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电商问答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电商品牌

排行榜

韩剧tv

最新电视剧

最新电影

最新动漫

最新综艺

明星

韩剧tv

电视剧

电影

动漫

综艺

明星

排行榜

剧情库

网剧推荐

内地剧情

港台剧情

韩日剧情

欧美剧情

泰印剧情

剧情简介

影视动态

演员表

热播剧

首页 > 电商名人 > 孔门十哲,孔门十哲名人介绍

孔门十哲,孔门十哲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03-15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字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1、颜回 [春秋战国] 儒家五圣,孔门十哲(前521前490)
  颜回(公元前521—前490年),亦称颜渊,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七十弟子之一。他一生大半时间跟随孔子生活和学习,极深地理解并履践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以谦虚敏学、尊重师长、仁德出众而著称,被后人推居孔门“七十子”之首,尊为儒家的“复圣”。颜回出身书香、平民家庭,其父颜无繇是孔子的早期弟子、孔门“七十子”之一。颜回自幼天资聪慧,勤奋苦学、悟性极高,能“闻一以知十”。拜为孔门弟子后,有两点极其突出……[详细]
2、言偃 [春秋战国] 孔门十哲,孔门七十二贤(前506~?)
  言偃(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子游的儒学思想曾为历代人们所推崇,元代翰林学士张起岩称:“夫以周之季世,列国争雄,功私是尚,以吴人乃能独悦周公之道,北学中国,身通受业为孔门高弟; 子游,原名游高轩,工艺美术师,2007年进修于上海工艺美术学院;现为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上海宝玉石协……[详细]
3、端木赐 [春秋战国] 孔门十哲,子贡,孔门七十二贤(前520前456)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汉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对他好时他看人不顺眼,别人远离他了又会埋怨别人,如子思。性格自私,骄纵使气。才华横溢。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详细]
4、闵损 [春秋战国] 孔门十哲,二十四孝子,孔门七十二贤(前536前487)
  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字子蹇,以字广为人知。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七十子之一。在孔门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称,而尤其以孝行超群闻名于世。 闵损幼年丧母,一度受继母-,生活很苦。成人之后,父亲故世,正守丧三年未满时,国家又遇战事,便应征从军。艰辛的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经历,使闵损深深体味到世事不易,逐渐养成了寡言少语、老成持重的性格。平时,他很少讲话,然而只要讲话就说得很中肯。有一次……[详细]
5、冉耕 [春秋战国] 孔门十哲,孔门七十二贤(前544~?)
  冉耕(前544年-?),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孔子弟子,为孔门四科“德行”代表名人之一,受儒教祭祀。后患恶疾,孔子亲往探望,见其垂危,深为叹惜。……[详细]
6、冉雍 [春秋战国] 孔门十哲,孔门七十二贤(前522前466)
  冉雍(前522~前466),字仲弓,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与冉耕同宗,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家贫,以牧为业,人称“犁牛氏”。其父冉离不肖,“贱而恶”。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仕三月,虽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对其……[详细]
7、冉求 [春秋战国] 孔门十哲,孔门七十二贤(前522~?)
  冉求字子有,春秋鲁人,嘉祥籍。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少孔子29岁。冉求在孔门弟子中列政事科。曾为鲁大夫季孙氏宰。卒后,葬于黄垓乡黄垓村东北隅。历代帝王对冉求多有封赠,唐太宗贞观年间封冉求为“徐侯”;宋真宗加封为“任城公”,度宗改封为“徐公”;明嘉靖改称“先贤冉子”。冉求(前522~?),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与冉耕、冉雍同宗,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又称“三冉”。青年时期曾……[详细]
8、卜商 [春秋战国] “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前507~?)
  卜商(前507~?),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以文学著名,与孔子论《诗》,独阐精微,孔子赞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在孔门弟子中,子夏不像颜回、曾参之辈恪守孔子之道,而是颇具独创精神和异端倾向。孔子教诲他道:“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子夏任莒父宰,问政,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从孔子的遵遵告诫中,已约略可见出子夏对正统儒学的偏离。子夏对“君子”……[详细]
9、宰予 [春秋战国] 孔门十哲,孔门七十二贤(前522前458)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又称宰我,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长于辞令,以言语著名,乃孔门十哲之一。因昼寝而不为孔子所喜,骂其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於予与何诛!”甚至不无懊悔地道:“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实则宰予深思好问,有独见,敢犯颜,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敢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孔子提出居丧要以三年为期,宰予反驳说:“三年……[详细]
10、仲由 [春秋战国] 孔门十哲,二十四孝子,子路,孔门七十二贤(前452前480)
  子路 (公元前542年~公元前480年) 姓仲,名由,字子路,因曾为季孙氏家臣,又称季路。春秋末年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人,孔子弟子。 子路未人孔门时,曾头戴鸡冠,身佩猪骨,勇猛无礼,侵犯孔子师徒。孔子见他行为虽然鲁莽,性爽直刚强,仍不失为一个可塑之才,于是用礼义的手段慢慢诱导他,终于使他决定改穿儒服,并拜孔子为师。子路从师以后,随孔子游学于列国。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孔子结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