详细]
  李清义(1894~1959年),河南省孟津县人。因家贫16岁时随父李志成学石匠。由于酷爱碑刻,曾多次外出求教,细心观摩。为了熟悉汉字的间架结构,坚持临帖练习书法,20岁时,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刻字艺术风格,成为遐迩闻名的铁笔。民国3年(1914年),李清义经人推荐进入洛阳著名书法家林东郊公馆,专事碑刻20余年,深为林所赞赏。当时流传着“请林东郊写碑,非李清义刻字而不写”的说法。李刻制碑文,刀法严谨,一……[详细]
  王法岐(1883~卒年不详),字风岑,河南省洛阳人。清末秀才。因父在禹州做药材生意赚了些钱。为了避世乱,在洛阳城内寿春寺街购得住宅一所,遂之全家迁入。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2月,洛阳高等小学堂在周南书院(今敬事街小学处)成立后,王法岐曾在该校任教员。遂后,又在该校参加了同盟会。宣统4年(1911年)10月14日(农历八月二十三日),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洛阳后,洛阳河南府中学堂和小学堂的师生,为了……[详细]
  胡景铨(1909~卒年不详),河南省郑州市人。童年时随父在徐州、开封、郑州、洛阳一带谋生。胡景铨在童、少年时期就喜爱足球活动。在学校读书时,利用课余和节假日组织校友和邻友练习足球。民国12~29年(1923~1940年)间,胡景铨在洛阳(东车站)时,积极组织一批年轻的足球爱好者,苦练身体素质和足球技艺(运、传、停、顶、射门等),经几年严格训练,这支年轻的足球队在与吴佩孚驻洛镇嵩炮兵团、韩复榘手枪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