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行业网

电商零售

购物消费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

电商物流

电商金融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山东 > 东营 > 利津县名人

利津县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发出了开展捐献武器运动的号召。天津富商毕鸣岐率先捐献飞机1架,带动天津市民主建国会和工商业联合会的会员捐献飞机5架,并以华北人民赴朝慰问团副总团长的身份赴朝慰问。毕鸣岐是山东利津毕家嘴村人,出身贫苦。他先作洋行的职员、买办,尔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逐步摆脱外商羁绊,自营经贸实业,逐步成为一名我国著名的爱国民族工商企业家。成绩优秀的插班生毕鸣岐,字凤岗,1902年10月27日出生在山东省利津县毕家嘴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毕家嘴村处退海之地,土地碱薄,农业收成甚微,全家难以糊口,他父亲只能利用农闲时间为盐商推盐以……[详细]
  李佐贤、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县人。生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卒于光绪二年(1876年)。道光进土,宫翰林院编修,江州知府,又是钱学家、金石学家、鉴赏家。编著有《古泉汇》《书画鉴影》、《石泉书屋类稿》等,尤以《古泉汇》著称于世。李佐贤于弱冠即爱好古币,原居乡里,囿于一隅,见闻未广,道光八年(1828年),中解元后,游学于济洛、邹滕、京都之间、随地访求古币及有关学问。道光十五年(1838年),中进士,选为庶吉上,道光十八年,加科散馆,授翰林院编修。于国史馆有机会阅读抄录了大量的古籍。鲍康在《观古阁丛稿》中说:“李竹朋久居京师。借抄《永乐大典》中关于古……[详细]
  毕鸣歧 (1902—1971)字凤岗。利津县毕家嘴村人,著名工商业家。9岁起读私塾6年。1921年,入济南德育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在沈阳礼和洋行、福茂洋行、张家口华德洋行和上海德孚洋行任翻译、文书、华人经理等职。他早年同中共地下党员王华庭有联系,并做过对革命有益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工业生产的号召,先后创办新民化工厂、建业砖瓦厂、新大电锯厂、新城造纸厂等,并积极开展天津市进出口同业会的工作,推动会员与国外贸易商联系,为国家进出口业务的发展做出贡献。1951年,抗美援朝运动中, 他率先捐献飞机1架,带头认购公债。1953年,参加中国人……[详细]
  王荀(1863—1929)字允亭。利津县王庄乡买河村人。农民-领导人。幼年失学,辛勤务农。1904年(光绪三十年),到利津东洼开荒地23顷,从此家境逐渐富裕。王荀常以粮食周济贫民,捐资办学,献粮捐草修筑黄河大堤。1913年,利津县知事王元路伙同垦丈局局长牛现周,以检验地契为名搜刮民财,王荀率二千余农民包围县衙抗捐,迫使县官不得不停止验契。1914年,利津遇大灾年,县衙谎报收成,按八成年景逼纳税赋,农民饥寒交迫,卖儿鬻女者不计其数。翌年春,王荀组织邻近数村200多户贫民吃“大户”(即富户),遭官府镇压。 官绅勾结,横征暴敛,王荀遂将斗争矛头直指县知事黄立猷……[详细]
  李长之 (1910~1978)笔名李长植、何逢等。山东利津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昆明云南大学教师,国民政府教育部研究员,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时与潮》文艺副刊主编,南京编译馆代理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西南土改工作团副团长。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中国文学史略稿》、《西洋哲学史》、《北欧文学史》,译有专著《判断力批判》、《强盗》、《德国的古典精神》、《文艺史学与文艺科学》,古典文学研究《诗经试译》,传记《孔子的故事》、《司马迁》、《李白》、……[详细]
  张兰亭(1925—1967)利津县城东街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出生于贫苦农家,兄弟四人,张兰亭居长。其父张树林是拥军支前老模范,二弟张祝信系残退军人, 三弟张祝胜1947年在泰安战役中牺牲, 四弟张祝庆是转业军人。有“一门四战士,父子五模范”的称誉。张兰亭幼年失学, 随母乞讨度日。9岁给地主放牛。15岁被日军招劳工去吉林省西安县。1945年9月参加八路军。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侦察员、班长等职。在解放战争时期,多次立下战功,受到部队嘉奖。1950年10月,张兰亭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先后担任侦察排长、连长、侦察队长、 副营长、……[详细]
   李竹如(1905—1942)原名李贻萼,字世华,又名一凡。利津县城区庄科村人。利津县早期共产党员,革命烈士。1922年,在利津县城高级小学毕业后,考入山东惠民第四中学。1925年,考入南京大学附中,后转济南正谊中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正谊中学创办了宣传进步思想的《竞进》周报。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后回到利津,宣传抗日救国,进行反帝反封建活动。同年夏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政治系。1931年,任南京中央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1935年回到济南,在第一乡村师范任教,后任《新亚日报》副社长兼副总。1936年,在上海创办并主编《文化报》。抗日战争爆发……[详细]
  石敬亭(1886~1969)号筱珊,亦作筱山。山东利津人。早年毕业于东北武备学堂。1911年参加滦州起义。1912年任绥远第十六混成旅参谋官,后升旅参谋长、团长。1921年任河南省督军公署少将军务处处长。后任第十一师参谋长兼教导团团长。1924年任国民军第一军第四混成旅中将旅长。同年12月任西北军陆军第五师师长。1926年4月,西北军在与直、奉军作战中失利,全军退至南口整编为九个军,石任第五军军长兼西北军干部学校校长。9月17日在五原誓师,西北军改称国民军联军,参加国民革命,南下陕、甘。1927年4月6日武汉国民政府军委会将国民军联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详细]
  于祚棠(1899—1980)利津县于家村人。治黄功臣,全国劳动模范。幼年随父务农。1921年投身河工,充当汛兵、工班组长、汛目,后升任北六分段第三防守汛汛长。 1938年6月,黄河由花园口改道江苏入海,山东河务机构撤销,于祚棠回乡务农。1947年春,黄河复归故道,河工百废待兴,于祚棠加入人民治黄队伍。在利津修防段(初称治河办事处)先后任工程股股员、副股长、工程队队长等职。1949年秋汛中,王庄堤段险情严重,洪水逼岸,堤埽不断出险,急需石料抛护,但全段却只存300立方米石料, 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他凭多年治黄经验,果断决策将万余条麻袋装入红泥3400余立方……[详细]
  卢得志 (1955~)山东利津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1971年参加工作。历任利津县中学教师、教务主任,县文教局秘书,县委秘书,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东营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市文联主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山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山东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六届全委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山东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山东杂文学会副会长。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散文集及杂文集《心香集》、《思辩集》、《思想的颗粒》等。作品获山东省新时期优秀文学作品奖,《人民日报》杂文奖,《经济日报》杂……[详细]
  尚五 (1877—1951)原名尚国科, 艺名尚明五、尚笑五,因排行第五,多称“尚五”。利津县盐窝镇东村人。民间评书艺人。自幼聪敏好学,少年读私塾数年,因家境贫寒,14岁辍学。后从名师习说评书。始在当地从艺,继赴惠民、滨县、沾化、无棣等县演说评书。在鲁北一带小有名气,与济南的傅泰臣、济宁的张善仰同为山东评书的代表名人。1928年,因眼疾双目失明,遂落脚济南,在新市场、游艺园等处设馆说书。数年后返回利津。尚五富有民族气节和正义感。1940年,盐窝据点的日伪军,多次邀请乃至恫吓尚五到据点说书,他说:“我决不能丢失民族气节,让后人唾骂!”始终未去。尚五说书,口……[详细]
  姚占岭(1946—1969)利津县罗镇公社协胜村(今属东营市河口区)人。中学毕业后, 回村当会计被群众称为“红管家”、“好会计”。1965年春入伍。196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姚占岭当兵5年,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学习积极分子”、“爱马标兵”。后来当上了军马卫生员,又晋升为军马医助。姚占岭因劳累过度患有严重的神经性头痛和丹毒病,但他一直带病坚持工作。1969年7月14日,他病情加重,被送进了医院。17日夜,他又回到军马科医治病马,一直忙到凌晨。在返回医院途中,他发现并找回了医院跑丢的一匹军马。当姚占岭牵着军马返回,路过公路与铁路的交叉口时,军马因受……[详细]
  赵长龄 (1797—1872)字怡山。利津县姜家庄人。清末陕西巡抚。1830年(道光十年) 中举人,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进士,参加殿试选为庶吉士,留翰林院庶常馆,3年后授翰林院检讨,擢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供职3年。1841年 (道光二十一年) ,出任广东肇庆府太守。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受两广总督耆英推荐协办五口通商,以监司头衔供职,曾参与复还舟山群岛谈判等外交活动。1847年 (道光二十七年) 补粮道,后又改任盐运使。任盐运使期间,治理盐商,严查0漏税,使国税大增。1848年提升按察使。1865年(同治四年),经骆秉章推荐授职四川按察使,翌……[详细]
  张铨 (1795—1872)字寅阶,号翼南。利津县盐窝镇左家庄人。1835年(道光十五年) 进士。初任刑部主事,后荐升员外郎。在京为官十余载,查清许多疑案,纠正了一些错案和冤案,颇有政声。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任常州知府。因仕途维艰,于1859年(咸丰九年)辞官还家。张铨少时喜读唐宋诗词,青年时期的诗作在同年中享有声望。为官后,不尚往来,余暇嗜学不厌。辞官后,功于诗。他一生做诗千首,尤以竹枝词见长。晚年有《爱山堂诗存》若干卷问世。他大胆突破传统诗作形式的束缚,每作刻意求新并从民歌中汲取营养,热情歌咏其家乡黄河口一带的风土人情,其风格有刘禹锡竹枝词的韵……[详细]
  王恺 (1929~)山东利津人。中共党员。大专毕业。1945年入伍。历任渤海军区及山东军区文工团编导股、创作股副股长,山东军区及海军文化部干事,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北京市委党校学员,北京市燕山情艺术团党委书记、创作评论组行政负责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王铎故里书画院名誉院长。离休前在海军从事专业创作。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水下阳光》、《碧雾港》,短篇小说集《群妮离婚记》、《夜航》,散文集《翠微堂笔记》,传记《麦贤得的故事》、《卜凤刚传》,诗集《水兵的歌》,电影文学剧……[详细]
  岳朝相(1908—1969)字少甫。利津县北岭村人。国民党军界文职官员。其父岳光鼐,曾任国民党章丘县政府-局长、利津县警察大队队长,1937年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处死。岳朝相在本村读私塾,后就读于济南师范附属小学和正谊中学。1928年考取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1934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1937年毕业回国。先后任国民党政府军政部第二十三补充兵训练处政治部职员、政治部秘书科长、第十一战区山东前进指挥所参议、山东保安处科长、第二绥靖区司令部办公厅副主任等职。1947年冬, 任第二绥靖区办公厅副主任时, 被国民党利津县党政界人士选为“国大代表”。1……[详细]
  马利军 (1969~)笔名马行。山东利津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91年到胜利油田工作,曾任地质勘探队测量员,现为胜利油田作协副主席。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学术随笔集《中国古诗屋檐下》,散文集《大地上的行走》,报告文学《国梁》,诗集《慢轨》,小说《指南针》,话剧《第二号防潮楼》等。……[详细]
  岳镇南(1785—1843)字文峰。利津县北岭村人。清末云南布政使。生于书香门第。 青年时代, 博览群书,以文章负名。创作《制艺诗赋》和骈体文数百卷。1807年(嘉庆十二年)中举人,1822年(道光二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都察院监察御史。1836年(道光十六年) 出任九江府知府,任职3年,政绩卓著。后任直隶按察使、云南布政使。以为官清正、办事干练著名。有人馈赠金钱,他说:“此民脂民膏,余不忍受也!”对所属官员,发现徇私舞弊者,立加严惩。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病逝于云南。……[详细]
  杨凤山(1888—1923)绰号“杨大辫子”。利津县城里杨家胡同人。山东快书艺人。民国初年,在济南表演山东快书负有盛名。与山东落子艺人苟春盛、木板大鼓艺人黄春源,并称为“苟、杨、黄”,为当时济南书坛三大名家,号称“三大将”。杨凤山系“武0”创始人傅汉章嫡传第三代弟子卢同武之代收师弟,受业于卢同武、魏玉河,得其真传。他表演架式好,口齿清,刻画名人生动,演唱时喜着长衫,大辫子脖项一盘,英武帅气。长期在济南南岗子书场,专说《武松传》诸回目,艺术造诣颇高。 因受官府破孩,1923年6月病逝。当代山东快书“杨派”创始人杨立德为其后人。……[详细]

全部利津县名人>>>