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山东 > 德州名人

德州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张正见(527—575年?),字见赜,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人。诗文兼擅,而以五言诗开启唐律,使其成为南朝陈的一位重要诗人。张正见的父祖原为北朝人:祖父张盖之,为魏散骑常侍、渤海长乐二郡太守;父张修礼,为魏散骑侍郎,后归梁仍拜本官,再迁怀方太守、张正见自幼随父入梁,13岁向继立为太子的萧纲献颂,为萧纲“深赞赏之”。张正见还精于佛典,尝预萧纲的“升座说经”的“讲筵”,“清决疑议,吐纳和顺,进退详雅,四座成属目焉”。太清初,张正见参加选举,“射策高第,除为邵陵王国常侍”(《陈书》本传)。侯景乱后,梁元帝拜为通直散骑侍郎,再迁彭泽令。他看到梁政局飘摇,遂知……[详细]
崔圆 [] 唐朝宰相 (705768)
  崔圆(705年-768年),字有裕,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人,唐朝宰相,北魏左仆射崔亮八世孙。崔圆出身于清河崔氏青州房 ,早年历任执戟、会昌县丞、司勋员外郎、蜀郡司马、蜀郡长史。安史之乱时以迎接玄宗之功拜相,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剑南节度使,玄宗退位后奉玄宗之命与房琯、韦见素赴灵武辅佐唐肃宗。长安收复后,崔圆升任中书令,进封赵国公,后罢为太子少师、东都留守。此后历任济王傅、怀州刺史、汾州刺史、淮南节度使、尚书右仆射、左仆射等职。大历三年(768年),崔圆病逝,终年64岁。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昭襄。早年经历崔圆自幼孤贫,但却志向宏伟,爱读兵书。开元年间,……[详细]
  李愚(?~935)字子晦,五代南唐时渤海无棣(今山东庆云)人。少时聪慧异常,勤奋苦学,通读经史。因仰慕齐国宰相晏婴犯言直谏的为人,初名晏平。李愚为人谨慎寡言,史书记载“非礼不言,行不苟且”。李愚崇尚古文,文章有韩愈、柳宗元之风格。《旧五代史》67卷有传。唐昭宗景福年间,李愚代理安陵县(即今德城和陵县,德城区旧称安德县)主薄,去职后寄身关中。唐光化三年(900年),宦官刘季述等发动宫廷政变,囚昭宗于东宫少阳院。李愚上 书京畿安抚制置使韩建,劝其发兵救驾,兴复唐室。唐天复元年(901年)12月,朱全忠率军攻蒲州、华州,李愚避难洛阳,随即在东都考中进士,又中博……[详细]
崔宏 [南北朝] (?~418)
  崔宏(?—418年),字玄伯,北魏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北魏政治家。是北魏道武帝、明元帝所倚重的重要谋士,曾参与草创各种制度,为北魏立国做出过重要贡献。崔宏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祖悦、父潜并以才学著称,他也以少有俊才而著闻乡里,号称“冀州神童”(《北史》本传)。前秦王苻坚之弟阳平公苻融任冀州牧时,对崔宏“虚心礼敬”,拜阳平公侍郎,领冀州从事,不久又升为著作佐郎。苻坚淝水之战失败后,崔宏又曾仕于后燕慕容垂政权。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396年),魏进取中原,后燕溃败,崔宏由高阳内史任逃奔海滨。道武帝久慕其名,遣人征聘,至拜黄门侍郎,参与总掌机要,草创制度……[详细]
祢蘅 [] (173198)
  祢蘅(173——198)字正平,后汉平原郡般人(今临邑县德平小祢家村),汉末重要文学家,原有著作两卷,早已失传,后世见到的只有四篇文章,即《吊张衡文》、《鲁夫子碑》、《颜子碑》(孔子大弟子颜回)、《鹦鹉赋》。《鹦鹉赋》是祢衡的绝世之笔,写得“溢气坌涌”“慷慨高厉”,是祢衡的代表作。鲁迅在《魏晋风度与药及洒之关系》一文中说:“祢衡的文章也不错。而且他和孔融早是‘以气为主’写文章的了。”祢衡自幼聪敏,对事物有辨认能力,成年后尤显博学多识,但却有“恃才傲物”的性格。大司马北海太守孔融,很重视祢衡的才华和抱负,因此二人结成忘年之交。东汉末年,黄巾农民大起义,奸臣……[详细]
  华歆(157—231年),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人。历仕于东汉、东吴及曹魏,为曹魏所倚重的大臣之一。 华歆初仕时,正值汉末大乱前夕。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病死,年仅14岁的少帝刘辩即位,何太后临朝,外戚、大将军何进掌握实权。何进为了消灭宦官势力,召并州牧董卓带兵入京。岂知引狼入室,董卓入洛阳后,立即废了少帝,立刘协为傀儡皇帝,即汉献帝。不久,他又挟献帝从洛阳迁都长安(今西安),从此拉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 华歆也被卷入了这场政治斗争。灵帝死后,何进召在地方上小有影响的华歆入朝,任命他为尚书郎。初平元年(190年),华歆随董……[详细]
崔立 [] (?~1234)
  崔立(?—1234年),金末大将。将陵(今山东省德州市)人。出身无赖,蒙古军南下时,他参加河北地主武装为军官。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围城中,被任命为西面元帅。次年杀宰相,立梁王完颜承恪为监国,自称太师,军马都元帅,尚书令,郑王。他以与蒙古军议和为名,搜刮金银送梁王和留汴皇族入蒙古军营,欲效法刘豫为傀儡皇帝,后为其将领李伯渊等所杀。崭露头角崔立年少时贫穷,曾经替寺庙僧人背负钹和鼓。金宣宗兴定四年(1220),崔立趁着兵乱,以游民身份投靠九公之一的上党公完颜开,因功历任都统、提控,遥领太原知府。 金哀宗正大初年(1224),崔立……[详细]
  崔鸿(478—525年),字彦鸾,清河(今山东临清市东)人、祖上曾徙居青州之时水(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一带)、东清河鄃(今山东夏津县)和南平原贝丘(今山东平原县恩城)。北魏著名史学家。崔鸿出身于书香世家。其先人仕南燕和刘宋,伯父崔光是著名史学家,仕北魏,官至太子少傅、司徒、侍中、国子祭酒镶著作,曾参与撰修北魏国书。鸿“少好读书,博综经史”(《北史》本传,下引同)仕魏,历官尚书兵部郎中,司徒长史,孝明帝时诏以本官缉修国史。孝昌初年(525年),拜给事黄门侍郎,寻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卒赠镇东将军,度支尚书、青州刺史。崔鸿“弱冠便有著述志”,他的志向就是要修撰……[详细]
华峤 [] (?~293)
  华峤(?—293年),字叔骏,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人。华峤是西晋时期的学者、史学家,他改作《东观汉记》为《汉后书》,时称“有迁固之规,实录之风”。(《晋书》本传,下引同)华峤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其祖父即三国时任曹魏太尉的华歆。晋文帝时,华峤为车侍从事中郎;武帝时,赐爵关内侯,任太子中庶子,又以散骑常侍典中书著作,领国子博士,迁侍中。惠帝初年,封东乡侯,迁尚书。华峤虽终身为官,但他真正的志向却在从事史学著述。华峤学识精深广博,年少时便已小有名气。在研读史籍过程中,华峤发现东汉官修记载东汉史事的《东观汉记》有“烦秽”之处,早就有改作之意。晋惠帝时,有人推荐……[详细]
  康丕扬(1551-1632),字士遇,号骧汉,山东陵县人,万历壬辰(1592)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万历三十七年(1609)致仕,崇祯五年(壬申,1632)辞世,享年八十一岁。公正坦荡的明末文仕康丕杨康丕杨,他先后任宝坻县知县、密云县知县、陕西道监察御史监管河东盐政、辽阳巡按兼学政,后署理两淮盐课。其为官政绩突出,深得朝廷信任和百姓拥戴。康丕扬写过很多作品。他的作品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过较大影响,而且深受今天人们的追捧和重视。著有《北台疏草》2卷、《按辽疏草》6卷、《按晋疏草》6卷、《三关图说》、《按淮疏草》2卷、《癸卯两事志略》5卷、《省身录》1卷、《蓄……[详细]
  崔神庆,崔义玄子,贝州武城人也。明经举,则天时,累迁莱州刺史。因入朝,待制于亿岁殿,奏事称旨。则天以神庆历职皆有美政,又其父尝有翊赞之勋,甚赏慰之,擢拜并州长史。因谓曰:“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前后长史,皆从尚书为之,以其委重,所以授卿也。”因自为按行图,择日而遣之。神庆到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文书下州,谷麦踊贵,百姓惊扰。神庆执奏,以为不便,则天下制褒赏之。先是,并州有东西二城,隔汾水,神庆始筑城相接,每岁省防御兵数千人,边州甚以为便。寻而兄神基下狱当死,神庆驰赴都告事,得召见。则天出神基推状以示之,神庆据状申理,神基竟得减死……[详细]
刘昭 [南北朝] 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 (?~.1)
  刘昭(生卒年不详),字宣卿,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县)人。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出生于一个官僚世家,祖伯龙官至少府卿,父彪为齐征虏晋安王记室。自幼聪敏,7岁通《老子》、《庄子》文义。长而勤学,善属文,受到表兄、著名文学家江淹的称赏。天监初,起家奉朝请,历官征北行参军、尚书仓部郎、无锡令,并先后任豫章王、临川王记室。官至通直郎,出为剡县令,卒官。刘氏一家有史学传统。刘昭之伯父刘肜,曾搜集众家《晋书》,注干宝《晋纪》为40卷。刘昭则搜集诸本《后汉书》,参校同异,注范晔《后汉书》,“世称博悉。”(《梁书·文学传》刘昭本传)刘昭为注释范晔《后汉书》之第一人。因为范……[详细]
  董纳(?~?),字兹重,号默庵,山东平原人。张玉书之兄。清康熙六年(1667)丁未科缪彤榜进士第三人。董纳参加康熙六年殿试,赐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董纳累官都察院左都御史,他以正色做下属的表率,论议公事识大体、持大节。康熙十一年,董纳出任云南乡试主考官。以后董纳累迁升至江南总督。任职期间,施政维持大局,有恩惠于当地老百姓。不久,他出任两江总督,重新倡导农事。他上奏请除官僚中的蠹虫,康熙帝采纳所奏,将劣官给以罢官。康熙二十二年,以侍读出任提督直隶学政。康熙二十四年,董纳以礼部侍郎出任会试同考官。康熙二十七年,董纳因河工受处分,降五级,以翰林官补用……[详细]
董元度 [] 清乾隆年间著名诗人 (17121787)
  董元度(公元1712——1787年),乾隆十七年进士,由庶吉士改东昌府教授。王昶曾云:“董元度性情洒脱,不喜欢受人约束。入翰林作宫后,乞假南游,来往苏扬之间,寄居卢见曾官署中最久。他与我同住一处,每次推杯饮酒论诗,兴趣昂然不倦。乾隆五十五年冬天,我因进京见皇上路过保定,他已精神疲倦,颓然老了。董元度仕途不顺,穷困而死,所以他的诗清婉中多感慨之作。” 纪晓岚与董元度早在乾隆十三年即相识,同在科场驰骋,交谊甚至笃,留下多首唱酬诗。如早期的《戏赠曲江》有“爱尔如兄弟,结交三载余。每怜同寂寞,相与惜居诸”句。《阅微草堂笔记》多次记述,对董元度所坚持的“人到无求品……[详细]
崔浩 [南北朝] 北魏军事谋略家 (381450)
  崔浩(?-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一说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人。曹魏司空崔林之后,北魏司空崔玄伯的长子,母亲卢氏是卢谌的孙女。和范阳高门卢玄是表兄弟。连姻皆士族。崔浩长相如美貌妇人,自比张良,曾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官高至司徒,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了贡献。崔浩屡次力排众议,根据星象和人事判断时机,使太武帝得以依次成功击灭胡夏、灭北凉并出击柔然,这些军事行动使北魏得以解除来自北方和西北方的威胁。尤其是北凉的灭亡,使北魏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后死于国史之狱,于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详细]
管辂 [三国] 三国时期魏国术士 (209256)
  管辂(公元209——256年),字公明,三国时期魏国术士,平原县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术士,被后世卜卦看相的人奉为祖师。管辂出生在平原县故城(今张官店东)北小管庄。父亲先在利漕当官,后为琅琊即丘长。管辂容貌粗丑,从小就喜欢仰视星辰,夜不肯寐,逢人就请教星辰之事。父母也管不了他。十五岁时,到父亲当官的即丘官舍读书,琅琊太守单子春雅有才度,闻辂是学校中的才俊,便召见了他。还请四百多位能言善辩的宾客和管辂辩论。管辂自酌三升青酒,从早上到晚上,连中午饭也没吃,四百多位宾客轮流向他发问,他都能对答如流。单子春对众人说:“此年少盛有才器,听其言论,正似司马犬子游猎之赋,……[详细]
  张凝生卒年不详,宋初沧州无棣(今山东庆云)人,北宋名将,《宋史》279卷有传。张凝少时勇武过人,节度使张美非常器重,把他安排在自己帐下。宋太宗任藩王时,闻其名声,调他当自己的亲兵。宋太宗即位后,让其担任殿前指挥使。宋淳化元年(990年),张凝任绣州刺史,被赏赐给裘衣金带,调任天雄军驻泊都监,后改任高阳关行营钤辖、六宅使。宋咸平元年(998年),宋真宗即位,张凝加授庄宅使,升任北坊作使。时值辽兵南侵,张凝率本部兵马在瀛州以西设伏,出敌不意,前后夹击,大获全胜。翌年7月,契丹主下诏诸道,集兵南伐。同年9月,以梁王耶律隆庆(辽景宗第四子)为先锋,开始大举南伐。……[详细]
  • 东方朔
  东方朔(约公元前161—前87年),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神头)人。西汉著名文学家。与司马相如同时,以辞赋著称。东方朔少失父母,由兄嫂抚养成人。汉武帝初即位,即罢斥诸子百家,独尊儒学,并诏令天下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应诏至长安上 书自荐,在《应诏上 书》中,毫不客气地述说了他的家世和刻苦自学、奋发进取的过程,及其品德才干:“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详细]
  刘峻(462—521年),字孝标,本名法武,平原(今属山东)人。以注释刘义庆等编撰的《世说新语》而著闻于世,而其文章亦擅美当时,是南朝梁学者兼文学家。刘峻生不及一月,曾任宋始兴内使的父亲刘病逝,母亲许氏不得不带着他及哥哥法凤回到故乡。宋明帝泰始五年,刘峻8岁,魏攻占青州,刘峻母子为乱兵所掠,作为奴隶卖到中山。富人刘宝悯惜刘峻,以束帛赎出,并教他读书。此时刘峻的叔父刘怀珍仍在宋为官,并以军功累迁至黄门郎领虎贲中郎将。魏实行民族隔离政策,对南朝有戚属者尤甚,因此再徙刘峻母子到更为僻远的代地。刘峻母子衣食难继,不得不到寺庙为僧为尼,还俗只是后来的事情。刘峻却非……[详细]

全部德州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