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名人介绍(8)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名人介绍(8)

更新时间:2023-03-15

141、殷瑞钰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殷瑞钰(1935.7.28- )钢铁冶金专家。江苏省苏州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历任唐山钢铁公司总工程师、副经理,河北省冶金厅厅长,冶金工业部总工程师、副部长,钢铁研究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主任、工程管理学部主任等职;现任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名誉院长等职。长期从事科技和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特别是对90年代中国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战略选择和有序推进作了大量工程技术……[详细]
142、杜善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杜善义(1938.08.20- )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辽宁省大连市人。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委委员,-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院院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曾任哈尔滨……[详细]
143、谭靖夷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 谭靖夷
  谭靖夷(1921.11.0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家。湖南省衡阳县人。194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获学士学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顾问、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主持建成大坝8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63万KW,灌溉农田150万亩。其中广东流溪河拱坝、贵州乌江渡拱型重力坝和湖南东江拱坝均以质量优良著称。在坝址岩溶强烈、坝高165米的乌江渡工程中,首创了有中国特色的高压灌浆技术,……[详细]
144、饶芳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 饶芳权
  饶芳权(1934.09.27- )电机专家。广东省大埔县人。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长期在企业从事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曾任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总经理顾问。先后参加或主持设计过我国云峰、刘家峡、龚咀、龙羊峡等重大电站的水轮发电机,并获多项奖励。在设计、制造和调试我国当时单机容量最大、海拔高、水头高、水头变幅大、设计参数要求高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工作中解决不少技术关键……[详细]
145、刘经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刘经南(1943- )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专业,1982年获工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大地测量理论及应用研究与教学工作,在大地测量坐标系理论、卫星定位应用、软件开发和重大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特别是在GNSS技术应用和工程领域成就显著。 2012年起任昆山杜克大学校长。2003年至2008年任武汉大学校长,1998年至2001年任国际著名杂志“GPS ……[详细]
146、顾懋祥 中国工程院院士(19321996)
  • 顾懋祥
  顾懋祥(1932.01.25-1996.05.21)船舶性能研究和设计技术专家。江苏省太仓人。1945年上海雷士德工学院机械系毕业。1949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造船与轮机系工程硕士学位。船舶总公司702所所长、研究员。在我国率先开展现代新船型的研究,主持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艘气垫船及我国第一艘单水翼艇;最早用实验保证了国际上无舱盖集装箱船的诞生。他倡导并组织了我国海洋浮式系统、海上平台管节点的研……[详细]
147、陈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
  陈清泉(1937.1.14- )电机,电力驱动和电动车专家。原籍福建省漳州市,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的马吉朗市。1957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1957-1959年在北京清华大学进修研究生,1982年获香港大学哲学博士,1993年获乌克兰敖德萨理工大学荣誉科学技术博士学位,2008年获英国洛夫堡大学荣誉技术博士学位。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工程科学院……[详细]
148、陈先霖 中国工程院院士(19282009)
  • 陈先霖
  陈先霖(1928.9.27-2009.1.31)冶金机械专家。四川省遂宁县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长期从事重大冶金设备运行性能的研究。是应用弹性系统动力学理论及断裂力学理论分析解决重大零件断裂事故的先期工作者之一。在冶金机械力学、强度方面的研究取得系统的创造性成果。多年来针对武钢、宝钢的宽带钢轧机及攀钢、鞍钢等大型转炉设备在生产0现的各种重大技术疑难问题,如提高宽带钢……[详细]
149、张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132001)
  • 张维
  张维(1913.5.22-2001.10.4),固体力学家。北京市人。1933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获工学士学位。1938年获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工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工程博士学位。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三次参加我国科技长远发展规划并任土木建筑水利组组长和力学组副组长,推动了我国某些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长期从事结构力学和固体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详细]
150、常印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常印佛(1931~)江苏泰兴人。1952 年参加工作,教授高级工程师。现任安徽省地矿局技术顾问、安徽省科技协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常印佛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民国38 年(1949 年)9 月至1952 年7 月就读于北京清华大学地质系;1952 年9 月至1957 年11 月先后在地质部321队、华东地质局地矿处、华东地……[详细]
151、姚福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19322008)
  • 姚福生
  姚福生(1932.4.26-2008-7-11)动力机械、汽轮机专家。上海市人。195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62年毕业于波兰格旦斯克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山东理工大学校长、上海理工大学动力工程与环境能源研究院院长。我国10余所著名高校的兼职教授。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学会理事长。 主要从事汽轮机叶片、叶栅以及汽轮机的旁路系统等工程技术工作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另外……[详细]
152、谢友柏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 谢友柏
  谢友柏(1933.09.23- )机械学设计及理论、摩擦学专家。江苏省高邮市人。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上海)。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在国际上首先与他的同事们提出转子轴承系统广义能量守恒原理,从理论和实验证明可倾瓦轴承不是天然稳定的。首次在国内完成油膜刚度阻尼测量。发展国外建立在简单系统上的摩擦学系统方法,提出摩擦学系统工程思想,构造理论和方法的框架,并在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和高速透……[详细]
153、丁衡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丁衡高(1931.02.03- )惯性技术和精密仪器专家。江苏省南京市人。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61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精密机械光学学院获副博士学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中……[详细]
154、佘峻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19161998)
  • 佘峻南
  佘峻南(1916.10.6-1998.7.29)建筑学家。原籍广东省潮阳,出生于越南。194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广州市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努力探索、总结和发展我国南方的建筑风格,将我国传统的庭园空间组织与国外建筑注重使用功能的长处熔于一炉,在建筑风格和艺术上不断创新,形成既有中国南方特色又具现代色彩的建筑设计风格。设计的主要作品y有:60年代的广州友谊剧院、70年代的东方宾馆新楼、80年代……[详细]
155、张锦秋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张锦秋(女)教授级高级建筑师,1936.10.生于成都。1954-1960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61—1966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生,师从梁思成、莫宗江教授。1966.2年至今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1987至今担任院总建筑师。多年来,她的设计思想始终坚持探索建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融为一体。 张锦秋的建筑生涯可分为三个阶……[详细]
156、苏义脑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苏义脑(1949.7.9- )油气钻井工程专家。河南省偃师县人,1976年毕业于武汉钢铁学院,1982、1988年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力学)出站。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石油学报》等多刊物编委。 长期从事油气钻井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详细]
157、胡思得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胡思得
  胡思得(1936.3.31- )-工程专家。浙江省宁波市人。195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一直从事并先后参加或主持领导了多项-理论研究设计工作。在突破原子弹阶段,氢弹的研究设计和发展以及核试验的近区物理测试中做了大量组织领导工作,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为我国-的研究设计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主要完成者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详细]
158、韩英铎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韩英铎(1938.5.1- )1962年和1966年分别于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和研究生毕业,1986年获西德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工程科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主任。现任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电力电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交流远距输电和互联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分析、控制与优化规划领域作出了多项重要贡献。发表论文280余篇,合著2部,……[详细]
159、吴以岭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吴以岭(1949.10.24- )河北省故城县人,中医心血管病专家,中医络病学学科创立者和学科带头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络病重点研究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血管脉络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详细]
160、李道增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李道增,建筑学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籍贯安徽省合肥市,1930年1月19日出生于上海市。师从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1952年毕业。曾任首届建筑学院院长兼首都建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在学术上坚持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深入研究理论,形成他“新制宜主义的建筑观”。文革后国门初开即依任务所需出国调查访问,与美、欧、港台、日、利比亚等有关单位建立友好关系、传播中国建筑文化、引进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