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电商问答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电商品牌

排行榜

韩剧tv

最新电视剧

最新电影

最新动漫

最新综艺

明星

韩剧tv

电视剧

电影

动漫

综艺

明星

排行榜

剧情库

网剧推荐

内地剧情

港台剧情

韩日剧情

欧美剧情

泰印剧情

剧情简介

影视动态

演员表

热播剧

首页 > 电商名人 > 河北 > 保定历史名人介绍13

保定历史名人介绍13

更新时间:2023-03-15

  杨韵谱(1882~1957)原名金玉,艺名还阳草。高阳邢果庄村人。7岁入易县姚老清的祥庆和科班,学花旦戏,出科后搭“乡班”演出于保定一带农村,成为班中主角。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以主角身份去天津、沈阳、北京等大剧场演出。在北京入田际云的玉成班。宣统元年(1909)去南方搭班,先后在上海、镇江、苏州、南京、汉口等地演出。宣统三年(1911)回北京后,于1915年在北京第一舞台同著名梆子女演员……[详细]
  李福谦(1888~1966)字聚五。安国祁州镇人。出生于书香门第。18岁就读于北京甲等工艺学校,毕业后在南王买村乙种工艺学校任教。李福谦熟谙音律,尤爱昆曲,对昆曲的唱、念都有很深的造诣。1931年,在执教之余,创办“怡志楼昆曲研究会”,研究探讨昆曲的词牌和音律,注释词义,校正曲牌,校对、考订了许多剧目。1935年始,用两年时间勘校昆曲剧目96出,均用简谱记载,编成《怡志楼曲谱》(共6册)石印成书。……[详细]
  胡佩衡(1892~1962)原名锡铨,号冷庵。蒙古族。涿县(今涿州)刁窝村人。自幼酷爱绘画,少年时便开始临摹、研究历代名家画作,日日浸润于丹青。青年时潜心总结中国传统画法,同时学习和探索油画、水彩画,致力研究中外美术史,为其后对国画的创新改革,研究美术理论奠定了基础。1918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山水画导师,并兼《绘画杂志》主编。胡佩衡曾在北京艺术院校任中国画教授,并创办中国山水画函授学校,编……[详细]
  王尊三(1892~1968)幼名九如,别名于家璧,艺名金才。唐县东岳口村人。幼年拜西河大鼓名家房英魁为师学说西河大鼓,学成后曾到天津、济南、黄河以北及大西北闯荡,以说《隋唐》、《杨家将》、《岳飞传》、《西厢记》等传统鼓词驰名。1937年秋他正在大同市说书时,听到八路军已开到唐县抗日的消息,步行500多里回到家乡,毅然参加了抗日工作,将抗日英模事迹编成鼓词为抗日军民义务演唱,还经常到日伪据点附近演出……[详细]
  魏元信(1893~1944)字复乾。安国奉伯村人。清宣统二年(1910)考入保定官立中学堂,1912年肄业,在安国伍仁桥村任教,1915年考入直隶省立高等师范学校图画音乐专修科,毕业后赴英国留学,系统学习西方绘画理论,绘画技巧有很大提高。他的山水、名人、梅、兰、荷等作品,以墨色润泽、沉雄、郁茂、挥洒姿肆而不失条理著称。经过潜心钻研,反复实践,他将中西方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画风别具一格。1935年11……[详细]
  李天然(1893~1963)安国伍仁村人。13岁入保定模范小学,20岁考入直隶保定第二师范学校。22岁弃学当兵,从北洋军,先后到过河南、湖南、四川及北京、上海、南京、沈阳等地,见闻甚广。29岁在陕南西乡县加入道教,后到汉中、西安、郑州、北京传道。其间曾回故里做过小学教师,后出外做过税吏、店员,还养过蜂。晚年回到家乡务农。一生从事业余著述,治学广博,涉及医学、佛学、文艺、哲学、道学等。保存下来未出版……[详细]
  谢采江(1893~1984)原名谢长枢,曾用名谢庚辰,笔名子波、子兮。定兴城内四街人。1917年考入直隶保定第二师范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5月22日保定学生联合会召开成立大会,发表《宣言》,谢采江以二师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宣言》的起草工作。事后校方将谢采江开除学籍,保定育德中学校长王国光深知谢采江的为人与才华,便以不收学费等优惠条件答应他在育德中学插班学习。1920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详细]
  侯玉山(1893~1996)高阳河西村人。幼年曾从北昆花脸张子久学武丑,14岁即在乡村演出,演《盗甲》、《偷鸡》等武丑戏,打下武功基础。17岁师从北昆名净邵老墨,改学花脸,在京东一带搭班演出,擅演《嫁妹》、《通天犀》、《激良》等剧。1919年到北京加入荣庆社,先后与韩世昌、王益友、侯益隆、陶显庭、郝振基等合作。1936年随韩世昌等辗转各地演出。1949年应邀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教。1952年调解放……[详细]
  刘瑞芬(1894~1966)回族。新城县(今高碑店市)新城镇南关人。13岁拜本县东加录村高福、邱辛庄村朱福贵为师学戏,19岁出科,即跟随老艺人王瑞投班登台演戏。曾先后加入东德盛和、西德盛和、华盛和、宝盛和、福盛和、信盛和、永盛奎、人和班演戏多年,经常活动在保定四周的30多个县。在山西省和黄河两岸也演出过,声望很高。他主攻胡生,嗓音宏亮,吐字清晰,唱腔饱满,收腔干脆,名享京、津、保一带,经常上演的拿……[详细]
  张桂良(1895~1953)艺名小莲花。安新北边吴村人。15岁时在其叔父成立的兴顺和老调班里为演员剃头,边在戏班剃头,边刻苦学戏。1918年秋随张洛耀戏班在北京大栅栏同乐园、三庆园戏院演出。因扮相倜傥、嗓音清婉圆润,深受观众喜爱。老调名旦小莲花的名字很快在北京叫响。在三乐园戏院(今大众剧场)集京城各戏班名演员盛大演出中,张桂良和被称为京剧老生“三杰”之一的孙菊仙、被称为南方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贾……[详细]
  张四海(1895~1973)徐水西张丰村人。弟兄4人,他排行在四,人称大四尔。在他舞台生涯30余载之际,不幸耳聋,从此,人们称他聋四尔。盛名京南,有“盖京南”之称。8岁便跟一个到本村“张马尾(以)箩”的外来人学柳子调(小秧歌),西张丰剧团将柳子调改为哈哈腔,他12岁便成了小有名气的娃娃戏篓子。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多次搭班到易县五龙沟、十八岗、塘湖、阎台,新城(今高碑店)白沟,定兴县北齐……[详细]
  魏炳山(1897~1975)清苑南宋村人。20岁学唱西河大鼓,主要在北京、天津、保定一带卖艺为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魏炳山在共产党领导下,负责村内抗日宣传。他口齿伶俐,又会说书,连说带讲,走到哪儿便说唱到哪儿,一曲新词《妻子送郎上战场》,对动员青壮年参军参战起了很大鼓动作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南宋村被日军侵占,他以说书的名义打入岗楼,不但掩护了抗日人员的工作,还说服伪军班长张……[详细]
  李智超(1900~1978)笔名白洋。安新三义村人。出生于耕读世家,自幼酷爱书画。早年毕业于国立北平(今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曾任辅仁大学美术系讲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范学校、北京教师进修学院教师,北京中国画院《中国画》副主编,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副教授等职。毕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擅长山水画,精于古书画鉴赏和中国画论史的研究。曾从师萧谦中、齐白石学画,工山水、竹石,功力较深。后深入河北及黄山等地写……[详细]
  冯文洛(1901~1979)曾用名冯涧猗。涿县(今涿州)人。192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相继在吉林女子中学、天津女子师范学校等校执教。1939年赴重庆世界语函授学社任职。1946年转到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边区工专工作。1947年后,曾在边区联合中学、北平(今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教授英语。从40年代开始从事世界语教学和翻译工作,主要译作有《新生活转折期》(重庆世界语函授学社)。1950年到国际新闻局……[详细]
  刘如桐(1901~1985)字子琴。完县(今顺平)中下邑村人。1926年任民国政府完县教育局局长,后任民国政府山西省汾阳县县长,沧州专署专员。1948年到台湾致力于画作。40岁后专画梅花,纯用中锋,枝干劲挺,偃仰纵横,意之所向,笔墨奔放;章法布局,雅擅变化,每幅不相雷同。中外画廊入藏多幅,被艺术界推为当代画梅圣手。曾潜心研究《四书》,特别是《论语》,发表论文多篇。1955年到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详细]
  陈寿元(1901~1987)艺名陈来宝。新城(今高碑店)岳家街村人。自幼爱好说书。12岁到容城县拜刘葫芦为师,学会了《刘公案》、《黄爱玉上坟》等书目。一有时间便为父母、邻里乡亲演唱。后来又拜本县王德山为师,学会了《杨家将》、《包公案》等长短篇书目。他一生以演竹板书为主,其演唱嗓音宏亮,吐字清晰,生活气息浓厚,因而受到农村广大群众的欢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以竹板书形式做了大量的革命宣传工作……[详细]
  彭桂生(1902~1992)又名彭健华。曲阳燕赵镇人。出身破落地主兼商业资本家家庭。1920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1921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12月经北京党组织批准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保定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23年夏进京参加革命活动,并就读于北京西山的中法大学。同年底调北京市内负责出版党刊《向导》、《政治生活》。1924年5月任北京地委技术书记。1925年春任中共北方区执行委……[详细]
  王元龙(1903~1969)原名秉钰。原籍四川,迁居保定。其父王春霖,生有五子,元龙行四。自幼好玩戏剧刀枪道具并练武术,青年时代成为保定戏剧界有名的生、净票友。1922年,上海名星影片公司成立,元龙被招收为演员,1924年参加大中华影片公司拍摄的《人心》。1925年主演《战功》,并考入中华电影学校。大中华百合公司成立后,主演第一部影片《小厂主》。后在《透明的上海》、《王氏四侠》、《五十五号侦探》等……[详细]
  张秀中(1905~1944)定兴县城内一街人。1921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法文班。在校期间,开始追求进步思想,课余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著作和进步报刊。1923年,发表第一首新诗《春风》,随后在该校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创办《微声》文学旬刊。1925年中学毕业后到北京大学作旁听生,开始接触鲁迅。此时鲁迅正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略》。张秀中的第一部短诗集《晓风》在北京出版,并得到鲁迅指教。“三一八”惨……[详细]
  孟臭货(1905~1979)原名孟英魁,号老要。祖籍曲阳慈顺村,祖父辈搬至北养马村。孟幼年时家境贫寒,青年时任过本村头役。自幼心灵手巧,酷爱戏法,受外地杂技演出影响,18岁时自学杂技,在当地摆摊卖艺。到绥远(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演出时,因不懂行话被外地同行强行撤摊,回家后经营肉铺。翌年,卖掉房产,携家眷加入山东省长胜马戏团,与该团4人结拜为兄弟。几年后,到兰州拜张氏为师,学习接骨技术8年。后又拜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