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海南 > 东方名人

东方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王康宁(1919—984)原名尧盛,又名国盛,感恩县板桥镇(今属东方县)板桥村人。幼年在村里小学读书。1936年,由于家庭经济拮据,中途辍学,只好在家耕田。1938年秋,考进琼西中学就读,期间,受到革命思想的教育,半年后,因日军侵琼,学校被迫停办。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板桥村党支部书记。1940年6月,任中共感恩区委委员;同年10月,任感恩县一三联区人民政府区长兼区武工队副队长。1943年5月,任崖感办事处副主任。1944年3月,任昌感崖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粮食科长。期间,为发动群众参加抗战,发展党的组织,壮大人民力量,做了大量工作。194……[详细]
  符确 (?~?)北宋昌化军(辖境为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儋县一带)人。少年时代,资质聪颖,沉静好学,攻读勤奋。长大后博通经史,才识超群,“平居常以天下事自任。”(明《儋州志》)。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参加乡试中第一名举人(解元)。翌年赴京礼部会试登进士第(贾安宅榜),是史籍明载的海南历史上第一位进士。官至承议郎,先后任广东韶州和化州(均属今广东省)知州,政绩显著。晚年桑梓情深,引退归里,兴办教育,把俸银购置盐田租赁,将其收入支持乡人子弟读书,为鼓励后学树立重学风气,还建了一座“兴贤坊”(后改为“兴贤堂”,早圮)。此后儋州人文渐盛。……[详细]
  刘开汉,原名刘贻彤,海南昌江县上荣村(今属东方市)人,昌江县早期中共党员和革命先驱之一。1899年4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3岁时,母亲病逝,仅靠父亲一人抚养他和两个弟弟,家境极为贫困。辛酸的生活,使他很小就养成了劳动的习惯,懂得了做人的道理。1912年,刘开汉的父亲为了培养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送他到私塾读书。在私塾期间,他一边劳动,一边学习,刻苦勤奋,成绩优异。 1917年,刘开汉以优秀的成绩考进了县立第一高小甲班读书。刘开汉读书时,不但文才出众,而且思想进步,见义勇为,痛恨恶霸、-的胡作非为。1916年至1917年,当地发生了恶霸奸污妇女……[详细]
  邢亚理(1905—1976)黎族,感恩县中沙乡(今属东方县)田头村人,出身贫农家庭。为人正直,是个本分的农民。1941年日军进攻黑眉村时,烧毁大量民房并打死他弟弟,害得他家破人亡。国仇家恨,激起了他的反抗之心。毅然义无反顾地投奔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1941年5月,中共昌感县委为了便于开展巩固尖峰岭周围的抗日根据地,任命他为西北团副团长。同年9月,琼总第三支队来到黑眉岭抗日根据地进行军事活动时,日军得到汉奸告密,马上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围剿。在此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他坚决领导西北团民兵配合第三支队,打死打伤日军将近100人。同年冬的一天清晨,率领西北团民兵……[详细]
  史丹(1902—1996)哲学家、教育家。原名史振恒,昌江县墩头镇(今属东方县)墩头村人。史丹七岁入私塾启蒙,民国后转入小学念书。1918年,年仅16岁的史丹抱着追求真理的理想,从墩头村赴穗求学,初入广州番禺师范。次年,转入法国人在广州创办的圣心学校,专攻英语。1921年秋,考入上海南洋中学。1925年毕业后,从沪启程回穗,并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任第十师二十八团政治宣传员,当队伍到达广西北海后,向组织请求返回家乡革命。1926年6月,返乡后同刘开汉、符倬云奉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的命令,建立了昌江县国民党党部,符倬云任党部书记,史丹任宣传部长。县党部在昌化城成立……[详细]
  吉汉信(1919—1946)又名呈琛,昌江县四更镇(今属东方县)上荣村人。1919年7月出生于一个教员之家。7岁上私塾读书,10岁就辍学回家,辍学后,组织村中一批贫苦的失学少年在一起,坚持自学和听讲革命故事,文化水平和政治思想都有较大进步。193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上荣村党支部委员。1938年,昌江县立第一高小学校党支部成立,这时在该校读书的吉汉信任支部委员。1939年;荣村党支部成立;任党支部书记。同年9月,遵照中共昌感县委指示,积极组织并带领党员干部搜集上、下荣两村的0子弹送给前线,支援部队打击敌人。还发动一批进步青年上前线参加中共领导的第十……[详细]
  卢祥感恩县北富乡(今属东方县罗带乡)人,原籍福建。明洪武三年(1370年),从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渡海过琼。明永乐年间定居在罗带,系范阳堂卢寿公之次子。始祖德民公之孙。天资聪慧,寒窗苦读,明永乐六年(1408年),考中戊子科举人,为感恩县第一举人,开创感恩县科举之先河。一生致力教育,在本邑创建敬字亭、学宫、社学,教学四书五经,得意门生几十人,同时倡导邑人兴修水利、拓荒造田,为后人所敬仰。……[详细]
  赵郑农(1916—1992)原名赵之泰,昌江县四更镇(今属东方县)英显村人,是昌江县早期中共党组织的领导者之一。赵郑农于1933年夏到广州求学,寻求革命真理。在此期间,参加纪念“九·一八”事变的抗日--和募捐支援东北抗日将士等活动。1935年,返乡任英显村小学教员,积极带领村里青年投身社会变革活动。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马白山的领导下,深入附近村庄发展一批党员,先后建立了居多、沙村、荣村、来南、四更、红草等6个村的中共党支部。后任英显联支书记,接着任西南区委书记。1938年春,县委派他到浪炳小学任校长。他以教学为掩护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发展党员,……[详细]
  陶世民(1915—1945年),又名文光,昌江县英显村人(今东方县辖)。中共昌江县委早期领导人之一。学生时代,受到刘开汉等人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爱群社”,同进步青年学生上街--,呼喊反帝反封建口号。1936年6月,陶世民考取广州光华中医学院。后来,由于水土不服,患了脚气病,中途退学回家。返乡后,热心为群众医治疾病,分文未取,深受当地群众称赞。193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英显村党支部委员。1938年春,任耐村小学教员,以教学为掩护,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秘密开展革命活动,组织师生到耐村、大风、三家、大洋基、红薯地、姜园、老洋地等村寨开展抗日救国活……[详细]
  胡绪生(1920—1983)感恩县感城镇(今属东方县)感城村人。1937年小学毕业后,考入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就读。1939年初,日军侵琼,面对同胞被杀,家乡被日军侵占,积极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搜集敌人的情报。194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感城乡党支部宣传委员。1944年,任感城乡党支部书记,在此期间,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占区征收军粮,搜集情报。同年10月,为了搜集敌人情报,组织派他打入敌人内部任甲长,不久被叛徒出卖,遭到敌人追捕,后在党组织的掩护下,安全逃脱虎口。1945年7月,任昌感县人民政府财政科员。1946年8月,任中共昌感县三……[详细]
  林超宇(1916—1946年),昌江县墩头村人(今东方县辖),昌江县国民党左派代表名人之一。1928年就读于浙江西湖美术学院,1933年毕业后在广东省立第十三中学任教。次年春,他东渡日本留学,考取东京大学美术系,取得学士学位,1936年春,他学成回国。1937年春偕史丹考入国民党中央军党校党务班在广州受训,年秋,被委任国民党部昌江县特派员兼县政府教育科长。林特长水彩画,精于山水花草、虫鱼禽兽等油画。抗战时期,他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1938年7月,他接受中共昌感县委的建议,以教育局长的名义,集中了昌江100名教师到县城办暑假教师训练班,由中共昌感县委指派……[详细]
  王志平(1918—1970)原名昌禹,昌江县四更镇(今属东方县)四更村人。参加革命后改名志平。11岁进私塾读书。1932年失学后在面前海、大洛湾当了四年盐工。1937年又跟着父亲到三亚榆亚盐场当盐工。“七·七”事变后,在村中夜校念书,并参加工人罢工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7月参加琼崖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第九中队,开始了戎马生涯。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先后历任琼崖自卫团独立总队部警卫排长、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三支一大三中队中队长、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三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琼崖万宁县政府军事科副科长、琼崖游击队三支队参谋等职。194……[详细]
  文先元(1915—1946)乳名守仁,化名文海,昌江县四更镇(今属东方县)日新村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7岁进入私塾读书。1931年秋,上小学就读。1932年春,转到英显中心国民小学特别班就读。1933年6月,转到昌江县第一高小学校读书。1935年7月,在昌江县一高小学毕业后,考取广东省第六师范学校(琼台师范的前身)。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毅然弃文从军,于1938年春,师范还未毕业,就报考了驻琼的国民党六十二军创办的“琼崖抗日自卫工作人员养成所”训练班。在校里,进行紧张的军事训练,成绩优秀。由于军训成绩优异,思想进步,1……[详细]
  符倬云(1900—1936)昌江县四更镇(今属东方县)来南村人,1915年符倬云与刘开汉、关昌荣等少年同时考入昌江县第一高小学校读书。1919年5月10日,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发下公文,要求每县送3名黎童进入两广师范读书,其时上学名额竞争十分激烈,当时正在一高小学读书的符倬云以黎童的身份参加了考试,被广州教忠师范学校录取。在师范读书期间,符倬云与昌江籍在穗学生刘开汉、吴永泰和史丹等人发起成立“昌江县改造同志会”,参加该会的有李永典、文国宪、符瑞、吉茂芬和刘绶谱等人,其会宗旨是:打倒-污吏、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列强,破除迷信,提倡民主和科学,起到了在家乡宣传进步……[详细]
  符亚伍(1929~1983),原名亚万,黎族,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江边乡人。家境贫寒。1946年,投身革命,成为琼崖纵队的一名战士,曾任班长。1954年复员回乡务农,曾任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大队党支部书记、民兵营长。1962年在江边公社邮电所当乡邮员,负责江边公社至冲山苗寨这条步班邮路的投递任务,全程75公里,38个投递点,沿途山高路险,河深流急,每天往返要翻过7座山岭、淌过11道大小河川,其中有4次游过昌化江。夏天,烈日当空,走在山路上晒得直喘气;雨季路上毒蛇、蜈蚣、山蚂蟥多,经常被咬得双脚流血不止,遇上山洪暴涨,危险更大,始终坚持不懈地投递邮件。为了……[详细]
  王延俊(1916—1945)又名白鱼,感恩县感城镇(今属东方县)感城村人。幼时在私塾读书,后考取感恩县立第一高小学校就读。善作文章,擅长书法。1929年,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当选为感恩县学生抗日救亡会主任,期间率领抗日宣传队前往宝上、板桥、佛罗等地宣传抗日,揭露国民党投降-的阴谋。1938年9月,考取琼西中学。1939年6月,日军侵犯昌感地区,学校被迫停办。于是返回感城地区进行革命活动,经常协助史丹抄写党的资料,发动进步青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年6月,被调到琼崖特委任《抗日新闻》报刻字员。1940年12月,国民……[详细]
  庄半农(1908—1939)又名承基,感恩县感城镇(今属东方县)感城村人。少年时,在感恩县第一高小学校念书,毕业后在家务农。因刻苦学习,又精工缮写,被国民党政府聘为县府录事,后担任教育科员、县二区港门小学校长等职。1933年被感恩县政府推荐到广东省自治学校深造,1934年被任命为感恩县一区区长。“七·七”事变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的-。1938年2月,被民选为感恩县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主任。就职后,建立和健全各级机构,深入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组织群众参加各种抗日团体;充实武装队伍,加强军事训练,做好迎击敌人的准备。1939年初,感恩县成立抗日游击队指……[详细]
  周业广(1907—1945)又名周榕,昌江县新街镇(今属东方县)昌义村人。少年时代,随父在私塾读书,后考进昌江县立第一高小学校读书。1928年,考进广州知用中学。1931年,考入了上海大学,在校里,积极参加上海的抗战活动,经常参加--和散发传单活动,成为学生中的主要骨干名人之一。1933年,返回昌江县,找到了在昌江县第二小学以教学为掩护的共产党员马白山、黄清霞等人,并一起在新街、墩头地区开展反封建、反-污吏的革命活动。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新街党支部委员,他家的那座小洋楼成为革命者秘密活动的重要地点。在他的薰陶和影响下,他家前后共有周敬正、周……[详细]
  张应桓(1909—1949)又名亚发,感恩县板桥镇(今属东方县)南港村人。小学五年级时因患病致使左眼失明而辍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1939年春,担任感恩县民众抗日自卫团中队长,参加打响被称为感恩县人民抗日第一枪的黄流阻击战。是年,动员并组织了20多名青年参加抗日自卫团,筹粮2400多斤和现款2000多元供应部队,同时,献出家里粮食1000斤、光洋500元及牛羊10多头支持革命。1941年秋,随琼崖纵队第三支队抵达万宁县六连岭。1942年春,被选送到琼崖抗日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学习。同年7月,在军政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被派到马白山领导的第四支队……[详细]

全部东方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