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03-15

201、释常惺 (18961938)
  释常惺(1896~1938),俗姓朱,名寂祥,又名优祥。法名常惺,自署雉水沙门。如皋柴湾人。中国佛教会秘书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福成寺自成和尚剃度出家。民国2年(1913年)毕业于如皋县立师范学校,后入上海华严大学,习禅于常州天宁寺,至浙江四明观宗寺随谛闲法师研习天台教观,入观宗社继续深造。民国8年,协助常熟虞山兴福寺筹办华严大学预科班。民国10年,于安庆迎江寺举办佛教学校。民国13年……[详细]
202、郁仁治 (19051938)
  郁仁治(1905~1938),海门(今海门市)人。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私立海门中学。后经旧日同学山西省督军李烈钧推荐,自费去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工兵科学习。民国18年夏,学成回国,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教导第一师上尉教官。翌年5月,调任宁、镇、澄、淞四路要塞司令部工兵训练处少校连长,后又奉命调陕西刘茂恩部任职。不久,复调南京筹建工兵学校。该校建成后,任中校、上校教官。民国21年,“一·二八”……[详细]
203、秦亚宾 (18721938)
  秦亚宾(1872~1938),原名良贵,号冠卿。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江苏沛县湖屯乡朱楼村人。13岁入学,成绩突出,被县长马光勋誉为奇才。因愤恨清政府腐败,攻师范,立志以教育救国。徐州省立第七师范讲习科毕业后,与挚友张翰香等创办沛县王楼小学,义务任教。因教学成绩优异,升任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继升县视学、教育局长。任职期间,废私塾,办新学,拆寺建校,不遗余力;大力整顿沛县师范。苦心经营10……[详细]
204、金兰升 (18651938)
  金兰升(1865~1938),字清桂,号石如,晚号冬青老人。常熟妙桥乡金村(今张家港市)人。中医。他聪颖豪爽,能诗文,擅书画、金石。光绪二十二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896~1900年),受业于江阴周庄内科名医柳宝诒(冠群)门下,学成后始业于金村镇。经刻苦钻研,上窥《内》、《难》、《伤寒》、《金匮》医典精要,下究历代医家学说,继承柳氏,卓然成家。擅长中医内科杂病、风痨、臌膈、伤寒温病、内妇科等。且胆识……[详细]
205、王冠儒 (19031938)
  王冠儒(1903年~1938年) 又名王士林,清丰县前王家村人。1926年于大名十一中毕业,曾在本村小学和巩营高小任教。1928年秋,经王启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清丰县支部组织委员。入党后以清丰县民众教育馆馆员身份为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地下活动。 1929年春,王冠儒任中共清丰县委组织部部长。同年秋,县委书记王启祥调离清丰,王冠儒接任书记,直至1933年春。这一时期,王冠儒在宣传马克思……[详细]
206、王思衍 (18661938)
  王思衍(1866—1938)字仲蕃,号源亭、亦嚣子。苍山县兰陵镇人。诗人,书法家。20岁以诗名领沂州府“四才子”之首。1898年中进士。官至刑部主事。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他对慈禧太后放弃国都深为不满,未随“驾”西逃,愤归故乡。事后朝廷征召入京补写被侵略军捣毁的宫廷匾额,留任旧职。1910年因病归乡,“种瓜初劳土,秧菊待编篱”,田园生活20余年。1936年曾倡议修复已坍塌的惞河大桥,并和友人……[详细]
207、金谷兰 (19041938)
  金谷兰(1904—1938)字贮溪。高唐县韩寨乡谷官屯人。革命烈士。1925年毕业于聊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高唐县最早的中共党员。1927年春,奉中共鲁北县委指示,加入以除暴安良为宗旨的农民组织“红门” (亦称红枪会) ,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党员30多人,创建了高唐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谷官屯支部,并将“红门”改造为党领导下的“红团”,使其成为中共领导下的农民武装。后在高唐……[详细]
208、牟铭勋 (19031938)
  牟铭勋(1903—1938)字鼎三,号竹轩。潍县(今寒亭区)牟家院村人。他11岁入本村毓贤小学读书,1923年考入济南工业染织讲习所,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中共潍县县委组织委员、潍北区委书记,曾同于画舫、张德善等领导了潍县阙庄、 柳科一带的短工罢市, 鬃厂、发网女工-和农民“吃坡”等斗争。1930年1月, 他创办了不定期刊物《呼声》。在潍县党的组织几经破坏的情况下,《呼声》起到了……[详细]
209、李野屋 (18991938)
  李野屋(1899~1938),号尘、野仙、荒山、饨根上人,广州河南(海珠区)人。幼年家贫辍学,在河南南村一茶楼做挑水工人。性好静,喜爱诗画。工余时常到附近茶楼、商店观看挂在墙壁上的画,晚上则专心练习临摹。其父少谱与画家陈树人有交往,野屋遂常蒙树人指点,且因天资聪颖,绘画技术很快提高。与李寿庵同为自学成才画师,名噪一时。李野屋在广州河南建一屋,题名曰“春风池馆”,终日在此作画,甚得其乐。他擅长画花卉……[详细]
210、胡凤林 (18991938)
   胡凤林(1899—1938) 原名胡念祥,字仪亭。桓台县田庄镇胡家村人。幼年入私塾,1919年入甘肃警监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山东,为鲁南道尹周仁寿的幕僚,历任守备营营长、河北省盐山县警备队长。后辞职还乡。1928年任桓台县警备大队副兼中队长,多次率部击退侵扰桓台的兵匪。1937年,日军侵入山东后,他联络爱国志士,收缴溃兵武器,征集民间0,组建起一支近千人的抗日队伍。1938年春,被收编为国民政……[详细]
211、李友于 (19051938)
  李友于(1905—1938) 字右卿,扶风县南阳乡龙里村人。书香世家,父李介夫系晚清优贡生,曾任陇州知事、周至县教谕、扶风高等小学堂山长等职。友于受父熏陶,少有大志,勤奋好学,民国10年(1921)毕业于扶风县第一高等小学,后考入省立一中,因深感国家孱弱,军阀割据,旋考黄埔军校为第四期学生。民国15年(1926)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历任排连、营、团副等职。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详细]
212、李式平 (18861938)
  李式平(1886~1938年),大峪乡大峪村人,清末秀才。曾任私塾塾师、族长和济源二十一社社宗。早年在当地组织红枪会,为主要首领。抗日战争前,持-立场。七·七事变后,赞成联共抗日。因拒绝执行国民党济源县长杜光远要其杀害薛子中等人的命令而遭冷遇,到沁河北任红枪会教师。李如竹(1907~1938年),式平侄,早年参加红枪会,后随伯父式平赴沁北任红会教师,是式平的得力助手。1938年2月,日军侵占济源县……[详细]
213、黄冷观 (18831938)
  黄冷观(1883—1938) 原名显成,字君达,别字仲弢,号冷观,香山县长洲后山村人,为清末最后一科秀才。知名报业家和小说家。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父亲屺香是粤林大儒,以经史、词章之学而著称。清末,其在香山县参与《香山旬报》笔政。辛亥革命后一年,该报改为《香山纯报》,担任兼发行人。其时袁世凯窃国,谋将称帝,该报撰文声讨帝制,抨击袁世凯--,为粤督龙济光所忌,下令查禁,该报改名《岐江日报》,其仍持正不……[详细]
214、杨清兰 (18911938)
  杨清兰(1891-1938年),字芝芬,原东安县(云浮)西山丰垌村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生于富裕家庭。7至16岁在本乡蒙馆读书,民国初年进广东陆军小学堂学习。毕业后回乡任三甲警察长,后参与地方民团活动。民国9年(1920年)刘经画奉广州大元帅府义勇军总司令邹鲁之命还乡,以三甲“自卫团”为基础,召集春南、西山民军扩大义勇军第七支队,刘任司令,杨任副司令。因攻高州和阳春失利,杨率西山民军回乡。……[详细]
215、朱荣 (19041938)
  朱荣(1904-1938年),又名火荣,陆丰县河口高潭乡(现陆河县域)人。民国9年(1920年)在东海镇广生堂药店当童工。民国12年秋在家乡参加农会。民国14年5月组建河口农民自卫军。是年冬到海丰农讲所学习,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学习结束,回陆丰县农协会任宣传组织员,后任特派员。民国15年5月派回陆丰西北地区领导农协会。11月,组织农民武装,配合吴振民率领的海陆丰农民自卫军大队,围攻国民党保安队杨作……[详细]
216、龙启炎 (19011938)
  龙启炎(1901-1938),又名伟光,今洲仔镇仓丰村龙寨人。民国5年(191G)就读于县城文治学堂。民国8年考入省立第一中学,参加学生会工作。时值“五四”运动,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积极组织同学投身-。民国12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1月,任团广州地委委员兼-委员会委员。民国13年8月,响应中共广东区委的号召,回到广宁参加农-动,在19区(今洲仔镇)发动群众组织农会,成立农军,开展减租运动。民国……[详细]
217、庄俞 (18761938)
  庄俞(1876~1938年) 庄俞,原名良以,又名亦望,字百俞,又字我一,别号梦枚楼主,江苏武进人。幼年读经书,青年时兼学史地诸科。并与友人创设体育会、演说会、私塾、藏书阅报社等于故里。于是,县中学习新学的风气由此而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补阳湖县学附生。地方设武阳公学,庄被聘为教习。光绪二十七年,庄俞与严练如等在上海设立人演社,翻译印行东西文新书,以事交流沟通。不久,由蒋维乔介绍进商务……[详细]
218、管凤龢 (18681938)
  管凤龢(1868~1938),字洛声。阳湖县从政乡九都二图(今常州武进政平乡)华渡桥大三房村人。清末民初地方官,学者。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营口道善联幕中任事。日军入侵,紧逼营口,形势危急,他坚持职守,得到善联赏识。光绪二十八年到直隶任知县,办事干练有卓见,后至军政司助理政务。光绪三十一年到边疆军事要地海城任知县。他据理交涉,使日、俄驻军撤退,妥善接管政权。为振兴教育,创办师范,兴建小学堂,……[详细]
219、吴汝鎏 (19081938)
  吴汝鎏 ( 1908~1938), 原籍广东新会县,世居广州西关兴贤坊。民国18年(1929)毕业于广东航校第三期。民国21年淞沪抗战爆发,吴氏随队北上参战,支援十九路军,广东机队以丁纪徐为队长,吴为分队长,率领飞机七架,由广州飞往长沙作准备。随后随队回广州。稍后,出任广东航空学校飞行主任。随着淞沪之战升级,日机多架轰炸乔司机场,吴汝鎏在队长丁纪徐率领下与队友陈信原等,与敌机激战。由于当时中国空军……[详细]
220、邓佐虞 (18981938)
  邓佐虞(1898-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5军139师参谋长字述唐。男,1898年出生,河北高阳人。早年毕业于陆军大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5军139师少将参谋长。1938年2月,参加徐州会战,奉命在鲁南兰陵镇、洪山镇一带阻击日军,与敌人激战数日。5月15日,奉命率部移防萧县,阻击日军第9师团北犯徐州。16日,邓佐虞指挥所部在凤凰山、龙山及萧县城南郊与日军展开激战,数次击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