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03-15

181、彭新民 (18851940)
  彭新民(1885—1940),名权,字方瑞,湘乡县城关镇直四牌楼人。1904年投湖南新军,为教官蔡锷赏识,次年随蔡去桂林创办陆军小学堂。11月与葛谦、谭道源等加入同盟会。1911年随蔡锷去云南训练新军并举行五华山起义,继武昌起义促成西南反正。1915年随蔡讨袁,任护国军中校军官。翌年蔡锷逝世,转投湖南永属区司令谢国光,任上校军官,先后随谢护法、驱张、援鄂、镇守衡阳、反赵、援粤,以上校军衔入黄埔军校……[详细]
182、孔福生 (18851955)
  孔福生(1885~1955)孔福生,光绪十一年(1885)生于长沙县明道都一雇农家庭。7岁丧父,长期为地主家做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武装,先后担任党支部书记、乡农会委员长、区农会执行委员。“马日事变”后孔福生转入地下,同年6月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始终不屈,不久逃脱去江西贺龙部参加南昌起义。临行前他吟诗言志:“动身陶公庙,寄恨明道乡,倾心去革命,胜利再还乡……[详细]
183、陈嘉勋 (18851972)
  陈嘉勋(1885~1972),字绶荃,湘阴县界头铺镇人。青少年时入长沙经正、明德中学求学,后考入湖北方言学堂学习德语,继而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均有交往。清宣统元年(1909)回国,参加秘密革命社团——杨子江棒球队,于两湖一带进行革命宣传和反清联络活动。不久考入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毕业后又考取官费留美。民国6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政治经济学、数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一度……[详细]
184、张斯麐 (18851967)
   张斯麐(1885~1967年),字仲书,镇江市人。为光绪末年至民国初镇江绅商界知名人士张金门之次子。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斯麐留学日本横滨振武学校,得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先后任第六旅旅长、第三师参谋长、第五混成旅旅长,被孙中山授予陆军中将军街。出任过长清、涡阳、凤阳、永泰、晋江等县县长,及蒲田、龙溪团管区司令和驻苏俄军事代表。 1920年7月,在哈尔滨由苏俄外交人……[详细]
185、马骢
  马骢字伯安,回族,陆军中将,是云南近现代史上的风云名人。他1905年云南陆军武备学堂毕业后,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抗日战争等。护国首义时他歃血盟誓,是护国讨袁的39位滇军高级将领之一;护法期间担任滇军第一混成旅旅长率部出师四川,与四川军阀决战。抗日战争时期,马骢任云南军管区中将副司令,负责招募训练出滇抗战和滇缅抗战时期的云南抗日武装,后又积极投身民主革命,迎接新中国诞生。历任团长、旅……[详细]
186、关达基
  关达基 (1885-?),沙俄时期边防大臣,曾任阿穆尔省总督,掌管俄国远东地区大权。在任职时期,一贯与中国为敌.侵占领土,残害中国人民。例如,1912年4月22日。他颁布一项仇视华人的命令,限制当地俄人雇用华人工作,造成大批旅俄华侨失业。他还恶毒地制定了一种污辱华侨的办法,准备在每一个华人的脖子和臂上系一铅蛋,作为华人的标志。当时,由于中国人的强烈反对,才没有得逞。俄国十月革命后,他逃到哈尔滨,立……[详细]
187、张德明 (18851975)
  张德明(1885—1975) 又名保祥,岐山故郡乡故郡寺人。5岁随父逃荒要饭,被卖于汉中一财主。7岁入汉中府天顺科戏班学戏,历七八年之久,终以较好的成绩出科登台。后返籍,先入兰积良戏班和华庆社(张家班),后进永顺社(高家班),成为高家班的台柱子,人称“张班长”。他初习小生,后工道袍须生,终以演衰派老生盛名于艺坛。他虽目不识丁,但会戏甚多,演出本戏近百本,为观众所称道的拿手戏就有20余本。塑造……[详细]
188、杨材藻 (18851946)
  杨材藻(1885~1946年),别号献廷,坡头乡槐树庄人。早年毕业于河南省法政学校。1912年,杨材藻与杨致宾等出面筹资,创建了泰山庙小学。1931年,学校更名济源县公立十六完小,杨任校长。19341935年间,他支持在外地求学的进步青年杨伯笙、史向生等利用假期同该校教员聚会,组织杜八联农林协会,交流新思想,宣传抗日救国。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材藻身为国民党济源县河防局长,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详细]
189、陈瑞祺 (18851950)
  陈瑞祺(1885~1950)陈瑞祺,名祯祥,字文典,广东新会人。自幼在家乡受教育,13岁到香港续学,18岁辍学从商。一年后赴法属东京湾(今越南海防)等产米区作实地考察,先后在海防和西贡开设广和兴和广中兴(后改名广正兴)号,专营大米生意。30岁时总管商号业务,西贡的粮食加工业扩展为日产大米300吨的大厂,旋购置一艘1000多吨的“黄石公”号货轮,从越南运大米至香港。民国25年(1936)增设“正心有……[详细]
190、孙兆征 (18851932)
  孙兆征(1885-1932),壮族,出生在那琴乡那琴村,那琴农民运动领导人。兆征有四兄弟,他排行第二。农运初期,在那琴圩开铺店经营小杂货,以生意为名经常聚集志同道合的农民商量农运事情。民国15年(1926年) 初,孙兆征经常来往苏圩、吴圩,考察那里的农民运动。同年9月,作为那琴乡农民协会的代表应邀前往参加邕宁县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回来后,在省农运特派员的指导下成立县第六区农民协会筹委会。 翌年3月,……[详细]
191、钟刚中 (18851968)
  钟刚中(1885年5月~1968年4月13日),字子年,号柔翁,广西邕宁县刘圩乡刘圩街人,钟德祥独生子。中央文史馆馆员。详细介绍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任吏部主事(未到职),次年,考取清廷官派日本留学生,为第一批出国留学7人之一, 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律系学习。民国初年,曾任湖北省通山县及直隶省成安、宁晋等县知事。之后,南下广州,1937年返北平定居。 钟刚中自幼受儒学熏陶,秉承家训,为人一……[详细]
192、胡戈·施佩勒 二战德国空军元帅(18851953)
  胡戈·施佩勒(Hugo Sperrle; 1885年2月7日 - 1953年4月2日),是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期的德国空军元帅,也是当时德军最壮硕的将军之一,施佩勒身高达196厘米,体重则有100公斤。生平:施佩勒出生在德国路德维希堡,父亲以酿酒为业。在1903年他加入德国军队符登保皇家步兵团第8军团,晋升中校后被派往战争大学受训,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他转入德军航空队第50大队,后成为第7军团……[详细]
193、宋善庆 (18851921)
  宋善庆(1885年—1921年),字慰乔。浙江湖州人。清末任汀漳龙道署文案,兼师范教职。民国8年(1919年),同盟会员庄玉应孙中山先生之召赴沪,把技术专修学校校务交宋善庆主持。宋善庆以执教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以本人收入维持技术专修学校,并创办师范传习所于河下街。又在技术专修学校内附设世界语学社,作为宣传革命的场所,经常对学生讲述世界形势和各国革命史,学生对之衷心悦服。省会福州于宣统三年九月……[详细]
194、常自新 (18851920)
  常自新(1885~1920)字铭卿。陕西蒲城人。早年肄业于三原宏道高等学堂。清末举人。曾任蒲城县高等小学堂教习、蒲城教育分会会长。光绪三十二年(19 06)井勿幕自日本回陕,发展同盟会会员,他首批加入,任东路负责人,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常在纂修县志和改革城乡小学教育问题上,与知县李体仁多有争议;加之他又派员清查劣绅原烈十多年管理教育的账目,反对陕西督抚借用外债修筑西潼铁路,引起李体仁和原烈的愤恨,蓄……[详细]
195、谭昌朝 (18851944)
   谭昌朝(1885—1944年),龙塘镇木棉村人。出身贫苦,自幼立志求学,十多岁时,入雷州府 学习。戊戌变法后,雷阳书院改为雷阳中学,谭昌朝成为陈乔森的得意门生。 ? 清朝末年,谭昌朝赴省府考拔贡,他名列全省第五,被选为雷州三县“拔元”,故称为“三 县拔”。? 民国初,广东省政府选派谭昌朝和何荦去保定军校深造。到校不久,昌朝愤于军阀割据残 民,说“文人不宜当武将”而毅然返徐,自……[详细]
196、唐佩湛 (18851980)
  唐佩湛(1885~1980),花山镇花城村人。他年青时即在花城开设唐怡和商号,生意兴隆。民国16年(1927),因时局不宁,他与乡人同赴巴拿马谋生,数年后,与陈耀池、陈汉深兄弟合办顺发公司,办理批发业务。由于经营有方,资财逐年丰厚。他有志发展祖国民族工商业,30年代初期,与长兄唐佩鉴及亲友等合股,在广州市河南兴办中国火柴厂,又独资在广州办了一家银号(钱庄),经营兑汇信贷业务。适遇日军侵华,国内社会……[详细]
197、蒙镇东 (18851950)
  蒙镇东(1885~1950年),字景春,思恩镇人和村下八目屯人,少年时入过私塾,曾以贩运大米为业。民国初年,以第一名考入县自治讲习所,开始接触思恩一些上层名人。毕业后,被派到前区办理团务,因整顿社会治安有功,民国9年(1920年)升任县民团总局统领。民国13年李宗仁组成“定桂讨贼军”,派第一路指挥官陈济桓率兵至思恩,陈自行兼任县知事,请原统领蒙镇东率民团协助守城。民国14年,陈调动他往,讨贼军总指……[详细]
198、许卓然 (18851930)
  许卓然(1885~1930年),别名寄生,曾化名李华、树华。泉州西郊马加坡村(今属北峰镇)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生。父亲许培村,清季诸生。因不堪封建宗族欺压,全家迁入泉州城内花棚下,开设私塾教授生徒。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许卓然往厦门紫阳学堂任教,并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春,奉命回泉州创设组织,发展会员。与同盟会会员在小开元寺筹办西隅学堂,作为泉州同盟会秘密会所。宣统三年(1911……[详细]
199、冯金堂 (18851932)
  冯金堂(1885~1932),曾用名冯锦堂,河南淇县人,自幼随父逃荒,流落焦作,落户墙南村。1904年底,冯金堂到福公司北厂二号井下挖煤。悲惨的矿工生活,在他心中播下了仇恨的种子。民国初年,冯金堂到北厂给英国资本家当厨工,受尽歧视和压迫,他的三个哥哥先后死于地主、资本家的残酷压榨之下,社会的黑暗和家庭的悲惨,激起他日益强烈的反抗精神。1925年,五卅反帝-波及焦作,冯金堂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罗……[详细]
200、夏兆麐 (18851948)
  夏兆麐(1885~1948),字绍侯,号耐庵。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生。泰州人。地方文献专家。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两淮师范本科,民国16年(1927年)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社教讲习会学习,毕业后在泰县县立图书馆供职,先后任馆员、主任。同时担任泰县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县政府文献会委员、修志局委员,并任《泰县志》民政部分分纂。夏兆麐平生服膺顾炎武,讲究民族气节。日军侵占泰州时,离开图书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