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电商问答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电商品牌

排行榜

韩剧tv

最新电视剧

最新电影

最新动漫

最新综艺

明星

韩剧tv

电视剧

电影

动漫

综艺

明星

排行榜

剧情库

网剧推荐

内地剧情

港台剧情

韩日剧情

欧美剧情

泰印剧情

剧情简介

影视动态

演员表

热播剧

首页 > 电商名人 > 陕西 > 西安 > 长安名人

长安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杜如晦 [] 唐朝十八大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 (585630)
  • 杜如晦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从祖杲为北周、隋显官。 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隋炀帝大业年间作为候补-,只补个滏阳尉的小官,不久就弃官回家。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恐怕秦王府内英才云集,日后于已不利,就以朝廷名义把许多李世民的手下文武从秦王府中调去外地任职。房玄龄当时对李世民讲:“府僚去者虽多,不足惜也。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之才。大王您如果想经营天下,非此人不可!”李世民大惊,忙把已经调离的杜如晦追回。在平定薛仁果、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的战争过程中……[详细]
李弘 [] (652675)
  李弘(652年-675年),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长子,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显庆元年(656年),高宗诏令废黜太子李忠,改立四岁的代王李弘为皇太子,李弘做太子期间以仁德著称。太子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内外赞誉,但却体弱多病,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年仅二十三岁,谥号孝敬,庙号义宗,葬于唐恭陵。名人生平高宗元子永徽二年(651年),唐高宗将在感业寺为尼的武则天重召入宫,封为昭仪。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在宫中诞下长子李弘,是为高宗第五子。由于王皇后没有子嗣,当时的太子是高宗的庶长子李忠。永徽六年(65……[详细]
宇文融 [] 唐朝宰相 (?~730)
  宇文融(?~730年),鲜卑族。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唐玄宗朝大臣。他首先提议进行括户括田,短期内增加了国库收入,缓解了农民逃亡这一重大社会问题,受到玄宗皇帝的信用和农民的拥护。宇文融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祖父在贞观时期任过尚书右丞,其父后来任过莱州长史。开元初,他担任富平县(今陕西富平县)主簿。京兆尹乾源曜赏识他“明辩有吏干”,推荐他入京任监察御史。农民-问题,到开元时期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广大农民被沉重的赋役所逼,逃离原籍,有的沦为“浮人”(流民),有的成为地主的佃户,全国的户籍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唐朝廷的财税收入。宇文融在政治上比较精明,他看到……[详细]
杜预 [] 中国古代十大谋士,十七史百将传 (222284)
  • 杜预
  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太康元年(280),因灭吴有功,被封为当阳县侯。军事上长于谋略,博学多识,特别喜好《左传》,自称有《左传》癖。据《晋书·杜预传》引《上律令注解奏》,杜预认为法律是断案定谳的准绳,而不是穷理尽性的工具,反对繁琐的法律条文和晦涩的辞意。他还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和《春秋释例》等,集解汇集了前人对《春秋左传》中记述的先秦法律制度方面的注释,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左传》注解。名人生平出生仕宦杜预出身在曹魏政府的高级官僚家庭。祖父杜畿是三国时……[详细]
李泰 [] (620652)
  李泰(620年-652年),别名青雀、惠褒,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次子,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史载李泰“聪敏绝伦”,雅好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画鉴赏家,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对书画鉴赏也相当在行。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表示若传位与他,百年后必杀子传弟,但谎言被拆穿后被降为东莱郡王。永徽三年(652年)十二月癸巳,濮王李泰薨,谥号恭,高宗追赠其为太尉、雍州牧,并将其厚葬。名人生平宠冠诸王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武德三年(620年)出生,为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次子,因“文德皇后所生”,且“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他一出……[详细]
李恪 [] (619653)
  吴王李恪(619-653年),唐太宗第三子,母亲是隋炀帝之女杨妃。李恪于贞观十七年被提名为二次立储人选,他善骑射文武才,是宗室贤王,曾任益州都督、安州都督。永徽四年(653年)年初,房遗爱为活命想效法纥干承基,遂长孙无忌心意而诬告李恪谋反,致其遇害,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年约三十四岁,神龙元年(705年)年末李恪才被彻底的昭雪平反。名人生平少年历宦武德 三年(620年)六月,时年李恪两岁,以唐皇孙身份封长沙郡王;武德八年(625年),改封汉中郡王。贞观元年(627年),李恪以皇子的身份从汉中郡王(从一品)晋封为封汉王。贞观二年(628年),年仅十岁的李恪……[详细]
张灵甫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19031947)
  • 张灵甫
  张灵甫(1903~1947)原名钟灵,亦作宗灵、钟麟,字灵甫。陕西长安人。11岁入小学,1921年进西安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25年与同学赴河南,进国民军第二军军官训练团。不久南下广东,持于右任介绍信函,进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部,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3月黄埔军校正式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张被编入步科第二团第二连。同年10月结业后到刘峙第二师的第一团第二营任见习官,旋任排长,随军北伐,讨伐军阀孙传芳。在江西德安马迴岭战役中,他向营长提出夜战偷袭的战术,并率领第三排乘夜偷袭敌人获胜,被提升为第二营第三连连长。1930年随刘峙部参加中原大战。19……[详细]
韦睿 [南北朝] 南朝梁著名将领 (442520)
  韦睿(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著名将领。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东北)人。他出身于关中著名的官宦世家,其伯父韦祖征在宋末为光禄勋,父韦祖归仕梁为宁远长史。南朝宋永光初年(465),雍州刺史(侨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袁将韦睿引为本州主簿,曾出任义成郡守(故治在今湖北光化县西北)。仕齐历任齐兴太守、长水校尉、右军将军、上庸太守等。齐和帝中兴元年(501),萧衍在襄阳发动兵变,派兵东攻齐京城。韦睿率部众2000人归附萧衍,在攻占郢、鲁二州和平定加湖(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南)的作战中,多建战功。萧衍命他以冠军将军、江夏太守之职留守郢州。郢州战火刚息,人民……[详细]
唐德宗李适 [] 唐朝第九位皇帝 (742805)
  • 唐德宗李适
  唐德宗李适(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之子。唐德宗李括初政清明,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在位期间发生“四王二帝”事件与“泾师之变”,决定实施革新却遭遇挫折。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李适驾崩,享寿六十四岁,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于崇陵。名人生平早年经历天宝元年四月十九日(742年5月27日),李适出生于长安大内宫中。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孙、唐代宗李豫的长子,母为睿真沈皇后。李适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但好景不长,德宗14岁时(天宝十四载,755年)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详细]
唐代宗李豫 [] 唐朝第八位皇帝 (727779)
  唐代宗李豫(公元726年1月17日-公元779年6月10日),别名李俶,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计武则天和殇帝),唐肃宗之子。唐代宗曾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平定安史之乱,于宝应元年(762)登基,即位后把平叛当成了重要工作。令郭子仪单骑亲说回纥,大破吐蕃,使唐王朝又一次转危为安。公元779年,唐代宗在紫宸之内殿驾崩,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葬于元陵。名人生平早年经历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讳豫,肃宗长子,母曰章敬皇太后吴氏。以开元农历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元726年1月17日)生于东都上阳宫。初名俶,年十五封广平王。玄宗有孙百余,王是嫡皇孙。宇量弘深,宽而能断。喜惧……[详细]
  韦瑱(500~560年),字世珍,北周大臣,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人。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曾祖父、祖父、父亲先后担任州牧郡守。韦瑱少年时聪敏好学,喜习武,善骑射。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始入仕,任太尉府法曹参军,后累迁为谏议大夫、冠军将军。魏永熙三年(534)夏,魏孝武帝元修西迁关中,在长安建立西魏政权。韦瑱随孝武帝保驾,被加授前将军、太中大夫,封长安县男,食邑300户。535年,宇文泰设立了丞相行台,韦瑱任行台左丞,加授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宇文泰为了笼络关中的豪族大户,不久又提升韦瑱为使持节、都督南郢州诸军事、南郢州刺史。复任丞相行台左丞,……[详细]
  韦夐(502~578年),字敬远,北周时学者。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人(《周书》本传未标明籍贯,《隋书》韦世康传称:父夐,隐居不仕,魏、周二代,十征不出,号为‘逍遥公’。《北史》称:孝宽兄夐。因韦孝宽和韦世康为京兆杜陵人,据此确定韦夐籍贯为京兆杜陵。)韦夐少年好学,不慕荣利。20岁时,北魏朝廷曾召拜他为雍州府从事。他认为此职并非自己爱好,便假称有病,弃职离任。从此,隐居林泉,专心读书深造,时人称为隐士。后北魏曾10次征召,他皆不肯出仕。宇文泰经营关中,闻韦夐清高、博学,曾派人去请他出山,被他谢绝。周明帝在位,对韦夐亦很尊重,曾写诗一首相赠,诗中邀请他参……[详细]
唐武宗李炎 [] 唐朝第十五位皇帝 (814846)
  • 唐武宗李炎
  唐武宗李炎(公元814年7月1日-公元846年4月22日),原名李瀍,唐朝皇帝,唐穆宗第五子。唐武宗在位期间平定泽潞镇,击败回鹘;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进行毁佛行动,巩固了中央集权,唐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公元846年,唐武宗李炎驾崩,成为唐朝又一位因为服食仙丹妙药而死的皇帝,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葬于端陵。名人生平早年经历唐武宗李炎生于公元814年(元和九年),是穆宗李恒的第五子,文宗李昂之弟。是继文宗之后唐代的第十六任皇帝。公元814年(元和九年),宣懿皇后韦氏生李炎于东宫,初名李瀍(chan)。公元821年(长庆元年……[详细]
法藏 [] (643712)
  法藏(643~712年),祖籍康居国(在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他祖父居长安,以康为姓。17岁入太白山求法。后来听说智俨在华严寺讲《华严经》,就从太白山回到长安听讲,并经常提问,被智俨所赞赏,列为门徒,深得智俨妙旨。高宗总章元年,智俨逝世前法藏还未出家,便将法藏托咐于弟子道成。高宗咸亨元年,法藏28岁时,武后度僧,道成等连续奏状荐举,得到许可,始度为僧,只受了沙弥戒。上元元年(674)即奉诏在太原寺开讲《华严经》。后在云华寺讲经时,皇帝下旨命京城十大德为授具足戒,并把《华严经》中贤首菩萨的名字赐给他作称号,故以后称他为贤首大师。受具足戒后,经常参加翻译、……[详细]
韦祐 [南北朝] (?~549)
  韦祐(?~549年),字法保,以字行。北周将领。京兆山北县(十六国后秦设置,因在终南山以北而得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浐河畔)人。少年不学好游,喜欢庇护逃难的人。其父死后,他娶了伊川(即伊河流经的河南嵩县、伊川县)豪绅李长寿的女儿为妻,寓居于关南伊川。北魏明帝正光末年,朝廷内乱,有的王公贵族为避难而逃到韦祐门中求得庇护,他从此与北魏上层统治阶层有了联系。孝庄帝执政时,他被拜为员外散骑侍郎,加轻车将军。这时,他的岳父李长寿居北魏大都督、河内郡守之职,拥有部众甚多。永熙三年(534)春,孝武帝西迁关中,韦祐随从护驾,被除右将军、太中大夫,封固安县男,食邑20……[详细]
  李祎,李琨长子,李恪之孙。从小有大志,品行又非常好,李祎的母亲死的早,他把继母当亲生母亲一样孝顺。对异母的弟弟李祗也照顾有加,两人关系很好。到了该袭爵位的时候,李祎坚持要让弟弟继承父亲的爵位,这让中宗皇帝赞许不已,于是便格外开恩,封他为江王。到玄宗时,又迁为信安郡王。在各州做刺使,为官以严洁著称。最后,做到了礼部尚书,兼朔方节度使。当时,唐朝最大的边患是吐蕃,石堡城是吐蕃驻守的要塞,玄宗派李祎率河西、陇右大军冒死深入,一举攻破了石堡城,并拓地千里。玄宗皇帝大喜,更号其城曰振武军。后来,契丹牙官可突于叛乱,玄宗派忠王李亨为元帅前去讨伐,李祎为副将。忠王不会……[详细]
杜恕 [三国] (?~252)
  杜恕(?—252年),字务伯,京兆杜陵人。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之后,尚书仆射杜畿之子。在太和年间任散骑黄门侍郎。杜恕在朝中不结朋党,专心公事,每有政事有得失,都据引纲纪来说理,因此而得到侍中辛毗器重。后来杜恕出任弘农太守,数年后任赵国相,后来因病离职。后来杜恕任河东太守,一年多后迁任淮北都督护军,但又因病离职。不久被任命为御史中丞,但杜恕在朝廷中,因不能融入朝中风气,所以多次任外职,后来就出任幽州刺史,加建威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当时征北将军程喜驻兵于蓟,尚书袁侃告戒杜恕程喜从前曾经害过田豫,他和程喜一起在蓟城办公,就应该好好防范程喜,但杜恕不以为然。……[详细]
  杜晓(?~913),字明远,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长安县)人,祖父审权,父让能,皆为唐相。昭宗乾宁年间,凤翔二镇的王行瑜、李茂贞兵犯京师,让能被其诬陷,唐昭宗赐死。杜晓以父死无罪,居丧哀毁,服除,布衣幅巾,自废十余年。光化中,宰相崔胤判盐铁,奏杜晓为巡官兼校书郎,除畿尉,直弘文馆,他均不肯接受。唐昭宗东迁,宰相崔远判户部,又奏为巡官兼殿中丞,并对杜晓说:“嵇康死,子绍自废不出仕,山涛以物理责之,乃仕。吾子忍令杜氏岁时铺席祭其先人同匹庶乎?”【注:新五代史】杜乃出任官职。累迁左拾遗、翰林学士、膳部员外郎。907年,朱温篡唐建后梁,杜晓迁任工部侍郎。开平二年(9……[详细]
  李重福(680年-710年9月10日),唐中宗李显庶长子,生母不详,唐朝宗室、官员。初封唐昌郡王,后改封平恩郡王,进封谯王,历任国子祭酒、左散骑常侍。神龙元年(705年),李重福遭韦皇后诬陷,贬任濮州员外刺史,不久改任均州刺史。景龙三年(709年),唐中宗大赦天下,流放之人都得放还,唯独不准李重福回京,李重福于是上表自陈,但表奏未能上报。景云元年(710年),唐中宗去世,温王李重茂继位,韦皇后为皇太后,派兵前往均州防备李重福。同年六月二十日,太平公主、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兵变,诛杀韦皇后及其党羽,拥立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唐睿宗继位后,改任李重福为集州刺史。……[详细]

全部长安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