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电商问答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电商品牌

排行榜

韩剧tv

最新电视剧

最新电影

最新动漫

最新综艺

明星

韩剧tv

电视剧

电影

动漫

综艺

明星

排行榜

剧情库

网剧推荐

内地剧情

港台剧情

韩日剧情

欧美剧情

泰印剧情

剧情简介

影视动态

演员表

热播剧

首页 > 电商名人 > 浙江省 > 湖州历史名人介绍7

湖州历史名人介绍7

更新时间:2023-03-15

  刘镛(1825—1889),字贯经,因排行第三,人称“刘三东家”。祖籍上虞,清康熙初,远祖刘尚迁居吴兴(今湖州)南浔,在大桥湾泰安桥下设小铜匠铺。刘镛初在一家绵绸庄为学徒,后到邱启昌丝经行当伙计。曾与邢赓星合资创办正茂和恒顺丝经行。发迹后,独自经营蚕丝生意。经销淮盐,在扬州设盐务总管理处,为全国的大盐商。还在上海投资大达轮埠。先后在上海、杭州、青岛、汉口、常熟等地经营房地产;在南通创建通州垦牧公司……[详细]
  陈煦元(1821—1889),原名熊,字竹坪,吴兴(今湖州)南浔镇人。居沪数十年,精通外国语,开设裕昌丝经行,加工辑里湖丝,专销国外,成为当时丝业界领袖。与邢赓星、周昌大、邱仙槎、金桐、张佩绅、梅鸿吉、邵易森一起,被称为南浔“八牯牛”。一生热心慈善事业,据《上海县续志》载:清光绪七年(1881),“创建新塘于八团,约二十里;明年夏,于九团续筑新塘,广袤如前,费三万二千数百缗,保护民田五万余亩;光绪……[详细]
  汪曰桢(1813—1881),字仲雍,一字刚木,号谢城,又号薪甫,乌程(今湖州)人。咸丰四年(1854)举人,官会稽教谕。少时受母赵氏之教,矢志于学,博览群书。平生酷爱书籍,著述自娱。精以史学,兼通数学、天文、历法。搜罗群书,致力30年,编纂成《二十四史日月考》50卷,并附《古今推步诸术考》2卷、《甲子纪元表》1卷,上起西周共和元年,下接清钦天监《万年书》。谙熟乡土历史、地理,曾修撰《乌程县志》、……[详细]
  王书瑞(1806—1877),字云史,原名步曾,号又沂,长兴人。清道光十四年(1834)进士,授工部硝磺库主事,累迁营缮司郎中。咸丰十年(1860),英军侵及京畿,朝官纷纷引退,曹部几空,书瑞毅然任事,总办军需,叙功随带加二级。同治二年(1863),家有不测,星夜奔还,浙江大吏檄办本籍善后,兼主讲箬溪书院。时长兴经战乱创伤,凋敝甚于他县,书瑞专疏抚部请免,四年分钱漕,并请援,奏请减赋,县民得以休养……[详细]
  戴望(1837—1873),字子高,德清人。4岁丧父,家境贫寒。9岁从师于乌程(今湖州)程可大,学《周易》、《尚书》,奠定了汉学基础。14岁得祖藏颜习斋书,读后惊叹不已,乃广求颜氏遗书。21岁至苏州,受业于陈奂,得声韵、训诂经师家法。又从宋翔风学习《公羊春秋》,研究经学。清同治四年(1865),两江总督曾国藩聘其为金陵书局编校,校勘周秦诸子。学业大进,为名人所称道。八年,著《颜氏学记》10卷。梁启……[详细]
  顾福昌(1796—1868),字成之,号春池,因排行第六,在丝业上颇有声望,人称顾六公公。湖州“南浔四象”之一。少时家贫,弃学经商,初在航船埠头设摊,买卖农产品,后开设一小布店,兼营蚕丝。进而在上海开设丰励丝经行,经营蚕丝,并在十六铺建堆栈,做辑里湖丝出0易。在经营蚕丝致富后,还在上海黄浦滩广买土地,建造堆栈,又借办洋务之便,买进上海惟一外洋码头金利源码头。与英商合作创办怡和打包公司,任英商怡和洋……[详细]
  陆以湉(生卒年未详),字敬安,号定圃,吴兴(今湖州)人,一说桐乡人。幼年攻读四书五经,多闻博识。青年即教授生徒。清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授知县后改授教职,任浙江台州教授、杭州教授。以母老请归后,曾主持分水(今桐庐)近圣书院以及杭州紫阳书院讲席。其弟及子因病误治亡后,专心钻研医道,医术精湛。著有《冷庐医话》、《再续名医类案》,另有《冷庐诗话》、《冷庐杂识》、《苏庐偶笔》、《吴下汇谈》。……[详细]
  费丹旭(1801—1850),字子苕,号晓楼,别号环溪生、环渚生、三碑乡人、偶翁、长房后裔,乌程(今湖州)人。其父宗骞擅画山水。丹旭少时便得家传,后浪游于江浙闽山水间,与画家汤贻汾、张熊,鉴赏家张廷济等均有往来。擅仕女,秀润素淡,讲求补景,格调柔弱,用笔流利,轻灵洒脱,有“费派”之称。肖像画更独具一格。又工写照,亦作花卉山水。现存《东轩吟社图》、《果园感旧图》、《负米图》、《执扇倚秋图》等作品,代……[详细]
  张鉴(1768—1850),字春冶,号秋水,乌程(今湖州)南浔人。清嘉庆九年(1804)副贡,与同里杨凤苞、施国祁肄业于西湖诂经精舍,曾佐修《盐法志》、《经籍籑诂》。著有《冬青馆甲乙集》、《画媵诗》、《秋水词》、《詹工集》、《秋水文丛》、《蝇须馆诗话》、《楚辞释文》、《西夏记事本末》、《十三经丛说》等,计300余卷。……[详细]
  陈杰(生卒年未详),号静庵,乌程(今湖州)人。初为诸生,考取天文生,任钦天监博士,供职天文科,主管测量事务,累官国子监算学助教。清道光十九年(1839),因病辞职还乡。生平对算学有独到研究,尤擅长代数解方程,曾著有《辑古算经细草》1卷。经过10多年探索,又为该书指画图像,成《图解》3卷。在论述比例之法时,曾细述此法始于我国,后流入西域,再从西方传入我国的过程,说明比例之法为中国首创。晚年又精心撰写……[详细]
  赵炳言(生卒年未详),字竹泉,归安(今湖州)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士,授主事。后补山西司,充任湖北副考官。历官山西司员外郎、郎中等职。道光六年(1826),授松江府知府。泖湖久淤,疏浚费用甚巨,减己俸,并劝众捐款用于疏浚。十一年,知江宁府。夏大水,巡视所属七县,赈恤饥民40余万。十二年,擢广东惠潮嘉兵备道。次年,升湖南按察使,署湖南布政使。荆江支流华容河梗塞已久,河水滞阻为患。炳言详奏水……[详细]
  姚觐元(生卒年未详),号彦诗,晚号复丁老人,吴兴(今湖州)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由部郎官至四川川东道、广东布政使。家学渊源,好金石,工小篆,兼工古文辞,旁及印刻绘画之事。搜集古书不下数万卷,多宋元刊本及名人精校之本,建“尺进斋”藏书楼。晚年寓居苏州,专以校刻书籍,钩摹金石为娱。刻书逾千卷,均古本中罕见之书,手写付梓者有《缪点分韵》、《续复古篇》、《笠泽丝书》3种。著有《集韵校正会编》……[详细]
  郎葆辰(1763—1839),字苏门,安吉人。清嘉庆十二年(1817)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掌印给事中,升贵州粮储道。卒于家。生前曾疏请开浚太湖七十二溇,当地百姓深受其利;又平反徐察氏冤狱。在贵州,还教当地人民种桑织布。归里后,与山人墨客为友。工诗、善书画,尤擅画蟹,人称“郎蟹”。著有《桃花山馆诗稿》。……[详细]
张麟 [] (?~1835)
  张麟(?—1835),字小轩,又字掌夫,长兴人。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任国史馆提调官,分纂《忠义传》。十七年升右赞善,转左赞善。历翰林院侍讲侍读、翰林院侍讲学士,又任石渠宝籍秘殿珠林总纂。二十一年,调补国子监祭酒。御史佟济弹劾张麟斋戒不到,降补光禄寺少卿。道光元年(1821),转通政司副使,历太仆寺卿、太常寺卿。出任安徽学政,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七年,任会试副总裁。因阅卷劳累致……[详细]
  蔡之定(1745—1834),字麟昭,号生甫、积谷山人,德清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嘉庆元年(1796)授编修,继任高宗实录馆总纂,嗣升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五年后,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河南正主考。十九年,建议以纸币代银,受到“妄言乱政”处分,降为鸿胪寺少卿。晚年主讲钟山、蕺山两书院,以阐扬理学著称。蔡之定擅书法,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四大书家。道光十四年(1834)卒,……[详细]
  沈钦韩(1775—1832),字文起,号小宛,乌程(今湖州)人。居苏州木渎。清嘉庆年间举人,官宁国县训导。精史地之学,长于训诂考证,也能诗文,有《两汉疏证》、《水经注疏证》、《王荆公诗补注》、《花石湖集注》、《幼学堂诗集·文集》等。……[详细]
  周中孚(1768—1831),字信之,别字郑堂,乌程(今湖州)人。清嘉庆六年(1801)拔贡。曾就学阮元,入诂经精舍,参与修辑《经籍籑诂》。同舍者多显贵,惟中孚至55岁尚应乡试,同考官得卷力荐,主考官疑其有私,置副榜第一。从此弃举业,居上海,替李筠嘉编《慈云楼藏书志》,别录副本为《郑堂读书记》。书仿《四库全书总目》体例,评论着眼于全书得失价值,考辨真伪缜密。著有《考经集解》、《逸周书注补正》、《顾……[详细]
  张师诚(1762—1830),字心友,一字兰渚,归安(今湖州)人,寓居钱塘(今杭州)。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高宗南巡,在浙江召试,中第一。赐举人、内阁中书,任军机章京,升吏部文选司主事,为权相和珅所忌,又降为中书。五十五年中进士,授编修。嘉庆元年(1796),授山西蒲州知府,升雁平道。四年,擢任河南按察使。调江苏,力改江苏官场陋习积弊,获嘉奖。六年,升山西布政使。山西仓库多亏,清查有名无实,……[详细]
  姚文田(1758—1827),字秋农,归安(今湖州)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高宗至天津,以举人诏试,得第一,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嘉庆四年(1799)中状元。六年至十八年,历任河南、广东学政、侍讲,并多次充乡试正考官。十八年迁国子监祭酒,入直南书房。不久,迁少詹事,充文渊阁直阁事。又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教习庶吉士。二十年擢兵部右侍郎,旋即转任户部左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二十四年充殿……[详细]
  姚学塽(1766—1826),字晋堂,一字镜塘,归安(今湖州)人。清嘉庆元年(1796)进士,官内阁中书,时和珅为大学士,按清例,内阁中书要对大学士行弟子礼,学塽耻于以和珅为师,弃职归家,和珅事败,才入京供职。后转兵部主事。一生耿直清廉,不附权贵。在京供职,不带亲属,独居僧寺破庙,生活简朴,拒受一切馈赠,一些权臣因其名节,也以平辈视之。论学强调致知、力行、慎独,认为“三者之中,慎独尤急”,对理学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