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上海历史名人介绍13

上海历史名人介绍13

更新时间:2023-03-15

  陈寅生(1899~1972年),漕泾乡东海村人。务农为业,兼事近海捕捞。1949年12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漕泾二十七军八〇师二三八团九连指战员,水上作战演习时,遇风暴失踪。他受部队-之聘,与另一位船老大驾舢舨,带领战士找遍了近海10多个小山,历时6天未获消息。此时,浙江镇海发来电报,得知九-士困在距训练地点100多里的王盘山。被当时盘踞在滩浒岛上的国民党军队发现,并强令两个青年渔民送招降信,被……[详细]
  蔡振(1889~1972年),又名毓中,字亮工。朱泾镇人。民国9年(1920年)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前身)毕业,投身于水利事业。民国18年起先后在导淮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等单位任技正。民国22年黄河决口,参加堵江复堤、导淮入海和苏北滨海区整治等工程。抗战时期,导淮委员会迁至四川綦江。其时物资材料缺乏,他受命筹办代水泥制造厂,任厂长。所生产的代水泥,对川、黔等省的水利工程建设起……[详细]
  李一谔(1898~1929年),乳名雪元,金卫乡长春村人。19岁考入上海文治大学,攻读文学专业。民国9年(1920年)冬,离校归乡,变卖田产,筹款办学,力图教育救国。翌年秋,接办甪里小学(原云溪小学),自任校长,学生多为贫苦农民子弟。在校内创办进步刊物《社会钟》,撰文揭露和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在此期间,他参加了由侯绍裘等进步人士创建的宣扬-、五权宪法的革命团体“三五社”,在侯绍裘等人的影响和引荐……[详细]
  沈世骐(1896~1988年),字思期,朱泾镇人。11岁丧父。母子相依为命,毕业于南洋中学。民国4年(1915年)起,在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明强小学及县立女子高小执教。民国9年,任金山县国语指导员,开办国语讲习会,自任主讲。后任县视学员。翌年,参加江苏省教育总会、江苏省义务教育期成会,并于中华职业教育社任干事。在此期间,他受邀奔波于苏浙地区的一些市县讲学,与教育界人士交流教学经验。民国14年(192……[详细]
  程夷谷(1895~1951年),枫泾镇人。民国16年(1927年)起,任枫泾南镇自卫团团总。翌年勾结北镇豪绅、自卫团和嘉兴、松江、青浦-,偷袭大方庵,使枫泾农民军副指挥陆龙飞和吴志喜等被捕牺牲。是年秋,率保卫团到浙江里泽、姚庄一带捕杀农民协会会员5人。民国19年3月18~19日,又率保卫团配合嘉善-,在枫泾近郊网埭一带搜捕共产党人,当场打死农民协会会员邬三老虎,并将所抓19人押至嘉善,其中张顺元、……[详细]
  陆愚青(1895~1980年),新农乡新范村人;金愚云(1914~1983年),新农乡长浜村人。两人都是先学泥工,后学雕塑、绘画。他俩长期合作建造亭园第宅,擅长于雕塑历史和神话故事中的名人,也工山水、花鸟;并善水粉画,如灶面画“天官赐福”、“寿星献仙桃”、“鲤鱼跳龙门”、“聚宝盆”和“万年青”等。他俩的作品流传于朱泾、张堰、平湖、松江等地,比较著名的有朱泾杨爷庙的照墙、泖港氽来庙的打唱台和松江岳庙……[详细]
  李海霞(1893~1980年),又名时霖,枫泾镇人。自幼勤学,善书画。民国初,就读于上海法政大学,后考入外交部工作。民国13年(1924年),在瑞士日内瓦国际联盟工作。以外交官身份宦游法国、意大利、墨西哥等国。民国19年,任智利代办,任职期间,促使中国与阿根廷建交。并为在智利的无籍华人转为智利籍公民与智利政府作了交涉,曾获智利政府勋章。民国23年回国后,任厦门市市长。当时厦门市小学教师已欠薪达三月……[详细]
  姚光(1891~1945年),一名后超,字凤石,号石子,又号复庐,张堰镇人。世代书香,为金山望族。清宣统元年(1909年),南社始创时,即为骨干,并与高天梅、高吹万、柳亚子等人同创“国学商兑会”。民国7年(1918年),柳亚子辞南社主任职。乃推举姚继任。就职后,曾于上海徐园举行雅集。社中经费缺乏,他即出资刊印《南社丛刻》第二十、二十二集。故有“前有柳亚子,后有姚石子”之说。民国13年,任国民党金山……[详细]
  顾水如(1890~1971年),名思浩,小名寄龙,枫泾镇人。9岁学奕,对家藏棋谱悉心研究。后渐悟棋理,便不再满足于读谱摆局。时枫泾某布店有一老者,棋艺甚高,他初与之奕,屡战屡败,但毫不气馁,回家后把棋盘画在帐顶上,反复推敲,复与老人奕,则每奕皆胜。老人称赞不已,时年14岁。两年后,他的棋艺在乡里已无敌手。为广开棋路,增进棋艺,他去上海,先后受教于无锡范楚卿、合肥张乐山等高手;尔后又东渡日本接受现代……[详细]
  孙雪泥(1889~1965年),名鸿,号枕流居士。亭林镇人。出身贫寒,为人慷慨豪爽。6岁学画,诗、书、画皆善,尤以画梅擅长。他的诗清新活泼,如“送穷有赋何须续,人比梅花更耐寒”、“雨余石笋龙鳞活,风过瓷盆佛手香”等佳句。曾刊有《雪泥诗集》。30年代初,曾为冠生园广告宣传员,后独创生生美术公司,出版《世界画报》等许多颇有影响的美术刊物。曾在《笑画》画刊中,亲自创作长篇连环漫画《马浪荡改行》,针对旧社……[详细]
  徐乐同(1888~1970年),又名桂八,字仰高。松隐乡浩光村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上海中国公学读书,翌年参加“乙巳同盟”,经孙中山介绍进钮永建办的紫冈武备学堂,因学堂被清廷查封,后毕业于广西讲武堂。宣统三年(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在钮永建组织下,徐乐同等50多人,以两个火药包夺取了上海兵工厂。事成后,钮主持松江军政府,徐举办陆军干部学校,并兼任弁目队队长。民国2年(1913年……[详细]
  高平子(1888~1970年),名均,字君平,别署在园,因慕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字平子),故自号平子。本县张堰乡秦望村人。出身书香门第,父高煌为清末举人。延顾莲芳为塾师,深植国学之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入上海震旦学院,攻读拉丁文及法文,并学习物理、几何及西方哲学。民国元年(1912年)大学毕业后,致力于天文学研究,先于佘山天文台实习,得台长蔡尚质神父(法国人)悉心指导,遂得通天文之学。民……[详细]
  蔡模(1887~1930年),字恕一,号韬庐。松隐人。因排行居长,故又号大道,与其弟蔡权、舅陈陶遗等同为南社社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陈陶遗奉命谋刺两江总督端方,从日本携带枪枝0回沪,他前往接应秘密转移乡间。翌日,因叛徒告密,陈在沪被捕,他即将枪械沉入黄浦江,当局因找不到证据而将陈释放。他秉性刚直,急公好义,尤为关心教育事业。光绪三十四年,在家乡创办简实学社,以后又历任东二乡第一国民学校、……[详细]
  陶芑生(1885~1965年),号大。枫泾镇人。少时随父习医,后又拜外科名医倪云桥为师,刻苦攻读《外科正宗》、《洞天奥旨》等专著,尤对《疡科心得集》潜心研究。20岁在枫泾开业行医,以“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为宗旨,遇贫困者求医,不收诊金,免费送药,时有士绅汪周南,患脑疽久治不愈。后请他诊治,霍然而愈。汪感激不尽,以300元银洋相酬,陶婉言拒收,劝汪将贫困者赊欠的债券,当众烧毁,感其德者甚众。陶在医学……[详细]
  周士桢(1882~1944年),字瞻岐,亭林镇人。曾就读于上海沪南三等公学,与蔡鹤卿、林长民等结成忘年之交,在他们的影响下,热心国事。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后历任镇江中学、皖江中学教员。宣统元年(1909年),因母病辞归,后入南京法政学堂深造。民国3年(1914年)以第三名的成绩毕业。赴北京任陆军部军法裁判处军法官,大小之狱,虚心周询,必得其情,然后慎重断案。后升为一等法官,并授与四等文虎章……[详细]
  高燮(1879~1958年),字时若,号吹万,又号寒隐、黄天、葩叟,别署志攘,出生于张堰乡秦望村,世代书香,家道殷厚,一生嗜读,藏书十余万卷,尤以《诗经》最为详备,有注疏、论辩、纂述、宋元铅椠、善版孤本千余种,为江南著名藏书家。他早年不满晚清腐败统治,赞赏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与柳亚子、胡石予、钱梦鲸等人交往甚密,谈诗论文,探讨国是,抨击时弊,为南社耆宿。曾作《醒狮歌》、《宝剑篇》等诗文鼓吹革命。如《……[详细]
  高旭(1877~1925年),字剑公,别字钝剑,号天梅,又号江南快剑,笔名秦风、爱祖国者等。张堰乡人,青年时代立志推翻清王朝统治,热情歌颂太平天国革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唐才常在汉口起义失败,他愤然写下了“热血横飞恨满腔,汉儿发愿建新邦”的诗句。光绪二十九年,在张堰镇主办,《觉民》期刊。翌年,留学日本,攻读政法。在东京结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一年9月,他在东京创办《醒狮》月刊,……[详细]
  张新(1874~1916年),字瑛如,吕巷镇人。父母早丧,迁家廊下,致力于学问。画学南田,书法宗板桥,动、植物等科学则崇尚实践,于水彩、铅漆及油画、篆刻等均能极其工致。其作品,曾于巴拿马各赛会上展出。清宣统三年(1911年),迁返吕巷,时沈叔眉筹建养中学校,他竭力赞助。并说:“虹桥有座庙,巫祝蛊惑人心,以至乡里人得病不求医,如此陋俗不废,兴学又有何用?”于是就在这座庙里创设浚蒙小学。自任校长,驱散……[详细]
  黄继曾(1872~1911年),字公续。家资富厚,急公好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和光绪三十四年,皖南休宁等地水灾,他集资10万缗(千文)以作救济。后云南、山西、徐州、淮北等地饥歉,复捐银10万余两。八国联军侵华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竞以兴学救亡。他慨然以培植人才为己任,光绪三十一年独创明强两等小学于朱泾镇。学校分南北两部,为便利学生往返,在市河上架起“新木桥”。民国2年(1913年),该校……[详细]
  蔡叆裳(1869~1931年),又名树,号字护,漕泾乡护塘村人。18岁入学宫,善诗词,常与柳亚子、胡朴安等相唱和,被赞为南社文坛健将。他出身中医世家,精通医理,对前辈医学著作扬长弃短,批判继承。在行医中辩证施治,每奏奇效,名满浦江南岸。如有一当地农民,因连续高烧,神志昏迷,谵言如狂,他命病家将患者裸坐盆中,频频以冷水喷淋,遂得神志清醒,症渐痊可。平时处方用药常剂量超常,而使重病痊愈。他为人好义,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