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上海名人

李政道

更新时间:2023-03-15

[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李政道介绍:

  李政道(1926.11.24 — )
   上海人。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1943年考入迁至贵州省的浙江大学工学院,不久转入理学院物理系。1944年因战争停学,1945年赴昆明转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师从吴大猷教授学习量子力学。1946年经吴大猷推荐赴美留学,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研究院,在物理学家费密教授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1950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该校天文学系工作半年,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系任教并做研究工作。1951-1953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3年到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任职至今。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60-1963年受聘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1964年任该校费密物理学讲座教授,1983年任全校讲座教授。
   李政道先生的研究领域广阔,涉及高能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广义相对论等等。他对近代物理学的杰出贡献是,1956年和杨振宁合作,发现违反宇称守恒定律的现象,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假设,从而对粒子物理学理论做出重大改进。1957年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了他们的理论假设。因此李和杨振宁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获得这个奖项的第一批中国科学家,他们的发现被誉为“战后以来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一项科学工作在发表的第二年就获得诺贝尔奖,这还是第一次。
   李政道先生在其他方面的重要工作还有:1949年同罗森布卢斯及杨振宁合作,提出普适费米弱作用和中间玻色子的存在。1951年提出水力学中二维空间没有湍流。1952年同D · 派尼斯合作研究固体物理中极化子的构造,同杨振宁合作提出统计物理中关于项变的杨振宁-李政道定理和李-杨单圆定理。1954年发表了量子场论中著名的“李模型”理论。1957年同奥赫梅和杨振宁合作,提出CP不守恒和时间不反演的可能性。同年同杨振宁合作提出二分量中微子理论。1959年同杨振宁合作,研究硬球玻色气体的分子运动论,对研究氦II的超流动性做出了贡献。同年又合作分析高能中微子的作用,确定了以后20多年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的方向。1962年同杨振宁合作研究带电矢量介子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可重正化性。1964年和M. Nauenberg对零质量粒子理论中的发散做了进一步分析,并引入一套系统的解决办法。有关结论称为KLN定理。这是目前强相互作用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定理,也是用高能喷注发现夸克和胶子的理论基础。(19)60年代后期提出场代数理论。1969-1971年和威克合作提出一个解决量子场论中紫外发散的方法—在希尔伯特空间引入不定度规。(19)70年代初期,研究CP自发破缺问题。又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并就色禁闭现象提出真空的“色介常数”的概念。1974年开创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研究领域。1978年和R. Friedberg 及A. Sirlin找到一批场论中的经典解及其量子化解,李称之为非拓扑孤子,建立了场论的一个新领域。接着和R. Friedberg 用这种解建立了强子模型。1982年为解决格点规范中的费密子谱倍增和平移、转动对称性破坏两大问题,和N. H. Chirst及R. Friedberg提出随机格点理论。1986年创立孤子星研究领域。同年同R. Friedberg一起提出结合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和BCS理论的波色子-费密超导模型,并和Friedberg及任海沧一起预言了实验观测。1986年后的10年里,他的研究课题为孤子星、黑洞、凝聚态物理、多体物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粒子物理和场论等等问题,1996年前后还研究过量子色动力学真空和夸克禁闭的关系。
   在50年的科学研究生涯中,李政道对于自己的每项研究都从基本原理和假定出发,推出所有必要的公式。对别人的工作,着重了解其中的未知和未能,以这种难题作为自己新的研究方向。所以一旦进入这个领域,便不受已有方法约束,很快得到别人没有得到的结果,彻底改变这个领域的面貌。
   李政道的研究多次获得荣誉。除诺贝尔奖以外,1957年获爱因斯坦科学奖,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58年同杨振宁和吴健雄共同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接受普林斯顿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59年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61年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和1977年两次获得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79年获伽利略奖章。1983年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86年获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当选为意大利林琴科学院院士。1994年获埃 · 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同年被中国科学院聘为第一批外籍院士。
   李政道先生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十分关心祖国物理学的发展和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之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1972年后多次回国访问讲学。1979年和Panofsky一起组织了第一次中美高能物理会谈,此后两国正式成立了中美高能物理合作项目。通过这个渠道,在李政道的精心安排下,美国高能物理实验室内和科学家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设计和建造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1981年李政道向中国政府提议在北京建造区能为3-6吉电子伏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并力主整个加速器和探测器都在中国制造。1984年动工,1988年建成并一次对撞成功。现在,这是这一区能最先进的实验装置,1992年机上有关τ轻子质量的精确测量,被称为当年国际粒子物理实验中最重要的结果。1979年亲自设计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从1979年至1989年为中国培养了915名世界一流的学术精英。项目实施的10年期间无作弊,无腐败,无后门。1985-1986年建议和帮助中国建立了博士后制度,设立了自然科学基金,并首次将同行评审引入科研经费分配。1986年创办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1998年用自己和夫人秦惠莙毕生积蓄的30万美元设立“ 政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和苏州大学的优秀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辅助工作。此外,受聘为清华、北大等6所中国大学的名誉教授。
   据不完全统计,李政道先生的著述有《场论与粒子物理学》(上册,1980;下册,1982),《统计力学》(1984),《李政道文集》(1986),《对称、不对称和粒子世界》(1991),《粒子物理和场论》(1996),《对称与不对称》(2000)和《物理的挑战》(2002)等等,其中《李政道文集》第1-3卷收入了1986年前近200篇论文,第4卷将收入此后10年的70多篇论文。
   (主要资料来源:1.《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 II),第725-726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
   2.朱光亚:《李政道物理生涯50年》,见《李政道文录》第220-233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3.魏洪钟著:《细推物理须行乐》,第232-234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926年)出生的名人:
张宗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河北保定满城区
黄旭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广东揭阳
黄文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浙江省金华永康
王守觉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苏州
张履谦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湖南长沙

下一名人:黄煦涛
李政道相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