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陕西 > 汉中名人

汉中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杨乾运(?~554年),字玄邈,南朝梁将领,氐族。傥城郡兴势县(后魏分城固置兴势县,在今陕西洋县)人。其家是当地氐族的首领,他的父亲杨天兴仕齐为安康郡守。杨乾运弱冠被辟为梁州主簿。北魏孝昌元年(525),除宣威将军、奉朝请。不久,任梁州治中,除安康郡守(南朝宋置郡,在今陕西汉阴县西)。西魏大统元年(535),南朝的梁武帝趁东魏与西魏连年战争的机会,派军队占据了梁州,杨乾运随之投归南朝梁,梁武帝萧衍授他为飚武将军,担任西益州(今四川成都市)和潼州(今四川绵阳县)刺史。后又转任黎州刺史(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县)。梁太清末年(548~549),改任潼州、南梁州刺史……[详细]
  赵文表(?~580年)北周将领。祖籍天水西(今甘肃天水市),后徙居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其家数代为官,父赵江(或珏)历任巴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伯中大夫、封昌国县伯。文表自幼喜欢练武,善骑射,好读书。初为宇文泰帐下亲兵,魏恭帝元年(554)随军南征,以功授都督。三年(556)正月,大将军田弘领兵南攻梁之信州(故治在今四川奉节县)赵文表出征有战功,迁为帅都督。后在蜀地行昌城郡(故治即四川三台县)事。其间被加中军将军、左金紫光禄大夫。保定元年(561)转任许国公宇文贵府司马,继为长史,累升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保定五年(565)二月,宇……[详细]
  • 张骞
  张骞(?~前114年),汉中郡城固(今陕西城固县)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古“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汉武帝时期,为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遂募使使大月氏,张骞以郎官应募。建元三年(前138),张骞率众一百余人向西域进发,西行途中,为匈奴人俘虏,拘禁十年之久,为匈奴人做苦工,牧羊、放马等。十年中,他精心保管使者节杖,牢记着使命。后乘机逃脱,西行数十日到达大宛。那时大月氏已自伊犁河流域迁到中亚,张骞乃经康居到达大月氏(今阿富汗北部,阿姆河流域)。当地气侯适宜,物产丰富,生活已获安定的大月氏人,不愿东返与匈奴作战。张骞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住了一年只好东返归国。……[详细]
  李郃(生卒年不详),字孟节,汉中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人。其父李颉,精通经学,做过博士。李郃先随父亲学习,后又人太学研习经籍,通晓《五经》,擅长《河图》、《洛书》、风星之术。他为人质朴,不善于显示自己的才学,在当时不为人们所了解。汉和帝即位(88),派出使者到各地察访,到益州去的两位使者,途中投宿到李郃家中,发现他学识渊博。三年后,其中一人做了汉中太守,因赏识他的才能和品德,召为户曹史。当时大将军窦宪娶妻,全国各郡守为讨好窦宪,都向他进献礼品庆贺,汉中郡守也派使者前去送礼。李郃劝说太守不要与窦宪交往过密,太守不听,他便请求去京师送礼。获准后,李郃并不急于动……[详细]
李固 [] (94147)
  • 李固
  李固(94~147年),字子坚,汉中南郑(今陕西汉中)人,司徒李郃之子。他自幼好学,曾多次不远千里投奔名师,终于究览各种古本秘籍,成为名重一时的学者。“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注:见《后汉书·李固传》】州郡官吏多次举荐他做官,他都推辞不就。但他却写信劝告当时的著名隐士黄琼应诏做官,指出:“‘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注:见《后汉书·黄琼传》】希望黄琼勇敢入仕,把聪明才智贡献给国家。汉顺帝是由孙程等十九个宦官拥立的,即位后将这些宦官一个个封为侯爵,致使他们把持朝政。另外,顺帝乳母宋娥步安帝乳母王圣的……[详细]
  赵绅(?~?),字号不详,陕西汉中人。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己丑科武举会试第一人。此科武举考试官为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王祖嫡,翰林院侍讲陆可教。共录取武进士100名。此科会试第三人为福建黄守魁,官赠都督同知。需要说明的是,在查找赵绅的史料时,发现《明史》和《汉中续修府志》中有两个叫赵绅的人。《明史·孝义传》中有一孝子名赵绅,其事迹大体介绍说:“父落水,绅奋身下救,河流湍悍,俱不能出,明日尸浮水上,绅双手抱父臂不释。”经考,此赵绅为永乐年间人,因此,可以肯定不是武状元赵绅。《汉中续修府志》中也有一个武职赵绅,此赵绅为“汉中府守备,留守前卫军籍……[详细]
  傅鹤峰,名瀛,字鹤峰,1895年10月27日出生于陕西省城固县原公镇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父亲傅次舟系私塾先生,鹤峰兄弟六人,他排行老四。傅鹤峰7岁时,入本村刘家祠堂读私塾。后又相继就读于高等小学西安三秦公学。1916年秋,傅鹤峰考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理化部就读。经常聆听李大钊的讲演,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并与进步同学谈论国家大事,使他耳目一新。五四运动前后,他组织在京的陕南学生联名给汉中当局和各中、小学校发函电,敦促当局并号召汉中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在汉中地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的激进言行,引起了北京政府的仇视,将其逮捕。后在全国各大城市工、学、商界的-……[详细]
  何挺颖,又名科生,字策庸,1905年出生于陕西省南郑县何家湾。父亲何根山同盟会会员,进步的知识分子。1923年5月,何挺颖在汉中联立中学读书时,就发起组织学生会,联络同学,在汉中古城掀起了震惊陕南的反帝爱国-。1924年5月,何挺颖于汉中联立中学毕业后赴上海,寄读于浦东中学。在这里,他参加了汉中旅沪学生会,结识了同乡刘秉钧等进步同学,广泛阅读《中国青年》《向导》等书刊,受到马列主义思想的熏陶,此后又进大同大学就读。1925年5月,日本资方无理杀害中国工人领袖顾正红的消息传出后,上海各界群情激愤,各校学生纷纷走出校门,声援工人-,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何……[详细]
   关泰(1871—1930),本名关石安,字愚山,原姓杨,祖居铺镇,过继关家改姓。杨关两家均行医。成人后在南郑县作九房总管,兼行医。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一些御医逃来汉中,关泰借接待之际,讨教医理,受到启发,又潜心学习张景仲、叶天士的医学,兼研名家之长,医道渐深。对治湿热病有专长,有“温病先生”之誉。关泰重医德轻钱财,对贫民治病,诊费低,对困难者免费送药,还送两升米钱。1916—1924年,由关泰等汉中中医界名流组成“急救会”,设义诊室,轮班义诊,穷困者还施药。1926年,一位省立中学校长患病多次就医未治好,他用内服水剂,外用凉水慢洒全身之法……[详细]
   李穆姜 本县人。东汉直臣李法(字伯度)的姐姐,安众令程文矩的后妻,生有2子。文矩病故后,其前妻所生4子对继母穆姜既恨且谤。穆姜始终以慈爱为怀,给他们的衣物和零钱,总是多于亲生子。但他们不思悔改,继续与继母闹对立。邻居劝穆姜说:“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她却回答说:“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后来,前妻的长子程兴患病多时。穆姜日夜守候在旁,为他调药喂饭,端屎倒尿,不厌其烦,终于感动了程兴。病愈后,程兴对3个弟弟说:“继母仁慈出于天授,吾兄弟不识恩养,禽兽其心!虽母道益隆,我曹过恶亦已深矣。”于是,兄弟4人一同向县官陈述继母的恩情,请求处罚他们……[详细]
  褒姒(?~约前771年),西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有谓她是龙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使女童怀孕所生女,弃于路被一对夫妇收养于褒。她甚得周幽王宠爱,生下儿子“伯服”。周幽王姬宫涅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做小买卖的夫妻眉头,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叹气道:“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果……[详细]
  陈浅沦(1906~1933) 幼名典伦,字徽五,一度化名陈潜。清光绪三十二年出生于廷水乡竹园子。5岁启蒙,天资聪颖,酷爱书画。年岁稍长,他看不惯乡里土豪劣绅的横行霸道,甚至对自己破落的小地主家庭也滋长着日益强烈的叛逆心理。有一次,父亲派他到佃户家催租,浅沦当即说:“房是招牌田是累,银钱多了是催命鬼。”他在少年时代即已萌生了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民国10年(1921)8月,浅沦考入城固天明寺高等小学,他不仅熟读四书、五经,也酷爱阅读进步书籍,初步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义思想。他在当时《习文本》中,曾经写过一篇题为《提倡实业说》的作文,认为平等、……[详细]
王信 [] (?~1486)
   王信(?~1486年),字君实,明代大将。陕西南郑(故治在今汉中市)人。父王忠在王信出生半年后战死于征北战场上,全赖其妻岳氏含辛茹苦将王信抚养成人。正统中期(约1442),王信袭宽河卫千总。成化元年(1465),积功升为都指挥佥事,守备荆襄。河南农民刘通(能力举千斤石狮,人称“刘千斤”),于天顺八年(1464)在房县(今湖北房县)大石厂领导流民起义,拥众数十万。次年(1465),刘千斤分兵攻襄(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汉中(今陕西汉中市)。王信据守房县,流民四千余围房县四十余日未破。不久,王信派勇士冒死出城,在离城五六里处鸣大炮,虚张声势。流……[详细]
  江隆基(1905~1966) 丰东白杨沟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民国9年(1920),隆基和长兄裕基(伯玉)徒步到西安,考入成德中学,受到共产党人杨明轩(教务主任)的思想影响,开始阅读进步书刊,积极参加反帝-。13年复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次年转入北京大学文预科,一学期后,因学费无着,休学回乡。当时,地方土豪与官府勾结,鱼肉乡民,隆基极为愤慨,乃号召本地热血青年,成立“丰东青年协进会”,以“砥砺学行,主持正义,服务桑梓”为主旨,参加者10余人,对当地团总余某00的罪行进行揭发和斗争,迫使余某退出赃款,用作本乡学生助学金。 民国15年秋,隆基在北大……[详细]
  张羽 字伯翔,本县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考中进士,初任传谕圣旨的行人官。正德初年,宦官刘瑾(兴平县人)以同乡笼络张羽,羽因不与为伍而受到压制。五年(1510),刘瑾谋反事败被杀,羽才升任考察山东吏治的御史。当时有个县官以权谋私,为害地方,并借故友关系求张羽向上说情,妄图升官。张羽立即奏请皇帝将其革职并问罪。武宗游猎山东时,劳民伤财以尽其乐,他极力劝止,武宗不听,将他贬为广平知府。张羽上任后,创立漳州书院,授徒教民,革新风习,筑堰修渠,开田万顷,发展生产。后在惩办一个草菅人命的大官时,被其家属收买的当朝权贵朱宁诬陷下狱,不久得到平反,转任河间知府。武……[详细]
  黎琴南(1904 ~ 1972),名光霁,字晴岚或琴南,宁强县城北关人。出身仕宦家庭,留学苏、德,解放前后,在国内、香港历任教授,曾是中共地下河南省临委书记。 1915年,琴南随父去闽任所。护国战争爆发,家迁上海,入复旦大学读书。“五四”运动前后,曾与进步同学组织“中华学社”从事新文化、新思想的宣传,参加青年进步组织“励志会”。暑假中去镇江与曹阳功等从事拥护广州革命政府活动。母恐在外肇事,将其找回,而黎热情奔放,志在革命,终于冲破家庭阻力,于1924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年冬,黎自西安回宁羌。时,县有豪绅把持县政,侵吞地方赈款,民怨载道。黎……[详细]
李孟 [] (?~1321)
   李孟(?~1321) 字道复,原籍山西上党人。元朝初年,跟随在汉中做官的父亲李唐移居南郑。他7岁时就能作文,后来发愤为学,通晓经史,以“善论古今治乱”之事闻名。遂在家里教授学生,向他求学的人很多。元贞元年(1295),成帝命令各省采访先朝政绩史料时,李孟始应聘参与陕西省采访纲目的编写工作,旋经人举荐,被召进皇官辅导太子武宗、仁宗读书,为他们讲论治国安邦的道理,受到成帝的嘉奖。大德元年(1297),武宗到北方抚军后,他随仁宗陪侍昭献元圣皇居降居怀州,每日为仁宗讲仁说义,连众侍臣都被他感化了。大德十年(1306),成帝病逝。庶子阿难答刺在近臣的怂恿下,欲谋……[详细]
  李荣栋(1864~1901),字述棠,宁羌州燕子砭人,弟兄5人,同为燕子砭教案中反教首领及骨干。荣栋在弟兄中排行第二,与长兄朝栋、五弟泽栋均为秀才。荣栋豪侠尚义,忧乐共人,为当时乡中文士之优秀。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教。光绪十四年(1888)天主教播至燕子砭,西教士依仗帝国主义的势力,横行无忌,在民间早种恶因。光绪二十四、五年(1898、1899)旱涝相继,宁西大饥,教堂乘机放0。光绪二十六年(1900)汉中府拨款赈济,责成天主教堂代为发放。燕子砭意籍神甫郭西德借赈济为名,诱民入教。求济者日众,供给不支,乃任意苛派良民,催逼债款,急如……[详细]
徐乾清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252010)
  • 徐乾清
  徐乾清(1925.12.16-2010.01.09)防洪工程与水利规划专家。 出生于陕西省城固县。1949年5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任水利部教授级高工、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徐乾清教授长期从事水利规划、科研等方面技术管理和综合研究工作,推动并参予了大江大河历次流域综合规划工作、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主持了防洪专题论证,先后担任国家“八五”、“九五”科研攻关项目“黄河治理”、“长江防洪”、“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三项专家组组长,主持水利部“黄河水沙变化”项目的研究,研究成果在黄河治理、长江防洪等规划工……[详细]

全部汉中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