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河南 > 驻马店名人

驻马店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李斯 []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前280前208)
  • 李斯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 ,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 。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 ,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 。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 。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详细]
朱胜非 [] 宋朝宰相 (10821144)
  朱胜非(一○八二~一一四四),字藏一,蔡州(今河南汝南)人。一说姑苏(今江苏苏州)人(《南宋馆阁录》卷七)。因与秦桧不合,前后废居八年,十四年卒,年六十三。有《秀水闲居录》一卷。《宋史》卷三六二有传。朱胜非(1082-1144)南宋初大臣。字藏一,蔡州(今河南汝南)人。崇宁二年上舍及第。靖康元年,为东道副总管,权知应天府,劝进赵构即帝位。建炎初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二年, 朱胜非像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三年,命为控扼使,拜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苗傅、刘正彦叛,事平,引咎罢政,授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继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元年,马进攻……[详细]
杨靖宇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名人 (19051940)
  • 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又名张贯一,号润生,字骥生,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民国12年),考入河南省开封工业学校,1927年(民国1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豫南特委书记,领导了确山农民-和刘家庙起义。1929年(民国18年),杨靖宇受党委派赴东北开展工人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改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等职。1932年(民国21年)秋,他代表省委去南满巡视,整顿了沈吉铁路沿线各县的地方党组织和各红色游击队、反日会,并以磐石、海龙游击队为基础,创立了……[详细]
  明元郭皇后(?-264年),郭氏,西平郡人,魏明帝曹叡的皇后。郭氏出身于河西大族,黄初元年(220年),全城太守平定西平郡叛乱,临走时将郭氏带入皇宫,成为皇子曹叡的妾室。曹叡即位后,郭氏受封夫人,深得曹叡的宠幸。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立郭氏为皇后。景初三年(239年),曹叡去世,八岁的皇太子曹芳即位,尊郭氏为皇太后。由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芳被废后,郭氏历为曹髦、曹奂两朝皇太后。景元四年(264年),郭氏去世,谥号明元皇后,与曹叡合葬高平陵。入宫封妃郭氏是西平郡西都人,家族世代为河西大族。黄初元年(220年),西平郡发生叛乱。魏文帝曹丕派全城太守将叛乱……[详细]
陈胜 [] (?~前208)
  陈胜,字涉,汝南阳城(今平舆西北)人。吴广起义领袖者。陈胜(?-公元前208),字涉,楚国阳城县(今河南驻马店市平舆县阳城乡)人。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 当时正值秦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和自己命运相同的人。有一天,他对一起耕田的伙伴们说:“苟富贵,无相忘。”就是说,以后如果有谁富贵了,可别忘了一块吃苦受累的穷兄弟。大伙听了都觉得好笑:“咱们卖力气给人家种田,哪儿来的富贵?”陈胜不免有所感……[详细]
丁兰 [] 二十四孝子
  丁兰,原籍河南野王(今河南省泌阳县)人。西汉中叶,因河南战乱和饥荒而母子二人逃荒避难来到丰县城东张桥(集)谋生。丁兰是木匠,幼年丧父,事母至孝。其母去世后,为了表示孝敬母亲,他用木头刻了母亲的像供奉在堂屋当门。丁兰逢事必向木像询问,必得她的同意后方行。心诚则灵,天长日久,木像似为有灵。有一天丁兰外出做活,邻居张书到他家借东西,丁妻告诉他得对她婆母娘说明情况,征得她老人家同意才行。张书很不高兴,他拍着丁兰家的桌子轻蔑地说:“这就是您娘?她会说什么话?”他这一说一晃不要紧,丁母像从桌子上一头栽到地上。丁兰回家后欲向母亲禀报一声,一看其母亲一脸泥土,满眼泪痕,……[详细]
  范缜,字子真(约公元450年——515年),南朝舞阳(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著名的无神论者,著有《神灭论》等。范缜简介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阳(今河南泌阳西北)人,大约生于南朝刘宋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一说为公元450年),是杰出的无神论者,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是当时同反动迷信作不调和斗争的卓越代表。博通经术报国无门范缜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范缜出生的时候,南朝北朝都发生了农民起义,社会动荡不安,范缜的家世也处于衰落之中。父亲早逝,范缜从小就依靠母亲,在家乡过着“孤贫”的生活。大约在18岁那年,范缜辞别了母亲,到千里之外的沛郡相县(安徽……[详细]
陈蕃 [] 东汉时期名臣 (?~168)
   陈蕃,字仲举,东汉汝南郡平舆人。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父友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曰:“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 此言被后人传颂为少年壮志的经典。桓帝时举孝廉,后任太尉,乐安、豫章太守。陈蕃从政数十年,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名重当时。针对当时皇帝巡游无度、封赏逾制、内宠猥盛的情况,多次-劝诫。对人民起义,一贯主张内察根源,施以德政,反对残忍镇压。后因与李膺等联合反对宦官被免职。建宁元年,灵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嘉其忠清直亮,任命为太傅,封高阳乡侯,食邑300户,并委以国政。陈蕃与外戚大将军窦武合谋剪除宦官曹节、王甫。……[详细]
  丹朱,尧的儿子。传说尧娶散宜氏女,生丹朱。丹朱受封于丹水。当尧之时,部落之间的战争仍不断,且很激烈。尧时曾对南方的三苗进行讨伐。尧本在北方,但尧的儿子丹朱封于丹水,到了南方的汉水流域去了。所以有尧子丹朱伐三苗到丹水的传说。 一说丹朱是尧之嗣子,尧说他“心既顽嚣,又好争讼”,深知其子丹朱之不肖,所以不用他,而让位于舜。这是后人推崇尧舜禅让说之思想的反映。丹朱是否果真不肖已无可考证。《山海经》一书记载古代首领有帝号的不多,而丹朱却有了帝号,称作帝丹朱。郑玄说:“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这说明丹朱在汉代人眼里是古代很有德望、声名很显赫的人。但《竹书纪年》……[详细]
  2012年1月17日,又一个普通的遂平农民用他舍已救人的英雄壮举感动了神州大地,奏响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谱写了一篇人间大爱的壮美诗篇,筑起了一座巍然耸立的时代丰碑!他的名字叫李国喜!今年58岁的李国喜出生在遂平县褚堂乡屈庄村李庄村民组,生前在驻马店白云纸业有限公司制浆车间打工。2012年1月17日下午4时30分,为了上夜班,他早早地吃罢晚饭,穿上厚厚的棉衣,戴上棉帽和耳暖,骑着电动车赶往位于遂平县城的白云纸业有限公司。他比往常上班时间提前了一个多小时。5时40分左右,他骑车快到孙沟桥时,听到桥下传来阵阵急切的呼救声。他本能地感到可能有人落水了,便急……[详细]
  在我国民族音乐史上,记载着一个光辉的名字——魏子猷。他是现代筝乐的先驱、河南古筝流派的奠基人。他为“中州古调”的传播、河南古筝流派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古筝艺术的发展和古筝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魏子猷在我国古筝界举足轻重,但对他的研究还不深入、甚至认为生平无从考究,特别是其为天中名人而天中人却知之甚少,甚感重担在肩。近年来,本人从查阅遂平县志、阳丰乡志,有关文史曲艺资料到走访民间音乐世家、魏族百岁老人,逐渐理清了魏子猷其人其事。在遂平县城西十里发叉路口旁边,有一个有名的村庄——吏部张(此庄因某朝代出了位朝廷吏部官员而得名)。此地东通遂平城,西达……[详细]
周墀 [] 唐朝宰相 (796855)
  周墀(796-855),字德升,汝南(今河南汝南)人。进士。长史学,属辞高古。武宗(在位:840-846)时官中书门下平章事,终尚书右仆射。工小篆,见称一时,字画颇佳。尝舆崔球、张次宗、孔温业等校雠经籍刊于石。《唐书本传、郑覃传书小史》名人生平周墀父周霈早逝,由母纺织劳作抚养成人。因此他对母亲很孝顺,又知刻苦用功,勤奋学习。长庆二年(822)他赴京科考,中进士,即留京城长安任职。太和九年(835),累迁官至监察御史、起居郎。文宗皇帝很器重他,拜为集贤殿学士,转考功员外郎。会昌元年(814),武宗即位,周墀历任华州(今陕西华县)、鄂州(今湖北武昌)、洪州(……[详细]
  张九英,乳名张金堂,又名张辉,曾用名张梓铭,1914年5月6日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东张庄一个绅士家庭。其父张畏三,家有400余亩土地,并在县城置买一片住宅,是确山县很有声望的绅士。张畏三有七个儿子,张九英为长子,幼年入本村私塾读书。12岁时到县城居住,入杨祖尧私塾续读。1927年,张九英耳闻目睹了确山农民-、秋收起义的壮举,羡慕和崇拜确山农民革命军领导人李鸣岐、杨靖宇(马尚德)、张立山等英雄,厌恶私塾李淑湛对学生施行封建礼教的束缚,不愿攻读“之乎者也”。他常去杨树泽家练功习武,被塾师李淑湛训斥。1930年8月,张九英考取开封私立两河中学。在开封上学时他阅读……[详细]
  苗金声,(1852-1906年),乳名发,县城南八里铺人,7岁丧父,12岁丧母(苗母鹿邑县李氏)。金声家赤贫,生活无着,只身去鹿邑,寄养外祖母家。越四年,因外祖母家亦甚贫,复返故里,挣扎于饥饿困顿之中。乡邻视金声体态尚可,且嗓音高亢清越,劝金声入班学戏。金声于清同治六年(1867),入科班开始学艺,金声时年16,手足板滞,招式多不自如。且科班对学徒要求极严,少有差错,即斥骂,拳棍交加,金声愤然离去,不得不拿起竹板,走村串户,以打莲花落为生。光绪三年(1877),金声26岁时,赴开封,到豫正营当兵。营中有一姓单的(鹿邑人)下级军官,见金声人缘随和,吃苦肯干……[详细]
蔡衍 [] (168121)
  蔡衍(168-121),字孟喜,《后汉书》说他是“汝南项人”,具体出生地不详。他年轻时曾在家乡设立学馆,用礼让教化学生和百姓。善于处理民间纠纷争讼,对所有争端都能公平公正地进行调解。因此,乡里人有了争端,都找他解决,即使被他判作无理的一方,也口服心服。桓帝时(132-167)举孝廉,不久,任冀州剌史。当时,正值宦官与朋党之间斗争激烈,蔡衍不畏惧二者,亦不介入二者之争。“中常侍”具瑗,曾请蔡衍举荐他的弟弟具恭为“茂才”,被蔡衍断然拒绝。蔡衍还上 书弹劾河间相曹鼎。曹鼎是中常侍曹腾的弟弟,曹腾拜托大将军梁冀写信向蔡衍说情,蔡衍居然一字不回,结果曹鼎获罪,被降……[详细]
袁遗 [] (?~192)
  袁遗,字伯业。袁绍堂兄。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初为长安令,出任山阳太守,参与征讨董卓联盟。后袁绍任以为扬州刺史,为袁术所败。虎牢关之役时从军,营救了败给吕布军的王匡。袁遗字伯业,袁绍从兄,初为长安令,后任山阳太守,昔河间张超尝荐遗于太尉朱儁,称遗“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纵;若乃包罗载籍,管综百氏,登高能赋,鷪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俦。”,记载于三国志张超传记。曹操评价:“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记载于曹丕著《典论》。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作为一路诸侯参与讨伐董卓,屯兵酸枣。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前扬州刺史陈……[详细]
  赵进先,字亚升,1908年1月31日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任店镇大赵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赵进先6岁时,被父亲送到离家10里的二叔家上私塾,后又到本乡小学就读。由于他学习刻苦用功,成绩一直优秀,是同班同学的佼佼者,深受老师、同学和亲友们的喜爱。赵进先虽生长在富裕之家,备受父母兄弟宠爱,但他没有半点娇气,从幼年时就养成了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四五岁时,就知道帮助母亲养鸡、喂猪、拔草、拾粪;稍大一点后,就跟哥哥们下地干活,或到作坊里学习磨油、磨粉和酿酒。1922年,赵进先到县城上高小,一年后考入驻马店私立豫南英文专修学校学习。课堂上所学的“爱国”、“爱群……[详细]
  袁乃宽(1868—1946)原名克宽,字绍明,河南正阳县真阳镇人,袁世凯的亲信、管家。父袁有智为清同治年间陈州营千总,参加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战死于陈州。时,乃宽9岁,随母张氏扶柩归籍,家始破落。乃宽幼读私塾,后考取庠生。因其父与项城袁世凯结有联宗,袁世凯出任清政府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之全权代表后,乃宽于光绪十九年(1893)投袁世凯,以叔侄相称,赴朝鲜效力。倍受袁世凯宠信,初管理文书档案。光绪二十一年(1895),随袁世凯归国,到天津小站练兵,被任命为新建陆军粮饷局会计员。后任粮饷局提调帮办、财政总汇处军政股长、武卫军营务处会办等职。民国元年(1912……[详细]
  周道务,汝南安城人。周道务四世四公,高祖周灵起为梁朝车骑大将军、梁城郡忠壮公,曾祖周炅为陈朝征西大大将军、武昌壮公,祖父周法尚为隋朝武卫大将军、谯国僖公,父亲周绍范为唐左屯卫大将军、谯国敬公。周道务出身高贵,尚唐太宗之女临川公主李孟姜。临川公主是正史里唯一一位记载了生母非长孙皇后的公主,不过她虽为庶女,却不是普通的庶女,母亲是地位仅次于长孙皇后的韦贵妃。虽然唐书里没有为周道务及其父亲单独列传,但在公主传里提到了他的出身和生平。周道务是殿中大监、谯国公周绍范的儿子,小时候被当作功臣的儿子抚养在宫里,这待遇貌似挺高的。周绍范死后,他回到家中长大。当过营州都督……[详细]

全部驻马店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