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上海历史名人介绍15

上海历史名人介绍15

更新时间:2023-03-15

  朱涛(生卒年不详)字松岩,居吴做。少年气盛,不应科举,清秀兴学,创办殷行乡小学校。辛亥武昌起义,浙沪响应,军政分府任朱涛为民政参议兼民团局团总委,赴嘉定商榷反正,被南翔陈榕诬指为匪,禁烟狱中多日,幸得嘉宝人士营救,始免于难。又奉命设同盟会于吴淞,被推选为会长。癸丑(1913年)之后,朱涛向当局提出建议,不但不被采纳,反被拘于镇署军法处,几乎遭枪毙,后得释。以后不问政事,专致力于乡村教育,农工子弟沾……[详细]
  刘世安(生卒年不详)字小亭,居吴湘。父端湾曾恢复积德善堂,世安继承父志,每遇地方慈善事业,率先捐资赞助。为兴复救生局,他作出规划,独立筹垫经费,在海滨造船建屋。光绪九年(1883年)七月,暴风巨浪冲毁镇东签船码头塘石十余丈,全镇哗然,世安是重金招募乡民抢修,共出私资五万金,在汛期修复出险,受到各界民众赞颂和政府的嘉许。……[详细]
  孙汝俊(生卒年不详)字冠卿,居吴世。幼经丧乱,艰苦备尝,中年以鱼商起家。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与张春等筹设渔业学校,培植专门人才。倡立吴淞商会,团结商界同仁。对修筑泄宝路、修建吴淞大桥等地方公益事业,热诚参与,担当重任。在“五四”运动中,在孙汝俊带领下,商会决定将各商店所存日货送宝山县民众通俗教育馆作国耻纪念展出,并派出4名调查员随时抽查各商号,发现销售日货的当即议罚,决不姑息。6月7日,领……[详细]
  朱治(生卒年不详)字水澄,居吴淞。毕业于宝山县学堂,补诸生,又考入京师译学馆,毕业后授七品小京官,在邮传部供职。辛亥年,辞去官职回乡,被推举为吴淞乡议会议长,为地方上做了不少有益于百姓的实事,诸如修筑道路、桥梁、建造校舍、购置救生轮船等。民国16年(1927年3月)。北伐军抵沪,有个姓普的乘机占据炮台,自称要塞司令,要召集吴淞绅商议事,朱治揭穿了这一诡计,维护地方治安。……[详细]
  印书畦(1870~1937年)字湘孙,宝山县吴徽乡人。清末监生。民国初年,历任吴徽乡董事、宝山县劝学所所长、县田地册单事务局局长等职。他热心家乡公共事业,曾在印家宅创办小学,使70余名农村儿童能入学读书,学校先是私立,以后改归乡立,为第六初级小学校;他发起兴筑从吴湘镇到杨行的石皮路,方便交通往来;还创办了吴淞乡救生局,租用救生船营救黄浦江及长江上发生意外的落水者,乐善好施,为人们所称颂。民国11年……[详细]
  周志常(1907~1941年)又名维刚,淞南乡人。在学生时代即追求真理,嫉恶如仇。民国17年(1928年)在宝山师范读书时,中共吴湘区委派人到学校秘密发展党团组织,周志常加入了共青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在学校里负责图书和壁报工作,经常向同学介绍革命书籍,宣传进步思想,借壁报《晨钟》,宣传工农大众受压迫的痛苦和对剥削制度的反抗,使许多同学受到教育。师范毕业后在顾村胡家庄小学教书,兼办农民夜校,……[详细]
  徐克强(1908~1942年)湘南乡徐家湾人。原名世祥,学名开甲,中共党员。民国26年(1937年)在上海第一国际难民收容所工作,任中共支部书记,由于日夜工作,累得经常吐血。民国28年10月,难民所解散后去苏(州)常(熟)太(仓)地区负责开辟阳澄湖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苏州县委组织部长兼消陆区委书记、苏州县委书记等职。民国30年年底,任中共泰县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31年5月,任县委书记……[详细]
  徐国璋(1921~1945年)宝山县大场乡人,中共党员。民国27年(1938年)进上海同仁医院护士班学习,次年因病退学,进吴湘医院工作。民国30年六七月间,新四军第六师参谋处侦察科长王征明因病住院时,接到谭震林师长关于-要了解上海改情的秘密指示,经与徐国璋相识,发现徐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王征明即向徐说明新四军要了解吴淞日军的情况,要他做情报工作。徐国库接受了任务后,又发展黄眷澜参加情报工作。黄眷澜是……[详细]
  孙了红(?~1958年)自号“野猫”。祖居吴淞镇,家境清寒,30年代中国侦探小说作家,笔下的鲁平是一个系红领结、叼烟斗,左耳有一颗红痞的血肉丰满的侠盗。民国35年(1946年),孙担任《大侦探》主编,除写侦探小说外,也写通俗小说、散文,并翻译小说。50年代初,写过以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事迹为主题的新编历史剧《万古忠义》,以及《三不愿意》、《滴仙怨》等剧本。后因病不能再写大型剧本,改写《绿色之烛》连载……[详细]
  陈雪痕(1893~1968年)原名明发,宝山人。曾肄业于教会办的三育大学,尔后在常熟、江阴、昆山等地作传教土。民国12年(1923年)来吴精创业,由宗教职业者转为商人。先在盛藻洪南岸开设公记竹行,他待客热情,生意日趋兴旺。不几年吴淞的宝丰木行、吴淞面粉厂、和记新米店都有他的股份。陈雪痕热心吴淞地区公益事业。解放前出资襄助筹建救火会、中山纪念堂、蕰藻浜大桥,并动员他人资助。抗战胜利后疫病流传,发起在……[详细]
  沈福全(1924~1976年)吴淞乡陈巷村人,中共党员。早年父母双亡,16岁进吴淞永安二厂做工,4年后被解雇,以卖豆芽为业,兼种少量土地。解放后,土改中分到了土地,翻身感促使他专心务农。1951年,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号召,带头组织“沈福全互助组”。1953年办起吴淞区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创办高级社——红旗一社。在农业生产上,带领社员一起苦干,善于革新创造。台风季节……[详细]
  黄治功(1897~1976年)字秉钧,杨行人。幼承家学,系祖传十二世内、外科中医,对《伤寒论》及清代叶、薛、吴、王四大温病名著能背诵如流,灵活应用。未及而立之年,屡起重症病人于垂危,名盛于罗径、盛桥、宝山、庙行一带,常出诊至深夜方归。对贫病施诊,不计报酬,并常备药物相赠。由于疗效显著,医德高尚,深受病家爱戴,声誉卓著。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旅居上海斜桥,历时三载,诊务繁忙,因家乡父老多次请求返里以解……[详细]
  唐承宗(1906~卒年不详)字缵之,吴淞人。早年在吴淞镇常熟花行经商,参加上海地方自治训练所后转入政界,担任吴淞区市政委员会办事处市政委员。民国21年(1932年),由吴淞要塞司令部邓振检介绍,拜入杜月签门下,社认为唐属于“有才干而无脾气”的人才,很看重他。一二八淞沪抗战时,被推举为吴淞保卫团团长,有400多名团员。战后曾经办被战火毁坏的民房重建善后事宜。民国22年5月,上海青帮最大的社团恒社成立……[详细]
  吴镇宇(1920~1980年)宝山县城厢(今友谊路街道)人,中共党员,上海同德医学院毕业。民国34年(1945年)2月任新四军第七师卫生部外科医师。1950年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卫生厅技正。1954年起任人民卫生出版社部副主任。他热爱卫生出版事业,在提高图书质量上做了大量工作,把积累的经验,编写成《工作手册》,翻译出版了《克氏外科学(腹腔外科)》,并在医学刊物上曾发表了不少医学论文。……[详细]
  鲍尔一(1921~1990年)宝山县城厢(今吴淞区友谊路街道)人。暨南大学毕业,因成绩优异留校任助教。民国36年(1947年)1月赴台湾,历任台湾航业公司会计副主任、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会计处长、中国银行监察人、中国造船公司副经理、中央银行监事等职,还在台湾、政治、交通、东吴、辅仁等大学任教授、系主任、研究所所长,硕士、博士考试委员。曾先后列入英国和美国的《世界名人录》。鲍尔一对工作一丝不苟,曾……[详细]
  钱行素(1915~1968)钱行素,女,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著名短跑运动员。钱行素,1930年入东亚体专附属师范科学习。1931年9月,在第二届全市运动会上获女子100米、跳远冠军,并创全国纪录。1932年参加在沪举行的万国运动会,获4×100米接力冠军。1933年10月参加中国第五届全运会,获女子100米、200米、80米低栏、4×100米接力冠军和跳远亚军,创4项全国新纪录。国民政府-授予……[详细]
  陆礼华(1900~1997.6.3)陆礼华,女,江苏青浦(现属上海)人。陆礼华于中国体操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同时兼任东亚体专、勤业女师,民生女校等校体育教师。陆礼华受“五四”运动影响,于1922年提出了“繁荣我中华民族,必先健壮其母亲的体格。中国妇女的健康,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子孙万代”的观点,为了“中国妇女的解放”,“强健妇女体格,培养女子体育师资”,22岁的陆礼华在虹口邓脱路(今丹徒路)谦吉里租赁……[详细]
  王佩贞(1904~1998)王佩贞,女,上海市人,民进会员。王佩贞1926年毕业于沪江大学教育系,先后在杭州弘道女中、上海清心女中任训育主任、教务主任。1930年继续在沪江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研究生。1931年9月任裨文女子中学校长。1937年及1948年两度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欧柏林大学进修。回国后继续担任裨文女中校长。1950年教会学校断绝外资津贴,学校新生,更名为私立沪南女子中学,王佩贞任校长……[详细]
  王孟斑(1926.10.26~1997.8.18)王孟斑,男,江苏南汇(现属上海)人,中共党员。王孟斑1945年9月~1947年8月在新陆师范学校读书时从事-,1947年8月毕业后在虹北小学任教,194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教师争民主、反美蒋的运动。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由组织分派到上海市军管会新成区接管委员会任秘书,1952年9月在致远中学任教,1953年9月~1965年8月先后在上海新……[详细]
  胡鸿飞(1925.3.21~2001.7.31)胡鸿飞,男,上海市人。胡鸿飞1958年起在南市区青少年业余体校任专职跳高教练。1981年被评为国家级教练。1982年进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任跳高教练。结合中国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创造出一套独特的背越式跳高训练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跳高选手。用其首创的“打击式快速助跑结合快速摆腿”的技术带训的朱建华,在1983年6月~1984年6月一年间接连3次创造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