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936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936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03-15

41、陈懋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陈懋章(1936.02.10- )航空发动机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79~1981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访问学者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从事湍流研究。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及叶轮机械研究,主持完成的“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实验台及动态测量技术”,是研制核心压气机的主要设备,在低速模拟高速的理论、旋转流场测量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对提高我国设计研制水平有重要……[详细]
42、孙钟秀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钟秀, 计算机科学家。原籍浙江余杭,1936年12月22日生于江苏南京。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南京大学技术科学学院院长、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主持研制了国产系列计算机DJS200系列的DJS200/XT1和DJS200/XT1P等操作系统。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ZCZ分布式微型计算机系统。研究和开发了多个实用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如分布式单板机系统和……[详细]
43、石青云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62002)
  石青云 ( 1936.8.14.—2002.12.9. ) 四川合州县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应用数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模式识别和图像数据库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早年家境贫寒,在艰难困苦中读完小学,毕业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在地下党组织的资助下读完中学,195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53年考取北京大学数学系。三年级在微分方程专业创始人申又振教授指导下做学年论文。四年级被吸收……[详细]
44、郑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平, 工程热物理学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36年生于广州。1958年毕业于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分别于1960年和196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和斯坦福大学工程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多孔介质传热、辐射传热和微尺度传热研究。提出了多孔介质热对流、弥散导热、两相流等系列理论模型,应用于地热能源的预测、电子元件的冷却和燃料电池性能的评估。建立了“微分近似法……[详细]
45、王锡凡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锡凡,电力系统专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1936年5月生于安徽凤阳,籍贯河北安平。195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IEEE Fellow。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力系统分析、规划及可靠性评估等。发展了电力网络线性方程的稀疏矩阵算法,创立了复杂故障的综合阻抗矩阵理论,建立了大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模型,促进了计算机在我国电力……[详细]
46、都有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都有为, 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南京大学教授。1936年11月生于浙江杭州。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物理学会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等职。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磁学和磁性材料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开展了磁性、磁输运性质与材料组成、微结构关系的研究。研究了锰钙钛矿化合物的大磁熵变效应以及锰钙钛矿化合物小……[详细]
47、彭堃墀 中国科学院院士
  彭堃墀,光学专家。1936年8月25日生于江苏镇江,原籍四川广元。196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现任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所长、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量子光学、固体激光技术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在量子光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中,研制了内腔倍频稳频Nd:YAP/KTP激光泵浦源,设计了半整块光学参量放大器(OPA),在同一个实验装置上获得多种非经典光场,应用强度相关孪生光束实现了……[详细]
48、黄尚廉 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2008)
  黄尚廉(1936.8.16-2008.7.21)男,重庆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精密仪器及机械,光电技术与系统的研究。他建立了光栅测角系统提高测角精度的理论体系,首创环形光导纤维束莫尔条纹全接收系统,研制出0.1秒高精度光电圆刻线机。他提出了复杂表格智能处理方法,领导并参与研制了国际领先水平的表格自动阅读机,获广泛应用。他在国内开创了智能结构系统研究领域, 在结构健康监测及结构自适应控制……[详细]
49、侯朝焕 中国科学院院士
  侯朝焕,信号处理和声学专家。1936年9月29日生于四川自贡。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水声工程研究中主持研制“水声信号起伏统计特性测量系统”,推动了水声信号场和噪声、混响场的研究。提出了“相移多波束基阵信号处理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全面分析、理论计算、参数选择和优化设计。完成了智能型水声信号处理系统,使系统能与水声信道匹配,达到……[详细]
50、张立纲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立纲(1936.1~),开封市人。生于开封。1957年获台湾大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硕士学位。1963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IBM汤姆斯华生研究中心研究员,并先后任分子束外延部、量子阱结构部主任。从事半导体物理、材料、器件的多科性领域的研究。专长量子阱、超晶格和异质结构的制备及研究,以及有关电子量子化和低维电子系统的研究。对人工制备的、原子尺度微结构中物理现象的研究……[详细]
51、侯洵 中国科学院院士
  侯洵,光学家,1936年12月6日生于陕西咸阳。195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从事瞬态光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参与中国核试验、激光核聚变及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研制了8种变象管高速摄影机,使中国超快现象诊断的时间分辨率提高6个量级,响应范围覆盖红外到软X射线整个波段,为开创中国光电子类高速摄影领域做出了贡献。在中国首……[详细]
52、郑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度,自然地理学家 1936年8月26日生于广东揭西,籍贯广东大埔。195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首席科学家。我国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学科带头人之一。建立了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带主要类型的分布图式划分了青藏高原的垂直自然带为季风性和大陆性两类带谱系统,构建其结构类型组的分布模式……[详细]
53、刘以训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以训,生殖生物学家,1936年5月5日生于山东安丘。196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内分泌专业。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0多年来一直从事生殖生物学研究。在80年代初他首先发现GnRH对子宫有直接作用。近年来提出颗粒细胞(GC)产生的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及膜细胞(TC)表达的抑制因子(PAI-1)对调控卵泡破裂起重要作……[详细]
54、张恭庆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恭庆(1936.5.29-) 上海市人,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36年5月29日生于上海市。1951年上海圣芳济中学初中毕业,同年考入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1954年毕业,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得到程民德等名教授的指导与教诲,并师从中科院关肇直先生学习泛函分析。1959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78年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同年年底赴美深造。1983年……[详细]
55、张涵信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涵信,力学家 1936年1月1日生于江苏沛县。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1959年和1963年分别在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完成研究生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学习并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理事长。 用摄动法成功地解决了当时国际上难以解决的钝头体高超声速绕流及其熵层问题,发展了钝头细长体绕流的熵层理论,……[详细]
56、张仁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仁和, 声学家 1936年11月5日生于重庆。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对浅海与深海水声物理规律作了系统研究,在国际上领先发表了简正波衰减与群速的普遍表式,阐明了浅海声速结构与边界条件对声场影响的规律,给出了清晰的简正波物理图像,已成为射线-简正波理论的基本公式最先发现……[详细]
57、孙义燧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义燧, 天体力学家 1936年12月20日生于南京,籍贯浙江瑞安。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京大学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非线性科学中的若干前沿问题”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主要从事天体力学和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与陈翔炎等合作对给定的三体位置解决了三体轨道的变化范围问题。对具有相同三体质量和角动量常数的三体系统,与C.……[详细]
58、苏定强 中国科学院院士
  苏定强,天文学家 1936年6月15日生于上海,籍贯江苏武进。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曾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9委员会(天文仪器与技术)主席。 在大望远镜光学系统的研究中,提出一系列新的折轴系统和透棱镜改正器。和王亚男共同建立了一个特殊的光学系统优化程序。提出了应用主动光学产生按传统概念不能实现的……[详细]
59、李衍达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衍达,信号处理与智能控制专家。原籍广东南海,1936年10月12日生于广东东莞。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清华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主要从事信号处理理论和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在信号重构理论方面,提出了应用幅度谱和部分采样点重构信号的新定理,使所需的采样点由N/2减至N/6提出了利用相位重构技术估计时延的新方法提出了仅用幅度谱重构最小相位信号的新算……[详细]
60、朱建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2011)
  朱建士(1936.3.28-2011.12.18)流体力学、0力学专家。湖南省长沙市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的理论研究、设计及检验-0性能的试验结果分析工作。为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参加了第一代-的改进和小型化工作,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研制任务;完成一系列有关理论研究,为以后小型初级中子点火的理论工作奠定基础。在第二代-的研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