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875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875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03-15

101、黄纯青 (18751956)
  黄纯青,原名炳南,号晴园老人,清光绪元年(1875)出生于台湾台北。祖籍南安榕桥黄龙菌后乡,其祖父于清嘉庆六年(1801)移居台北树林镇。纯青自幼聪颖,12岁就能作八股文。日本占领台湾后,纯青无意仕途,集资创办树林红酒株式会社,出产的红酒,驰名全台。自光绪二十九年开始,先后任过桃园厅树林区长、台北州海山郡莺歌庄长、树林信用组合长、畜产组合长、台湾畜产协会理事、桃园水利组合评议员、台湾总督府评议委员……[详细]
102、黄桂荣 (18751915)
  黄桂荣(1875~1915),字林一,附城镇人。清宣统元年(1909)拔贡,候补府经历。辛亥革命时参与推翻清帝制,在本县驱逐封建势力。民国元年(1912)3月初,广东代都督陈炯明并吞王和顺部后,授命桂荣驱逐驻在和平县城的王和顺部廖容。黄联合绅耆于同年3月8日(农历正月28日)领民团围攻县城,廖部撤离后,各绅在县署开会,公推桂荣为临时县长,后又被选为省议员。民国2年袁世凯下令通缉孙中山,解散国民党和……[详细]
103、李荣 (18751949)
  李荣(1875—1949),又名观妹,号华亭,外号李亚奀,龙川通衢镇葛藤村人。童年仅念过私塾,因家境贫寒,青少年时期前往广州谋生,后转入香港英国“厄瓜尔”号远洋轮船当海员。其性憨直,敢抱不平,曾入香港海外联义社,并被推选为孙中山宣传革命筹饷委员会主任委员。从此,与孙中山结下不解之缘。1896年孙中山遭清朝廷通缉-英国,被清驻英使馆诱禁,欲将孙装于大木箱运回中国后加以杀害。李荣闻讯,万分焦急奔走求援……[详细]
104、吴潘龙 (18751967)
  吴潘龙,次章跃门,清廪生,柞水县石瓮乡马蹄湾人。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九月初八,故于1967年9月3日,终年92岁。曾任镇安修志局主任、柞水县长。潘龙幼年家境贫寒,因无钱入学读书,常在私塾窗外聆听老师讲课。久之,感到“书内有黄金”,即央求父母送他人学。其父卖掉仅有的一亩好地,送他到本地私塾读书。潘龙孜孜不倦,专心攻读,每篇文章力求“明写法,解其意,断宗旨”,学业一直为众生之冠。光绪九年(188……[详细]
105、赵植芝 (18751950)
  赵植芝 (1875—1950)赵植芝,滘头南雄里人。早年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友人介绍谒见孙中山,旋参加民主革命。光绪三十一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太平洋支部会长。宣统二年(1910年),在香港花旗公司蒙古邮船当华语翻译,借以帮革命党人运输军火,支援孙中山、黄兴等策划的“三•二九广州起义”。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赵植芝任-侍卫。……[详细]
106、张允中 (18751953)
  张允中(1875~1953)字精一,马岔村人。允中思维敏捷,博闻强记,17岁中秀才,在家乡私塾教授学徒,工于书法,并喜好吟诗作对,教育有方,很受乡人尊敬。允中恬淡为乐,不趋荣利。他说:“人人爱显地,显地即险地。”以茅屋淡饭,痴子丑妻为满足。一年米脂县官请他作官,他以“不爱高官显宦,不爱千粮万石,不爱金银满贯,不爱牛羊满山,不爱绫罗绸缎”作答,并书贴于村头表其心志。允中仗义执言,-势力多畏之,民国初……[详细]
107、官光厚 (18751936)
  官光厚,字宗戴。安溪县还二里福春乡(今长坑乡福春村)人。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3岁丧父,家贫未能上学。长大后农耕兼打铁,后作肩挑苦力,以维持家计。光绪三十年(1904),南渡马来亚,先当锡矿工,续当垦植园工。后来购置田园种植蔬菜,又购置牛车搞运输,雇工办矿场,获利不少。转而经营橡胶园,拥有胶园一千多亩。光厚身在异域,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当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东南亚一带宣传革命时,光厚……[详细]
108、陈兆龙 (18751951)
  陈兆龙(1875年—1951年),字彬候,出生于漳州城,漳州中西学堂毕业后,应科试进秀才。清末因殴打大岸项日本布教所教士,日本帝国特务阿贞部对此责难,从而避事远走安南(今越南),不久任安南中华学校校长,并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时,回国任闽南同盟会会长,主持漳州同盟会活动。漳州光复前曾与苏眇公等密商起义,并布置部属带领民兵驻入漳州城区,迅即宣告漳州光复。后他任汀漳……[详细]
109、李光仪 (18751912)
  李光仪(1875—1912)字小岩。临沂城人。1894年(光绪二十年)入县学。后考入保定师范学堂速成科。毕业时,因其才华出众,被选为官费留学生赴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攻读。1905年8月, 李光仪参加了1000多名留日学生在东京召开的欢迎孙中山大会,支持同盟会筹备会。同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由丁鼎丞(惟汾)介绍,加入同盟会。在此期间,他曾拜见过孙中山,参与商讨工作计划。之后,与丁惟汾、刘冠三……[详细]
110、张光炜 (18751955)
  张光炜 (1875 — 1955),别号莲仙,贵州盘县人,原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1875 年生于盘县张家坡。1928 年 4 月至 1932 年 6 月,张光炜先后任浙-田、分水,山东蒙阴、临朐等县县长,曾兼山东人民自卫团第九区副区长。 1933 年 10 月至 1949 年,历任江苏省政府法规编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立江安中学国文专聘教师、贵州省风凤县立、湄潭县立初级中学国文专聘教师,湄潭、桐……[详细]
111、朱馨谷 (18751935)
  朱馨谷(1875—1935),海盐澉浦镇孙湾村人。富有正义感,好打不平,一生为乡里做了不少好事,成为当地一位传奇性名人。1911年大旱,澉浦大部田稻颗粒无收。馨谷四处奔走,发动群众向上告荒,同时提出减租主张,与地主阶级展开斗争。后当局以“煽动民众造反”的罪名,将馨谷逮捕入狱。澉浦100多农民自发联名写了保状,营救朱馨谷出狱。从此,馨谷成为贫苦农民的代表,凡地方上出现破孩农民、损害农民利益的事,均挺……[详细]
112、刘洙源 (18751950)
  刘洙源(1875~1950)四川中江县人。名复礼,字洙源,别号离明。前清拔贡,北京经科大学毕业。长于文学,通达三礼,历任四川高级师范、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文学教授。早岁精唯识,曾着唯识学纲要数万言。私淑永明延寿,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著有宗镜录大科判;晚耽禅悦,不喜著作,惟存讲稿数篇为弟子所传钞。三十八年农历三月于德阳孝泉延祚寺剃发,受三坛大戒,法名昌宗。未久,应邀讲楞严经,并传净土观法。后返中……[详细]
113、许璇 (18751934)
  许璇(1875—1934),字叔玑,瑞安渔篁街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中秀才,十九年转廪生。甲午战败,目睹时艰,弃科举改习新学。二十八年赴沪,入南洋公学肄业,努力学习数理、外语、博物,成绩斐然。三十年六月赴日本,以官费考入京都第三高等学校。毕业时名列前茅。又考入帝国大学农科。宣统三年(1911)前后,受瑞安务农会函托引入果树良种,在东京附近选购“无核蜜柑”苗带回瑞安,是我国最早引种的一批“无核……[详细]
114、宛梅庵 (18751908)
  宛梅庵(1875—1908)回族。济南人。清光绪年间书画家。工花卉,尤擅写梅花,枝干挺直,万玉争辉。书法二王,楷行俱佳。其作品见于济南清真南大寺北讲堂,八尺中堂梅花。……[详细]
115、刘一苇 (18751939)
  刘一苇(1875—1939)又名一伟,号一佛、佛公,别号茫然老衲。沙溪谿角村人。祖父曾参加太平军起义,失败后被清政府抄没家产,株连家人,故举家奔避美国檀香山。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一苇28岁时,随父到香港经商,在香港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与冯自由等组办《中国日报》。出资与潘景吾创立《时事日报》,揭露清廷官僚腐化堕落。1911年辛亥革命后,出任广东都督府事务长官。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企图称帝……[详细]
116、沈翰 (18751908)
  沈翰,字咏荪,号醉白,光绪(1875—1908)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同光(1862-1908)间候补湖南通判,不得意,以卖画授图为生,山水宗倪、黄,伹气势雄壮,不作枯寂相。光绪季年卒,年约六十余。……[详细]
117、于定一 (18751932)
  于定一(1875~1932) 字瑾怀,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武进人,晚年建宅于荆溪村(今天宁区境内)。宣统元年(1909年),于当选为江苏省咨议局议员和江苏省自治筹办处参议。民国元年(1912年)任江苏丹徒县知事,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部部长。民国2年,于在巴拿马赛会江苏出品协会上提出欲求国货精良,惟有使科学家和企业家精诚合一,互为体用,并指出工商调查对振兴工业的重要意义。民国8年,与钱琳……[详细]
118、高恩洪 (18751943)
  高恩洪(1875—1943)字定安,亦作定庵。蓬莱县(今蓬莱市)上口高家村人。民国交通总长、教育总长。他出身农民,先后就读于上海电气测量学校、英国津普大学,曾任清廷驻英使馆翻译。回国后,历任参赞、西藏通商交涉事宜督办、东三省军政事宜督办、交通部秘书等职。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高恩洪先后任汉口及成都电报局局长、湖北军政监督、川藏电政监督、驻上海全国电料管理局监督、交通部顾问等职。1922年,任北……[详细]
119、李济源
  李济源(1875-?),今横山镇罗锅车心岗人。少年时参加县科举考试,名列榜首,后因取消科举制度,人称之为“半个秀才”。民国10年(1921)在推行“民选县长”时,参加竞选获胜,出任广宁县长。上任之初,为民办了一些好事,清剿土匪,击毙匪首陈章(即“跛章”),为社会上除了一害;又揭穿了“真命天子”妖言惑众,骗取钱财的行径。但又搜罗党羽,串连西江地带的反动势力,准备策应军阀陈炯明在东江的叛乱。特别是民国……[详细]
120、杨振卿 (18751960)
  杨振卿(1875—1960年),又名杨老振,曲周县曲周镇小河道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父杨璞为清道光年间直隶第四名举人。杨振卿聪明好学,15岁时便考中生员。17岁时由清王朝选派公费赴日本东京文学院数理科留学,学成回国后,见清王朝腐败,无心作官,以教学业。新中国成立后,在邯郸专区地委干部文化补习班任教,1952年在河北威县师范任教,1953年已是79岁高龄,由曲周中学返聘任教,1960年3月病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