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陕西 > 西安名人

西安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汉武帝刘彻 [] 西汉第七位皇帝 (前156前87)
  •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 为巩固皇权,汉武帝设置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另开辟丝路、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等举措亦影响深远。汉武帝在各个领域均有……[详细]
唐玄宗李隆基 [] 唐朝第六位皇帝 (685762)
  •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永昌年间(689年)过继给李旦的长兄孝敬皇帝李弘为嗣,初封临淄王,后改封楚王兼任潞州别驾。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先天元年(71……[详细]
杜如晦 [] 唐朝十八大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 (585630)
  • 杜如晦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从祖杲为北周、隋显官。 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隋炀帝大业年间作为候补-,只补个滏阳尉的小官,不久就弃官回家。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恐怕秦王府内英才云集,日后于已不利,就以朝廷名义把许多李世民的手下文武从秦王府中调去外地任职。房玄龄当时对李世民讲:“府僚去者虽多,不足惜也。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之才。大王您如果想经营天下,非此人不可!”李世民大惊,忙把已经调离的杜如晦追回。在平定薛仁果、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的战争过程中……[详细]
屈突通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557628)
  • 屈突通
   屈突通(公元557~628年待考),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数民族,屈突氏,隋末唐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屈突通的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徙居昌黎(今辽宁朝阳),后家长安。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治临邛,今四川邛崃)刺史。屈突通“性刚毅,志尚忠悫,检身清正,好武略,善骑射。”(《旧唐书·屈突通列传》)  屈突通之父屈突长卿,是北周的刺史。屈突通自幼性格刚直、坚毅,擅长骑射,且颇好武略。年轻时仕隋为虎牙郎将,后任右亲卫大都督。开皇十七年(597),是屈突通仕途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年二月,隋文帝派遣屈突通到陇西去检查当地放牧的情况……[详细]
殷开山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 殷开山
  殷开山,名崤,以字行,京兆鄂 (今陕西 鄂县)人。为隋太谷长。六一八至六二六(唐高祖年间)召补大将军掾,历迁吏部尚书。谥日节。涉书,工为尺牍。在四大名著《西游记》中,他是当朝宰相,因看重了陈光蕊的才学,将自己的女儿殷温娇许其为妻,殷温娇后来生了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唐僧。殷开山世居江南,后徙京兆鄠县(陕西户县北),李渊旧部。攻长安破魏文升有功,赐爵陈郡公。平薛举浅水原之战兵败削职,旋从平薛仁杲,以复爵位,拜陕东道行台兵部尚书。从讨王世充,进爵国公,征刘黑闼时病卒。诏赠右仆射,谥曰节。赐爵作为唐代开国功臣的殷开山,他的祖父殷不害为南朝陈(治所在今河南淮……[详细]
唐宪宗定安公主 [] 唐宪宗第十女
  定安公主李氏(生卒年不详),别名仁孝端丽明智上寿可敦、金莲公主,始封“太和公主”,唐宪宗第十女。定安公主为了唐朝的平安而出嫁回鹘,历任三位丈夫:崇德可汗、昭礼可汗、彰信可汗,归国后封为定安大长公主。她是第四位、也是唐代最后一位和亲回纥(回鹘)的正牌公主,但历史却鲜少记录。名人生平奉命远嫁公元821年,回鹘保义可汗请婚,唐穆宗许以亲妹妹、宪宗之女永安公主嫁之。尚未成行,保义可汗就死了,永安公主留在唐土,出家做了道士。唐穆宗初立(公元821年),回鹘嗣立的崇德可汗很快就派都督、都渠、叶护、公主等两千多人的庞大队伍来唐朝迎婚,纳马2万匹、驼千匹为聘礼。唐穆宗于……[详细]
李岘 [] 唐朝宰相 (708766)
  李岘(708年-766年),字延鉴,唐太宗李世民玄孙,吴王李恪曾孙,信安郡王李祎第三子。唐朝宗室、宰相,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梁国公。历经三朝,一生历任多州州牧,两度出任江陵,多次担任京兆尹,五次登上相位,六次官拜尚书,七次担任专门大使。历任要职,在任多有功绩。代宗永泰二年(766年)病逝,时年58岁。任官有为,知人善任,依法理政,正气不阿。宣宗大中初年诏令上临烟阁。祖荫出仕李岘乐于结交地位低下的贤士,少年时就十分有政治才干。李岘二十岁的时候,曾经跟大智禅师学习佛法,志向远大、刻苦修行,禅师告诉他:“你应该为国家尽力,缘分不在此处。 李岘父亲李祎军功卓……[详细]
唐高宗太平公主李令月 []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 (665713)
  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8月1日),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也是安定思公主的妹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 史书没有记载太平公主的名字 ,现有人根据《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713年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发兵擒获,赐死于家中。太平公主死后,唐玄宗的政权宣告稳定,开启了开元之治,也结束了从626年玄武门之变九十年以来,首都多次兵变的现象。太平公主出生年份尚无确切说法。根据她第一次结婚的时间和她的哥哥李旦出生的时间推定,她可能生于665年(麟德二年)前后, 是高宗和武后的……[详细]
李弘 [] (652675)
  李弘(652年-675年),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长子,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显庆元年(656年),高宗诏令废黜太子李忠,改立四岁的代王李弘为皇太子,李弘做太子期间以仁德著称。太子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内外赞誉,但却体弱多病,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年仅二十三岁,谥号孝敬,庙号义宗,葬于唐恭陵。名人生平高宗元子永徽二年(651年),唐高宗将在感业寺为尼的武则天重召入宫,封为昭仪。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在宫中诞下长子李弘,是为高宗第五子。由于王皇后没有子嗣,当时的太子是高宗的庶长子李忠。永徽六年(65……[详细]
  唐章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684年3月),字明允,别名李德,武则天与唐高宗第二子,废太子。李贤曾率众文官注释《后汉书》,代表作有《君臣相起发事》三卷、《-要录》十卷等;“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做其侍读,任太子期间多次监国,朝堂内外一片赞赏。调露二年(680年),明崇俨被强盗杀害,武后怀疑是太子所为,李贤因此被废流放,文明元年(684年),丘神勣到巴州后将李贤囚禁于他室,逼令自杀,年仅二十九岁,谥号章怀。名人生平亲王时期永徽五年十二月(655年1月),李贤出生于父母祭拜太宗昭陵途中,是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永徽六年(655年)册封为潞王。显庆元……[详细]
张安世 [] 麒麟阁十一功臣 (?~前62)
  张安世(?—前62年),字子儒,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西汉大臣。酷吏张汤之子,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生性谨慎,以父荫任为郎官。汉武帝时,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汉昭帝时,拜右将军兼光禄勋,以辅佐功封富平侯。汉宣帝时,累官至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以为官廉洁著称。元康四年,因病逝世,汉宣帝赠予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敬侯。入朝为官张安世少年时,靠父亲张汤的地位出任郎官。因为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张安世记忆力出众,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政,由于张……[详细]
韦安石 [] 唐朝宰相 (651714)
  韦安石(651年-714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北周大司空韦孝宽曾孙。韦安石出身于京兆韦氏郧公房,早年历任乾封尉、雍州司兵参军、膳部员外郎、永昌令、并德郑三州刺史、文昌右丞,并以鸾台侍郎之职加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后因得罪张易之被外放为扬州长史。神龙政变后,韦安石历任刑部、吏部尚书,五月代张柬之为中书令,再次拜相,封郧国公,之后被罢为户部尚书,不久由户部尚书升任侍中,又改封郇国公。睿宗年间,韦安石因力保唐玄宗,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削去实权,担任尚书左仆射。开元二年(714年),韦安石因得罪太常卿姜皎,被诬陷治罪,贬为沔州别驾,不久病……[详细]
崔祐甫 [] 唐朝宰相 (721780)
  崔祐甫(721年-780年),字贻孙,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沔之子。崔祐甫出身于博陵崔氏第二房 ,进士及第,早年历任寿安县尉、起居舍人、司勋员外郎、御史中丞、中书舍人等职,与宰相常衮关系恶劣。唐德宗继位后,崔祐甫又针对唐代宗的丧制与常衮发生争执,被常衮贬为河南少尹。但常衮在起草诏书时,有欺君之嫌,被德宗贬斥。崔祐甫则被拜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建中元年(780年),崔祐甫病逝,追赠太傅,赐谥文贞。早年经历崔祐甫早年考中进士,授为寿安县尉。他生性刚直,遇事不肯回头,历任起居舍人、吏部司勋员外郎、御史中丞、永平军行军司马、中书舍人。 ……[详细]
景丹 []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 (?~26)
  景丹(?~26年),字孙卿,冯翊栎阳(今陕西临潼北)人。青年时期在京城长安学习。王莽新朝举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景丹以言语科任固德侯相,又因办事干练,调任朔调连率副贰(副太守)。更始称帝,他与连率耿况率众归附,被任命为长史。王郎称帝起兵,招降各郡,景丹与太守耿况商量领兵抵抗王郎。此时耿况之子耿弇从刘秀处回来,计划率部帮助刘秀攻打王郎,耿况便派景丹、耿弇、寇恂与渔阳太守彭宠的部将吴汉、严宣、盖延、王梁等会合,各领步骑3000南下,众人一路攻杀王郎的大将、九卿、校尉以下四百多人,夺得印绶25枚,节权两个,杀敌三万,平定涿郡、中山、钜鹿、清河、河间等郡国……[详细]
韦见素 [] 唐朝宰相 (697762)
  韦见素(697年-762年),字会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太原尹韦凑之子。韦见素出身于京兆韦氏南皮公房,历任相王府参军、卫佐、河南府仓曹、大理丞、坊州司马、库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工部侍郎、尚书右丞、吏部侍郎,袭爵彭城郡公。754年(天宝十三年),韦见素在杨国忠的推荐下,升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安史之乱后随唐玄宗入蜀,升任侍中,进封豳国公。后投奔唐肃宗,被罢为尚书左仆射,改封太子太保。长安收复,韦见素迎玄宗回京,加开府仪同三司。763年(宝应二年),韦见素去世,追赠司空,赐谥忠贞。早年经历韦见素年轻时考中进士,……[详细]
苏武 [] 麒麟阁十一功臣 (前140前60)
  • 苏武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早年经历苏武年轻时凭着父亲苏建的庇荫,与兄长苏嘉、弟弟苏贤皆官拜郎中,后升任栘中厩监。 出使匈奴汉武帝时期汉朝不断讨伐匈奴,双方多次派使节互相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详细]
懿安皇后 [] (?~848)
  懿安皇后郭氏(?-848年),别名念云,唐宪宗嫡妻,唐穆宗生母,是郭暧与升平公主的女儿。懿安皇后一生历经穆宗、敬宗、文宗、武宗等七位皇帝,其中五朝极尽尊贵,所谓七朝五尊。元和元年(806年)八月,李纯继位,是为唐宪宗,册封郭氏为贵妃;因担心郭氏成为皇后会不容许宪宗有后宫之宠,故而没有立其为皇后。大中二年(848年),懿安皇后郭氏在兴庆宫突然去世,谥号懿安皇后,葬于景陵外园。名人生平成为王妃懿安皇后郭氏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孙女,驸马都尉郭暧与升平公主之女,亦是唐代宗李豫的外孙女,唐德宗李适的外甥女,唐顺宗李诵的表妹。郭氏因家世显赫,故嫁给唐顺宗长子广陵郡王李……[详细]
杜牧 [] 唐朝诗人 (803852)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诗人和散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气格紧健,造句瘦劲,律诗时用古调,豪宕缠绵中别有一种古朴潇洒的风韵。名人生平早期仕途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详细]
薛涛 [] 唐代女诗人 (768835)
  •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唐代女诗人,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薛涛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作诗500多首,流传至今仅存90余首,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832年,薛涛逝世,曾任宰相的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名人生平堪比卓文君的才女薛涛的父亲薛郧在朝廷当官,学识渊博,把这个唯一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就教她读书、写诗。薛涛八岁那年,薛郧在庭院里的梧桐树下歇凉,他忽有所悟,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头都没抬,随口续上了父亲薛勋的诗:“枝迎南北鸟,叶送……[详细]

全部西安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