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福建 > 南平 > 政和历史名人介绍

政和历史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03-15

  陈机盛(1901—1934),又名陈机顺,陈贵芳之小叔,中共党员。1925年参加农民自发的抗租斗争,带领农民与地主进行论理斗争,惨遭地主护丁毒打,又遭国民政府通缉追捕,他埋姓隐名,流落他乡,至1932年回凤池村。1934年8月,当选为凤池乡苏维埃主席。是年12月,与其兄陈机有一起为掩护群众撤退时被捕遇害。……[详细]
  陈机有(1899—1934),陈贵芳之三叔,中共党员。1934年8月,任凤池乡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长。年底,国民党刘和鼎56师进攻建松政苏区,挨村组织联兵进山搜剿游击队,陈和弟弟陈机盛在掩护群众撤退中受敌兵包围被捕,押至田溪炉桥头被枪杀。……[详细]
  陈机清(1897—1943),又名陈章生,陈贵芳之二叔,中共党员。1934年参加建松政游击队。苏区沦陷后,坚持在建松政地区开展游击斗争。1943年春,国民党钱东亮部属参谋长柴毅坐镇东平,对游击队进行疯狂进攻。四月的一天,陈往水吉寻找游击队联络工作,经过水尾村时不幸被捕。在狱中宁死不屈,保护了游击队的安全。同月就义于停水柯坑。……[详细]
  陈文礼(约生于道光末,卒于宣统间),又名大彪,号敬庵,杨源坂头村人。幼即聪明倜傥,髻龄授《四书》、《五经》便能成诵通大意。长习举业,年十六入县学,逾年食饩。咸丰九年乡试中举,因亲老未赴春闱。同治十年(1871年)赴京试于礼部,内阁大挑一等,授直隶知县。旋以母老告养归家,主熊山书院讲席。终母丧后复出直隶,颇受制军李少荃赏识,请旨补宣化府赤城知县。因赤城界河北与内蒙边陲,汉蒙杂处,社会矛盾复杂,陈赴任……[详细]
宋人杰 [] (1812~?)
  宋人杰(1812—?)字栒候,晚年改名芑培,东平镇人。邑乘称其“少,沉毅有大志”,自幼聪慧好学,尤热衷于苦练书法,稍长,便以楷书逸闻遐迩,登门求字者接踵而至。道光十三年(1833),赴乡试中举人,时方二十二岁,游学京师,潜心经史诗文,研磨兵食吏治,以期报效国家。道光十八年(1838)在京参加会试,文章深得分校官、尚书单懋谦赏识,欲列榜首,但因其名“人杰”遭主考、军机大臣穆彰阿嫌忌,遂榜上无名。鸦片……[详细]
  颜虬松,名仁贤,字又青,以号行世。祖籍山东琅琊,后自徙京兆(今西安)系唐朝大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之八世孙。后汉隐帝朝(949年)以明经而仕,官拜通事。五代时社会动荡,朝代更换频繁,加之虬松崇尚道学,厌弃仕途,于是弃官优游入闽北,在望浙山(道教名山,在今西津)遇吴十七。吴十七曾任后周谏议大夫,因得异传幻术,也弃官入闽,后定居于遂应场(今锦屏村,为该村开拓者)。二人相善,吴悉以幻术授虬松。虬松经澄源赤……[详细]
张世豪 [] (847~?)
  张世豪(约847—?年),字未详,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魏陵乡。唐末其祖父张岩官任福建都团练使,遂徙居闽县。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起义军攻占政和,世豪之父张谨时任福建招讨使,率官兵与黄巢起义军鏖战于铁山屯尾(今名九战丘),因援断粮绝而全军覆没,殁后葬铁山。战事结束后,张世豪择地卜居于黄源(今杨源),其弟世杰定居于张元(今元山)、世表择居建安(今建瓯水北)。世豪在杨源率族人开辟凤山,广植树木;……[详细]
  范公辅(836—923年),原籍河光州固始县。唐乾符间官任御史中丞,授金紫光禄大夫。乾符末,黄巢义-战浙赣闽,南方战事连绵,范奉旨赉饷抚闽,辗转抵闽时,战事早已结束,公辅既无军可赏,又痛失同僚,加之深感朝政腐败,唐朝气数将尽,于是弃官隐居于感德场金字山下(今政和铁山镇范屯村),开辟田园,植树种果,发展农耕,构筑规模宏敞的府第,俗称“官厅”(至今部分尚存)。并在村庄周围遍植桃树,使择居地形同世外桃源……[详细]
许延二 [] (830~?)
  许延二(830—?),字德勋,宣宗时官任银青光禄大夫,与兄叶延二一同掌皇室库钞,兄弟二人同时受谗被贬,遂偕兄弃官南徙辗转入闽,始入东湖下池,开辟“许洋”,创建“清平庄”。后择居于当时感德场之梧桐(今澄源乡上洋村),发展农业生产,传播中原先进生产技术。创建梧峰书院,是为政和历史上第一座书院,开政和教育之先河。同时,与其兄延一共同创建了“定风”、“凤栖”、“清平”、“坑唐”、“资福”等多座寺庙,宗教文……[详细]
叶延一 [] (828~?)
  叶延一(828—?),名德猷,本姓许,因避祸而改从母姓。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白马渡。唐宣宗时与弟许延二同朝为官,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兄弟二人同掌皇室库钞,因遭御史刘姑司谗害,贬谪楚州山阳令,遂携眷及随从33姓南下,后弃官入闽,由福州沿闽江北上,宣宗大中十年(856年)农历四月抵政和。先卜居于东湖(今外屯),再移今镇前际头开基兴业,成为政和叶氏之鼻祖,曾先后开拓出“叶洋”、“徐洋”等大片良田及山场、鱼塘……[详细]
  杨荣堂(1913~1943)又名胡敦恒、胡敦万,外屯乡胡屯东山村人。出身于世代贫穷的农民家庭。其父胡让兴长年以租种“轮照田”勉强维持全家生计。杨荣堂十六、七岁时,病魔相继夺去了他的双亲,从此,他与长兄胡陈瑞相依为命。1937年初,杨荣堂的长兄因不满当地保长0而聚众抗租,锒铛入狱,被以“土匪”的罪名加害于镇前。1938年春杨荣堂投奔建松政游击队,遂易姓更名为杨荣堂,以示自己的堂堂正正。当时,建松政特……[详细]
  杨则益(1903~1940),又名杨运山,东平凤池人。出身在一个收入微薄的私塾先生家庭。1920年,他的父亲病逝。大哥又被土匪杀害。激起他对当时人吃人的社会制度深恶痛绝,他说:“黄河尚有澄清日,穷人岂无出头时。”1928年,他参加了共产党员杨则仕创立的“读书会”,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在群众中传播革命道理。他常常利用劳动之余和晚上,深入各村各户,借“讲故事”为名,秘密召集群众座谈会。由于他有很强……[详细]
  杨培葵,(1903~1943),字则勇,别号植亭,东平凤池人。他原学医于福州柴井医院,1931年毕业后应共产党人杨则仕的邀请,弃医从教,回政和当教员,先在城关东和小学,后到东平小学任教。他一面以教书作掩护从事地下工作,一面为革命培养人才。杨则仕常对他说“吾二人系三同,同族兄弟,同校同学,同为革命同志”。杨培葵回政和后首倡演“文明戏”,首次演出时还自编自演了一段批判“男尊女卑”旧观念的独角戏,以“文……[详细]
  杨润葵(1902~1985),字惠生,东平凤池村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专门部商科,一生从教40年,大部在建瓯一中任教。他在教学上突出特点之一是备课认真,主张“备课务求其详,讲课务求其精”,教学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如“官话不够、土话来凑”,“探求真理是需要长期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只有这样才能一旦豁然贯通,达到有如女人难产后那样的境地,绝不是轻松耍猴似的把把戏”等等,诙谐而形象,能迅即驱散学生心中的迷雾。……[详细]
  叶彩菊(1900~1988),东平车盘村人,为陈贵芳的母亲。在革命战争年代投身人民革命事业,多次被捕入狱,坚贞不屈,被誉为革命老妈妈。叶彩菊出生在一个隐居山野的穷书生家庭,自幼生活艰苦,勤劳能干,意志坚强,爱憎分明。1928年后,东平一带为建松政苏区的中心,农-动风起云涌,叶彩菊一家都投入土地革命运动,成了红色堡垒户。在你死我活的革命斗争中,叶彩菊三次身陷囹圄,在狱中和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19……[详细]
  陈机水兄弟四人,出生于东平高山村,后定居凤池村,他和三个弟弟以及儿子陈贵芳相继走上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一家15口人,为了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先后在战斗中牺牲、被敌人枪杀和被捕遇害的达13人,到1949年解放时仅留下儿子陈贵芳和妻子叶彩菊。陈机水(1895~1940),兄弟中排行第一,以耕山务农为业,兼事砍柴和为地主帮工等。1928年秋,积极参加共产党员杨则仕领导的农会活动,并成为政和县第一次农民……[详细]
  秦光前(1893~1987),城关人,民主人士。历任民国政府县长和县人民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县政协常委等职。秦光前在民国时期曾任将乐、长汀、清流等县长和科长等职。1949年政和解放前夕,众多乡绅纷纷外逃,他却在福州一解放就携妻带儿从福州返回政和,他说:“我虽三任县长四任秘书,从政半生,但两袖清风并无劣迹,我为人正直,对乡梓无丝毫之害,有寸尺之劳,解放军乃仁义之师,共产党是民众之党,我问心无愧,……[详细]
  杨起葵(1891~1969)字芗亭,东平凤池村人。出生于儒学家庭,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系,毕生从教,桃李芬芳。他不但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对发展教育事业有独到的见解。1933年他在《建瓯杂志》上发表《略谈我国今后教育方针》一文,提出三条意见:一是发展乡村教育,对农村儿童授以文化、卫生、交通知识,进而普及农事中的良种、土壤、肥料、防治病虫害等科技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农林业。二是发展职业教育,指出当今世……[详细]
  宋捷登(生卒无考)字用吉,号云峰,清代东平里人。为人勤奋好学,乐善好施。分家后没几年,诸兄弟产尽破落,他把诸兄弟重新聚合为一家,和睦相处。他常对人说:“昔范文正公作秀才时,便以天下为己任,吾岂不能以一家一户为己任耶?”政和山多田少,遇到歉收年份,米价昂贵,他设立义仓,储谷三千石,夏放冬敛,谷价以平。又在乡里倡设义学,置田八百亩,以赡生徒。并倡议广捐宾兴经费,用以资助赴省考试而缺路费的人。自己还捐资……[详细]
  罗攀桂(生卒无考),字枝一,号屏山,清乾隆六十年(1795)中进士,出任江西崇仁知县。该县有一个富翁,因未婚女婿家道中落至贫,以千金重赂罗攀桂,想让知县为其解除婚约。罗表面接受,到公堂上,却诉责富翁说:“汝欲改婚者,为婿贫故耳,今余赠以千金,可不贫矣。汝厌贫弃理,罚千金以益之。”于是当场举行婚礼,派鼓乐队送这对新婚夫妇回家,公众叹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