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电商问答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电商品牌

排行榜

韩剧tv

最新电视剧

最新电影

最新动漫

最新综艺

明星

韩剧tv

电视剧

电影

动漫

综艺

明星

排行榜

剧情库

网剧推荐

内地剧情

港台剧情

韩日剧情

欧美剧情

泰印剧情

剧情简介

影视动态

演员表

热播剧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877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877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03-15

41、王同祥 (18771911)
  王同祥(1877-1911),字吉人,墟沟人,他醉心于清末维新运动,天天忙着举办地方公益。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和地方士绅于东街第藏庵(即现在的墟沟小学)内,办了一所经正小学,不久即告停顿。紧接着又于是年冬在墟沟南城头自家的宅院里自费办起了崇正小学,天天督促工匠打课桌,修教室,废寝忘食。这两所小学,即读教科书也读四书五经,介于新学与旧学之间。当时土匪猖獗,他又编练团练(一种地方武装),筹款购0……[详细]
42、颜惠庆 (18771950)
  颜惠庆(1877~1950年),字骏人,同安县嘉禾里人,出生于上海。父永京,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建筑学院,基督教牧师,后任上海圣约翰书院院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颜以优异成绩获美国维金尼亚大学文学士学位,是毕业于该校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回国后,执教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当时的上海,外国人汇集,竟无一份中国人办的英文报纸。颜与《南方报》商定,在该报专辟英文版一页,由他与唐国家担任。除译载电讯外,对……[详细]
43、蒋步颖
  蒋步颖,蒋字再叔,涧滨居士其号。光绪三年(1877年)生于永靖县碱土川之蒋杨家村,1958年,以81岁高寿在故里辞世。蒋步颖少时授业村塾,习诵诗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河州知州杨增新选邑之生童,蒋步颖名列第二,得进凤林书院,学时文,求经世之学,又习以应试文章,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中秀才。然随着清政府废科举,蒋步颖终绝入仕之念。20年后,49岁的蒋步颖还在诗中为之自叹:立名徒抱文章志……[详细]
44、经亨颐 (18771938)
  经亨颐(1877—1938),字子渊,号石禅,晚号颐渊,别署听秋,上虞五驿乡(今驿亭镇)驿亭村人。自幼入塾读书,18岁寄住上海伯父经元善家。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参加经元善为首的上海绅商士民1231人联名电奏,反对慈禧废光绪另立新君,遭通缉,避居澳门。二十九年初,赴日本人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攻教育与数理。与孙中山、廖仲恺相识,加入同盟会。三十四年起,曾三次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代主校务和校……[详细]
45、王德有 (18771951)
  王德有王德有,浦城岱后村人。清光绪三年(1877)生,家有纸槽和几十亩田。民国15年(1926)4月,土匪马云龙率300多人,到新兴七一带(今枫溪乡)打家劫舍,4月14日,王德有为首组织群众1000多人自卫,将马匪打败。次年6、7月间,崇安岭根农民自发起来杀死捐棍,抗捐抗税,军阀卢兴邦派兵去镇压,王德有又率民众去支援。此后,王德有成为新兴七地区的联首。民国16年7月下旬,中共崇安特别支部成立简称“……[详细]
46、郑吉人 (18771952)
  郑吉人(1877~1952)原籍青阳县,生于屯溪黎阳村。清末,继承祖业,经营屯溪郑景昌南货店。他破陈规,创新路,确立经营方针:“深购远销,薄利多销,着眼零售,带动批发”。扩大杭州老庄;增设上海、宁波座庄、兰溪寄庄;并在鄱阳、汉口、广州及东北等地设挂庄。还在港口、茶园两镇分设“泰源昶”酱园和“同茂春”油坊,为运输中转站,使购、销、运有机结合。郑景昌南货店经营的品种繁多,海味、干果、粮油、瓷器、土特产……[详细]
47、毛吉生 (18771947)
  毛吉生(1877~1947),又名恒遇。上海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自设私塾。光绪三十年,经陆文麓介绍,任栖流公所干事。翌年接办该公所义塾。光绪三十二年,保安义塾与栖流公所义塾合并成立和安小学堂,毛任堂长。民国元年(1912年),该学堂改称和安小学校,毛任校长。和安小学堂初创时,学生寥寥。毛带领工友肩扛“劝学”小旗,手摇铜铃,沿街劝导居民送孩子入学,并广泛争取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在毛的经办下……[详细]
48、施肇基 (18771958)
  施肇基(1877—1958年),字植之,江苏苏州吴江人。早年就读上海圣约翰书院。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赴美国,任驻美使馆翻译生。后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获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 施肇基先求学于南京,后于1888年转入上海圣约翰书院学习。1893年,随同中国驻美国公使杨儒赴美,任翻译生,入华盛顿市立中心中学学习。1897年,伍廷芳代杨儒为驻美公使,施升任随员,旋辞职入康奈尔大学学习。 1899……[详细]
49、康耀辰 (18771953)
  康耀辰(1877—1953),字乐山,本市山西会馆巷人,清末秀才。性耿直,不善言辞,素有教育救国之志。废科举后,康耀辰考入三原宏道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被清政府遣派到日本东京帝国高等师范地质博物系学习,和同学于右任一起拜见在日本的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推翻清王朝的活动。留学期间,他感到日本教学方法先进,节衣缩食,购买不少教学仪器,以备回国后使用。1913年,毕业后回到汉中。临时……[详细]
50、李松元 (18771960)
   李松元(1877~1960),又名李森,镇安结子乡人。1909年毕业于西安巡警学校,1910年任西安北城二区巡长。1911年在西安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任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五十一旅营书记。1918年被遣散到华县郭村教书。1927年任西北军胡立生部团书记、旅书记。 1928年任镇安县代县长三个月。1930年任高陵县长一个多月。以后相继在云镇、回龙、县城等地教书。195……[详细]
51、良弼 清末大臣、宗社党首领(18771912)
  • 良弼
  良弼(1877年--1912年),清末大臣、宗社党首领。晚清满洲镶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字赉巨。曾留学日本,入士官 学校 步兵科。毕业回国后,入练兵处,旋充陆军部军学司监督副使升司长。禁卫军成立,任第一协统领兼镶白旗都统。以知兵自诩,他参与清廷改年制,练新军,立军学,尤注意延揽军事人才,与铁良等被称为清季干将。在1911年(宣统三年)10月“武昌起义”后,坚决主张镇压,反对起用袁世凯。12月调任军谘……[详细]
52、聂袭 (18771942)
  聂袭(1877~1942),女,字佩兰,清光绪三年(1877)生于其父任所四川成都。少聪敏,其父视如掌珍。7岁,其父延师授读闺阁,一年后因师亡辍读,遂自学。博览群书,熟读唐诗千余首。10岁能吟咏,15岁诗闻于成都。后随父回衡阳县石坳乡。23岁适流光岭茶市人曾实秋为妻。曾亦饱学之士,夫妻唱和,相得甚欢。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其夫奋臂扼腕,弃家从戎,入贵州士官学堂,学习军事。聂感时伤乱,结……[详细]
53、曹典球 (18771960)
  曹典球(1877~1960)曹典球,字籽谷,号猛庵,长沙县曹家坪(今属黄花镇)人,清光绪三年(1877)生。二十一年考取秀才,甲午战败后立志救国,潜心研究西学,人时务学堂求学。二十四年,在经济特科考试中名列第一,旋与谭嗣同、唐才常一起参加戊戌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受清政府通缉,旋去郴州办《政学征信报》,鼓吹新学。二十九年应欧阳中鹄聘请,任浏阳县小学堂总教习,开始教育生涯。次年,应熊希龄之邀,任西……[详细]
54、薛平清 (18771951)
  薛平清(1877—1951),原名佐清,清政府被推翻后改为平清,又名扬波。社坡榄沙岭人。清末秀才。是县内有名的大恶霸,横行东区数十年。薛平清18岁时任社坡团局局董。1898年,他勾结地方反动势力,-反清组织“0会”,-社坡赵村屯等地农民百余人,因此得到官府的宠信。1921年东区联团总局成立,薛平清任局董。他自订法规,作威作福,大肆杀戮。1923年农历七月初一日,他派人抢劫木乐圩,焚烧洞心、独磊、北……[详细]
55、郑德润 (18771926)
  郑德润 (1877~1926)又名道全,字子修,陈家坝乡孔家湾村人。幼年好学,攻读诗书,善书好画,清宣统元年(1909)中拔贡。为人忠厚,待人宽恕,好施舍,办义学,修桥梁,人称“郑善人”。据民国《续修陕西通志稿》载:“清宣统年间,拔贡生郑德润为陈家坝渡口捐建渡船一只”。民国8年(1919)以前陈家坝地区无学校,郑用四亩地家中的街房6间自费筹办“养正学庄”,私资聘师,收学生60多人,时达7年。郑还投……[详细]
56、刘子山 (18771948)
  刘子山(1877—1948)名碧云,字紫珊,又作子山。掖县湾头村人。东莱银行董事长。童年读过私塾,14岁独自到青岛谋生。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刘子山开始为德国建筑师当翻译,同时为人代办建筑材料。1910年,在青岛独资开设福和永木材行。次年,又买下海西旧窑场,将其扩建成福和永窑场,-洋式红色砖瓦。由于产品适合当时青岛建筑业的需要,质量较好,所以销售很快,获利不少。他还受聘担任德商礼和洋行华人经……[详细]
57、高旭 (18771925)
  高旭(1877~1925年),字剑公,别字钝剑,号天梅,又号江南快剑,笔名秦风、爱祖国者等。张堰乡人,青年时代立志推翻清王朝统治,热情歌颂太平天国革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唐才常在汉口起义失败,他愤然写下了“热血横飞恨满腔,汉儿发愿建新邦”的诗句。光绪二十九年,在张堰镇主办,《觉民》期刊。翌年,留学日本,攻读政法。在东京结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一年9月,他在东京创办《醒狮》月刊,……[详细]
58、李韫珩 (18771948)
  李韫珩(1877—1948),国民党中将。宁远县礼仕湾人。早年报考保定军校。毕业后,应零陵镇守使刘建藩之请,任参谋长。积极拥护孙中山,在湖南最先举起护法义旗。在战争中,常以迂回战术取胜。1920年,在驱逐张敬尧的长沙战役中,他亲率卫队数十人,率先攻入城中,旋任长沙警备司令。三湘人士,都视他为名将。1924年,李韫珩率部入粤,任湘军第八团长。时杨希闵叛变,威胁广州政府,他受命率三个团平叛。在石井兵工……[详细]
59、崔献楼 (18771962)
  崔献楼(1877—1962) 黑龙江省双城县人,慈善事业家。曾任孝惠学社委员。 民国18年(1929)陕西饥馑,田园荒芜,四民胥困,十室九空。他毅然跟随朱庆澜来陕,日夜奔波,赈济灾民。在散赈之余,大力协助筹设“扶风灾童-”,并任院长。为赈济灾民,不辞劳苦,多方劝募。时值军阀混战,黄河决口,道路阻隔。他冒死赴江苏省海州购回大米供灾童食用。说服唐慕汾先生,以孝惠学社之名,捐大洋7000元,……[详细]
60、陈箓 (18771939)
  陈箓(1877~1939年)字任先,号止室,闽县人,家居光禄坊。先入福建船政学堂、铁路总局附设矿化学堂。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毕业于武昌自强学堂,留校任法文班教习。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护送留学生赴德国,翌年入巴黎法律大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获法学士学位,任驻法国公使馆秘书,随陆徵祥出席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回国,任法部主事、外务部储才馆学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