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03-15

121、刘仁辅 (18851930)
  刘仁辅(1885~1930),字载寿,号静山。金寨县燕子河镇树林村人。民国初年于安徽政治学堂毕业后回乡经商,曾任霍山县议会议员。“五四”运动后,刘仁辅参加了燕溪小学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传播进步思想。民国11 年(1922 年)秋,他背弃家庭领导燕子河农民反对地主转庄夺佃斗争。民国16 年7 月,刘仁辅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秋天,燕子河建立了农民协会,刘仁辅当选为农会主席。他与徐育三等人在燕子河地区……[详细]
122、樊灵山 (18851917)
   樊灵山(1885~1917)名毓秀,字灵山。陕西耀州(今耀县)人。早年就学于三原宏道工业学堂,曾联络同学,秘密进行反清斗争,被校方察觉,开除学籍,遂离陕赴上海,考入南洋公学数学专科。期间,结识一些留日回国的进步学生,并经井勿幕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回陕后受命在耀州(今耀县)筹建同盟会组织。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井勿幕、宋向辰、邹子良的领导赞助下,会同胡应文、马天闲等在耀州(今耀县)庙湾陈家……[详细]
123、吴希真 (18851924)
   吴希真(1885~1924)名聘儒,字希真,又字庠生。陕西乾州(今乾县)人。早年就读于三原宏道学堂。清末的民族危机,使他无法安下心来完成学业,遂东游日本,寻求救国之道。在日本得遇孙中山,即加入中国同盟会。旋回国从事西北革命工作,创设平民共济会,联络各地同志,为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在陕倚重名人之一。因常变卖家产资助革命,引起家庭纠纷,便与家脱离关系,寓居三原、西安。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阳节(一……[详细]
124、吕庆华 (18851963)
  吕庆华(1885.12.21~1963.11.3),商南县曹营乡火神庙村人,著名的汉调二簧演员。他擅长大花脸行当,嗓音宏亮浑厚,身架大方脱洒,吐字清润,表演逼真,饮誉商洛以及鄂、豫毗县。吕庆华12岁入龙驹寨“广易社”学艺,排行为“庆”字辈。两年以后,离开广易社去河南朱阳关师从王小黑、习演生末。不久改学大花脸。从此时起,经过数年勤学苦练,又得名师传授,博采众长,20岁后已成为出类拔萃的花脸演员。他所……[详细]
125、叶应科 (18851967)
  叶应科(1885~1967年),字登元,男,汉族,曲江县武城镇(今属北江区)人。叶应科出身于小城镇的书香之家,祖父叶祥(或长)荣是清代举人,他幼承祖训,工书画,尤擅楷书、行书,甫7岁,即能代书春联,有手书条幅存世,今之曲江县马坝镇何屋村和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乡莫家祠均保存有他的墨迹。作品有《韶关史略》。叶应科系晚清末科秀才,两广优级师范学校毕业,曾先后受聘于晚清时代的乳源官立高等小学,民国时期的曲江……[详细]
126、侯正山 (18851933)
  侯正山(1885~1933年)瑶族(红瑶)。马堤乡大段人。其父侯秉章学识古文,诚实公正。 侯正山从小受其父熏陶,好学诗文,7岁入马堤私塾,青年时考入县高小就读,十年窗下赋诗作文不少,惜遗文全失无存。侯正山与其父秉章,对马堤黄越、苏和、苏浩等劣绅经商以“大进小出”和放0剥削农民极为痛恨,便向广大农民进言:“不要受黄家和苏家的敲榨。生猪不卖给他们,桐籽自己榨油挑去龙胜卖。”因此,黄、苏二家将正山父子视……[详细]
127、秦广仁 (18851948)
  秦广仁(1885~1948),字振庵,巴彦县民族资本家。秦广仁原籍山东省登州府,后全家逃荒到辽宁省海城县,进而迁到巴彦县城。其父秦玉泉,是锡匠,在广信当(今县食品公司位址)东大墙搭个偏厦子,以焊洋铁壶,做铁活等为生。秦广仁十四、五岁时,便到西集厂天德昌杂货铺子当学徒。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俄战争爆发,8月帝俄军队占领巴彦苏苏城(即县城)时秦玉泉见有机可乘,放下锡匠手艺,与俄商做起贩卖粮食的买……[详细]
128、黄琬 (18851965)
  黄琬(1885~1965年)黄琬,字孟奎,原籍南安县六都(今属洪梅乡)。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生于福州田□状元埕泉泰茶栈内。其四伯为清末武状元黄培松,其祖父贻琴、父亲伯均为当时名人。黄琬幼师林琴南,就读苍霞精舍。后移读福州仓前山英华书院,修习8年零4个月英文,毕业后就读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毕业后,应聘任厦门第十三中学校长。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时,聘其为筹备委员会委员,兼作陈嘉庚的闽南语翻译。民……[详细]
129、葛松林 (18851944)
  葛松林(1885~1944)字月波,人称老月。望都西阳邱村人。幼年丧父,曾入读私塾,稍长到药铺当学徒。成年后务农兼作兽医,间或给人治病,在当地小有名气。育有二子二女,皆就学,平时教育以气节为重,鼓励他们接受革命思想,参加-。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葛松林目睹日本侵略军的残暴行径,深以国破家亡为忧。他毅然要求儿子们离家,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见儿子犹豫不走,便拿起棍子把他们赶出家门。兄弟俩西走山……[详细]
130、刘善泽 (18851949)
  刘善泽(1885~1949)刘善泽,字腴深,晚号天隐,浏阳县大瑶长口瑕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幼聪颖,4岁就读,10岁能文,14岁能诗,18岁补县学生员,援例入成均,授训导。同邑名宿李雨亭嘉其早慧,以女妻之。刘善泽尤精经传注疏之学,曾与湘阴郭复初编修立约,合疏小戴记,以补乾嘉诸儒新疏之缺。不久郭氏殁,他乃漫游四方,经历既富,学业益进,尤好为古近体诗,遍读汉魏六朝及唐宋诸家,诗风雄横兀傲,自……[详细]
131、胡文耀 (18851966)
  胡文耀(1885~1966年)字雪琴。浙江鄞县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震旦学院毕业,赴比利时鲁汶大学深造。民国2年(1913年)获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理学院、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兼北京观象台。与翁文灏、孙文耀并称震旦三文。民国20年,任震旦大学校长,后兼震旦附中(今向明中学前身之一)和萨坡赛路小学(今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解放后,法籍教务长以闭校相威胁,拒绝学生扩大学杂费减免比例的……[详细]
132、李梅春 (18851968)
  李梅春(1885.10~1968.11),又名炳曦,字绍唐,生于河源县蓝溪乡(今黄村镇),后定居归淳乡(今蓝口镇秀水村)。李梅春出身书香门第,少时,在叔父(前清秀才)的指点下,遍读前辈留下的书籍,后拜一个姓廖的画师为师,不到两年就能独立作业。年轻时,李梅春曾承领缮写蓝口地运老圩天后庙打醮(庙会)的“榜文”,因此名声远播。1946年冬,李梅春参加全县书法大赛,获第一名。李梅春经常携笔出游,兴之所至,……[详细]
133、张铸千 (18851957)
  张铸千(1885~1957年),回族,开封市人。张幼读私塾,后读中学,又求学于高等学堂,先在天津学习法文,继又转入北师大预料肄业。从1912年起任开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员达10余年之久,1923年任开封私立养正小学校长,1928年任开封女师教员、会计,直到1949年因病去职休养。他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在开封市教育界和回族群众中都有一定的影响,是知名人士。张铸千在1928年曾加入国民党,任开封县党部……[详细]
134、赵永清 (18851944)
  赵永清(1885~1944),开封东大寺阿訇,字玉光,河南省封丘县海庄人。早年致力于宗教事业,多次任教于开封东大寺、封丘、武陟、辉县、博爱、沁阳等地,历时30余载之久,其弟子中声名较著者如李希章、刘圣亮、莫世明、何国安、丹鹏举、曹世勋、买庆堂、兰玉田和长子赵殿庆,这些弟子散布在河南各地,主要是豫北地区。赵永清阿訇一生有三大成就。首先是他在东大寺掌教期间,使东大寺与文殊寺两大教派(即格底木派和伊赫瓦……[详细]
135、严少儒 (18851971)
  严少儒(1885~1971)原名严学通,字仰光,原籍陕西临潼县新丰镇滩严村。青年时代即由临潼来三原就读于宏道书院;辛亥革命前,摒弃科举,立志新学,考入天津建筑工程学院;不久又考取官费留日,因辛亥革命爆发未能成行;1915年前后,考入北京大学。五四运动爆发,毅然参加革命行列,与陕西同乡印刷传单宣传爱国思想。1921年,从北京大学毕业,被聘入华县中学任教。1922年起,受聘来三原渭北中学。讲课注重实效……[详细]
136、叶昌焘 (18851961)
  叶昌焘,字养吾,青浦镇人。清末废科举后,东渡留学日本,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商业学校。经廷试奖商科举人,授邮传部七品京官,旋升授主事。辛亥革命后经营电业,在浙江嘉兴、绍兴等县筹办电灯公司,先后任两公司经理、浙江省民营电器事业联合会会长等职。民国16年(1927年)曾代表嘉兴0出席在上海召开的12省0会议。24年3月,邀集本县人士发起筹建青沪长途汽车公司,自任董事会董事长。经过近1年……[详细]
137、王尚文 (18851939)
  王尚文(1885—1939) 号子郁,城关镇东街洞子巷人。肄业于西北大学及北京中国大学,任省第一中学教员。民国8年(1919),中原辄起兵事,遂投笔从戎,任陆军第20混成旅副官长,兼执军法,旋任独立营长。民国13年(1924)任20师炮兵团长,驻防汝南,后提为旅长。民国16年(1927)革命军北伐,岳维竣部率南路军出武关,转战豫南,王与纪、张诸人为前驱。不久该部改编为第一支队,王任司令官,后因部队……[详细]
138、夏慕尧 (18851948)
  夏慕尧(1885~1948),原名绍禹。邳县(今邳州市)议堂乡夏庄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性格倔强,夙怀反清“光复”之志。青年时,目睹清廷腐败,外侮频仍,便积极投身反清活动,参与领导了邳县“五河口”农民-。-失败后,离家出走,入苏州混成旅第二十三协十六标二营充正目(班长),后入苏州武备学堂,参加光复会和同盟会,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爆发,同盟会上海总部组织浙沪联军,夏慕尧应征入江苏军,在“……[详细]
139、袁苞 (18851941)
  袁苞(1885~1941),广东东莞县茶山厦朗村人。小时在家乡读书,以勤奋好学、办事认真为乡人所称道。民国5年(1916)到广州,考入广东省立高等师范学堂。毕业后,留学日本,归国后在广州第二十四国民学校当校长。民国9年任广州市第一高等小学(今广州市第四中学校址,民国16年易名广州市第五十一小学)校长。在任期间,成绩卓著,因而被派赴日本考察教育。 归国后,袁倾全力办学,学校由原来的三年制高等小学改为……[详细]
140、郑芷湘 (18851977)
  郑芷湘(1885—1977) 原名郑帝淅,字其集,号芷湘。三乡桥头村人。早年留学英国。回国后曾任两广(广东、广西)烟酒税务局局长。见中山公路交通不畅,民国16年(1927)6月,与姐夫、巴拿马华侨黄昌垣,联同中山人郑礼卿、吴梅一等6人发起集资,筹建中国第一家路权产权自主经营的民营车路公司——岐关车路公司,经营汽车运输。7月,在广州西堤二马路设中山县岐关车路有限公司筹备办事处。12月,将办事处迁往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