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浙江省 > 宁波 > 余姚历史名人介绍3

余姚历史名人介绍3

更新时间:2023-03-15

  叶宪祖(1566—1641),字美度、相攸,号六桐、桐柏、槲园外史、槲园居士,又称紫金道人,余姚县城人。少入太学,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知新会县,因平海盗有功迁大理寺评事,转工部主事。因不肯趋附魏忠贤被革职,遂归里讲学。崇祯三年(1630)起补南京刑部主事,出守顺庆(今四川南充市),又擢辰沅(今湖南沅陵县)备兵副使。以镇压苗民起义功转四川参政,再改广西按察使,因疾未赴。卒后,婿黄宗羲撰墓……[详细]
  吕本(1503—1587),明初更定图籍误姓李,中进士后奏复原姓,字汝立,号南渠、期斋,余姚县城(今余姚镇)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越两年授检讨,充经筵展书官。二十七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次年迁少詹事兼翰林学士。时严嵩独任相,帝令廷臣推荐,未提及吕本。又令密探于国子诸生,咸称吕本善,征入阁,任续修《明伦大典》总裁官。后历任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光禄大……[详细]
杜醇 [] 庆历五先生
  杜醇(生卒年未详),字石台,宋慈溪大隐(今属余姚)人。以孝友称道乡里,躬耕养亲,明经行修,学者以为楷模。宋庆历八年(1048),鄞县创建县学,知县王安石致书聘为师,他回信力辞。王安石再书敦聘,方就任。同年,慈溪建县学,知县林肇又聘他为师。后人谓鄞、慈两县学风之盛自醇始。庆历五先生之一。……[详细]
虞世基 [] (?~618)
  虞世基(?—618),字茂世。余姚人。少与弟世南同师事顾野王。性恬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善草隶。陈时任太子中舍人、尚书左丞。隋时为通直郎、直内史省、内史舍人,受炀帝器重,专典机密,参掌朝政。隋大业八年(612),从炀帝出征高丽,以功进金紫光禄大夫。后数次劝谏均不纳,又见大臣相继诛戮,惧祸及己,遂唯诺取容,不敢逆帝,为时人所讥。十四年,宇文化及于江都兵变,杀隋炀帝,他同被杀。纂有隋朝《区宇图志》,……[详细]
  虞荔(502—561),字山披,余姚人。幼聪敏有志操,及长,博览群籍,以善文著称。梁时任司文郎、通直散骑侍郎、中书舍人,入陈,官太子中庶子。母卒后终身布衣蔬食。著有《古今鼎录》等,收入《四库全书》、《四明丛书》。弟虞寄,官终陈戎昭将军。子世基、世南,俱著名隋唐。……[详细]
虞预 [] (285340)
  虞预(约285—340),字叔宁,本名茂,避明穆皇后母讳改,余姚人。虞喜弟。少时好学善文,后任县功曹、主簿。历官丞相行参军兼记室、佐著作郎、琅琊国常侍、秘书丞、著作郎、散骑常侍,爵平康县侯。曾多次上 书建议“宽徭、息役,务遵节俭,砥砺朝臣”。雅好经史,学问富博,所撰《晋书》1卷、《会稽典录》2卷收入《四明丛书》。……[详细]
  董黯,后汉时句章县石台乡人(今浙江省余姚市大隐镇),为汉江都相董仲舒六世孙,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而事母至孝。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而事母至孝。董黯终年打柴换钱,侍奉母亲。母疾,思饮故里之水(因大隐频监姚江,古时遭咸潮入浸,其水味苦涩,不适于饮用),他竟然每次来回二十余华里到大隐溪上游永昌潭担水奉母,据传在途中绝不转换肩胛,为的是把肩前的纯净水供母饮用。然故里之水离家甚远,不能常致,董黯即在外婆家(今章山……[详细]
  陈叔陶(1913~1968)浙江余姚人。1932年在本县读完中学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因患肺病休学两年,1934年又考入浙江大学土木系。1939年毕业,先后担任昆明桥梁设计处工务员,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助教、讲师,余姚中学教员,广州中山大学副教授。他精通英、法、德、俄四国语言,长期致力于钢结构、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及塑性力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43年在英国《土木工程学报》上发表《用移动和转角方法进行……[详细]
   刘季箎(生卒年不详),名韶,字季箎,以字行。明代官吏,浙江余姚县人。洪武中进士,任行人。他在出使朝鲜时拒绝餽赠,明太祖朱元璋知道后赐给钱钞、衣物等,并擢升他为陕西参政。当时,陕西很多百姓拖欠田赋,地方官严加督收,凡无力交纳田赋的百姓都被逮捕拘押,甚至带上镣铐。他到任后,和他的同事们分别到各县调查,把关押的欠租人全部释放,要他们缓期交纳,百姓很感激,后来全部主动补交了田赋。当时陕西不产钢砂,而每……[详细]
伊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61992)
  伊文(1916—1992)浙江省余姚市人。一九三七年参加八路军。曾于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区队长,第一分校区队长、军事教育干事、青年队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教导队教员、队长,山东纵队第二旅参谋,滨海军分区参谋、股长,滨海军区司令部参谋、作战科科长、代参谋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后勤部参谋处处长、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兼后勤科科长,华东野战军山东……[详细]
  邵晋涵(1743-1796) 清朝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字与桐、二云,号南江。高宗乾隆时进士。后充四库馆纂修官,史部之书多由其最后校定,提要亦多出其手。授翰林院编修,仍纂校《四库全书》兼辑《续三通》。晚年擢翰林院侍讲学士,兼文渊阁直阁事历充《万寿盛典》、《八旗通志》、国史馆《三通》》馆纂修官,并任国史馆提阁,兼掌进拟文字,前后任职史馆十余年,名卿列传,多出其手,曾辑佚《旧五代史》。所作《尔雅正义》……[详细]
   陈子方,原名大椿,曾用名陈肃,余姚历山镇人。年幼时在村初级小学读书3年,因家境贫困失学,后进入通问学塾函授学校学习。1934年春,在镇海神远小学执教,暑假时赴沪进上海日报社任校对。不久进入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参加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简称武自会)。1935年,到京沪、沪杭甬铁路工作,这期间与“武自会”保持秘密单线联系。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后,奉命撤离抵西安,经八路军办事处介绍,……[详细]
  叶瑞康,(1914 — )余姚浒山上叶家人。1939年2月,参加余姚县政工队。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任政工队支部委员。1940年2月,任二区队队长。秋,政工队改组,转任战时社会服务团总团部干事长,兼任中共余姚大云区区委书记。皖南事变后,调到诸暨,任中共诸暨县委委员兼北区区委书记。8月,调任中共诸西南区特派员。1942年5月诸暨沦陷后,任中共路西县工委书记。1943年5月调到嵊县,任中共嵊西……[详细]
  黄连,又名黄开铨,余姚人。1940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余姚南黄、茭湖两村中共支部书记。1943年4月,任中共姚南县左雁分区区委书记。1944年6月,任中共大岚区委书记。1945年10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北撤后,留下坚持原地斗争,任中共大岚区特派员。次年1月兼任中共虞南区特派员。1947年4月,任中共山心县工委委员兼大岚区特派员。7月,兼任随军服务队队长。10月,山心县建制撤销,仍任中共……[详细]
  朱之光,原名朱孚若,小名阿年,化名周先生,余姚左溪乡(今梁辉镇)龙坑村人。幼年就读于本村朱家祠堂、梁弄正蒙小学和县一小。1938年4月,通过招考参加国民党余姚县战时政治工作队。不久,参加海北政治工作队,到沦陷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下半年,在国民党余姚县自卫总队任中队政工指导员,秘密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任政工队第四区队区队长,在四明山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发动近……[详细]
  邵鸣,女,余姚人。1938年6月参加革命,在党领导和控制的余姚县战时政治工作队工作。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中共余姚县委妇女委员会员会,通过组织妇女会、妇女识字班等,动员妇女参加抗日工作。1940年3月,经组织批准,与马青结婚。1940年11月,调绍兴县工作,担任中共绍兴县工委委员,负责组织和联络工作,为掩护县工委的工作,曾在绍兴县皋埠、吴融等地以家庭面目设立机关、联络各地党员,开……[详细]
  叶伯善,曾化名金林、金一明,余姚人。1913年,在余姚县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到余姚县农民银行当练习生、职员。“九·一八”事变后民族意识逐渐增强,后又接触了进步书刊,接受了中共团结抗日的主张。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发起组织了余姚商业人员工作队,任总务股长。1938年7月,在余姚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0月,到金华三青团浙江支团部筹备处举办的训练班受训并入……[详细]
  王爱生,1930年出生于浙江余姚县梨洲乡梨洲村。1945年1月,在中共地下党的启发教育下,投身革命,参加浙东敌后抗日部队,担任过警卫员,司务员。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王爱生和他所在的部队正厉兵秣马为全中国的解放作准备。1948年9月,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着重讨论了战略方针和……[详细]
  袁春妍,1921年生于浙江省慈溪县金川乡三七市(现属余姚市)一户贫民家庭。父亲曾在上海谋得一份工作,但薪金微薄,家中生活十分艰难,经常断粮挨饿,不得不以糠菜充饥。1929年,袁春妍获得免费入学的机会小学毕业后,无钱继续升学。为减轻家庭负担,曾任代课教师一年,后给亲戚家帮工。1940年,父亲患病而亡,一家五口生活陷入了极度困难的境地。大姐-入尼庵帮工,大弟进药店当学徒,小妹被活活饿死,母亲既病又残,……[详细]
虞喜 [] (281356)
  虞喜(281—356),字仲宁,余姚人。博学好古,尤喜天文历算。郡守诸葛恢巡视余姚,任为功曹。晋永嘉元年(307)征为博士;咸和末举为贤良;咸康初,内史以其“博闻强识,钻坚研微”复荐为博士,皆不就。世为豪族,精天文、经学,兼擅谶纬诸学。咸和五年(330),根据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观测,发现岁差,认为太阳从第一年冬至到第二年冬至向西移过原先位置,推算出每50年退一度(现代测定为71年8个月)。《宋史·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