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上海 > 浦东历史名人介绍7

浦东历史名人介绍7

更新时间:2023-03-15

  王文舟(1929-1985)本县泥城人。植棉能手,一级农业技术员。童年时代,家境贫寒,只读了3年书,10岁就随父母参加农业劳动。新中国成立后,带头参加互助组。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干农活,不仅吃苦耐劳,而且有钻研精神,当地人说:“人家种田用力气,文舟种田还喜欢动脑筋。”当时泥城地区习惯种植小棉,解放后,推广种植改良棉,他常到田头去观察,摸索改良棉的生长规律。人们常常见到他在棉花田里转圈子,有……[详细]
  林涵之(1925-1974)又名林瑞,本县横沔人。林涵之祖辈行医,涵之幼年擅长于书法,曾练得一手好字。及长,继承祖业,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德医学院。在读书期间,他刻苦钻研医术,阅读医学文献,摘录卡片数以千计,约有10万余字。毕业后即在本县从医,1956年就任县医院副院长,主管业务,为了提高本县农村医生的业务水平,他发起举办中西医进修班,并亲自授课。在教学中,他循循善诱,造就的学生遍及县境内外。林……[详细]
  唐思义(1912-1984)字子宜,本县书院乡人。幼入私塾,稍长,先后就读于本县大团小学,维勤中学和上海大夏大学附中。1929年考入中国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前身),并投师于上海名医秦伯未门下。当时,军阀混战,生民涂炭,国事维艰。唐思义忧国忧民,崇信医学救国,刻苦攻读,常常通宵达旦。他在《秋夜攻读》诗中记述了当时苦读的状况:桂华摇落月黄昏,玉露瀼瀼独闭门;夜静灯清谁自遣,翻将旧学细重温。埋头经典乐无……[详细]
  唐俶(1904-1966)字起一,别号素铁,本县周浦人。唐俶家境贫寒,但自幼爱好书法、篆刻。在求学期间,曾将父亲订书用的钻子作为刻印工具,弄得钻断指裂,一时传为趣谈。稍长,对篆刻兴趣倍增,将私蓄零钱全部用来购买纸刀,坚持刻练,并同周浦印人朱石禅、于蓬石等来往,提高篆刻技艺。1922年,唐入上海面粉交易所工作,业余仍印刻不辍。1925年,与著名书法家邓散木相识,性情投合,结为莫逆之交,并相互推敲篆刻……[详细]
  杨永璇(1901-1981)本县人,著名的中医针灸学家。他幼读诗书,长而习医,17岁受业于浦东唐家花园针灸名医王诵愚。三年学成,在周浦镇和上海市董家渡以“针灸疯科方脉”悬壶应诊。1937年迁居上海八仙桥行医。解放后仍从事医务工作。杨永漩诊病周详,讲究针刺补泻手法,重视中药艾灸火罐,针药并用,内外兼治,方法多样。杨永漩自谓“生平无他好,以治病为己任,急病人之所急,乐病人之所乐”。毕生致力于中医针灸事……[详细]
  顾宜孙(1897-1968)本县惠南镇人,祖父顾遂祁,父顾良壁,弟顾燕孙、顾亮孙等,都是地方著名的教育工作者。顾宜孙出身在这个世代书香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12岁入南汇第一高等学校读书,是该校首届高才毕业生,后到黄炎培创办的浦东中学就读,毕业后考取南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得学士学位。接着,又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土木科深造,4年毕业,获博士学位,时年27岁。192……[详细]
  朱太忙(1895-1939)初名惟恭,后改名惟公,字益明,本县周浦镇人。爱好搜集乡邦文献,零篇断笺,莫不珍藏。曾成《海曲丛剩》一书,可惜在“文革”中散失。他曾追和于鬯圆圈诗(即回文诗)数十章,并征求名流合作,刊于《现代五百家圆圈诗集》。朱太忙为人风趣,一生中风雅韵事颇多。有一次,他为自己设计一张别致的照相:身穿丝绸长衫,手执白羽团扇,旁置-数盆,一派仕女风度,题名为“黄花白羽图”,广征题咏,四方应……[详细]
  王道(1893-1969)字治平,原籍浙江金华。1923年浙江医专毕业后,来本县行医。素以“不作良相,愿为良医,医国医民,异曲同工”自励,教育门生后辈要以医德为第一。每遇贫病乡民,施诊给药,从不计较报酬。创立惠南医院,带徒20余名。他平时热心公益事务,主动参加时疫医院等慈善工作。1935年,在医院内增设惠南戒烟所,挽救不少沉湎于烟毒中的愚民。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于爱国热忱,抛弃私人医院,带领学徒,投……[详细]
  沈浩初(1889-1953)本县黄家路人。一生以医为业,是一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祖传中医师。对古代文学艺术亦有研究,著有《元人乐府集注》16册。但沈浩初最高成就还是他的琵琶艺术和理论。他是鞠派琵琶的传人,著有《养正轩琵琶谱》,1929年初版。1983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五线谱本。沈浩初除琵琶专著外,还整理并传授了一些著名的琵琶传统乐曲。严肃认真地把历代行之有效的演奏技法保存下来。清代初期,琵琶……[详细]
  沈和尚(1885—1982)又名沈芝祥。本县三墩乡人。沈家4代祖传习医,家传专治老烂脚的秘方,疗效显著,名声渐著。1961年8月,《解放日报》、《健康报》和《新民晚报》都曾登载有关沈和尚治疗老烂脚的报道,称他为“治疗老烂脚的土专家”,名声大振,湖南、安徽、黑龙江及香港等地,上门求医者甚多。1962年,沈和尚毅然将祖传4代的秘方贡献给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将积累了60年辩证论治的宝贵经验贡献给医学界。……[详细]
  周楚卿(1881—1951)本县盐仓乡吴家码头人。周楚卿出生于木匠家庭,家境清贫。15岁时,拜木刻艺术家沈洪生为师,习艺5年,满师后又继续深造,拜画家卫本仁为师,学习绘画,他逐渐把木雕技术和绘画技术融为一体,自画自刻,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先后雕过“西厢记”、“八仙过海”、“四大金刚”、“西方三圣”、“三国演义”、“五子献弥陀”、“封神榜”等大型名人群像。这些精致的木刻艺术作品,不幸在“文革”中被作为……[详细]
  倪璋达(1875-1939)字楚翘,本县三墩镇人。1905到1907年间参与筹办务本小学和尚志小学。首任尚志小学校长,兼三墩乡教育会会长之后,相继任县师范学校教习、泥城小学校长等职,从事地方教育事业前后达50年。他治学严谨,教育有方,曾制订尚志校训,编写尚志校歌,为地方培养了几代人才。最早的学生万云进,现在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时期,三墩小学-停办,倪璋达就在家中坚持办学。同时,他还编写过多……[详细]
  马文尧(1867-1928)号获生,本县大团镇人。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14岁中秀才。“维新运动”兴起后,受新思潮影响,倡导新学。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和盛家淦、徐守清等倡捐兴办大团镇第一所新学——公立指南两等小学堂,校址在万竹堂,自任校长。1906年,他又独资创办惠东女校。为了学习和研究办新学的经验,这一年他自费赴日本考察教育,历时数月之久。1913年,马文尧又多方奔波,继办南汇县第六……[详细]
  于鬯(约1862-1919)本县人,字醴尊,一字东厢,自号香草。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考中拔贡生。于鬯幼年时就很聪明,文静多思,14岁考入县学读书。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松郡岁考,主考为当时著名的文人王先谦(1842-1917),对于鬯的文章很赏识,使他名列榜首。从那以后,每年岁考的主考官,都很赞赏于鬯的学问。于鬯为人正直。他是独子,考拔贡时,父母已年老,按照当时朝廷的制度,“亲老、单丁……[详细]
  顾忠宣(约1851-1928)字旬侯,县城人。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副贡。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任肇兴学堂校长。宣统年间,任本县劝学所所长。辛亥革命时,清代最末一任知县赖丰熙逃跑,顾忠宣被推举出任民政长,仅一天,即为复辟势力赶跑,时称“一夜县官”。民国初年,任江苏省咨议局议员,1923年,任修志处主任员、修志局主任。顾忠宣是南汇最早倡办新学的人士之一。当时,兴办新学是困难的,县令把劝捐筹……[详细]
朱祖尧 [] (?~1907)
  朱祖尧(?-1907)字怡如,县城人。祖尧青少年时代,曾从本县天算家贾步纬学习算术和绘图。当时,南汇无全境图,如果实地绘测,就得亲自步行勘测丈量,祖尧冥思苦索,反复试制,终于发明制造一种车子,以车轮计里,取名“计里车”。县令李超琼委托他绘制《南汇舆图》,他承担任务,乘坐自制的计里车,走遍南汇全境,仅用一年时间勘测和绘制《南汇舆图》。图成后,人人都佩服其绘制的准确和精细。后来县令王念祖又委托祖尧绘制……[详细]
  贾步纬(约1840-1908)字徵,本县周浦人,青年时代,先学习经商,后来,立志学习天文、数学,拜著名数学家李善兰(1811-1882)为师,研读《数理精蕴》、《历象考成》诸书,学问大长,且精通英语。之后,就学于英国学者伟列亚力,研究微分、积分、椭圆、地动、代数、对数之术,对天文、数学造诣颇深,被誉为天算家。南海人冯焌光总办江南制造局,延请步纬翻译《航海通书》,每年出一本,以供应南北洋各兵舰测量之……[详细]
  陈子敬(1837—1891)字希夷,本县横沔人。清光绪年间曾应召入宫,教授醇亲王学琵琶,当其离京返乡时,皇帝曾赐于“天下第一琵琶”称号,誉满全国。陈子敬为人朴实无华,平易近人。每由横沔步行至上海,总是肩背琵琶沿途为农民演奏,成为乡民的良友。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出版的李芳园编的《李氏琵琶谱》一书中,《陈随》《将军令》等乐曲上均有“南汇陈希夷子敬校”字样,江南丝竹名曲之一《锣鼓四合》亦其传授。……[详细]
  张文虎(1808—1885)字盂彪,一字啸山,号天目山樵,本县周浦人,由诸生保举训导。张文虎性情沉默而谦和,对友人坦率、诚挚,因家贫,靠友人资助人学,成年后便离家到金山钱家坐馆。历30年。钱家是书香世家,家中藏书甚丰,他利用课余时间致力于经学的研究。尝读经学家惠栋(1697-1758)编著的《周易述》、《易双学》及《古文尚书考》等书。又钻研清代音韵学家安徽歙县江有浩(?-1851)的《育学十书》和……[详细]
  鞠士林(1793—1874)家住邑城东门,鞠士林和他的族弟鞠克家都善弹琵琶,当时同被誉为“琵琶圣手”。克家性情好静,平时在家埋头练技,很少出门,他曾把技艺传授给他的外甥王达泉。后来,王达泉也成了浦东琵琶名手。克家中年去世,士林和克家相反,性豪爽,广交游,直到80多岁,还常常外出演奏琵琶,故而艺名远播。由于他练就一手绝技,人们就给他起了一个“鞠琵琶”的雅号。士林有不少艺徒,多数成名。其中有一个叫程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