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陕西 > 咸阳 > 秦都区名人

秦都区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王重阳】(1112~1170)道教全真派创始人。始名中孚,字知明,号重阳子。咸阳市秦都区人。幼学儒术,长大后入学府,善于作文,颇喜弓马。年轻时投靠金廷,易名世雄,字德威,以求取功名富贵。因仕途失意,辞官解印,黜妻弃子,隐居终南刘蒋村,沉沦酒坛,自暴自弃。金己卯四年(1159)夏望,醉卧于甘河镇,自称遇仙入道,更名王吉吉,号重阳子。从此潜修金丹,佯狂装疯,开始了他的宗教生涯。后来打坐-,确立全真宗旨,倡道关中。大定七年(1167)东出潼关,于山东宁海(今牟平)筑园传教,度化了马钰、谭外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七大弟子,号称“全真七子”……[详细]
窦琮 [] (?~620)
  窦琮(?~620年),隋末唐初将领。鲜卑族。扶风平陵(在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西北)人。他出身于官宦世家,为贵族。仕隋为左亲卫。炀帝大业末年,因犯法逃亡到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依附于太原留守李渊。当李渊父子筹备起兵推翻隋王朝时,他参与谋划,担任统军。李渊发兵南下,他随军作战,攻西河破霍邑,以战功被拜为金紫光禄大夫,封扶风郡公。刘文静领兵据潼关迎战隋将屈突通,他力战大败隋军,并率轻骑追击屈突通,于稠桑俘获了屈突通。后率兵东进,攻下陕县,占据太原仓,以功被拜为右领军大将军。当时,隋河阳都尉独孤武暗中要求归降唐军,李渊命他率步骑兵一万人马接应,他迟疑不进,诒误军机……[详细]
  刘古愚(1843~1903)名光蕡,字焕堂,号古愚。陕西咸阳天阁村(今属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人。从小喜爱读书,清咸丰八年(1858)入乡塾时已能“诸经成诵”。清同治四年(1865)应童子试,名列榜首。同年入关中书院,业师为翰林院编修黄彭年。九年(1870)肄业,先后在渭南、咸阳任教。清光绪元年(1875)参加陕西乡试,中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落榜,从此绝意仕途,誓不为官,积极倡导并实践普及教育、培养人才,使中国富强的主张。清光绪十一年(1885),刘被聘为泾阳泾干书院主讲,同时任味经书院(亦设泾阳县城姚家巷)讲习。这一年,他和前任味经书院山长柏景伟成立求友斋……[详细]
  萧贡(1158~1223年),字贞卿。金朝大臣、文学家,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成进士,初任镇戎州判官、泾阳令、泾州观察判官,后试补尚书省令史,到职数日被正式补用。擢为监察御史,迁北京(即金大定府,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转运副使。以养亲归乡。萧贡博学,以文章有名。复被擢为翰林院修撰。他上 书论政,认为往年之弊是“人才不以器识、操履,巧于案牍,不涉吏议者为工。用人不务因才授官,惟泥资叙。名器不务慎与,人多侥幸。守令不务才实,民罹其害”。【注:《金史·萧贡传》】提出“擢真才以振浇俗,核功能以理职业,慎名器以抑侥幸……[详细]
   王嘉(生卒年不详),字公仲,西汉大臣。右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秦都区西北)人。约汉元帝至哀帝期间在世。初以明经对策甲科录为郎,后为光禄勋掾。汉成帝鸿嘉年间(前19~前17)被超擢为太中大夫,出任过九江郡(治所在安徽寿县)、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太守。在任有政绩,召入朝任大鸿胪,调任京兆尹(治所在今西安市)。后升为御史大夫。哀帝建平三年(前4)任丞相,封新平侯。他生性忠直,敢犯颜直谏。哀帝宠幸董贤,肆意加官封爵,赏赐无数,他反复力谏,以至封还哀帝封董贤食邑2000户的诏书。哀帝怒,将他下狱。他仰天哀叹:“我王嘉执政,不能进贤能退不肖,死了也不能饶……[详细]
李寻 [] (?~前6)
   李寻(?~前6年),字子长,西汉官吏,大约生活在西汉成、哀、平帝三朝之间。司隶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秦都区西北)人。是西汉末年一位研究图谶之学的学者,对《尚书》《易经》均有较深的研究造诣。哀帝在位时,大司马王根把他举荐给朝廷,他曾向哀帝极力陈述外戚专权的恶果,并建议抑制外戚势力,多选用德行之士辅佐朝廷。哀帝虽未完全采纳其意见,但在许多大事上常受他的影响,每遇自然灾异或国政大事,常向他问策。而他的看法和对策常为后来事情的发展证明是正确的。一次,他根据天象观测,预言将有水灾,哀帝鉴于其言屡中,遂任命他为骑都尉,执行保护黄河大堤的要务。后来因夏贺良左道乱政一案……[详细]
   平当(生卒年不详),字子思,西汉大臣。祖父时自下邑(在今江苏砀山境)徙居平陵(在今咸阳市秦都区西北)。少年时为大行治礼丞,补鸿胪文学,后历顺阳长、旬邑令。又以明经任博士,迁给事中、丞相司直。因事被牵连违法,降为朔方刺史。后复起任太中大夫、给事中,迁大鸿胪、光禄勋。调任钜鹿太守、骑都尉。汉哀帝即位,召为光禄大夫、诸吏散骑。后历迁光禄勋、御史大夫、丞相,赐爵关内侯。次年当哀帝要正式加封爵位时,遇他有病卧床,家人劝他强起受印,为子孙谋得爵位,他却说我居高位已不能为朝廷出力,若免强受拜侯印,回头即身死,是死有余罪。现不接受封侯才正是为子孙也!一月后即卒。……[详细]
窦参 [] 唐朝宰相 (733792)
  窦参(733~792年),字时中,中唐大臣。平陵(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西北)人。工部尚书窦诞之玄孙。以门荫累官御史中丞。参习法令,通政术,“为人矜严悻直,果于断”。唐德宗时以为宰相,“阴狡而愎,恃权而贪”,因故贬至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宣武节度使刘士宁送给窦参绢五十匹,湖南观察使李巽上疏检举他“交通藩镇”。德宗怒欲杀之。陆贽替窦参说情,才未被杀,贬作郴州(湖南省郴州市)别驾(总秘书长),隔年,再贬驩州(现越南荣市)司马。不久赐死。全部家产、奴仆送至长安,连头上戴的发簪也充公。……[详细]
   田延年(生卒年不详),字子宾,西汉大臣。其先祖为齐国田氏大族,后徙居关中阳陵(在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东北)。他因颇有才干,被大将军霍光用为府吏,迁为大将军府长史。后出任河东太守,在任有政绩,被擢升为大司农。昭帝死后,昌邑王刘贺即帝位。刘贺不顾新丧,吃喝玩乐,贪图酒色,不理朝政。大将军霍光欲废刘贺,另立新君,曾派田延年征求大臣意见。一天,霍光召众臣商议,人多不敢言。田延年按剑威胁群臣同意霍光主张,当日议定另立新帝,即汉宣帝。宣帝以他辅立之功封为阳成侯。……[详细]
   刘愿庵(1895~1930)原名孝友,字坚予。陕西咸阳天阁村(今属咸阳市秦都区)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随父到江西,入南昌大同中学堂读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自动弃学,只身赴南京参加学生军。次年学生军解散,刘溯江而上,到四川嘉定(今乐山),在电报局找了一份勘测长途电话线路的差事。1919年到万县,在驻军卢锡卿部任参谋,不久又转入川军杨春芳部任秘书。1922年秋,杨春芳委任刘为丰都县知事。上任后,他清理冤狱,释放无辜;体恤民情,废除苛捐杂税;对欺压民众的团总、-,该撤的撤,该罚的罚,深受丰都民众爱戴,却遭到豪绅和驻军嫉恨,没过多久即被杨春芳下……[详细]
  赵葆华(1896~1966)原名尔鼎,字葆华,亦作宝华;化名周定一。陕西咸阳赵家村(今属咸阳市秦都区)人。1913年考入西安三秦公学。1917年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五四运动中参加了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的斗争。1921年初毕业返陕,曾去日本参观考察半年。回国后在北京和旅京陕西学生刘天章、杨钟健等创办进步刊物《共进》半月刊,不久又参与发起成立进步社团共进社。1921年冬回陕,先后在三原渭北中学、三原女中、西安省立二中任教,1925年任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校长。担任教职期间,热情指导学生阅读进步书刊,成立学生会,介绍师生加入共进社和青年生活社。同年5月和魏野畴等……[详细]
  刘自立(1905~1927)字敬斋。陕西咸阳白良村(今属咸阳市秦都区)人。1919年起,先后在咸阳县立高等小学和西安省立第一中学读书。1924年夏考入北京民国大学。1926年夏考入广州黄埔军校为第六期学员。1927年4月15日国民党广州当局叛变革命后,刘根据中共组织的指示,和进步同学一起离开广州经上海到武昌,被编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独立大队。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旋被中共组织派往北方。5月下旬,刘到天津与中共天津地方执委会组织委员于方舟接上关系,被留在天津参加中共的军事工作。是年秋,与张世祥被派往河南开封,行至邯郸因战争导致交通中断,又返回天津继……[详细]
  冯西海 (1963~)笔名晴雪。陕西两寺渡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陕西省财经学校企财专业。在职大学文化程度。历任会计、工会干事,《陕西工人报》驻站记者,《工人文化报》部主任,区委宣传部新闻干事,《秦都文明》报总、副部长、常务副部长,现任咸阳市秦都区文联主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短篇小说、诗歌在《星星》、《辽河》、《延河》、《芳草》、《山西文学》等文学期刊发表。著有长篇小说《爱恨无奈》、《彩票》以及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6部170多万字。作品曾被浙江省教育厅推荐收藏,……[详细]
   云敞(生卒年不详),字幼儒,西汉大臣。平陵(今陕西咸阳秦都区)人。年青时拜同县人、博士吴章为师,习读《尚书》。汉平帝即位之初,王莽执政。吴章因参与反王莽事件,被杀,弃尸长安东市门。吴章门生千余人皆更名,改投他人为师。时云敞为大司徒掾,自报为吴章门徒,殓葬吴章尸首。车骑将军王舜赏识他的志节,荐其为中郎谏议大夫。王莽称帝后,王舜为太师,欲荐云敞任要职,因病未遂,后被擢为鲁郡大尹。更始帝刘玄入长安后,安车征敞为御史大夫。后因病免官,卒于家。……[详细]
   【刘古愚】(1843~1903)教育家。名光,字焕堂,号古愚。咸阳市秦都区人。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先后任教于西安、三原、泾阳等地,曾出任味经书院山长、崇实书院院长。他主张教育救国,重视学用结合,将算学列为必修课程。1895年后,响应康梁变法,积极宣传西学,时有南康(有为)北刘(古愚)之称。晚年主讲烟霞草堂,又移教甘肃大学堂任总教习。著有《五经臆解》、《大学古义》、《史记货殖列传注》、《前汉书食货注》等。后人辑为《烟霞草堂文集》等。……[详细]

全部秦都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