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黎姓名人堂 - 姓黎的名人介绍(10)

黎姓名人堂 - 姓黎的名人介绍(10)

更新时间:2023-03-15

181、黎桂添
   民国元年(1912)出生,祖籍石岐张溪村。早年旅居香港。任香港桂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山市侨联会顾问、中山市北区(今石岐区)厚兴郑伟权学校董事会副董事长、中山市北区(今石岐区)侨联会名誉会长。热心公益事业,自1985年起,先后捐资共702万元人民币给家乡,兴办郑伟权学校、北区高级中学、厚兴老人福利中心、黎桂添幼儿园、苏华赞医院、板芙镇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等。投资3480万元,参与北区“城市花园……[详细]
182、黎雄才
  著名国画大师黎雄才17岁随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习画,22岁赴日本深造,25岁业成归国,于祖国画坛辛勤耕耘,创作大小画幅数千件,写生画稿逾万幅,为弘扬民族文化,革新中国画艺术作出巨大贡献。他曾出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兼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委、广州美术学院暨广东画院顾问、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等职。……[详细]
183、黎邦荣 (18541926)
  黎邦荣(1854—1926)郓城县黎同庄人。古筝演奏艺人。少年随其舅王乐涌学筝。除学得一手好筝法外,还精通扬琴、琵琶、胡琴等。对琴书唱腔也较为精通,并根据山东琴书的一些牌子曲、板头曲,改编成筝曲演奏,还创造性地把筝应用到“山东琴书”的伴奏中。他一生中培养了众多的民间古筝艺人,著名四大古筝高手黎连俊、张念胜、张为诏、张为台皆出其门下。……[详细]
184、黎连俊 (18981950)
  黎连俊(1898—1950)郓城县黎同庄人。民间古筝艺人。出身于弹筝世家。少年时跟父黎邦杰学扬琴,跟伯父黎邦荣学筝、琵琶、胡琴,尽得其传,学习继承了大量传统曲目,保存了祖传的手抄古筝工尺谱。其功力扎实,技巧全面,善于运用各种指法。演奏风格典雅隽美,刚中有柔,流畅悠扬。常与当地古筝艺人磋商技艺,并精心授徒,为发展山东传统筝曲演奏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曲目有《汉宫秋月》《美女思乡》《嘤啭黄鹂》《高山……[详细]
185、黎冬林 (19201947)
  黎冬林(1920—1947),湖北天门胡市镇公议村人。1940年在本地三民乡参加革命,不久加入过党组织。1942年至1945年参加天汉县对日伪军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升任独立十一团排长。抗战胜利后投入反内战斗争,编入江汉军区教导团任指导员。1947年转战山东,在渤海战役中牺牲。……[详细]
186、黎鲁
  黎鲁 (1921.7—) 广东番禺人。擅长版画、美术史论。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肄业。上海出版社编审。曾任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副社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上海书画出版社总。作品有《告别》、《刺杀》、《满江红》 、《明末群雄》等。论著有《心源与自然美》、《生机在自然美之中》、《史官文化及其绘 画审美观》、《董其昌与史官文化》;出版有《八山十七水》、《速写十五省》。……[详细]
187、黎朗
  黎朗 (1932.12—) 黑龙江林甸人。擅长绘画、艺术评论。1956年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历任嫩江文工团舞台美术设计,黑龙江文化工作者协会创作组主编《黑龙江画报》,兼编《黑龙江文艺》,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部 ,中国美术馆研究部干部。1980年移居香港,为香港建筑设计公司技师、艺术顾问,从事绘画、艺评、摄影活动。台北雄狮画廊艺术顾问。作品水彩《春雨》获1956年全国青 年美展二等奖,著……[详细]
188、黎存在
  黎存在(1928.12—) 笔名黎佳,吉林双辽人。擅长漫画。 曾就职于安徽日报任美术、新闻记者。五十年代业余从事漫画创作,有作品入选建国十周年全国美展。1958年调到安徽省文联,任《安徽文学》部副主任,编审。作品有《艾克的眼何以如此忧伤》、《赠给某些理论家的奖章》。出版有《漫画别趣谈》。……[详细]
189、黎本德 新四军战士(19081940)
  黎本德(1908-1940),福建省福鼎县店下乡筼筜村人。入伍后任闽东红军独立师某部战士,参加了闽东地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三支队六团战士。1939年随部东进江南,参加了开辟苏南、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0年在安徽反“清乡”作战中牺牲。……[详细]
190、黎民强
   黎民强本县那隆区那马村人,兵痞出身。当过国民党军连长,白崇禧的副官,获得白崇禧的资助和重用。解放初期(1949年冬至1950年初)聚众为匪,有匪徒三百余人枪,自封为匪三十一纵队六支队司令、八区专员、师长。1950年率匪-,攻打那隆乡(区)人民政府,杀害干部、民兵14人,罪恶累累。同年清匪时,进行围剿,黎逃跑至万承县(今大新县)边境,被解放军和民兵追歼击毙。……[详细]
191、黎小田
  民国35年(1946)出生,祖籍南蓢。原名黎田英,英文名Michael Lai,香港流行音乐作曲家兼编曲。香港音乐家草田之子,5岁成为电影童星,参演电影《儿女经》、《可怜天下父母心》。16岁赴英国留学。1973年夺得香港无线电视第一届作曲邀请赛季军。与香港名艺员沈殿霞、卢海鹏客串演出节目,与薛家燕主持丽的电视综艺节目《家燕与小田》,发行唱片,投资开拍电影《奇迹》,到北京开设广告制作公司。歌曲代表作……[详细]
192、黎绍芳 (19061945)
  黎绍芳,1906年12月29日生于武昌,是黎元洪的发妻吴敬君所生的小女儿,在黎家行三。名人经历绍芳自幼聪明伶俐,1913年之后,随父母来到北京。曾读南开大学预科一年。1914年与袁世凯第九子袁克玖订婚,这是袁世凯在位时与黎元洪达成的一桩政治婚姻。被迫嫁入袁家时已经二十八岁。因对婚姻不满,忧郁终日而患精神病。1934年与袁克玖完婚,婚后感情不合,病情加重,被送入精神病院。1945年4月15日抑郁而终……[详细]
193、黎禹南 (18971945)
  黎禹南(1897~1945)原名瑞淮。六硍乡鹿垌村人。出身富裕家庭。青年时到广东地方自治训练所学习。毕业后回合浦任第四十七区委员,后来任广东省新会县政府科员、梧州某锡矿出纳、横岭联防团总办事处主任。并曾到兴业县城(今石南镇)经营桐油生意。1935年秋,秘密接待共产党人滕先庭和吴进廷到横岭竹山村以开办“八音馆”为名进行地下工作,并在经济上给予支持。1944年冬,桂东南地区地下党组织发动群众武装起义。……[详细]
194、黎罕璧 [] (15201595)
  黎罕璧(公元1520-1595年),女,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出生于乐平城长乐坊(今乐平洎阳街道东门南侧),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逝世,享年75岁。年轻丧夫,奉养两代老人而终,为乐平历史上有名孝妇。 黎罕璧18岁时嫁给东县千户崔继勋。不久崔家贫穷,罕璧既不后悔,也不埋怨,反而将自己陪嫁的首饰全部拿出来偿付债务。结婚第四年,丈夫暴病而去,家中除曾祖婆和祖婆外,没有留下一个孩子。这个沉重……[详细]
195、黎凤舞 []
   黎凤舞,清,艾亭集人。性敦厚,乐善好施。曾自己出资修建艾亭集东头、南头两座桥梁,对乡里抚恤救济之事,多倡议捐助,人称好义。……[详细]
196、黎玉玺 (19142003)
   黎玉玺(1914―2003)字薪传,四川达县人,时任参谋总长(1965.6-1967.6)电雷一期海军官校23年班,陆军大学参谋第7期,圆山军官团高级班第2期,高级兵学研究班第2期毕业海军指挥参谋大学第4期及三军联合参谋大学正规班第2期等院校培训。 曾任江阴江防部鱼雷快艇艇长,桂林行营江防水雷队长、舰长,任蒋介石侍从海军副官,海防第1舰队参谋长,第21护卫舰队司令官。1949年任“太和”号舰长时……[详细]
197、黎典
  黎典,1933年生,安铺镇紧水仔村人。0党员、航空工业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1955年华中工学院毕业。1955~1957年在兵器研究所任技术员;1958~1961年在航空工业部航空材料研究所任技术员,1962至1965年体制改革,改为部队编制,在总字927部队任中尉技术员;1966年改为地方编制,直属航空工业部领导,先后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等职。 他对航……[详细]
198、黎简 [] (17471799)
  黎简(1747~1799) 清代诗人。字简民,一字未裁,号二樵。顺德(今属广东)人。年轻时往来广东、广西间,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将赴廷试,因父丧未行,遂不复应试。一生未出仕,靠卖画、卖文及教馆为生。黎简善书画,工山水,是当时有相当声誉的画家。诗从学李贺、黄庭坚入手,刻意求新,极峻拔清峭(王昶《湖海诗传》)之致,能自树一格。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称:其诗由山谷(黄庭坚)入杜,而取炼于大谢……[详细]
199、黎世序 [] (17721824)
  黎世序 (1772—1824年)字景和,号湛溪,初名承德,罗山县人,清嘉庆、道光年间治河名臣。黎世序幼年家贫,嘉庆元年(1796年)中进士,同年任江西星子知县,不久调任南昌知县。南昌县境内彭蠡湖(今鄱阳湖)富仓、安乐等圩连年决口,四乡农田常常颗粒无收。黎世序到任后微服简从,实地勘查,了解水情,制订开河、筑圩、泄洪、浚淤方案,带头捐款筑堤。 嘉庆十三年(1808年)黎世序任镇江知府。镇江丹阳……[详细]
200、黎正 []
   黎正 黎正(生卒年不详),原名帧,字端伯,号建峰,廉城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进士。个性深沉隐伏,醇厚不华,虚心孝友,尊敬长者。勤奋好学,有志气,重节操,遇事公正不阿,曾任朝廷户部员外郎。他学高品洁,不事权贵。耻与弄权者同流合污。遭权贵中伤排斥,便告病归里,潜心读书,一日手一卷,至老不倦。当时,十H府官中一些有识之士,重其学行,常来拜谒。正行年60,卒于家中。所著诗文,多已亡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