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电商问答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电商品牌

排行榜

韩剧tv

最新电视剧

最新电影

最新动漫

最新综艺

明星

韩剧tv

电视剧

电影

动漫

综艺

明星

排行榜

剧情库

网剧推荐

内地剧情

港台剧情

韩日剧情

欧美剧情

泰印剧情

剧情简介

影视动态

演员表

热播剧

首页 > 电商名人 > 湖南 > 郴州 > 永兴历史名人介绍

永兴历史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03-15

  曾锦云(1908—1944),八路军晋绥军区塞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江西省永兴县人。家境贫寒,学过缝纫。1924年便开始独立谋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带领二百多名农民参加永兴-,任队长。并在方圆四十余里建立起了根据地。后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失败后,率七十多人参加红军。历任支部书记、指导员、营特派员、股长、科长、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开赴山西前线。任八路军晋绥军……[详细]
  马恭志湖南省永兴县柏林镇农村电影放映员,1973年10月出生,1997年3月入党,大专文化。马恭志同志克服身体残疾,坚韧执著、甘于奉献,走村串组送电影下乡,24年来矢志不渝地宣传党的政策、传播科技文化知识,为当地群众送去丰盛的“精神食粮”。他走遍了1000多个村寨,累计行程20余万公里,放映1.1万多场次电影,观众达250万余人次。他资助了300多个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仅2010年就拿出2万元慰问……[详细]
  王晏清(1910~1992) 湖南永兴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军职干部。民国16年(1927)3月考入黄浦军校第六期。历任排长、连长、少校参谋、上校参谋处长、团长、师参谋长,少将科长、处长、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等职。抗日战争中,参加淞沪、南京、宜昌等战役。民国38年3月在南京率国民党首都警卫九十七师渡江北上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大学训练部第二处战术研究室主任,南京军事学……[详细]
曹作嘉 衡州花鼓戏(永兴传承人
  曹作嘉•衡州花鼓戏(永兴)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曹作嘉,男,1947年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会员,湖南省戏曲音乐协会会员,郴州市戏剧家协会理事,郴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永兴县著名演员,国家二级演员。12岁考进永兴县花鼓戏剧团演员培训班,三年期满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拜师于唐少生门下,主演小生行当。曾主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卖酒女》、《追鱼记》……[详细]
  许维汉(1913~1955)原名孔钤,湖南省永兴县仁勇乡下唐村人。1934年在湖南省立第5中学高中部就读时,借用同学许维汉的毕业证,考入了湖南大学政治经济系,从此改名“许维汉”。次年转入国立武汉大学,加入了中国国民党。1939年毕业。先后任国民党军委会西安办公厅第四处少校视察专员、国民党第七分校政治部中校教官等职,写过《抗战与文化》、《动荡的荷属东印度》、《烽火中的南太平洋》等小册子。1943年8……[详细]
  左观澜别名绣泉,又名画舫,江西永兴县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考取副贡生,五十一年(1786)与其兄观海同时考取举人。六十年(1795)大挑一等(即在举人中择优录用),以知县分发西安府五郎厅通判。接钤视事后,深感五郎关(厅治)为川陕扼要,不可无城郭。劝募人民捐工捐钱,自己也捐俸并雇员修筑土城堡(今老城墙)。……[详细]
  曹子丹原名曹崇禧,(1929年~),湖南省永兴县人。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2年后院系调整转入北京政法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55年由国家选送去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读研究生,专攻刑法学。1959年获法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北京政法学院、安徽劳动大学、广西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历任广西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法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详细]
  许文 (1920~不详)笔名放平、集风。湖南永兴人。中共党员。1936年毕业于湖南郴郡联立师范学校。历任中小学教师,《桂林日报》助理,东北解放区行知师范高师部教师,艺术师范班主任,天津教育局调研员、,中国音协研究部支部书记,中央乐团创作组副组长,湖南省文联委员,湖南郴州地区文联主席,地区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鼓声集》、《……[详细]
  王朝垠 (1936~1993)笔名蓝宇。湖南永兴人。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历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助理、、组长及部副主任、编委、副主编,编审。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详细]
  何大祥(1929— )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防化研究院政治部主任。湖南省永兴县人,1929年2月出生于永兴县碧塘乡一个贫苦农家。幼时父母双亡,由大哥抚养成人。1941年始读初小,插读四年一期。1942年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高小读书。受校内中共地下党员的教育,对抗日救亡运动有初步认识。1944年考入郴州的中学读初中。1947年考入省立第三中学读高中。由于战乱,家庭生活日益困窘,后辍学参加农业生产,……[详细]
  梁瑞郴 (1954~)笔名梁力。湖南永兴人。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历任涟邵矿务局中学教师、校长,矿务局党委宣传部部长,《涟邵工人报》社长,《文学风》杂志主编,湖南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秘书长,湖南毛泽东文学院管理处主任。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报告文学集《一万个昼与夜》(合作),散文集《雾谷》、《华夏英杰》、《秦时水》、《毛泽东题……[详细]
  何坤(1898—1930)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永兴县人, 化名李维森,1898年9月生于永兴县金龟乡牛头下村一个农民家庭。幼年读私塾,做店员,习武强身。1924年考取黄埔军校第四期预习生。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一期。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政变后,他逃出关押地,到广州寻找党组织,参加广州起义,率三水县石硖农民武装攻入广……[详细]
  龙厚生(1891-1937) 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革命烈士。 湖南省永兴县人,1891年生于永兴县龙形市乡龙江萍村。父亲是武术师,家中开有经馆和武馆。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学习上进,更酷爱武术,15岁时就能跟班出场。父亲见他有习武天赋,便将祖传秘诀传授给他了。从此,他练就了一身绝好功夫。1919年在五四-的感召下,他开始寻找革命真理。每到一处舞狮卖艺,他都注意打听革命军队的消息……[详细]
  黄克城(1902.10.1-1986.12.28) 湖南永兴人,辈名时暄。1922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1923年3月参加了三师-,接触到了进步的革命思想,立志为国家、族、社会找出路,于1925年在衡阳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和湘南起义,1926年7月 随北伐军前敌政治部宣传队抵衡阳,任唐生智部第八军第四师第十三团指导员办公室政治助理员。参加了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湖南……[详细]
刘昌孝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刘昌孝(1942.04.01- )药理学家,药代动力学家。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获学士学位。现任天津药物研究院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昌孝同志是我国该交叉学科的带头人和开拓者之一,于1968年建立第一个药代实验室,1975年率先将该学科用于新药评价,1980年出版了第一本药代动力学专著。在已鉴定的药代程序中……[详细]
  曹日晖(1900~1955),字耀卿,碧塘乡碧塘村人。八岁读私塾,十五岁考入省立第三中学。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任教导第三团排长,参加东征,升为连长。北伐时任第二十一师六十一团少校营长,旋赴浙参加桐庐之役,晋升中校团副。1927年夏,随军抵徐州,后回师龙潭。1928年升任国民党第二十二师上校政治部主任。1930年参加蒋冯阎大战。1932年6月任国民党陆军第一师旅副旅长,后由鄂入陕,……[详细]
  雷名扬(1910~1937),原名裕称,又名雷声,油市乡田心村人。1925年,雷名扬考入湖南郴郡联立初中,因经济困难,中途辍学。后在湖南省政府当通讯兵。因文章出众,又练得一手好字。不久,任通讯连文书。1927年,雷名扬考入黄埔军校第七期步兵科。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8月13日,松沪战役爆发。当时,雷名扬在十八军六二七师三九八团二营任少校营长。在师长黄维的指挥……[详细]
  刘重(1882~1925),名进修,号钦实,洋塘乡江霞冲人。刘重自幼好动。一年,他赴县城应童子试,信笔直书,每场总是交头卷。出场后,在考棚前院散步,兴致勃发,一跃登上墙头,被差役看见,主考官听后大怒,取消其考试资格,令其退场。刘重毫不在乎地说:“你不许我考,我要到州里去取个案首给你看。”后来,果然在郴州考取第一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刘重进入省城游学预备科学习,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参加-。先……[详细]
杨云德 [] (?~1908)
  杨云德(?~1908),生于永兴,后迁居宁远县。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参加太平军吴大栋开设的“天福山堂”,被派充当家,总理洪、清各教。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吴大栋在江华、宁远交界地方集众起义,号称“大顺太平净朝”,杨云德任总统元帅。失败后,吴大栋逃亡广东,杨云德继续在湘、桂、黔三省边境活动。清光绪三十年(1904)夏,杨云德重返湘南,在湘桂交界的青狮观设立“风云山聚会堂”,以陈德龙为军……[详细]
  曾静(1679~1741),人称蒲潭先生。父亲早丧,家境贫寒,屡试不第,愤懑穷居,闭门授徒,立志反清复明。清雍正五年(1727),曾静得吕留良的诗稿一本,诗中有“其中虽有数十年,天荒地塌非人间”句。曾静看后,甚为崇拜。便派学生张熙到吕留良家中访求遗书。从其子吕毅中处征得日记纂一本,诗集一本,日记草本四束,抄本文集四本,散诗稿一束,悉心研究。在吕留良思想影响下,曾静不以夷狄入主中原为然,写了《知几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