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清华大学名人介绍(12)

清华大学名人介绍(12)

更新时间:2023-03-15

221、高伯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高伯龙(1928.06.29- )激光陀螺专家。原籍广西省岑溪市,生于广西省南宁市。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从1975年起一直从事激光陀螺研制,率先对激光陀螺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主持并研制成功有关激光陀螺原理样机、实验室样机,为国内领先;工程化样机具有独创性,可以进入实用阶段,已小批量供有关部门使用,并正在研制新品种。同时已研制出的新的激光器,使我国成为继美、德之……[详细]
222、傅熹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傅熹年(1933.1.2- )建筑历史学家。原籍四川省江安县,出生于北京。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古代建筑史研究,重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和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群的规划、布局手法及建筑物的设计规律,揭示出中国古代城市以宫城、里坊为模数,大建筑群以主院落为模数,单体建筑以所用材和柱高为模数等一系列运用模数控制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方法。发现了宫殿坛庙等大型建筑群在规划时用标准……[详细]
223、周丰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周丰峻(1938.7.8- )防护工程专家。出生于山东省黄县,1961年2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任总参工程兵第三研究所研究员,河南省力学学会理事长,防护工程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周丰峻研究员长期从事和主持防护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对于0效应试验、0理论计算以及防护工程抗冲击0作用模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开创性的研究,对防护工程的发展起了重……[详细]
224、张涵信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涵信,力学家 1936年1月1日生于江苏沛县。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1959年和1963年分别在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完成研究生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学习并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理事长。 用摄动法成功地解决了当时国际上难以解决的钝头体高超声速绕流及其熵层问题,发展了钝头细长体绕流的熵层理论,……[详细]
225、陈厚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陈厚群(1932.5.3- )水工结构专家。江苏省无锡人。1950~1952年在清华大学学习, 1958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在混凝土坝的抗震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及解决重大工程抗震关键问题方面,做出创造性贡献。解决了新丰江、二滩、小浪底、小湾等重大工程的抗震问题;主持编制和修编了我国国家级和水利、水电行业的《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负责建置我国第一座大型3向……[详细]
226、周济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周济(1946.08.26- )机械工程专家。上海市人。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4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博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湖北省委常委兼省科技厅厅长,武汉市市长,教育部部长。现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 长期致力于机械设计与数控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并组织实施了发展与推广应用数控、CAD的技术路线;提出并实践了单调性分析优化、数控加工直接插补等……[详细]
227、郑厚植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厚植, 物理学家 1942年8月26日出生,籍贯江苏常州。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973”计划IT前沿中的量子结构、量子器件及其集成技术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 在半导体低维物理的系统研究中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揭示了量子霍耳效应的尺寸效应、……[详细]
228、常迵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71991)
  常迵,(1917.2.4-1991.8.8),无线电工程学、信息科学家。原籍北京,生于河南开封。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47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无线电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信号与系统、天线理论和发送技术等方面造诣精深。编著的《无线电信号与线路原理》一书独具特色,影响深远,为高等学校普遍采用。70年代末进行信息科学研究,其……[详细]
229、向涛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向涛, 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4月12日出生于湖北省兴山县,籍贯湖北兴山。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86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凝聚态理论研究。提出并建立了动量空间密度矩阵重正化群、量子转移矩阵重正化群、以及基于虚时演化和二次重正化变换的张量重正化群方法,解决了多体量子模型的热力学量及其它物理量的计算……[详细]
230、朱邦芬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邦芬,凝聚态物理学家 1948年1月5日生于上海,籍贯江苏宜兴。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1年获该校硕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 与黄昆先生一起确立了半导体超晶格光学声子模式理论,被国际学术界称作“黄-朱模型”,带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关于半导体量子阱中激子旋量态理论和半导体超晶格拉曼散射的微观理论,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现从事凝聚态物理理论研究,主要……[详细]
231、孟昭英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61995)
  孟昭英(1906年12月24日—1995年2月25日),出生于河北乐亭。电子学家、物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孟昭英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一个偏僻乡村。他3岁丧父,靠长兄帮助,得以完成学业。1913年入走马浮村初等小学。1917年入乐亭县立高等小学。1919年入昌黎县成美中学初中。1923年入北京汇文中学高中。1924年考入燕京大学,1928年大学毕业……[详细]
232、雒建斌 中国科学院院士
  雒建斌,摩擦学领域专家。清华大学教授。1961年8月18日出生于陕西省户县,籍贯陕西户县。198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1985年至1988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读研究生,并获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纳米摩擦学研究。研制出纳米级润滑膜厚度测量仪,发现了薄膜润滑的系列新现象,建立了薄膜润滑物理……[详细]
233、邱大洪 中国科学院院士
  邱大洪(1930年4月6日—),出生于上海。海岸工程和近海工程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8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邱大洪童年时,祖母和父亲对他教育很严。3岁跟姐姐上一所教会办的幼儿园,5岁又跟姐姐上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中学是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度过的,1947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邱大洪在清华大学学业和思想大有长进。他记的笔记全用英文,……[详细]
234、陈难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
   物理学家 1937年10月30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杭州。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气工程与科学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曾任北京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 在国际上明确提出凝聚态物理和应用物理中玻色、费米及晶格三大类逆问题,并发展了独特而系统的方法,得到一系列新结果。在晶格比热逆问题研究中发展并统一了爱因斯坦……[详细]
235、倪晋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
  倪晋仁,环境水利专家。北京大学教授。1962年8月生于山西山阴县,籍贯山西山阴。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85年和1989年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流域水沙运动理论、水体污染控制及河流综合治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适用范围广泛的紊动水流中悬移质泥沙垂直分布公式,实现了了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泥沙分布的微观描述。针对河流氮污染源控制的难题,发现了具有特殊脱氮功能的系列高效微生物菌株,……[详细]
236、刘崇乐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11969)
  刘崇乐,(1901.9.20-1969.1.6),昆虫学家。原籍福建福州,生于上海市。1926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生物学及化学专业,同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云南分院副院长兼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生物学教学、生物防治、资源昆虫学和昆虫文献学研究。在昆虫学的人才培养及图书文献收藏方面都卓有建树。对我国资源昆虫特别是紫胶虫的调查、研究、利用及扩大新产区颇……[详细]
237、蔡方荫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11963)
  蔡方荫(1901年4月27日—1963年12月13日),出生于江西南昌。土木建筑结构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蔡方荫,1920年考入清华学堂(现清华大学),1925年以优异的成绩在清华学堂土木科毕业。同年,公费留学美国,在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学习研究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1928年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并成为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通讯会员。1928—1930年……[详细]
238、吴立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立新, 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1966年9月17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市,籍贯安徽桐城。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1年和1994年在北京大学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大洋环流与气候研究。发现了20世纪全球大洋副热带西边界流区“热斑”现象,系统阐述了副热带环流变异在太平洋气候年代际及长期变化中的作用机理并建立了相关理论,发展了能确定中-低纬海洋-大气通道在气候年代际及……[详细]
239、李惕碚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惕碚,高能天体物理学家 1939年6月12日生于重庆北碚,籍贯湖南攸县。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天体高能辐射的空间观测与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在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详细]
240、王志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志新(1953年8月10日—),出生于北京。生物化学家、生物物理学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王志新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在北京的小学里度过了童年生活。1967年考入中学。1969年,16岁的王志新以一名知识青年的身份下乡到黑龙江省萝北县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团三十八连当农垦战士。1973年,兵团里分下来几个考大学的名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