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陕西 > 咸阳 > 渭城区名人

渭城区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班昭 []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 (49120)
  • 班昭
  班昭(约49—约120),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名寿)妻,早寡。(后汉书·列女传》有她的记载。因为《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汉和帝诏就东观续成之。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号曰曹大家(gū)。有《女诫》七篇,集三卷。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详细]
班固 [] 汉赋四大家 (3292)
  • 班固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他是继司马迁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于仕宦世家,书香门第。父亲班彪是当时有名的学者,曾做过望都长。班固幼年时聪慧好学,9岁时就能做文章、诵诗赋。13岁那年,王充见到了他,拍着他的脊背对班彪说:“此儿必记汉事。”【注:见《谢承书》,转引自范晔《后汉书•班固传》注】后来班固入太学学习,博览群书,儒、道、墨、法、九流百家之说无不知晓,加上他“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注:见范晔《后汉书•班固传》】颇为当时学者们推崇。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父亲……[详细]
班超 [] 十七史百将传 (32102)
  • 班超
   班超(33~102年),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他是东汉时西域领地的开拓者,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外交家。班超是班彪的次子。父亲死后,兄长班固应诏进京担任校书郎,班超就和母亲一起随往洛阳。由于班固薪俸低微,为了帮助兄长养家糊口,他只好为官府抄写文书。这种工作繁忙而又枯燥,他曾感慨地说:“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注:见《后汉书·班超传》】后来,汉明帝从班固那里问到了班超,遂任命他为兰台令史;不久,他又因事被免职。永平十六年(78),汉明帝派窦固、耿秉等率军出塞抗击北匈奴,揭开了东汉政府与……[详细]
田蚡 [] (?~前130)
   田蚡(?~前131年),西汉大臣,长陵(今陕西咸阳渭城区东北)人。他系景帝刘启王皇后的同母姐弟(王皇后母臧儿,原为槐里王仲妻,仲早死,她改嫁长陵田氏,遂生田蚡、田胜),他能言善辩,深得景帝和王皇后的赏识,被擢为中大夫。汉武帝刘彻即位,田蚡以舅氏身份封为武安侯。他礼贤下士,广招门客,武帝初年的许多治国政策,多来自田蚡门客的谋划。不久升为太尉,与丞相窦婴、御史大夫赵绾共理朝事,极力提倡儒学治国思想,与崇尚黄老思想的窦太后有分歧,因而免官。武帝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卒,田蚡出任丞相。在位骄横专断,不恤民情,二千石的大吏,也往往由他荐任。以后因扩建住宅事……[详细]
田千秋 [] (?~前77)
  田千秋(?~前77年),西汉大臣。其先为战国时齐国田氏大族,后徙居关中长陵(在今陕西咸阳市渭城区东北)。汉武帝时,田千秋任高祖庙寝卫士,遇“巫蛊之祸”发迹。时弄臣江充见武帝年老,恐武帝死后自己为太子所诛,因诡称宫中有“巫蛊”之患。江充事先指示胡巫做了手脚,再派人“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不能自明,逼迫收充斩之,又发兵攻入丞相府,后败逃出城。此时,田千秋上 书武帝,说自己梦见一白头老翁对他说,(太)子弄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武帝认为白头翁即高祖神灵所遣,明白太子无它意,知江充有诈,夷其三族。武帝召见田千秋,见千秋“长八尺余,体貌甚……[详细]
贾逵 [] 东汉著名经学家、天文学家 (30101)
  贾逵(30~101年),字景伯,东汉学者,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父亲贾徽是西汉著名学者刘歆的学生,造诣颇深,著有《左氏条例》一书。贾逵在父亲的教诲下,自幼埋头读书,专注于五经(《易》、《尚书》、《诗》、《礼》、《春秋》)之间。20岁左右,他已能背诵五经正文和《左传》一书。后来,他终于继承父业,成为东汉时期古文经学的倡导者。自汉武帝时起,人们对儒家经典的解释逐渐发展成一门学问——经学。西汉末年,经学分为今文、古文两大学派。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废止古文,倡导今文,贾逵却一直从事古文经学的研究。他把多年来研究的成果《左传解诂》、《国语解诂》献给汉明帝,以图……[详细]
  冯唐(生卒年不详),西汉大臣,生活时代约在秦末汉初之际,从政时期主要在文帝、景帝之时。右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渭城区东北)人。曾任文帝刘恒的郎署长,后升迁车骑都尉,景帝时还任过楚相。为人刚正坦率,敢于直言犯上。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抵御匈奴入侵,保卫边塞安宁卓有战功,守土有方。但在一次边报中,仅因所报斩敌首级数差了六个,文帝震怒将他坐罪罢官。大臣们均不敢讲话,而冯唐却犯颜直谏,批评文帝“赏太轻、罚太重”,并指出这种错误做法会使天下寒心,将士不肯效命,给朝廷带来巨大损失。文帝采纳冯唐意见,改变旨意,下诏恢复魏尚官职。武帝即位之初,下诏求贤良之士,以冯唐年逾九十……[详细]
班彪 [] (354)
  班彪(3~54年),字叔皮,东汉初史学家、文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成阳东北)人。他是西汉著名才女班婕妤的侄子,父亲班稚在汉哀帝时曾做过广平太守。公元25年,更始帝刘玄被赤眉军推翻,关中大乱;刘秀即帝位于部城,隗嚣却拥兵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其时班彪23岁,为了躲避战祸,他西行至天水投奔隗嚣。隗嚣曾询问他对时局的看法,问他政局会不会也像战国时期那样:先是诸侯并立,通过合纵连横,再由一国统一天下。班彪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说战国纷争是由于中央政府(东周)衰弱,诸侯强盛造成的,而现在是由于王莽篡权,天下才反叛,各路豪杰大都打着复汉的旗帜。他预言汉王朝必然中兴。隗……[详细]
   班勇(生卒年不详),字宜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汉和帝、安帝、顺帝时在世。他是东汉定远侯班超的次子,少年时随其父生活在西域军旅之中。班超返回京都后,任尚继任西域都护之职。任尚不昕班超临行前的劝告,结果仅仅四、五年功夫,西域诸国复叛。永初元年(107),汉安帝任命班勇为军司马,与其兄班雄一起出敦煌要塞,将被困在西域的东汉官吏和军队接回。此后十余年间,东汉政府再没有派官吏管理西域诸国。元初六年(119),敦煌太守曹宗派部下索班率领汉军一千多人屯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车师前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国王及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国王都归附了索班。几个……[详细]
  朱安世,西汉汉武帝时期人,生卒年不详,人称阳陵大侠。侠,是“以武犯禁”即用暴力触犯律例的意思。朱安世犯法被汉武帝下诏通缉,被捕后诬陷追捕他的公孙贺一家以巫术诅咒汉武帝,导致公孙贺等人的死亡,这成了后来巫蛊之祸的开端。史书称:“巫蛊之祸起自朱安世”。朱安世,西汉汉武帝时期人,生卒年不详,史书提到他时,称其“阳陵大侠朱安世”“阳陵朱安世”,其出生地或是居住地应为阳陵县。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娡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景帝四年(前153)改弋阳为阳陵县 ,阳陵县即为阳陵所在地。侠,《世说新语·自新》云:“凶强侠气”(粗暴强悍,以力欺人。侠,这里指“要挟”。……[详细]
   郭英夫(1881~1941)又名英甫。陕西咸阳陈老虎寨(今属咸阳市渭城区)人。青年时代参加中国同盟会,在甘肃、新疆伊犁和陕西等地进行反清活动。在兰州时曾被清政府逮捕入狱,经当地革命党人营救脱险回陕。1918年8月,于右任、张钫分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编靖国军为六路,郭任第一路第三支队司令,驻凤翔、岐山一带,与陈树藩军对峙。为深入调查敌情,奉命化装去扶风一带侦察。路遇-密探向他透露:“我来打探靖国军情况,-即将进攻,如能活捉或打死郭坚、郭英夫,即可领重赏、升大官。”还请郭与其合作。郭佯为答应,旋回部队汇报敌情,做好了迎敌准备。1919年春,郭的第……[详细]
   张寒杉(1880~1969)名靖,字寒杉,亦作寒衫,号仲民,别号金筑村民、木鸡散人、传砚庵主人、梅影万树庵主人。陕西咸阳仪凤街(今属咸阳市渭城区)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去日本,先后在东京宏文师范、同文书院和早稻田大学学习法政。在日本,他结识了宋教仁,并经宋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受宋之启发钻研史地,曾著有《碧澄楼史界拾遗录》,同时宣传反清革命,唤醒民众。后受孙中山委托,往南洋三马林(印尼三宝垄)、锡兰(斯里兰卡)等地,向华侨宣传孙中山之革命纲领,并为革命募捐筹款。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在蔡锷麾下讨袁。后唐继尧主黔,委张为贵州省国税厅……[详细]
  李岳瑞(1862~1927)字孟符。陕西咸阳庇李村(今属咸阳市渭城区)人。清光绪八年(1882)中举,次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工部主事,迁工部屯田司员外郎,兼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办铁路矿务事。李饱读经史,通晓天文、地理、数学,且时常留心国内外大事。光绪十六年(1890)撰《同治间福建创立船政局考》(上、下篇)、《书魏默深筹河篇后》等文,提出了编练水师护华商、购置-壮国防等主张。甲午战后,积极支持并参与维新活动。在京任职期间结识了康有为、梁启超等,并把梁介绍给当时陕西积极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刘古愚。他还为黄遵宪、汪康年等创办的《时务报》募收捐款……[详细]
  武宏是陕西咸阳人,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战士、班长、游击队长、管理员、中队长、副连长、连长等职,参加了宛平南教、平谷榆子山、宝坻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营长、副团长、支队长、团长等职,参加了卢台夜袭战、南胡庄狙击战、武清、京津铁路破袭、亮甲店、北孙庄、八达岭、保定、新保安、太原、兰州、宁夏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副师长、副师长兼参谋长、师长,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副司令兼后勤部部长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武宏1955年被授予……[详细]
  竹子 (1960~)原名魏杨青。陕西阳陵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文艺系。历任陕西电视台、西安电影制片厂,《西部电影》杂志主编、专业编剧,陕西作协、西安作协理事。1981年开始发表小说。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黑谷》,小说集《血色残阳》、《夏天的回忆》,散文集《白瀑布》,电影剧本《野山》、《川岛芳子》、《浴血红马车》、《牵挂》,电视电影剧本《洋老板,女司机》、《情醉吐鲁番》、《九十九天》、电视连续剧剧本《走出冬天》、《秋天的愤怒》、《好戏连台》、《马路警察》、《大路朝天》、《南来北往》、《寻人档案》、《歌起歌落》、《……[详细]
赵岐 [] (108201)
  赵岐(?~201年),字邠卿,原名嘉,字台卿。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后期著名学者,以刚正不阿而著称。赵岐自幼从学,博通经籍,以才艺见称于乡里,秉性耿直,有济世之志。然而他生活在日趋腐败的东汉晚期,外戚和宦官轮流-,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声色犬马不绝于朝,流民饿莩遍布于野。他也曾到州郡去做下级官员,但因他疾恶如仇的性格被赶了回来。他娶妻马宗姜,是外戚豪族马融的堂妹。但他耻于与外戚交结,不愿意趋炎附势,更不肯与人品不高的马融来往。一次,马融来他家看望堂妹,他别居一室,不与相见,还对朋友说:“马季长虽有名当世,而不持士节,三辅高士未曾以衣裾襒其门也。……[详细]
   【胡登洲】(1522~1597)中国伊斯兰寺院经堂教育创始人。字明善。咸阳市渭城区人。明嘉靖年间,朝觐麦加回国后,立志兴学,率先改革口口相传教义的办法,开创了我国伊斯兰寺院经堂教育。他专心研究宗教哲学,使用阿拉伯文经典,创立了伊斯兰教陕西学派,被中国穆斯林尊为“胡太师祖”。 ……[详细]

全部渭城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