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名人介绍(17)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名人介绍(17)

更新时间:2023-03-15

321、杜彦良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杜彦良(1956.10.16- )大型工程结构状态监测与安全控制专家。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原籍河北省石家庄市。199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道路与铁道工程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教育部道路运输与工程教指委副主任委员等职。 长期从事道路与铁道工程领域状态监测与安全控制研究,将智能结构理论和损伤诊断……[详细]
322、任南琪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任南琪,1959年3月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原籍江苏省宜兴市。污水处理专家,工学博士,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副校长,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水协会(IWA)Fellow,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能源学会常务副会长等。 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包括:污染物生物处理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废水资源化及……[详细]
323、黄卫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黄卫,道路、桥梁及交通工程专家,1961年4月生,江苏南通人。198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7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府常务副主席。曾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江苏省建设厅厅长、江苏省政府副省长、建设部副部长、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北京市副市长等职。 1996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详细]
324、潘自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潘自强(1936.6.1- )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湖南省益阳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在我国辐射防护学科发展初期,1963年提出了我国的实用保健物理学框架,在保证-研制和核能发展中,完成了多项监测技术和方法,对我国辐射防护学科体系和基础结构的建立、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自上世纪70年代,率先开展、参与并指导完成了“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详细]
325、章基嘉 中国工程院院士(19301995)
  • 章基嘉
  章基嘉(1930—1995),绩溪县瀛洲村人。1944年毕业于县立初中(今绩溪中学)。1951年提前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毕业参加抗美援朝,任气象兵。1955年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水文气象学院研究生部攻读研究生, 1958年获地学科学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在中央气象局和研究所从事中长期天气预报。1960年调南京参加筹建我国第一所气象学院的工作,在南京气象学院工作23年,历任天气动力教研组组长、气象系主……[详细]
326、吴良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吴良镛, 建筑学家。1922年5月7日生于江苏南京。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士学位。1948-1950年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并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在建筑教育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多次获得国内外嘉奖,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此外他……[详细]
327、欧阳平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欧阳平凯(1945.8.16-) 生物化工专家。生于广西平乐市,湖南省湘潭人。198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校长,兼任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生物化工领域的教学与工程研究。组建和领导了国家生物化工技术研究中心;创造性地提出运用组合合成的方法构建与优化生物化工过程,在复杂的酶系中将反应与反应组合、反应与生物膜组合、反应与分离组合,使我国FDP、L-丙氨酸、……[详细]
328、古德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古德生(1937.10.13- )采矿工程专家,广东省梅县人,1960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任中南大学教授。他开创了我国振动出矿技术和地下金属矿连续采矿技术新领域;发明颠振型振动出矿机,开发出系列装运、筛洗工艺的新型振动设备;创造了与自主研发的振动连续作业机组配套的无间柱连续采矿法;针对松软破碎矿体开采条件,发明了“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法”;首创具有我国特色的“区域矿……[详细]
329、蹇锡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蹇锡高(1946.1.6- )有机高分子材料专家。重庆市人。1969年本科毕业于大连工学院,1981年获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88-1990留学加拿大McGill大学。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辽宁省高性能树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材料进展》副理事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新材料技术协会名誉会长等职。 长期从事有机高分子材料创新与产业化研究,先后完……[详细]
330、封锡盛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封锡盛(1941.12.17- )水下机器人专家。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最早从事水下机器人研究的专家之一,曾经担任我国第一台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电控系统负责人、我国第一台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探索者号”的总设计师、“CR-01”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项目副总设计师、“CR-01”自治水下机器人工程化项目的总设计师和……[详细]
331、李大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李大东(1938.2.24- ),石油炼制催化剂及工艺专家。生于北京市,原籍山东省德州市。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现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 他与同事们合作研发的加氢精制催化剂(RN-1型),1989年获中国专利发明创造金奖,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生产清洁燃料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制开发及工业应用”200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压加……[详细]
332、刘炯天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刘炯天,出生日期1963.1.20,矿物加工工程专家。生于河南省内乡县,原籍河南省西峡县。1983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选矿工程专业。现任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煤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获矿物加工工程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微细粒分选与洁净煤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发明旋流-静态微泡“柱式选煤”方法,开发粗扫选一体化的“两段式选矿”回路……[详细]
333、李言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李言荣(1961年7月- )电子信息材料专家,四川省射洪县人。1992年获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博士学位,曾留学德国Karlsruhe科研中心和美国Colorado at Boulder大学。现任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校长,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电子薄膜材料与器件应用研究,发明了倒筒式溅射旋转沉积薄膜制备技术,解决了大面积单、双面YBCO超导薄膜面内均匀性和两面一致性,形成了小批量产……[详细]
334、丁文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丁文华(1956.4.6- )广播电视技术专家。北京市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工程系。现任中央电视台总工程师,1996年被评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07年成为我国首位被亚广联ABU授予“亚太地区广播工业杰出贡献奖”的技术专家。并荣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创新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王选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等荣誉称号。 198……[详细]
335、顾真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顾真安(1936.11.16-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江苏省无锡市人。1958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博导。长期 从事特种玻璃和光导纤维研究。研究稀土族元素在石英玻璃和光导纤维中的光谱和非线性光学特性,获得多种元素的D-F电子宽带跃迁具有紫外强吸收和可见荧光 转换特性,以及上转换荧光、倍频和光放大性质;研究了化学气相掺杂沉积、溶液掺杂和氢氧焰熔制-电熔成型两步法工……[详细]
336、李卫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李卫,李卫(1957.12- )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生于北京市,原籍河南省洛阳市。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磁学专业。现任钢铁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稀土永磁材料研究室主任,国家科技重点专项(稀土材料专项)专家组专家, 兼任IEEE及国际稀土永磁及应用委员会委员,亚洲磁学联盟委员会委员, 中国稀土学会理事,全国磁性材料与器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高性能稀土永磁新……[详细]
337、何季麟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何季麟(1945.9.1),冶金与材料工程专家。生于河南省开封市, 原籍河南开封。1969 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任 中色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名誉院长。曾任宁夏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获冶金工程学士学位。 何季麟同志长期从事有色、稀有金属冶炼与加工理论和工程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在稀有金属钽、铌、铍新材料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研究开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钽铌金属……[详细]
338、贲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贲德(1938.4.4- )雷达专家。吉林省九台市人。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任信息产业部电子14所副所长,现任14所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科技委副主任。长期从事雷达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从事相控阵雷达课题研究。七十年代初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承担了我国第一部大型相控阵雷达的研制任务,参加了方案论证、工程设计、组织生产、安装调试全过程,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为突破相控阵体制,掌……[详细]
339、钱旭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钱旭红(1962.2.19- )有机化工专家。生于江苏省宝应县。1982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1988年于该校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东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先后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化学部)、亚洲及太平洋化工联盟主席、德国洪堡基金会学术大使、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等。 长期从事有机化工领域的应用基础与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以氟化和……[详细]
340、邱定蕃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邱定蕃(1941.10.20- ),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冶金专家。江西省广昌县人,1962年毕业于南昌大学,1990年通过考试公派赴加拿大皇后(Queen’s)大学学习与研究(高级访问学者)。原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管科研工作副院长,现任该院研究员、博导,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冶金的研究与开发。发明矿浆电解新工艺,实现了金属一步提取,获199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