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陕西 > 咸阳 > 长武县名人

长武县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张臣合(592—664年),字嘉会,男,唐代宜禄县(今长武县)人。原籍太原晋阳,因官随任徙居安定郡(辖今长武县)。张氏三代属文武世家。曾祖父张洛成,北魏时任骠骑大将军、右光禄大夫。祖父张永贵,北周时任平远将军、开府仪同大将军。父张明达,曾任银青光禄大夫、麟州灵台县令。张臣合唐初从戎,举义有功。武德二年,(619年),授骠骑大将军。南北征战,镇治河西、闽域,后升迁正义大夫使持节兼泉州刺史,赐潞城公。麟德元年(664年)十一月十五日病逝于扬州,终年72岁。朝廷优厚封赠,隆重治丧,恩赐灵车,递还故里。由长子右监门校尉张超、次子全州、洵阳县令张信,护送灵柩还乡……[详细]
张确 [] (?~1126)
  张确(? —1126年),字子固,男,北宋邠州宜禄县(今长武县)人。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进士。文武兼备,刚正耿直。徽宗即位,张确上 书论十大国事:诛灭罪大恶极的权奸贵戚,罢退无才无德的奸佞小人,任用德才兼备的有识之士。取消使用人才方面的清规戒律,起用有声望有贡献的老臣,升赏忠诚正直的清明官吏。平息边界争端,注重仁德教化,广开言路,鼓励直言谏诤。他的奏疏深得朝廷赏识,列入上等册籍。调至京师,授杭州通判。宣和二年(1120年),方腊起义,朝廷震惊。张确应召进京,当殿献策进言道:作乱之人都是圣上的臣民,受-污吏的残害,-铤而走险。望圣上隆恩赐仁,抚恤饥民……[详细]
  陈五典(生卒年月不详),男,清代长武县进贤里(今芋园乡)消水村人。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年)乡试拔贡,十八年(1838年)考中本科举人,授修职郎大挑即用教谕。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先后出任谷城县、蕲县知县,后升迁沔阳知州。陈五典年幼时,半耕半读,农忙时牧羊拾柴,跟着大人种地做庄稼活。他性格温柔,沉默寡言,灵悟机敏,酷爱读书习字。有次伏天晒麦,他坐在场畔只顾读书,聚精会神,高声朗诵。天气由晴转阴,尚无察觉,雷阵雨骤至,来不及揽麦,家里人赶来时见麦子泡在水里,难免责怪。他却说:老天爷下湿还要它晒干哩!有一次,他边吃馍边看书,待收拾碗筷时,发现竟把……[详细]
  吕向(生卒年月不详),字子回,男,唐代泾州宜禄县(今长武县)人。他勤奋好学,博古通今,擅长书法,尤以草书、隶书著称。能一笔环写百字,盘旋萦绕,飘洒流利,溢彩流光,龙飞凤舞,世人称之“连锦书”。开元年间,诏吕向进京,官置翰林院。目睹朝廷使者挑选民间美女,纳于后宫,号称“花鸟使”。吕向对此深感不安,即作《美人赋》,讽喻劝谏。玄宗常带领御林军出外围猎取乐,荒废朝政。他又直言上 书,劝其切勿劳师动众,嬉于无益之事。深受赞许,当朝采纳他的进言,并升迁其官职。吕向认为,李善《文选注》繁琐深奥,不易读懂,遂会同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等,用通俗的词语加以注释,刊行于……[详细]
景清 [] (?~1402)
  景清(?—1402年)本姓耿,讹传为景,男,明代邠州宜禄驿(今长武县芋元乡景家河村)人。自幼父母双亡,就养真宁县辛庄里寨子村外祖母家中,入真宁(今正宁县)籍。少年时,聪敏好学,颖慧过人。就读国子监时,借阅同窗某生图书,言定读后即还。他昼临寒窗,夜伴青灯,口而诵,心而记。越数日,某生索要,景清却故意说书是自有的。各执一端,争论不休。景清当着教师之面背诵如流,只字不遗。而同窗却不能背出原句。故教师以为书必是景清所有无疑。师长走后,景清才实言相告:“我和你玩笑戏耍!劝你读书要用苦心,藏书不读有何益处!”说罢奉还原书。师生莫不惊奇,佩服其才思敏捷,强记超人。洪武……[详细]
  尚彤庭(生卒年月不详),男,清代长武县城内文庙巷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殿试进士。四十四年(1705年),应京博学鸿儒科试为翰林,授翰林院庶吉士,管掌国史文翰,备左右顾问。尚彤庭自幼刻苦好学,每逢岁考,名列前茅。中翰林后,专事朝政,学识渊博。晚年,奉诏教授皇学。受业于门下的有康熙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太子养尊处优,骄横任性,皇后嫔妃袒护偏爱,无人敢加管束。一次胤祯太子触犯皇学教规,尚翰林严于训诫处罚。此事惊动后宫,皇后不悦地说:“命你教皇学,教是皇儿,不教亦是王位人家!”老翰林据理回奏:“受吾教,勤于圣贤书者,尧舜之君;不受吾教,嬉于圣贤书……[详细]
  张自先(1830—1865年)。男,清代长武县枣园村人。父张相寅,靠种田出卖苦力为生。自先居弟兄5人之长。幼读私塾,粗通文墨,中途辍学,在家务农。他为人正直,急公好义,路遇不平,挺身而出,常为乡邻说公断直,排难解讼。清同治四年(1865年),长武一带,兵连祸结,田园荒芜。县衙官吏趁火打劫,横征暴敛,00。知县王鸿儒勾结地方士绅,三里局设草料支应局。巧立名目,加倍摊派,轮番征收。衙役差人奔窜四乡,绳捆索绑,催粮逼款。饥民揭账累债,拼力完纳。翻沟越岭,驴驮人背,草料送到时,差人不按斗,不过秤,用脚一拨,凭口报数,“眼睁睁活亏人”。乡民稍有怨言,就被拷打责罚。……[详细]
  尚宣《生卒年月不详),男,清代长武县城内人。英俊刚毅,相貌奇伟,身材高大,臂力过人。康熙十三年(1674年),王辅臣依附叛逆,乱兵四起,长武孤城无援。尚宣父子带领民众据城坚守,使县城得以保全。次年二月,叛将周养民、吴占春又引兵围攻长武。尚宣奋勇突围,请调救兵,围城叛兵四散逃走。康熙十六年(1677年),尚宣受任固原参将,整顿军备,为之一新。固原城外原有逼水坝,日久坍塌。每年夏秋常遭水灾。他体察民情,倡导筑坝,并捐俸薪资助,使水坝重修竣工。康熙十八年(1679年),奋威将军王进宝率兵攻打汉中,尚宣为先锋。攻占二里关,飞越煎茶坪,收凤县,攻两当,功盖全军之冠……[详细]
  尚林焱(生卒年月不详),男,清代长武县城内东街人。咸丰五年(1855年)中举,十年(1860年)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尚林焱自幼刻苦读书,学业优异,早年登科,出仕供职。为人固执,性情耿直。他在京时,有一太师请题扇面,并送润笔银两,被他当面拂袖于地,同僚称他“尚杠子”。后来,自谓不合时宜,退归故里。晚年养闲在家,贫困潦倒。左宗棠征西路过长武,慕名拜访,寒暄之余尚说:“阃外唯有将军大”,左答:“此地还是先生高”。话投机缘,左宗棠请翰林作幕僚,视为上宾。他却孤芳自赏,固执如旧。左宗棠派人送去新靴子,他以自己是堂堂正正的进士出身,鄙视左宗棠为搜房举人,随口讥讽……[详细]
  胡蕴章(1882—1948年),字仁甫,男,长武县进贤区(今相公乡胡家河村)人。身材壮实,个头稍矮。紫红脸膛,络腮胡须,长发散披肩头,好吸旱烟,烟锅从不离手。虽目不识丁,却有胆识,敢想敢作,乐于助人,好为乡亲排难解纷,深受爱戴,乡民亲切地称其为“胡大人”。民国初年遭受干旱,胡蕴章眼看着渠水白流,庄稼歉收,便萌发挖渠引水的念头。民国六年(1917年),开始筹划水利工程。他爬沟溜渠,实地勘察,打算在贺峪沟筑坝,劈山凿渠,引鸦儿沟自流水浇灌胡家河滩地。他进沟步长度,测高低,土法规划工程。民国七年(1918年)春季,他恳劝管家的叔父拿出积蓄银元200个。他和儿子……[详细]
  胡积海(1898—1948年),字中天,男。长武县进贤区(今相公乡)胡家河村人。家境贫寒,事亲至孝。有勇有谋,敢做敢为。民国十五年(1926年),长武知县陈兆丽,勾结国民军收编的一个杂牌连驻扎县城。连长逯韬,纠集兵痞游民,扩充势力,自称为团,虚设10连。逯韬预征田赋,肆意搜刮,纵兵为匪,烧杀掠抢。百姓恨之入骨,蔑称其为“红头”匪军。赵树勋、李贵林、景天申等秘密计议,决心-打“红头”,为乡民报仇雪恨。九月初九,赵树勋赴耀州搬请结识的武术拳师。李贵林、景天申秘密串联胡振藩、胡占彪、胡积海、张宝山、赵志云、景青山、景举、黎如林、高云锦等人,筹集刀矛,打探敌情,……[详细]
  鱼兆莲(1888—1955年),字接天,男,长武县昭仁镇灵凤村人。民国时期曾任“国大代表”。幼时聪慧好学,随叔父读“四书”、“五经”,后上学宜山书院。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报考陕西省高等警察学校,秘密加入同盟会。毕业后回长武创办政务警察,任警佐。武昌起义,陕西响应,成立督军府。鱼兆莲受督军张凤翙约请,赴省城襄办警务,管理文牍内务。于右任回陕,发现出自鱼兆莲之手的督军府公文函件,简洁明晰,语词中肯扼要,甚为赏识。经过接触交谈,视为难得人才。从此,过从甚密,遂成莫逆之交。民国七年(1918年),于右任就任靖国军总司令,委派鱼兆莲任司令部秘书。杨虎城和孙……[详细]
牛弘 [] (543610)
  牛弘(544—610年),字里仁,男,隋代安定郡鹑觚县(今长武县)人。祖父名炽,曾任郡中正。父名允,后魏出任侍中、工部尚书,封临泾公。本姓寮,赐姓牛。牛弘幼时,聪颖好学。北周出仕作官,初任外府记室内史,继改为纳言上士。专掌文翰,甚有美称。加封威烈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掌管记载帝王言行录。后袭父爵封临泾公。宣政元年(578年),升内史下大夫,晋位使持节大将军。隋文帝开皇初年,牛弘升迁为散骑常侍、秘书监。由于战乱,天下图书焚毁散失,牛弘深为惋惜,于是上奏表章,请开献书之路。他运用史实,历述自古以来经籍所兴所厄,倡言“大宏文教,纳俗升平”。申明“天下不可马上治之……[详细]
  高维岳(1871—1933年),字步崧,男,清代长武县进贤里(今彭公乡东大吉村)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丁酉科拔贡,宣统元年(1909年)中进士,选用分发四川邛崃县即用知县。赴任途中,因故受阻,返回原籍。民国初年,去西安谋生,受聘省府某厅长为孩子担任家庭教师。他教导有方,学生大有长进,后保送出国留学。家长很感激,便多方周旋,委派高维岳出任定边、靖边、安边厘金局长,统管地方税赋。他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三年后辞职仍回家乡。民国十三年(1924年),受省水利厅厅长郭希仁委任,高维岳为胡家河水利督修员,协助农民水利委员胡蕴章制定规约,处理争纷。“亲临督饬……[详细]
  李云峰(1882—1922年),乳名宝玉,字龙山,男,长武县城内东街人。光绪末年邑庠生(附生)。幼时爱好武术拳技,喜谈兵法战事,后加入哥老会,排行“坐地大爷”。清末,秘密加入同盟会,在邠长一带联络同志,待机举事。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西安举义后,派员赴长武联络,李云峰与王仲元、任祥等,“据县城为遥应”,积极奔走,宣传革命。秦陇复汉军第五标第一营统领石得胜率部,于10月13日从西安出发,开赴长武一带预为布防,扼控西路陕甘孔道。知县李绍传闻风,打算潜逃。李云峰便聚众胁迫知县,宣告长武反正。10月20日革命军进驻县城。李云峰、王仲元和任祥串联韩愈愚、郭……[详细]
  王绪娃(? —1925年),男,长武县宜禄区朱家沟村(今地掌乡朱家沟村)齐家梁人。贫苦农民,不识字。性情豪爽,抱打不平。民国十三年(1924年)九月,厘金局在方庄设卡,硬逼用手推车贩椽、贩炭和拉牲畜挂坡的农民交纳“套儿税”。王绪娃路过见状,据理相争,直至包税者告饶。同年腊月二十四日,县城肉集。农民杀猪后留少量过年自用,其余部分上市出卖。县署突然出动差人硬收“血税”,半片猪肉征税银5角。人声鼎沸,市场混乱。王绪娃挺身而出,振臂高呼:“不交,就是不交!百姓成年累月血一点汗一点,喂头肥猪舍不得吃,卖几个钱过年,-污吏就眼红了!”他从城内东街一直呼喊到西门口:“……[详细]
   罗沧海(1930~1954)陕西长武人。因家贫,只读过一年初小即辍学在家务农。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解放长武,为参军他跟随野战部队从长武走到旬邑马栏,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解放军战士,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提升为班长、连文化教员,参加了荔北、陕中等战役。立大功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1949年11月,罗被选送到航空学校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1950年10月学习期满,被分配到东北军区空军第三师第九团第三大队任飞行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赴朝前给哥哥写信说:“兄孝0弟孝国,洒尽热血终不悔。抗美援朝胜利日,再回家乡报亲恩。”同年12月5日,罗……[详细]
  王锡璋(1856—1933年),字奉甫,男,清代长武县进贤里(今彭公乡孝村)人。生性聪敏,学业优异。书香门第,家道殷实富裕。为人谦和,乐善好施。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干旱成灾,两料薄收,饥民吃草根树皮,沿门乞讨。富户人家囤积居奇,趁火打劫,高利盘剥。王锡璋不忍灾荒惨景,便与家人商议,将自己多年积攒的百石粮食平价卖给县衙,用以赈济饥民,又将两石粮食散给挨饿的亲邻。他还把自家蒸好的馍,散发给周围穷苦人家,脚到有份。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岁贡生,任山阳县儒学训导。宣统二年(1910年),知县沈锡荣倡导续修县志,自任主修。王锡璋等参与协修并作《跋》……[详细]
  曹富举(1882—1961年),乳名祥娃,男,长武县洪家乡曹公村人。幼时家贫,只读过两年私塾。青年时,学阴阳,后发愤自学中医药理。一面虚心向老中医求教,一面广采民间土法验方。开始行医时,自记病历医案,反复琢磨,积累临床经验,医术不断提高。他坚持自采草药,配制丸散成药。用于病人既方便省事,又花钱少、效果好。他特长外科疔疮痈疽,常为患者土法施行小手术,排脓清瘀,去腐生肌。他用中草药和验方治疗内外科疑难杂症,医术高明,尽人皆知。每当诊断治病认真细心,待人热诚,有问必答,说话和气。讲病情药理,比喻通俗,浅显易懂,令人心悦诚服。陕甘交界求医者络绎不绝,不分贫富老幼……[详细]

全部长武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