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03-15

161、左钦彝 (18851947)
  左钦彝(1885~1947),字寿衡,号归安,笔名太憾,今湘阴县安静乡人。兄弟10人,他排行第八,人称“左八”。1921年8月,出任桃源县县长,因得罪了官绅,被革职。1925年返回湘阴,当选为县参议员。1928年,得好友举荐,任安徽省宿松县代理县长。两年后转入军界,在国民党陆军独立第四旅旅长谭曙卿手下任秘书,后任军部上校副官长。在江苏淮安地区驻防时,为干预当地征税过重一事,愤然枪毙国民党县党部2个……[详细]
162、詹宣猷 (18851960)
  詹宣猷(1885~1960年)詹宣猷,字化南,清光绪十一年生。今管前乡西溪口人,后迁居县城后新街。民国3年(1914)毕业于延平师范简易科,后返乡务农;不久又进福州白水井私立福建法政学堂专学法律。民国4年,詹宣猷与一、二、三都人士在管前创办民团,被推选为团总。民国5年,他筹设管前区立高等小学校,并兼任校长。民国16年,詹宣猷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暂编第二师第四旅的军需处长,后调任建瓯县长,于民国18年主……[详细]
163、林壮谦 (18851945)
  林壮谦(1885~1945年),出生于大田县武陵乡桃溪村。7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28岁才成婚,育下大蕃、大森两个儿子。他格外勤劳,种田、挑担、烧瓦、做红曲、酿酒等什么活都干,生活日益改善,克勤克俭,送子读书。壮谦个性耿直,乐于助人,热心铺桥修路,接济穷苦乡邻。民国27年(1938年),长子林大蕃担任武陵小学校长,发动乡亲新建武陵小学校舍,壮谦被举为建校委员会委员,负责基建工作。他按照大蕃的设计……[详细]
164、宁武 (18851975)
  宁武(1885--1975),原名宁志良,生于辽宁省海城市响堂乡苗官屯。早年毕业于盛京医科大学,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于凤凰城策动团丁起义,响应辛亥革命。1912年,为支援武汉革命军北上,他赴山东烟台开展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失败后,宁武赴上海,根据孙中山的指示,为讨袁斗争而奔走。1913年,北方同盟会领导人在天津-,成立北方革命行动委员会,宁武任副理事长。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详细]
  恩斯特·布施 (德语:Ernst Busch,1885年7月6日-1945年7月17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陆军元帅。在二战中布施出名的并非他的战功,而是在1944年6月他指挥中央集团军于苏军发动的巴格拉基昂行动后完全崩溃的结果。背景:早年生活及职业:他在德国埃森出生,布施在1904年加入普鲁士军队及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西线服役,他在1918年获颁授蓝马克斯勋章,战争结束后,他留在德国军队及……[详细]
166、江惟仁 (18851938)
  江惟仁(1885~1938)字泽庵,号宅安,庐江马槽乡人。少年在家放牛。“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疯狂侵略中国,时任五十三军万福麟部一一六师副师长的江惟仁扼守山海关、界巅口、拉马洞,与日本军激战,并率领敢死队百余人冲击,敌人慌忙退逃,他身负重伤,仍带伤指挥作战。民国23~24 年(1934~1935 年)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受训,被任命为第九军何柱国部一○八师师长。民国26 年6 月调任江苏……[详细]
167、柏日红 (18851911)
  柏日红 (1885-1911),又名孝辉,九峰溪下折木坳人,世代务农。他从 14 岁在九峰读私塾时便开时接受民主思想,痛恨清政府腐败,17 岁到广州从事革命活动。宣统三年 (1911),参加了同盟会在广州举行的武装起义,在激烈巷战中牺牲,葬于红花岗,墓地与温生才烈士墓相连,有“柏君日红”墓碑。……[详细]
168、黄际遇 (18851945)
  黄际遇(1885一1945年)。字任初,号畴盦。澄海市区城北人,著名数学家。17岁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科,兼治文字声韵之学。清末学成回国,于民国3年(1914年)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数理系主任、教务长等职。民国9年,中央政府教育部特派其赴欧美考察教育并研究教学,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数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长、中州大学教务长、河南大学校长、青……[详细]
169、张元昆 (18851972)
  张元昆(1885~1972)名世玉,字元昆,安康县张滩人,出身贫寒。自兴安中学堂肄业后考入清将弁军事学校。在西安加入同盟会,在张凤翙部任团副、督军部参谋、军需主任等职。1921年解甲归田,守住两亩地、三间草房的祖业,在家教书、务农、行医。他自幼好学,经军政、知农业、懂医道、通日语。见家乡生产落后,人民贫困,便尽其才智为民谋农业之利。时张滩仅种植三花棉,一株十余桃,一桃三瓣,亩产皮棉不过十余斤。张元……[详细]
170、张全镇 (18851949)
  张全镇(1885~1949年),高陂乡平在老虎坑人。7岁丧父,母亲难以维持一家生计,无奈将他卖给潮州的“乐天彩”汉剧戏班。在戏班里,先习击鼓,后学花旦、青衣(乌衫)。14岁登台,主演《贵妃醉酒》,一鸣惊人。从此相继主演《昭君和番》、《闹龙舟》、《对绣鞋》、《花亭会》、《拾玉镯》、《孟丽君》、《活捉三郎》、《贩马记》、《白虎堂》、《开封府》、《春秋配》等,声誉日盛。他唱腔甜润,身段优美,善于表现名人……[详细]
171、高树屏 (18851941)
  高树屏,又名高延翰,1885年生,罗庄区傅庄街道东三重村人。早年,于济南山东省蚕业讲习所学习,毕业后回原籍教私塾。1922年6月,因教育有方,被委任为临沂县乙种农业学校校长。后历任县职业学校校长、县建设局农场主任、县政府第四科技术员、三乡师农室主任等职。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为家乡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深受世人尊敬。抗日战争爆发后,临沂告急,学校处于解散状态。高树屏毅然返乡,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详细]
172、蒋幼山 (18851953)
  蒋幼山(1885—1953),原名矫,字岩仁,改字幼山,以字行,瑞安海安所人。父柱,字馨山,清季贡生,以拳术知名乡里。幼山少受熏陶,12岁开始习拳,初从张洪波学南拳刚柔法,练打沙袋,举石锁,攀竹竿,及冠,能手提90斤重物跨越塘峡。后专程拜谒万春山道长徐霭卿(俗称阿吉),恳求指点,学得少林内功及达摩面壁法,历时3年,精擅抖弹之功。复从浑号“大辫”之陈楚材学小八卦。1917年,远游北京,寻师访友,得孙……[详细]
173、贾二焕 (18851947)
  贾二焕(1885~1947)女。雄县亚古城村人。出生于贫农家庭,17岁与本县崔村贫苦农民周福田结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贾二焕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号召,先将长子送到冀中十分区二十七团当兵,继而又将次子、三子送到抗日部队,1945年又将年仅15岁的四子送到冀中十分区七十五团当兵。四个儿子牢记母亲的教诲,在部队英勇杀敌,屡立战功。次子、三子先后牺牲在战场上。抗日战争胜利后,雄县人民……[详细]
174、王大业 (18851940)
  王大业(1885~1940)字岛,号乌山,白河县西区朱家河口人。中秀才后自修中医济世。裴家河东庄李某,年39岁,眼疾,双目失明两月余。一日闻王在柯龙山家作客,无钱雇轿相请。六月初一令子扶至柯家求诊,王切脉后道:“病虽痼疾,正气内存,不妨事,吃一帖即好”。遂处方并嘱服法。李两服药过后,眼痛加剧,自觉眼珠作响,六月初三鸡叫时,李对妻说:“眼痛轻了,只是腹饥。”妻做荷包蛋4枚端至床前,李问“天亮没有?”……[详细]
175、林衡可 (18851950)
  林衡可(1885~1950年)林衡可,又名林济襟,闽侯县城门乡(今福州郊区城门镇林浦村)人。衡可幼时即住在福州水部河堘村。他的父亲林元赓是光绪二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晚年在福州“三牧书院”教读生员,因此衡可也就读于“三牧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乡试中举后,北上求学铁道工程,后回福州参加“同盟会福建支部”,以“反清复国”为己任。宣统三年(1911年),林觉民等参加广州起义,特约衡可在厦门响……[详细]
176、吴宝瑜 (18851967)
  吴宝瑜(1885~1967)惠来县惠城镇梅北村人,出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十月二十九日。宝瑜十七岁考入惠来儒学,次年(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考进两广高等学堂,宣统元年(1909)毕业,成为己酉科拔元。其父吴佐照也是拔元,故当时称为“父子拔元”。那时,由学校毕业的贡生还有实官奖励,所以,他到吏部参加考选。他当时选的是直隶州州判,可是却分发他到江西。对此,他更感清庭腐败,改赴福建永春州州……[详细]
177、陈巽简 (18851948)
  陈巽简(1885-1948年),字介臣,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一月十五日,出生于县城登龙街一个小商家庭。巽简自幼诚实好学,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毕业于广东法政学堂。在学期间受革新思想影响,加入同盟会,后转为国民党,是县内最早的国民党员之一。民国2年(1913年)被推荐为广东省参议员。民国11年3月,阳春按《县自治暂行条例》民选县长。巽简得票最多当选。同年6月3日,东路讨贼军第三路副司令刘经……[详细]
178、彭翊寰 (18851928)
  彭翊寰(1885-1928年),原名秉浚,生于陆丰县水唇区仑岭乡(现属陆河县)。性禀异资,过目成诵。20岁参加县试,名列前茅。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陆丰龙山书院改为陆丰县第一高等小学堂,他前往就读,次年考进惠州丰湖中学。光绪三十四年升入广东高等学堂,每试,成绩在全班之冠。民国元年(1912年)毕业,即应陆丰县第一高等小学堂之聘,任校长。他教学有方,多有建树。曾几次辞却海丰中学厚聘,决心为家乡……[详细]
179、刘宝濂 (18851966)
  刘宝濂(1885~1966)字楚材。陕西洋县人。12岁随祖父到上海读书,后考入南洋公学,毕业后与邵力子一起受聘到陕西,刘先后在陕西师范学堂、西安府中学堂任教。期间,经井勿幕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22日,西安起义爆发,他组织学生300余人,帮助革命军进攻满城,又带领学生军守卫西仓,为革命军接济军粮。陕西军政府成立后,刘奉命管理邮政电报,又组织交通司,倡议改驿站归邮政管理,成为改革邮政之……[详细]
180、庄武 (18851958)
   庄武 (1885—1958),字希安,定军乡元山村人。曾留学日本,日本明治大学及政法大学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曾参加武昌起义。北伐时任21军作战参谋。两次回陕,发展同盟会员,为陕西督军张凤翙运军火。民国24年(1935)在国民党南京政府任-审计部科员,后回县。27年(1938)后任县建设局长、县动员委员会秘书、县禁烟委员会主任委员、黎坪垦区管理局科长、县初级中学副校长、县临时参议会参议员。为人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