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山东 > 德州 > 乐陵名人

乐陵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成翊世,字季明,东汉时期平原郡乐陵县人,汉和帝至汉顺帝时在世。成翊世自小聪明敏慧,勤奋好学,性刚正。少年时就颇有才辩,又加之为人公道正直,明理多识,邻里每有纠纷,多找他调解,人皆服之。声望广布乡里,被推举到当时的平原郡,担任负责狱讼的郡吏。汉安帝元初年间,邓太后总揽朝政。成翊世上 书要求邓太后归政汉安帝,邓太后大怒,以擅自越级上谏的罪名将他罢官入狱。汉安帝十分欣赏成翊世的胆识魄略,亲政后将他擢升为尚书郎。阎皇后无子,汉安帝立李妃之子刘保为太子。阎皇后惧怕失去地位,勾结其兄阎显、宦官樊丰、江京等,诬告太子保阴谋夺权。成翊世挺身而出,据理力争,但昏庸荒唐的汉……[详细]
吕颐浩 []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朝宰相 (10711139)
  吕颐浩(1071—1139),字元直,乐陵人。宋哲宗(1096年)时中进士,北宋时累官太府少卿、直龙图阁、河北转运副使、都转运使。宣和七年(1125年),宋金联合攻辽,吕颐浩随钟师道北伐燕京(今北京),负责转运粮草。宋军收复燕京后,举朝弹冠相庆,而金人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南下。于是,吕颐浩上 书朝廷,请加强河北防御。这种“不合时宜”的论调触怒了宋徽宗,吕颐浩因此被贬官。当年秋,金兵果然南侵。金人北退后,吕颐浩复为河北转运使。南宋建立后,吕颐浩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兼知扬州,旋又升为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逼近扬州,宋高宗仓皇渡江南逃,以吕……[详细]
  朱登,字仲希,东汉灵帝时乐陵县人。著名大书法家,留有书法作品《衡方碑》,此碑现存于泰安岱庙碑廊。《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是朱登在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9月,为时任京兆尹、兵步校尉的老师衡方所立的颂德碑,此碑原立山东省汶上县郭家楼前,碑阳隶书23行,满行36字,共815字。《衡方碑》为著名汉碑之一,笔意粗壮古拙,折角棱条分明,有严峻之态。字体方拙朴实,以拙取胜。间架稳实厚重,仪态敦厚。章法行密格满,于平正之中存有欹斜之变。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称:“是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杨守敬《平碑记》也称:“此……[详细]
  宋槃,字念莪,号懋吾,万历年间,先举于庚子科乡榜,后考中辛丑榜进士,即授山西长子县知县,继补直隶大名府魏县知县。勤于政事,关心民瘼,申除治域内积年的不合理的赋税三百多项;后以政绩擢南京陕西道监察御史,疏奏时政十事,内含“储讲久虚”、“贤能远摈”、“榷使殃民”“封藩非法”等问题,切中吏治时弊,是急待朝廷关注的行政要务。当时,朝廷内部党派之争非常激烈,后宫干政日趋严重,中央各枢纽机构或者忙于相互倾轧,或者处于瘫痪状态。关于时政十事的奏疏,惹怒了时任吏部尚书的郑继时,假借御史外调的惯例,把他签发到陕西,担任按察司巡陇右道佥事。时值陇右“岁侵”,荒年贱月,哀鸿遍……[详细]
宋哲元 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18851940)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省乐陵市赵洪都村人。宋哲元自幼勤奋好学,常早起就读熹光下,至昏黑不忍释卷。四年读完“四子书”、《诗书》、《三礼》、《左传》等,不但能背诵,而且能通释其义。七年熟读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书经》、《礼记》、《左传》等,而且还广泛涉猎了汉高祖、唐太宗、明太祖及管子、晏子、诸葛亮、岳飞等帝王将相的英雄业绩,萌发了建功立业,卫国御侮之志。北洋武卫右军随营武备学堂毕业后,先后历任连、营、团、旅、师、军长、方面军总指挥、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副司令长官等军职,并曾先后任陕西、察哈尔、河北三省主……[详细]
张泼 [] 明末朝廷肱股重臣
  张泼,字孝泉,号念山,别号悔庵,乐陵城东东关村人,万历丁未进士,明末朝廷肱股重臣。《明史》有传。张泼入仕,时值明王朝危机四伏,已经临近风雨飘摇的境地:后宫、宦党干政,地方自然灾害连年不断,辽东努尔哈赤部进逼,民众暴-动频频发生。他主张以疏导的策略,平息各地军民的哄乱和起义,减免农商赋税,严惩-污吏,关注平民百姓和部队下层士兵的疾苦。作为朝廷臣工,他正直敢言,不阿权贵,廷议、奏疏言辞犀利、一针见血,与杨琏、左光斗等人一起,同后宫、朝廷的-势力进行不懈的斗争。张泼不畏-,凛然指责锦衣卫和东西厂特务制度的流弊,使朝中正直大臣内心钦佩。天启后期,他屡遭魏忠贤及其……[详细]
  董养性(1616—1672)字迈公,号毓初,乐陵城东董家村人。《乐陵董氏家乘》记载:董氏之先世居广川,仲舒公(董仲舒)即广川董氏之始祖也。传三十五世,讳秉贞,业儒术,于南宋迁于千乘地,隐居不仕,是千乘董氏之始祖也。秉贞六世孙讳才广,明初又西迁于乐陵县城东二里许,扩地四百亩,入籍于顺美乡五里七甲。董养性平生潜心理学,对后世颇有影响,时有“江北第一才子”之称。七岁入塾攻读,夜读恐睡熟误学,以瓢为枕,翻身即醒,熟读四书五经。明崇祯五年(1632年)补“邑博士”,清顺治五年(1648年)中拔贡,始著《四书订疑》,康熙二年(1663年)成二十二卷。后被一大户聘为塾……[详细]
  尚云祥(1864—1937),字霁亭,山东乐陵县寨头堡乡尚庄人。自幼习武,精通功力拳,尤精形意拳,后为形意拳名家之一。有“铁脚佛”之称。其武功蜚声中外,国外有载,国内戏剧、小说、传记均有记载。尚派形意拳,是以清末民国初期我国形意名家,山东乐陵人尚云祥先生传授与演练的形意拳而命名。他的弟子与女儿把尚派形意拳传遍全国,济南尚派形意是由尚云祥先生的弟子韩伯言先生所传授的一支,2012年被济南市政府批准为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派形意探源尚云祥先生自幼喜好武术,先学“功力拳”十年有余,后败于形意拳,因此他后来用了三年的工夫才寻得李存义先生学得形意拳,后来尚云祥又……[详细]
郑焞 [] (?~1862)
  郑焞(?—1862),字盛堂,乐陵城南郑家庙村人。农民,性豪爽果断,义肝忠胆,抑强扶弱,有声望。咸丰十一年(1861年),乐陵大旱,官府仍横征暴敛。以郑焞为首,联合李文奎等人,提出:“免粮减税、严惩-污吏”的口号,发动了抗漕斗争。乐陵、庆云百余村民纷纷响应,各持竹枪、刀斧进城迫使知县任天洪答应免粮减税,布告全县。接着,郑焞率众击溃西团总李吉,又率众五千攻打封建堡垒郑庙,血战五昼夜,地主武装残部溃逃。知县任天洪上报告急,省派兵镇压。次年春,在郑庙、阎集一带与清军激战一日,因寡不敌众,郑率军突围。不久被捕,囚押济南被害,传首乐陵。人民群众为悼念死者,勒石立碑……[详细]
  苏钢(1920—) 中共中央委员,湖南省委-候补书记。山东省乐陵人,1920年生。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南一专署-局长,中共冠县县委书记,冀南南下第六地委宣传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大冶地委秘书长,武汉国棉一厂党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1960年起任中共湖南省委-候补书记。1977年任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8年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1980年任贵州省省长。1985年任贵州省顾问委员会主任。他是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大代表,第五、六……[详细]
  晓凡 (1937~)原名范长钰。山东乐陵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沈阳第一机器厂技校。历任沈阳重型机器厂工人、干部,《当代诗歌》月刊主编,《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主编,辽宁省作协专业作家,-书记、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顾问。辽宁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辽宁省政协委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辽宁新诗学会、省期刊协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诗集《铁匠抒情曲》、《灿烂的青春》、《美的0》、《神马》、《晓凡诗选》、《小熊远征》,长诗《生前死后》,诗论集《诗歌创作技巧问答》,长篇传记文学《强者》(合作……[详细]
  张万亭(1893-1963),山东省乐陵县人。1939年从二人班迁至滴道街,以开办杂果铺为业。1939年春季的一天,张万亭上山拾柴坐在路边休息时看到1辆小马车路经此地,车上坐着1名妇女、1名儿童。这段路坡度很陡,群众称此为“鬼门关”,尽管十分小心,还是翻了车,车上的妇女和小孩一起翻到沟下,险些酿成车祸。目睹此事,他决心要修好这段路,使来往车辆行人安全通行。从此张万亭每天早出晚归,身带1把镐、1把锹和1副土篮,带点干粮去平“鬼门关”路。连续干了3年,终于削去陡坡,拓宽250米长的路面。路经此地的群众都很感谢他,很多人送来米和干粮资助他,都被他婉言谢绝。19……[详细]
  左金魁 (1898—1971)乐陵县(今乐陵市) 人。西河大鼓演员。受叔父左玉玺(西河大鼓革新者)的影响,自幼喜好鼓书。12岁拜庆云县鼓书艺人李玉和为师,学唱西河大鼓6年。 学习的主要曲目有《金钟记》《三开案》等。出师后随叔父活动于惠民一带。左金魁继承了经叔父革新的被称作“东口改”的西河大鼓的演唱艺术,人称“小左玉玺”、“左氏新秀”。后随叔父等在青岛、济南、烟台等地演唱,盛行一时。1943年回到乐陵。1951年参加乐陵县鼓书队,族弟左凤魁为其伴奏,不断演唱新段子。1957年参加惠民地区曲艺会演并获奖。同年,与左凤魁(伴奏)出席山东省第一届曲艺会演,演唱《……[详细]
  左玉玺(1890—1943)乐陵县(今乐陵市)人。鼓书艺人。家境贫寒。16岁时,拜邻村段家鼓书艺人王江中为师,学唱东路大鼓(亦名老东口) 。苦练3年,学会演唱《花驴》《三国演义》《伐树望友》《截江夺斗》《回荆州》等书目。后与弟左玉成、左玉堂在惠民、阳信一带边练功边演出,演唱水平显著提高,得到好评。在实践中,左玉玺发挥自身优势,移花接木,保留“东路大鼓”起唱,吸收了“西河大鼓”的尾音,委婉动听。并根据自己嗓音清脆、口齿清楚的优点,创造了“四口紧”唱腔,常用于情节发展到0或结尾,以表达气氛的紧张,最末一字响亮、干脆,扣人心弦,其唱腔被称为“东口改”、“惠民大……[详细]
  刘耀华(1920~1998) 鼓楼区原区委书记、区长。山东省乐陵县人。民国29年(1940)8月参加革命,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乡农会干事、区总务干事、区农救会宣传科科长、副区长、区农会主任、县大队副队长、野战军大队教导员等职。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大学南京分校人事科长,南京市干部学校人事科科长、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人事科副科长、苏北农村整党工作团新沂县工作队副队长,南京市鼓楼区委副书记、书记兼区长。1966年10月起在“104”(“五七”)干校受审查,后任该校革命委员会主任。1972年8月后,历任中共南京市大厂区委副书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市人事……[详细]
  张骏皆(1880-1952),字殿骝,号梦鹤,晚年改号佛航、红蕉籍主。山东省乐陵县王程站村(今属乐陵市)人。清末廪生,民国名士、诗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民国四年(1915),至北京任教,课余为北京《东方快报》《小实报》《新生报》等报刊撰稿,为《晨报》特邀撰稿员。并与辛亥老人孙墨佛等人组织《蘼芜诗社》,佛航为社长。1933年,宋哲元指挥二十九军大刀队在喜峰口与日寇血战,张殿骝撰文赞颂,并写《大刀歌》以鼓舞士气。1934年农历四月,应孙墨佛之邀,为《孙氏族谱》作序。1937年春,应宋哲元之请,回故里编修县志。因“七七事变”,修志事辍。此后,应聘到滦县……[详细]
  刘相会(1891—1974)(常大娘),朱集镇刘玉亭村人。九岁到大常村当童养媳。在抗战期间,她为抗日游击队做饭、缝衣,给伤员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在环境恶劣时期,她和丈夫常培仁先后挖了3个地洞,作为地、县、区干部进行革命活动的安全之地。她一家人不分昼夜为同志们站岗、放哨,先后掩护过60多名军政干部。因此,她曾惨遭敌人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抗战胜利后,地、县、区领导人授予她一面锦旗,上 书:“向在八年抗战中立了不朽功勋的革命妈妈常大娘致敬”。省革命博物馆载有她的英雄事迹。她多次被选为县人民代表,曾出席省优抚大会。1974年病故。1975年肖华重返乐陵时,……[详细]
  王俊峰(1909—1939)又名王玉岭、王华坤。乐陵县(今乐陵市) 人。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乐陵北部、盐山南部组建工委,任工委书记。1937年7月后, 任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九路政委,冀鲁边区第六专署锄奸部长、地委秘书等职。1939年初,任中共盐山县委书记。同年2月26日,在高湾一带被叛徒杀害。……[详细]
  王光明 (1946~)山东乐陵人。中共党员。197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历任《山东文学》、小说组副组长,《当代企业家》副主编,副编审。山东省作协文学讲习所所长,山东省作协副主席。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大王魂》、《沂蒙九章》(合作)、《中国有座鲁西监狱》,散文集《柳絮飞》等七部。报告文学《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获全国第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沂蒙九章》获1991—1992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有座鲁西监狱》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散文《钻石》被选入全国通用小学语文课本。另有十余篇(部)作品获省……[详细]

全部乐陵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