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清华大学名人介绍(15)

清华大学名人介绍(15)

更新时间:2023-03-15

281、黄培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19172012)
  黄培云(1917.8.23-2012.2.6)金属材料及粉末冶金专家。出生于北京市,原籍福建省福州市。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194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中南大学教授。我国粉末冶金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创立了著名的粉末压制理论和烧结理论。研制成功多种用于核、航天、航空、电子等领域的粉末冶金材料。提出了非规则溶液活度系数的计算模型、二元系参数计算三元系参数的方法及模型和多级……[详细]
282、马福邦 中国工程院院士(19342004)
  马福邦(1934.7.26-2004.5.30)反应堆工程专家。广东省顺德市人。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高级工程师。参加我国第一座从苏联引进的研究性-实验堆建造、消化吸收和改进的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组织了我国首座技术难度大的反应堆的改建工作,提高了技术性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作为总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对我国第一个成套出口到阿尔及利亚的核研究中心,工程项目从对外技术谈判、确定技术……[详细]
283、唐稚松 中国科学院院士
  唐稚松,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专家。湖南长沙人。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同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60年代中从事自动机理论研究,证明计算机转移命令的许多结构性性质,如转移命令可用循环代替,它比Bohm-Jacopi定理早一年。70年代中从事结构程序设计与结构化语言的研究,推动了国内这方面工作的开展。80年代初开始从事时序逻辑语言XYZ/E及以它为基础的软件工程工具……[详细]
284、朱永濬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朱永(濬)(1929.12.15- )核化学化工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原籍安徽省泾县。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长期从事核燃料萃取化学及工艺和高放射性废液分离化学的研究。60年代研究成功-溶剂萃取法核燃料后处理化学工艺并顺利用于生产,满足了国防需要;80年代以来,成功地研究开发了由高放射性废液去除锕系元素的三烷基(混合)氧膦TRPO萃取法,正在研究用于我国后处理高……[详细]
285、林皋 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皋,水利工程及地震工程专家。1929年1月2日生于江西南昌。1951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1954年大连工学院水能利用研究班毕业。大连理工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水工结构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水坝抗震理论和模型实验技术,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混凝土结构动态断裂技术理论研究方面,为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性工作有拱坝等复杂壳体动、静力分析的“拱梁模态法”坝……[详细]
286、刘鸿亮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刘鸿亮(1932.6.20- )环境工程专家。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在水环境研究领域是我国学术带头人。对我国的湖泊调查、湖泊环境数据库、湖泊富营养化机制、湖泊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近年,在水、垃圾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详细]
287、陈肇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陈肇元(1931.10.1- )土木结构工程和防护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浙江省宁波市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留校工作至今。长期从事0、撞击作用下防护结构性能与设计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以及混凝土结构性能的研究,取得成果有许多纳入国家设计规范或用于重要工程,在研究推广现代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和土钉支护技术,并编制相应结构设计施工规程的工作中也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主要从事建筑结构安全性与混凝土……[详细]
288、马国馨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马国馨(1942.02.28- )建筑学家。原籍上海市,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1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总建筑师。主持和负责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的重点工程项目,如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停车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等,在设计中创造性地解决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和关键性问题,为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建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详细]
289、聂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聂建国(1958.8.4- )结构工程专家。湖南省衡阳县人。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获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南斯拉夫铁托格勒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于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留校任教至今。 长期从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研发了一系列组合结构新形式和新技术,发展了组合结构设计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解决了建筑、桥梁、特殊结构和加固改造等领域的多项……[详细]
290、廖振鹏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廖振鹏(1937.2.8- )从事地震工程与波动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四川成都人,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在地震工程领域内致力于结构动力学和工程地震学研究, 著有“地震小区划--理论与实践(1990)”。在波动理论领域内致力于波动数值模拟研究及其在正、反问题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土木工程和海洋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著有“工程波动理论导论……[详细]
291、龚晓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龚晓南(1944.10.12- )岩土工程专家。浙江省金华市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建系,。1984年获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1986年获洪堡奖学金赴德留学,1988年春回国。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地基处理、基坑工程、岩土工程施工环境效应及对策和工程教育等领域业绩突出。创建广义复合地基理论,促进形成复合地基工程应用体系。出版《复合地基》、《土塑性力学》和……[详细]
292、崔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崔愷(1957.8.13- )建筑学家。北京市人。198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被先后授予“国家勘察设计大师”称号和“梁思成建筑奖”。主持设计了包括拉萨火车站,首都博物馆,安阳殷墟博物馆等在内的各类工程项目一百余项。获得各类专业奖七十余项,其中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一项,银奖八项,……[详细]
293、阮可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阮可强(1932.12.19- )反应堆物理、核安全专家。原籍浙江省慈溪市,出生于上海市。1950年至1951年于清华大学学习,毕业于莫斯科动力学院。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一直在反应堆物理和核安全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工作,负责过多个反应堆的物理研究、设计项目,以及-的临界安全研究、设计和审查工作。负责完成了第一座快中子零功率反应堆的建造和物理启动,为我国快堆研究的起步奠定基础……[详细]
294、李鹗鼎 中国工程院院士(19182001)
  李鹗鼎(1918.03.15-2001.12.30)水力发电工程专家。原籍天津市,出生于北京。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原电力工业部高级工程师。从事水电建设事业50多年,主持施工的水电站有狮子滩、三门峡、刘家峡、映秀湾、猫跳河等,解决了许多困难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复杂基础处理和大坝浇筑等。负责审查决策的大型水电工程有乌江渡、凤滩、东风、漫湾、大化、岩滩、水口、二滩、天生桥、龙羊峡等,对大量技术问题作……[详细]
295、冯新德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52005)
   冯新德(1915.10.12-2005.10.24) 江苏吴江人,著名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15年10月12日生于江苏吴江。12岁离家到苏州念中学,1933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吴大学。1934年转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37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同年抗战爆发后,辗转至云南昆明。1938年至1939年,任教于云南大学。1940年至1941年任教于重庆中央工业专科学校化……[详细]
296、温诗铸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温诗铸,机械学专家。1932年11月2日生于江西丰城。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润滑理论、摩擦磨损机理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以完备数值解为基础的弹流润滑理论,建立了工程中有关弹流润滑问题的设计方法,导出了普适性最高的润滑方程。提出以纳米膜厚为特征的薄膜润滑状态,从理论与实验上论证了纳米润滑状态的形成机理与……[详细]
297、胡宁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61997)
  胡宁(1916.2—1997.12) 江苏宿迁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学系二年级插班生,1938年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毕业,后在西南联大任教。1941年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深造,1943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43年至1948年,先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量子场论和基本粒子理论的研究,后在爱尔兰都柏……[详细]
298、周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远, 低温工程、制冷技术专家。1938年7月16日生于江苏金坛。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低温工程和微、小型制冷技术研究。开展低温和极低温度的获得和应用研究。采用直拉进排气阀式长活塞型膨胀机替代液氢研制成功氦液化器,为开展低温超导技术研究极低温条件的建设提供了保证,还为大型空间环境设备和卫星辐射制冷……[详细]
299、何泽慧 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泽慧,灵石县两渡村人,1914年出生在苏州,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此后留学德国,1940年获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45年在法国海德堡皇家学院首次发现正、负电子几乎全部能量交换的弹性碰撞现象,被当时称为科学珍品,1946年在法兰西学院原子能核化学实验室同钱三强共同发现核裂变的三0、四0现象,这一发现被约里奥.居里认为是二战后他的实验室的一个重要成就。1948年回到祖国,同丈夫钱三强(……[详细]
300、高振衡 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振衡,有机化学家 1911年6月21日生于北京,籍贯浙江绍兴。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9年11月14日逝世。 曾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物理有机化学。20世纪50年代起运用量子化学处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有机汞化合物、有机锑化合物等,阐明了此类化合物的双重反应性能。70年代开展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