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847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847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03-15

21、张百煕 (18471907)
  张百煕(1847-1907)清末大臣。字野秋。湖南长沙人。同治进士。官历内阁学士、左都御史至工、刑、礼、户、邮传诸部尚书,政务、学务、编纂官制大臣。中日甲午战争时,参劾李鸿章及礼亲王世铎阳主战,阴讲和,贻误战机。先后主持四川乡试,督山东、广东学政,举荐康有为义和团运动后,疏请改官制、行新政。主持京师大学堂,坚持选派诸生留学东西洋,为官费留学之始。创建医学馆、译学馆、实业馆,颇多牵制。光绪三十三年卒……[详细]
22、孙延德 (18471931)
  孙延德(1847~1931)乳名小灵,人称灵妮,艺名白酥瓜,河南省封丘县邵寨村人。孙出身赤贫,十几岁即入清河集小天兴班坐科。由于天资聪颖,嗓音甜润优美,坐科期间,深得教师器重,并受到精心栽培,故而大器早成。他文武全才,不论青衣花旦,刀马帅旦,文武小生,样样精绝,因其唱腔脆亮,扮相俊美,做派细腻,人送艺号白酥瓜。孙出科后,臬司便派人邀其入开封老三班之一的公兴班演唱,入班后,他虚心好学,兼收并蓄诸家之……[详细]
23、周振南 (18471920)
  周振南(1847~1920),又名吉方,丹阳访仙西茆村人。青少年时,目睹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受列强侵凌,便愤而习武。清同治四年(1865年)考取武秀才。嗣后为重振家业,弃武经商,并捐得五品官衔。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后,任县董事兼团总。他热心地方公益,曾多次领导组织疏浚九曲河,发展地方交通和水利事业,并创设访仙镇接婴堂,收集弃婴,给以乳食。光绪二十八年,任永济乡总董兼学务委……[详细]
24、郭泽乾 (18471923)
  郭泽乾(1847~1923),字惕馀,番禺县茭塘司崇文社(乡)东漖村(今东漖镇东漖村)人。郭泽乾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年未二十,学问上已颇有成就,但先后两次参加乡试,却名落孙山。家贫无以为生,亲友劝他弃文从商,以摆脱贫困,但他谢绝亲友的好意,且更加发奋读书,终于在清光绪四年(1878)中了举人,出任惠州府教谕。光绪二十四年,因母逝而辞官返乡,后再未涉足仕途。郭泽乾返乡后,非常关心家乡的各项事业。清光……[详细]
25、蒋式芬 (18471922)
  蒋式芬(1847~1922)字挹浮。蠡县郑村人。5岁丧父,靠母亲帮人缝洗衣服为生。6岁入馆拜贡生周锡孟为师,16岁中秀才。但因家贫不能继续求学,即去王辛庄教书,边教边学,后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中举人,光绪三年(1877)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散馆,授检讨。不久,改授湖广道监察御史。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西逃,式芬欲随驾未及,避难故里。其兄蒋老兴怕他失职获……[详细]
  王彬(1847~1912年)罗曼·王彬,又名王罗曼,晋江县清芒乡(今属晋江池店乡清濛村)旅菲华侨王翼彬的次孙。1847年2月28日生于菲律宾马尼拉市后街仔。幼年就读于马尼拉私立英文学校。长大后在父亲的蜡烛店中协助经商。1882年承接父业,在马尼拉洲仔岸开设EL82商行,经营百货、油漆、木匠工具、文具及手工用品,后发展成为菲律宾著名大公司。1883年7月,被任命为岷伦洛区行政长官。其店铺为菲律宾独立……[详细]
27、杨枢 (18471917)
  杨枢(1847~1917)杨枢,字星垣,祖籍辽宁沈阳,先世隶广州驻防汉军旗籍,回族。清咸丰十一年(1861),清廷为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创办了北京同文馆,并于同治三年(1864),在广州设立分馆——广州同文馆。杨枢作为广州回族上层人士的子弟,较早进入广州同文馆。他在就读期间,英语学科一直名列前茅,深得西文教习英国人庄顺的赏识。此时庄顺正在编写英语语法工具书《三顺文法》和《英语拼音》,遂邀杨枢帮助编……[详细]
28、苏培桂 (18471921)
  苏培桂(1847-1921年),号丹墀,顺阳都青山堡那哨(今松柏镇)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光绪十一年(1885年)拔贡生。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培桂倡议将“阳春试院”改建为“阳春县立中学堂”(未正式招生)。光绪三十四年春,培桂与严兆梯、莫鸿渐等倡议,以黄泥湾“昌平社学”改建为“青苹高等小学堂”,同年九月正式开办,自任堂长。宣统元年(1909年)重修“通……[详细]
29、梁庭楷 (18471923)
  梁庭楷(1847~1923年),字国长,号直生、孝则,生于阳江县县城(今江城区南恩街道)水埒街。清同治十年(1871年)捐户部郎中,后又捐得二品封典。他热心桑梓的慈善事业,光绪十一年(1885年),与姜自驺等在阳江创设赈济救荒的“书年社”;光绪十八年,捐银1000两,恢复阳江“育婴堂”,继续收养弃婴。他提倡实业救国,倡议在阳江县设蚕桑公司,自己承担大半经费。宣统元年(1909年),广东成立咨议局,……[详细]
30、张丽夫 (18471923)
  张丽夫(1847~1923),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出生,扬州人。扬州弹词艺人张敬轩之侄,“张家弹词”的杰出代表。幼年随叔父学习说唱家传《珍珠塔》、《双金锭》、《落金扇》、《刁刘氏》4部书。因叔父过早病故,所学仅为片断,尚不能自立,后得扬州评话艺人李国辉之助,恢复家传弹词,又从他人习弹词、昆曲,使演唱书目多至10部以上,且在技艺上有所发展和创新。著名书画家汪二丘曾称许说:“扬人之说书者,先后……[详细]
31、武仲芳 (18471928)
  武仲芳(1847~1928),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生,宿迁人。自幼种田,未曾读书。家道中落,仅有地十余亩。因勤于耕作,收获多,渐渐买田雇工,一二十年间,有田达七八百亩。他对耕种、收获、施肥、制肥,皆随处用心研究,因此能发现掌握规律性知识。由于耕种有较完善的方法,所以农作物产量及成色,都高于邻田。对耕畜饲料、棚舍,都按其习性和时令作出适宜布置。将母猪、子猪、肥猪分圈饲养。猪圈南面开门,另三面……[详细]
32、赵曾望 (18471913)
  赵曾望(1847—1913),字绍庭、芍亭,号姜汀,大港镇人。清同治九年(1870)优贡生。后任内阁中书舍人。在京数年,对朝庭的礼仪制度,各部院的官风吏习,颇为熟悉。因不得意而去官南归,以闭户读书著作为乐事,过着一家四口,“薄田数亩,老屋数幢,田赋厘征,量入为出,差可温饱”的生活。不久,应苏北盐商邀请,去如皋掘港镇经理盐务。清宣统三年(1911)夏,镇江海门吟社成立,被推为社长。民国二年(1913……[详细]
33、张丽夫 (18471923)
   张丽夫(1847~1923),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出生,扬州人。扬州弹词艺人张敬轩之侄,“张家弹词”的杰出代表。幼年随叔父学习说唱家传《珍珠塔》、《双金锭》、《落金扇》、《刁刘氏》4部书。因叔父过早病故,所学仅为片断,尚不能自立,后得扬州评话艺人李国辉之助,恢复家传弹词,又从他人习弹词、昆曲,使演唱书目多至10部以上,且在技艺上有所发展和创新。著名书画家汪二丘曾称许说:“扬人之说书者,……[详细]
34、潘申甫 (18471925)
  潘申甫(1847—1925),德清曲溪(今钟管镇)人。中医世家,始于清嘉庆年间,其祖父鼎、父旭皆为名医。幼承家学,从事外科理论研究,尤以治疗痔疮见长,著名学者俞樾患痔疮,经多方医治无效,经潘申甫数次治疗即愈。俞樾赠“术精祝括”匾,从此,名噪沪、杭,医声远播皖、苏一带,慕名从学者达100多人。精治痔疮,能遵循内科医理,刀法娴熟,医案委曲详尽,独具风格。后经其子青时、其孙鉴清及曲溪国医研究会整理,搜集……[详细]
35、陈南枝 (18471925)
  陈南枝(1847~1925年)字鉴山,原籍海丰县,后移居妻家揭阳县南山邓村(今属揭西县南山镇)。他从小酷爱武术,练得一手拳脚,被舞狮队师傅看中,随队参加表演,技艺日进。后又拜武林名师松先生为师,刻苦学艺,尽得真传;他集前辈武术之精华,形成独具风格的南枝拳。陈南枝30多岁时到揭阳榕城当武师,曾应丁日昌之聘到其府内教习,因其大公子无理取闹,愤而辞职。他曾多次应约与人比艺,均以艺高德高为世人所尊重。南枝……[详细]
36、余听鸿 (18471907)
  余听鸿(1847~1907),字景和,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生,宜兴人。他早年至武进孟河天宝堂药店学徒,潜心研读《内经》、《伤寒》、《神农本草》等医古籍,入名医费兰泉门下为徒,专攻中医内科。36岁时至常熟虞山镇开业行医,渐至远近闻名。他著有《伤寒论翼注》、《外症医案汇编》、《诊余集》、《余听鸿医案》等,卒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